为说明接下来的家族大悲剧,必须先放一张白河~崇德时代的家系图--

翻脸不认人的鸟羽上皇把璋子所生的两位公主先后扔到贺茂去当斋院(一时年2岁,一时年10岁),等于重判她们发配边疆,终生监禁,不得婚配;除通仁亲王ˋ君仁亲王未满10岁夭折,侥幸成长的雅仁亲王被培养为”不文不武的游艺皇子”,本仁亲王则一出生就遭勒令出家.然而,长子崇德天皇还在位呢,这眼中钉不拔可不行!
鸟羽上皇最有名的事例,首推史上绝无仅有的”自绿”--官方文件上主动在自己头上抹朵绿云的帝王大概仅此一家绝无分号.照理而言,藤原璋子是白河法皇的养女,两人之间没什么不干不净的关系,但鸟羽上皇竟然公开的称呼长子崇德天皇为”叔父子”,意思是”你是我生的?还是我祖父生的?我真搞不清楚,是以不知该如何称呼阁下,不如就取个中间值吧,既是叔父又是儿子.”真是太有创意了.鸟羽上皇甘犯男人大忌ˋ往无辜的发妻脸上涂污泥,为的到底是什么呢?
原因就出在”上皇才有权开设院政ˋ指点天下”这一政///治惯例上.如图所示,崇德天皇已经育有重仁亲王为继承人,倘若一个不小心,崇德天皇让位ˋ实施院政,则鸟羽上皇与美福门院得子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根本性的打击崇德天皇一脉的正当性,鸟羽上皇才乔张作制的捏造祖父与妻子的丑闻,接着把得子所生的体仁亲王推给崇德天皇为养子,万事俱备后逼迫崇德天皇退位.也许有人会说,体仁亲王过既后应该算是崇德天皇的儿子,所以崇德天皇仍然有权实施院政啊!没错,但这一点老奸巨猾的鸟羽上皇也想到了.崇德天皇的禅让诏书上,不知怎地白纸黑字写道让位予”皇太弟”体仁亲王,而非”皇太子”,如此新天皇的爸爸还是鸟羽上皇,崇德天皇落得一无所有.也许又有人会说,崇德天皇真笨啊!当初应该就要想到体仁亲王是颗炸弹,别收这养子岂不天下太平了?他也是不得已啊.崇德天皇遭受父皇迫害,表示他缺乏来自父系宗亲的支持,只能倚赖母系与妻系的力量,偏偏璋子只是区区大纳言的女儿,在白河法皇驾崩后已经失去唯一的保护伞;而皇后藤原圣子并不是重仁亲王的生母,于是见缝插针的鸟羽上皇将体仁亲王过继给圣子,為的正是取得崇德天皇的岳家支持.被架空的崇德天皇变成光杆司令,叫天不应唤地不灵,只能摇白旗投降.
崇德上皇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重仁亲王能继位大统,他费尽心思,总算让鸟羽上皇点头允许美福门院收重仁亲王为养子,不过姜还是老的辣,鸟羽上皇不可能不知道崇德上皇背地里在打什么鬼主意,作为预防机制,他又让美福门院收养了崇德上皇的弟弟雅仁亲王的儿子守仁亲王为养子.可怜的崇德上皇熬呀熬的,终于盼到近卫天皇(即美福门院亲生子体仁亲王)驾崩,心想这回总算该轮到我儿子了吧?没这回事.要知道崇德上皇的岳家最讨厌非女儿所生的重仁亲王,要他当天皇,岳父第一个反对到底.鸟羽上皇索性顺水推舟的忽略重仁亲王,原定由美福门院的另一养子守仁亲王继位,却因守仁亲王年幼而由其生父雅仁亲王登基--你猜怎么着?雅仁亲王的爸爸还是鸟羽上皇,换汤不换药,院政中枢不变.
现在崇德亲王算是看清楚了,只要鸟羽上皇一天在世,就一天没自己什么事,他只好再等.盼星星盼月亮的卧薪尝胆,皇天不负苦心人,鸟羽上皇一命呜呼.然而,后白河天皇(雅仁亲王)却延续了把哥哥视为附骨之疽的家族传统,双方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兵戎相见,酿成保元之乱.由于源义朝ˋ平清盛等人的倒戈,崇德上皇兵败不敌,只好逃到另一个弟弟觉性法亲王(那位一出生即受命出家的皇子)家中--出家人总是慈悲为怀的吧?才怪.觉性法亲王逮捕了崇德上皇,交付流放,从此他再也没踏上京都故土,八年后驾崩于赞岐.
根据<保元物语>记载,崇德上皇到达赞岐国之后,过着软禁的生活.其间也许是企图使当局安心ˋ取得获释的一线生机,他投身于佛教信仰之中,并亲手抄写五部大乘经献上京都;然而后白河天皇怀疑崇德上皇的目的是诅咒自己,不仅拒绝接受还退了回去.此后崇德上皇对同胞兄弟后白河天皇恨之入骨,发愿”愿为日本之大魔王,扰乱天下,取民为皇,取皇为民!”自此不食不休,愤懑而死,死状犹如夜叉.此后,崇德天皇被称为日本三大怨霊(菅原道真、平将门、崇德天皇)之一.

这样看来,由上皇实施院政,是非常不合人性的作风,简直是直逼父子为权反目.不过这本是日本的传统,
不仅天皇家,上至高级武士,下至庶民百姓,事业有成后通常会选择退位隐居,箇中理由千奇百怪,大多数蕴含”确保自己选定的继承人继承家业(日本不分家,一律由一人单独继承全部财产,此已见于前文)”ˋ”避免不相干的人前来抢夺”的用意.比如战国时期的丰臣家,秀吉取得关白之位后,因无子而传予外甥秀次,自己则被尊称为”太閤”,为的就是昭告天下:”虽然我无后,但你们也别觊觎了!大势底定,怀着花花心思的家伙们都给我回家睡觉去吧!”;德川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家康开幕没多久,就传位给儿子秀忠,等于向丰臣叫嚣:”听说有人认为德川家不过暂管政务,秀赖长大后家康就会把天下还给他?!做你的春秋大梦!这权力我就是没皮没脸的往肚里吞了,怎样?!”至于小商人家,则往往与准岳家约定”媳妇儿生下继承人,咱两老立马退位隐居”;或者老父迷恋艺伎,对儿子说:”请不要反对我为她赎身,只要娶了她我一生无憾,别无所求,所有财产都归你!”
直得一提的是,
有一种头衔称为”准上皇”,亦即”本身从未担任过天皇,但儿子很争气的继承大宝了”.这个情形在天朝相当罕见,除了因中央无子ˋ由外地旁系王爷承祧后,追封已死的父祖外,我能想到类似的例子是唐玄宗的爸爸睿宗李旦,然而人家其实是当过皇帝的,只是儿子登基时他已经被废位多年.日本的准上皇也不多,尤其是生前即被尊称为准上皇者,总共才两位,分别是后堀河天皇之父持明院法皇与后花园天皇之父后崇光院.容我饶舌一句,日本最有名的准上皇应该是光源氏吧,在藤壶中宫的私生子冷泉帝继位后,与宝座无缘ˋ宦海沉浮的他,才真正享受到恒长久远的荣华富贵.不过<源氏物语>特别指出,冷泉帝下诏赐予光源氏准上皇地位前,曾经参考中///国文献,想知道有无类似先例,结果发现还真不在少数--哪儿来的?我真的非常想知道.
日本也有”死后追封”的礼仪,而且还为此衍生类似”大礼议”事件,称为”尊号一件”.事情发生在江户末期,后桃园天皇驾崩之时仍然无子,故以典仁亲王之子为养子,即位后成为第119代光格天皇.1788年,光格天皇欲赠与生父典仁亲王"上皇"的尊号,便向幕府表达意见,却遭到老中松平定信以"赠与未即皇位之人皇号违反前例"为由反对,朝廷方面则提出德川时代以前的古例以资对抗,结果发展成为朝幕间的学问论争.1791年12月,天皇召开"群议",得到参议以上公卿35/40赞同,强行决定"尊号宣下",幕府的反应则是严惩赞成的公卿.最后在高层妥协下,光格天皇放弃赠与生父尊号,幕府则以加增典仁亲王1000石等措施作为未受尊号宣下的补偿.
我想大家的想法应该跟我刚开始看到这件历史旧闻时差不多--人家要给过世的爸爸一点面子,干卿底事啊?不过如果仔细审查事件背景,就会理解德川幕府的顾虑不无理由.当时德川家也面临与朝廷差不多的悲剧--第十代将军家治的继承人英年早逝,未留下任何子嗣,只好从旁系一桥德川家抱养家齐为第十一代将军--问题是,家齐继位时,他的生父一桥治济还活着.倘若幕府允许光格天皇追封父亲为上皇,那么一桥家非常可能援竿而上,要求比照办理,使治济也被尊为将军,顺势将手伸进幕府中枢,如此岂非天下大乱?读到这里,忍不住为松平定信的深谋远虑鼓掌,他被称为白河藩的明君绝非浪得虚名啊~
第一段提过这些内容是我写小说要用的…想来也算打脸吧,一直认为<天上红莲>与原著杀铃不相似,但我自己的剧情编排却越来越往<天上红莲>的人物设定走.拙作中贵为亲王的杀生丸已经收拾了宫内卿ˋ把宫内厅牢牢握在手中,并且越过传统贵族名门,转而与无冠无位ˋ自选举途径掌权的政///治人物连手,其实与白河法皇的所做所为如出一辙.下一步就是要把儿子推上皇位,取得准上皇尊号,实施院政--总觉得”治天之君”的称号与杀生丸异常相配~现代已经没有女院制度了,不过杀生丸会希望铃能接受女院宣下吧.根据我查到的资料推论,虽然宫妃是宫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不过如果宫殿下已经受尊号宣下成为准上皇,则相当于与之前的宫家脱离关系,宫妃也会从”妃殿下”变成”准上皇的妃嫔”,而无法回过头继承宫家.未免铃日后无依无靠,则最好如同白河法皇促使璋子受女院宣下一般,恢复女院制度,并给铃特殊待遇,如此在杀生丸过世之后,铃才能继续享受独立的预算与尊荣的侍候.
不知道我的计算有没有错,哪位比较有研究的前辈麻烦请跟我联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