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吧 关注:29,608贴子:234,874

回复:丁元英找和尚是想得到认同还是帮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句话是作品中的原话。你没看见?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2-28 22:03
收起回复
    我觉得就是一种心理需求吧,平时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遇到这种状况,有的事告慰下,自己就心安了。


    24楼2014-02-28 23:24
    收起回复
      想说明一下,有所疑惑然后发贴,是希望大家一起讨论来的,如果每个人都信奉《天道》为真经,我以书为题,你以书作答,是不是有些迷过头了呢?!正因为喜欢,才会深思考,才会有疑问,不是么?即使是否定了作品,此作品也不失为一本好书,因为有它,才能让我们思考,存在价值也是有的。(当然啦,我的水平,只能疑问,还否定不了什么。)


      IP属地:辽宁26楼2014-03-01 00:23
      收起回复
        我再发个声明好啦!
        本人,过客一枚,所言内容,皆个人观点,无砸场意图!


        IP属地:辽宁27楼2014-03-01 00:44
        回复
          可能这里的人都没尝试过脱离基点去思考讨论,现在不妨一试,不犯法的,肯定也能很好玩,对不对列位?没准会有更加新派的东西被你我他弄出来。


          IP属地:辽宁28楼2014-03-01 08:30
          回复
            如果真说到不耐烦了自然也就无欲再说了,那就是这类思考的宿命,但这没什么的,不是么?中国文化可能欠缺很多东西,这里边一定有一个是欠缺尝试——大胆的。


            IP属地:辽宁29楼2014-03-01 08:33
            回复
              我的原则是:我有我的观点,但我更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力!


              IP属地:山西来自iPad35楼2014-03-01 09:47
              回复
                如若有对楼主不敬之处,请大师海涵。道声抱歉!得罪了!


                IP属地:山西来自iPad36楼2014-03-01 10:02
                收起回复
                  一部作品,一部好的作品,是让人们想得更深更远。思考的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得多,本来我也不是很在乎这个答案,因为本来就没有答案,你这么认为,我那么认为,他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认为,社会是因为多元化才展到现在的吧?~!~
                  由此题目想到“晕倒50分钟没人扶 女高管猝死深圳地铁口”这个话题,有很多人会说“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去扶的。”,我不以为然。
                  丁元英明明认为这事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他还要做,并为自己去求个心安,可见人心自私。那么扶不扶这个问题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承诺会扶,是为了让自己心安,为的也不过是自己在良心上过得去,那些不扶的呢?就不是求心安,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不会不安。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得看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善恶一念之差,大师说丁元英已在门槛,离佛只差一步,指的就是这个吧?悟而不为,人也;悟而为之,佛也。


                  IP属地:辽宁39楼2014-03-01 10:51
                  收起回复
                    仅仅是心里安慰!


                    来自iPhone客户端40楼2014-03-02 09:32
                    回复
                      认同抑或帮助?
                      元英钻研文化属性的历程
                      智玄大师与元英未曾谋面,元英参佛,主,儒,道本出于自心,(豆豆通过王明阳事件是铺垫--”基督“--”窄门“)王明阳的对基督的表述,“信--天堂--地狱--自知自觉”。-- 整事件间接地映射了元英的观点,为后面的五台山之行做了铺垫。
                      大师最后的结论也很中肯,元英是认同的的,痞气。
                      我认为并非认同或帮助--讨个心安妥帖些。(文中原话)


                      41楼2014-03-02 11:29
                      回复
                        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的生活中的人、不会、理会别人的异样、找和尚只是为了自己的心安理得、


                        42楼2014-03-02 17:00
                        收起回复
                          这本书写的好就是书中已把问题都回答了,“求个心安”。不是求个办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4-03-03 22:23
                          回复
                            丁元英已经料定结果,他需要一个做这件事,而且又无愧于心的理由,主持是佛祖的代言人,所以,所以先合国法,再合佛法。


                            44楼2014-03-06 10:40
                            回复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丁元英到五台山是讨个心安。因为他已经预算到了后面会发生很多事情,甚至可能会死人,所以觉得内心愧疚,才向智玄大师来讨个心安的,这只是我的个人认识,谢谢。


                              45楼2014-03-07 22: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