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吧 关注:29,607贴子:234,865

丁元英找和尚是想得到认同还是帮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交流,和尚大体知道丁元英想做一件事情,丁元英想从和尚那里得到什么?是想得到认同,还是想得到帮助,还是希望和尚阻止他,还是除这三种情况之外的其他什么?


IP属地:辽宁1楼2014-02-26 17:28回复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至,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至,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至我都没敢冒犯”,也就是说,他既济了贫又还了女人的情,两方面都没冒犯,求的是什么的心安?


    IP属地:辽宁3楼2014-02-26 18:23
    收起回复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至,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至,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至我都没敢冒犯”,也就是说,他既济了贫又还了女人的情,两方面都没冒犯,求的是什么的心安?


      IP属地:辽宁4楼2014-02-26 18:27
      收起回复
        三种都不是。是他以证得之道践行”神话”之始,与佛学开悟者从佛理处”佐证与究竟”一番,以期心安(理得仍需心安)。毕竟这一番过程必将有人付出惨痛以至生命代价一一这是料定的,因此谓之”一开始便是个错误”,当然这是世俗之理衡定。于证明大爱无爱得救之道,便另当别论了。


        IP属地:山西来自iPad5楼2014-02-26 18:30
        收起回复
          为什么要另当别论呢?这达不到“大爱无爱得救之道”的境界么?虽然丁元英只能以主观意识改变既定存在的现状,来还芮小丹一个情字,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讲的都是世俗的现实,但是天下之道的极至也就百姓糊口而已,为什么不能大爱无爱呢?大爱的极至便是无爱,不应该是极至对极至的么?
          证得之道践行“神话”之始,那么请问证得之道所指的真理是什么?


          IP属地:辽宁6楼2014-02-26 18:53
          收起回复
            证得"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由此而觉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反过来说,即便有,即便站在人面前,人不明白不觉悟,又有何益?就是不能再靠了!要反思、觉醒!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2-26 19:08
            收起回复
              比另当别论正是超过世俗之理的大爱无爱。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2-26 19:10
              收起回复
                丁元英想通过撞南墙的方式,让人们明白只有人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但因为所选方式是以伤害为主的,所以即便理得但心仍不安,才去求心安的么?


                IP属地:辽宁9楼2014-02-26 19:15
                收起回复
                  也或许,复杂过后就是本源。


                  IP属地:辽宁15楼2014-02-26 21:03
                  回复
                    是过程中我们本能地想复杂了。


                    IP属地:辽宁16楼2014-02-26 21:03
                    回复
                      呵呵,都想复杂了,其实对于丁元英来说,他根本就不想在一个错误的事情里去践行什么自己的理念.因为天道无所不在,人们之所于看不见,只因被观念和思维束缚了.他做这件事情,只因为小丹想要一个礼物.人情冷暖到了极至,不过是男女之间的一个情字.我们普通人为了爱人不过是送点看得见拿得到的东西,而亿万富翁所送的就是千金之财,万贯之宝.帝王所送的就变成是千里锋烟,万里倾城,而智者所送的自然就是呼风唤雨,'神话传说'了.道理都很简单,丁元英去五台山,不是去印证什么佛理,智玄大师知道的,他未必不明白.我们一般人遇到事情,会自己对自己说,老天保佑,佛祖慈悲.丁元英也是为了芮小丹到五台山去求个"佛祖保佑".大家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五台山论道太精彩了.所以大家习惯性的将"平常事"天道化了.实际上真正的天道,就是"平常事".那些理念,文化属性只不过是物相的点缀,其实不值一提的.


                      IP属地:山西17楼2014-02-26 21:45
                      收起回复
                        作者豆豆信佛么?


                        IP属地:辽宁19楼2014-02-28 10:07
                        收起回复
                          我只知道大乘佛法普度众生,小乘佛法只度个人。
                          豆豆信仰的是大乘还是小乘啊?
                          丁元英去找大师,大师为何拒而不见?前两次给了俗物,大师不见,第三次是因为丁元英的一首诗,大师同意相见,原因是什么呢?
                          是大师不满诗的内容么?(因为写着没有真经嘛,我信仰的东西如果被别人说成不存在,我也不乐意啊)
                          还是大师不解其意?(大师不明白为什么丁元英认为没有真经)
                          还是因为佛只渡有缘人,众生中懂佛的(算与佛有缘)才渡,否则都拒之门外?
                          那么,又何来“普度”二字呢?


                          IP属地:辽宁20楼2014-02-28 10:40
                          收起回复
                            学习 学习 参悟 参悟 不管 能理解 多少 尽自己的能力去 学 吧


                            21楼2014-02-28 12:30
                            收起回复
                              我不太同意@游子归来999 说的“毕竟这一番过程必将有人付出惨痛以至生命代价一一这是料定的,因此谓之”一开始便是个错误”,”这个观点,即使是“世俗之理”衡定,也不至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吧?充其量这只是一场商战,那就会有输有赢,如果输了就寻死觅活,只能说输家承受力太差,也谈不上“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再说啦,就像@道法混混 说的,丁元英并没有赶尽杀绝啊。
                              总不至于是丁元英太过善良了吧?因为要给自己所爱女人一个礼物,就参加到一个跟他不挨着的商战中,并有把握取胜,所以不安?所以讨个心安?!以他的智商会不明白商场如战场的道理么?


                              IP属地:辽宁22楼2014-02-28 16: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