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185贴子:510,946

回复:【对话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如果权责对等是 “本来如此” 的,责任心岂不是等同于权力欲?
—— 是的。“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你”只是理想状态,也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主观上,我还是希望你听话的,不然我跟你说这些有鸟用。主观上希望别人听自己,就是权力欲。
—— 可是,“希望别人倾听自己”、“希望别人接受自己”、“希望别人服从自己” 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吧。至少到了最后一步,才算得上权力欲吧。
—— 本质上都一样。你种下了一粒种子,不论你的最终目标是吃它的芽、赏它的花,还是摘它的果,你已经种下了。除非你不种。只要你对别人有希望,就是在播种盼收获。


IP属地:江苏214楼2014-04-22 16:55
回复
    —— 性爱是邪恶的吗?
    —— 当然不是。
    —— 那我们为什么要让儿童远离色情呢?
    —— 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中性的,没有善恶属性。但是在成年人眼里就未必了,成年人头脑中的性爱观念十有八九是肮脏的。性爱本身是无害的,有害的是错误的观念。
    —— 也就是说,让儿童远离色情,并不是怕他们受到性爱知识的伤害,而是怕他们受到我们的伤害。
    —— 对。这是一种自律。就如同怕把自己的传染病传给他们,而不得不做必要的隔离。除非大多数成年人都确信,自己已经治好了那些病,都能用纯洁的目光看待性爱,就可以解除隔离了。
    ——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推理,越是强烈坚持“男女大妨”的成年人,越病入膏肓?
    —— 对。虽然他们是最理智、最善良的人,但他们病得最重。他们清楚自己不干净,所以强烈阻止孩子们靠近自己。一个普遍推行“隔离”的社会,肯定正在遭受各种传染病的折磨。


    IP属地:江苏216楼2014-04-25 10:00
    回复
      —— 老伙计,你说咱们是怎么被时代抛弃的?
      —— 时髦的东西,往往是激烈的、革命性的、执着的,无拘无束的,这些正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所以,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觉得只有最新的东西才最有价值、最有存在感。我们紧跟时代的潮流。
      后来,见得多了,发现再大的浪也有归于平静的时候,所以,我们开始放慢脚步,只选择经得起考验的东西。就像给输入信号加了一个均值滤波,获得了稳定、有效的信号的同时,也带来了滞后。新东西就渐渐和我们无缘了。
      等到最后,发现一切外在的刺激,都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真正经得起考验的东西,只在自己的心里。于是,无论新旧都瞧不上眼,它们只是证明我存在的工具,吃什么不是吃?用什么不是用?至此干脆和物质世界脱节了。
      其实我们并不是变得保守,只是变得无所谓了。


      IP属地:江苏217楼2014-04-27 13:22
      回复
        —— 北海之帝名叫攸,南海之帝名叫忽,他们经常到中央之帝混沌那里去喝酒。他们因为总受混沌的款待,心里过意不去,决定给混沌开凿七窍,结果七窍凿通了,混沌也死了。
        —— 后来呢?
        —— 后来啊,女娲娘娘一个人在天地间感到太寂寞,决定造人。她用泥土塑造出了人形,只是缺个灵魂。恰好这时攸忽二帝凿死了混沌,对着混沌的尸体正不知怎么办。他们两个一合计,干脆把它送给女娲,女娲一看这个七窍玲珑的东西不错,就把它放进泥土做的人形里,人类诞生了。


        IP属地:江苏219楼2014-05-02 18:24
        回复
          水一个!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221楼2014-06-16 23:21
          回复
            —— 两个东西之间,只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吗?
            —— 不对。应该有三种基本关系:相反、相交、相异。
            —— 解释一下。
            —— “相反” 就是势不两立,此消彼长。“相交” 就是互相影响,但互不可控、互不可知。“相异”就是鸡同鸭讲,人鬼殊途,即使迎面走来也会相互穿透而过。


            IP属地:江苏223楼2015-04-16 15:34
            回复
              —— 为了成长,我必须尝试我不愿意做的事吗?
              —— 当然。不过要注意,你选择你不愿意的事,仍然是自主的选择,不能是被迫的。
              —— 我选择 “放弃选择的权利” ,可以吗?
              —— 一般来说这是做不到的。禁锢了身也禁锢不了心。除非你选择把自己搞成弱智,彻底不做人。


              IP属地:江苏224楼2015-04-16 15:34
              回复
                —— 真的存在“相异”的关系吗?按说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的呀。
                —— 相异其实是平行的关系,就像影子一样。可以认为一个是另一个的影子,也可以认为它们互为影子。当你和一个人交谈的时候,发现无论如何都是鸡同鸭讲,那么,很可能那个人就是你自己。等你整个通透了,影子自然就消失了。


                IP属地:江苏225楼2015-04-16 15:35
                回复
                  —— 这么说,相异本质上是由于事物随时间变化,而造成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叠?
                  —— 可以这么说。透过时间的水面,看到了过去或未来的自己,但是可见不可及。
                  —— 那么,所谓通透,难道要穿越?
                  —— 当然不需要。穿越只能看到另一个人,立足当前才能看到过去和未来的自己,然后推己及人。


                  IP属地:江苏226楼2015-04-16 15:35
                  回复
                    —— 教育是不是在加速人的成长?
                    —— 对。
                    —— 也就意味着加速人的衰老?
                    —— 不对。精神上来说,长生不老也是有可能的。不过那需要各方面条件的配合,比如制度、文化环境。
                    —— 身体的死亡和精神的死亡有什么不同呢?
                    —— 身体的死亡像是中断,永远定格在半路上。精神的死亡才是衰老,是一个退化的过程。
                    —— 有没有陷入循环或停滞的可能?不死不活,无限循环,像[url]http://无间地狱[/url]那样?
                    —— 不会的。那和天堂一样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只要还活着,只有缓慢衰退或缓慢进步,不会停滞。


                    IP属地:江苏227楼2015-04-16 15:36
                    回复
                      —— 什么是面对现实?
                      —— 面对现实就是认识到“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地点,做有限的事,达到有限的效果。
                      —— 这样岂不是自缚手脚?
                      —— 不。只有体会到了有限,才能真正认识无限。


                      IP属地:江苏228楼2015-04-16 15:36
                      回复
                        —— 有人说,是懒人推动了技术进步,是这样吗?
                        —— 技术当然是勤奋的人推动的,因为他们想节省时间和力气,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懒惰的人只是跟着沾了光而已。
                        —— 也就是说,懒人无论有没有新技术,都会一样懒。
                        —— 对。需求低的人不需要效率。
                        —— 会不会存在一种叫作发明家的人,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技术本身,只是为发明而发明,不完全是为了效率?
                        —— 这样的人应该有,但很少,他已经从工匠上升到了艺术家,从实用上升到了审美。不为特定的需求,只是为创造而创造。
                        —— 不。他也不是为了审美。比如有的科学家不一定是为了有用所以探索,只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想知道。有的发明家不是为了有用,只是因为能做到所以就做了。
                        —— 那也算审美。工艺之美。艺术不光是用来看的,它应该包括所有不为特定用途的创造性体验。


                        IP属地:江苏229楼2015-04-16 15:37
                        回复
                          —— 那什么是“有限”呢?
                          —— 简单说就是能分清现实和想象。复杂说就是能从各个角度限定一件事,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发散的情况。


                          IP属地:江苏230楼2015-04-16 15:37
                          回复
                            —— 怎样区别和稀泥的与辩证法?
                            —— 辩证法常说“A也对,B也对”。和稀泥的常说“既有A,也有B”。
                            —— 有什么不一样吗?
                            —— 不一样。自己体会。


                            IP属地:江苏231楼2015-04-16 15: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