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hxx1990吧 关注:601贴子:50,048

回复:转帖:【用三国志11来说说三国吧】缩水版--BY:九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的确是个问题。
一方面是名声,一方面是才能的发挥,如能两全,像诸葛那样,那是最好不过了。
但可悲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
张郃选择过两次,都选择了前者,他很想为主公倾尽全力,但无奈,他遇到的不是刘备,而是袁绍。
张郃这个时候感到疲倦,也会感到愤怒,为什么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效忠,却总是被无视。不但无视,那个他一直效忠的人,还非要把他逼上绝境?
罢了,天意弄人,天意既然不能两全,那我还信你什么狗屁天意。
从此之后,我张郃的命运,由我自已掌握吧。
张郃在第三次,终于做出了一个不同的选择---------“去”。
张郃归曹。
这是官渡之中的一件重大事情。张郃的计谋不用,为曹操赢得了取胜的机会,张郃这样一员能将的去袁归曹,为曹操赢得了取胜的实力。
自此之后,曹魏五子三宗,终于齐聚一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有将若斯,不趁此之时,剑指山河,笑傲江湖,使天下归心,更待何时!
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只待曹操挥出致命一剑了。
然而,这个足以使日月变色,划出时代的致命一剑,却要由谁,去完成呢?


429楼2011-11-28 16:24
回复
    有这样一个成语,叫做“万流归宗”。
    战场之上,一切的谋划,一切的奇谋,一切的密计……你是上战也好,中战也好,下战也好,不战也好……
    总而言之,他们的目标必须是一个。
    胜利。
    官渡之战,曹操倾尽了一切的勇气,一切的智谋,将一切的一切全部掷在这一场豪赌之上,目的也只有一个。
    打赢官渡。
    成败与否,就看这最后的一剑。更直接说,就是在这袭烧乌巢一战之上。
    所以,这一战,他必须要派出一个曹营最强统帅。
    哪谁才是当之无愧的曹营第一统帅呢?


    430楼2011-11-28 16:25
    回复
      不错,曹操手下的强将很多,五子三宗,都可以作为此役的人选。
      但是,现在这里,不是搞民主选举,也不是开会少数服从多数。
      这里是最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
      这里只要第一,不要第二。一个“都”字,你们就全部淘汰吧。
      曹营第一指挥官,从来,一直,必须,都只有一个,毫无争议。
      曹操自已。
      唯有曹操,才可以将曹军的战斗力发挥至极限,才可以用最强的指挥,最完成这最大的使命。
      先来看看什么叫“指挥官”。
      为此,不妨先来看看这一角色是如何出现的。


      431楼2011-11-28 16:25
      回复
        “战场”其实就是一个专业化后的称谓。它的出现,就和黑社会砍人差不多-----只不过那是名字不一样,是各部落互相砍人。
        不一样的是,黑社会砍人是违法的,而各部落砍人是合法的。不但合法,砍的多了还有荣誉。于是,它必然会不断发展进步,好好砍人,天天向上。
        第一阶段,砍人就是和一切普通古惑仔一样。两边几十个人,操家伙上。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个把猛人,一个能砍几个,于是他们被称为“勇士”,成为砍人的老大。
        第三阶段,砍着砍着,开始有人想出怪点子了。“咱不这么傻乎乎的砍好不?能不能前面人拿个锅挡挡,后面人狂扔板砖?”一个部落一试,嗨,效果特棒,大家就都开始这样办。于是开始出现手持不同武器的人。。。后来这就被称为兵种。
        第四阶段,随着砍人经验的日益丰富,不少人开始发现,如果先扔一阵子板砖,然后再拿手上去砍,效果会更好。。。。于是出现了“战术”。
        第五阶段,先扔板砖再去砍,效果好是好,但好像大家都会用了,这就又同一起点了。所以又有人开始琢磨,我能不能这几十个人这样,那几十个人那样,各自采取不同的战术,让对方不知道我再干什么?。。。。于是出现了“多样化的战术”
        第六阶段,即然出现了多样化的战术,那就会出现一个专门研究战术并用之于实践的专业群体。随着进一步的分工,他们渐渐开始脱离了一线的砍人工作,专职进行各种战术的实战应用。。。。于是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指挥官”。
        指挥官还有一个通俗称谓就是,
        将军。
        这就是指挥官的形成。
        而将军的工作,就是指挥。
        军队是一个高精度的专业化细分体系,它有着自己严格的一套系统。就三国时代而言,一切军队,它都是由“伍,什,队,屯,曲,部”组成的。
        指挥官,或者干脆称将军,就是这套体系的掌控者。
        所以,任何一个将军,他指挥的都是一套体系,而不是对上万人使用同一个命令。不是大喊一声“冲啊”,然后就几万人彪乎乎的“挥军掩杀”。
        这里,以一个镇北将军---假设姓吕吧----为例,来看看一个将军,在战场上,要做些什么。


        432楼2011-11-28 16:26
        回复
          吕镇北将军,这大体相当于一个中将。假设他指挥一万军队。
          他手下,有各级指挥系统,而他不可能下达到每一级,去对每一个士兵做出指示。
          他直接掌管的,大体有这样几个人。
          第一,参谋部,也就是谋士、参赞所在的地方。这群人直接受吕将军的领导,为吕将出谋划策,提供可行性作战方案。
          第二,特务连,在古代,这个被称为“斥侯”。他们要做的是,就是事先搜集情报,事中执行秘密任务。
          第三,后勤部。后勤部部长直接向吕将军负责,解决一切军需粮草问题。
          第四,若干少将。这个视军队规模而定。吕将军手下一千人,大体就会有三个少将(偏将军),每人统领一“部”,三千多人。吕将军的作战任务,只须向这三个人传达,而由他们去负责实施。
          而这三个少将,他们手下也会有一套系统,原理同上。
          通过这些层层管理,军队才能完成非常细致的战术进行工作。
          由此可见,将军的任务,就是“组织管理”,他的管理对象,就是军队。他要通过他的管理,通过纪律、军队文化等一系列手段,将这支军队凝聚起来。
          任何一个将军,都是如此。不要看志上、演义上记载的都是“关平出发了”“张苞出发了”之类,就以为一支军队的指挥官就只有这一个人。他们和所有军队一样,手下都是有许多的校尉、都尉、都伯、队率、什长、伍长。
          只不过那些人没被留下名字而已。
          所以,不要以为做将军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什么都不用想,站几万人前面,一句兄弟们上啊就完事儿。。。就算是孙策那样喜好个人身先士卒的,也是在完成了所有的指挥工作后,搞点兼职,去做突击队队长的,纯属个人爱好。
          而这些,只是将军的一个本职工作,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将军,还要有一个重要能力。
          决断力。
          战场上,瞬息万变,预设的指令,可能在到达战场上的一瞬间就不适用了。“敌人突然从侧翼出来了怎么办?突然下雨了怎么办?突然有一部迷路了怎么办?”,到处是突发事件,这就要将军有着绝佳的临场反应,可以在第一时间下达最准确的指令。
          这一能力的有无,也就是谋士和将军的重要区别。前者可以出谋划策,但他不具备这种决断力,当不了将军。
          将军的定义,搞清楚了。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好将军呢?
          孙子兵法开篇明义,就提出了评价一个好将军的标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现在,就用曹操的这次挥剑出战,来看看,为什么说他是曹军之中最好的将军,最好的统帅。


          433楼2011-11-28 16:27
          回复
            为了完成这最后的一击,为了让自己多年的辛苦换来一个最好的结局,曹操亲自带领步骑五千人,出发了。
            目标,乌巢。
            战场这玩艺,其实原理上和武侠也差不多,分为内力和招式。
            内力,就是士兵的精锐程度。内力相差太大,你什么招式也没用。就像觉远什么武功不会,凭着超强的内力,就可以完虐潇湘子那样,一群大力士和一群幼儿园小朋友作战,后者会什么招式也是白搭。
            而曹操的“内力”怎么样呢?
            超一流。
            曹操的“霸府”,现在已经开始成型了。曹操设置霸府中军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这五营,是曹操精挑细选,强化训练得出的超一流精兵,而攻袭乌巢的五千步骑,更是从这批精锐中再挑精锐。
            这支军队的战力,可说是当世无匹。
            曹操的内力,用武侠里的说法,那就至少是九阳神功级别的了。
            再来看曹操的“招式”。


            434楼2011-11-28 16:28
            回复
              很不幸,他当年的同事,淳于琼,成为了曹操精妙招式的见证人。
              当时的战况,淳于琼部有一万多人,而曹操只有五千多。
              好了,双方比武开始了。
              淳当时一看曹操兵少,也没考虑什么内不内力的事,直接带兵上。战况直接进入白热化交锋阶段,于是曹操出招了。
              曹操上来,直接来了一招“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就是靠内力硬吃你了。(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
              结果淳部一万多人,被这五千人生生打退,结果只能退保军营。
              敌军退保军营,这虽不是“攻城”,但也是攻寨了,难度很大。按一般人想法,这时曹操该想点奇谋密计了吧?
              错。
              计谋,不是奥特曼光波,不是魔法,它本身不具备任何实际杀伤力,从来都是士兵战的辅助,它会出现在事前,而不是事中。之前的战略之中,曹操已经使了不下百数的计谋了,为的就是现在这一刻。现在这一刻,是绝对的两军交锋,“兵贵神速”,“一与一,勇者胜”,当下之时,一切所谓“计谋”,那就只会分散军队的战斗力,现在决定一切的,只有“统率力”。
              曹操接下来做的,是连使三招“亢龙有悔”,命士兵一轮复一轮的猛攻,打的淳于琼喘不过来气。
              这就是曹操招式,凭借强大的内力(士兵战斗力),玄铁重剑+亢龙有悔。
              刚猛之极。
              然而就在这一刻,更加考校曹操决断力,指挥力的时候,到了。


              435楼2011-11-28 16:28
              回复
                后出师表里,有这样一句话,说曹操“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其实这还不够准确。
                孙吴之圣,在乎兵法,若论用兵实战,则更有另二人可比。在此,陈寿的评价更为恰当一些。
                “该韩白之奇策”
                曹操之用兵,一如当世之韩信白起。武安剑下,百万亡魂,淮阴剑过,漫天血染。曹操宛城降张绣,下邳擒吕布,寿春灭袁术,河北破袁绍,千里溃乌桓,纵横北方,所向无敌,真真正是如若韩白。
                真可说是“统林至尊,魏武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这样的一个人,当世之中还会有他的对手吗?
                这样的一个人,当世之中,还会有那把与他一争高下的倚天之剑吗?
                令曹操不幸,而令后世文人万幸的是,还真有。
                三国之所以成为千古永恒的热点话题,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聚集了太多的英雄,太多的强者,强到让你眼花燎乱,让你目不睱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天下英雄,直如穿空乱石一般,震撼着这个时代,将这个时代渲染的华丽无比。
                曹操不会想到,在他成为一场三国之中最大战役之一的胜者之后,迎接他的,竟会是在另外一场最大战役中,成为另外一个胜者的反衬对象。
                那个人,将在他最辉煌之时,挥出逆天绝命的破空一剑,把曹操一生的梦想,终结在一片胭脂色中,从此结束曹操“对酒当歌”的笑傲时代。
                而就在曹操看着脚下河北大地,如日中天之时,
                那个人,正在回去吴中的路上。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静静的等待着那场,
                “大江东去”。


                438楼2011-11-28 16:31
                回复
                  在吴郡,有一个青年现在非常郁闷。
                  他的名字叫孙权。
                  郁闷的原因也很简单,老大孙策死了,他现在理论上正在是老大。
                  他这个郁闷是真郁闷,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年他虽然只有十八岁,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老油子”了。他在15岁的时候,就孙权封为了县长,正处级工龄至少也有三年了。
                  后来,在孙策周瑜一起讨皖城顺便讨老婆的时候,孙权小正太就在军队里巴巴的跟着两个哥哥混,所以军龄也有了。
                  而且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结交侠士,江表传给他的评价是“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也就是说,道上经验也很熟悉。
                  从上面种种看,18岁的孙权,实则是一个纵横黑白两道的小教父了。
                  于是他很有资格去发愁。
                  他知道,现在他正在坐着的这个老大位子,不是一个光荣称号,而真真正正是一枚大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会爆。
                  而这爆的原因,主要就三个。


                  439楼2011-11-28 16:31
                  回复
                    第三个问题,周瑜。
                    虽然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它最后不会成为问题,但孙权不是穿越帝,他不会知道十年之后的事情,他必须为此担心,而且是十足的担心。
                    因为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在江东,一直有一个传说。两个血气方刚,又才气无双的年青人,共同开创了一份辉煌的事业。
                    在曹操袁绍袁术刘表刘焉等一票中老年人,靠着混迹江湖多年的经验,纷纷逐鹿中原之际,两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异军突起,横空出世,带一份青年特有的壮志豪情,如东升旭日般,席卷了江东。
                    他们自小一起长大,他们自小一同生活。他们有着同样的才华,有着同样的理想,有着同样的梦,还娶了一对姐妹花。
                    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实现的。他们打算用自己的那份昂扬斗志,去在乱世中争下一份自已的天地,划出一个自己的时代。
                    他们做到了。
                    然而就在他们壮志正筹,要更进一步,烽火天下的时候,其中一个,却死了。
                    “才出双绝,谈笑定天下风云。魂归一去,叹苍天早召英姿”
                    于是这份梦想,不得不为这天塌一方而暂停它的脚步。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孙策,一个叫周瑜。
                    现在,孙策死了,不只这份梦想的脚步要暂停,孙权也在担心着自已的安危。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从来的真理。孙周共创江东,现在孙策已死,那枪杆子……
                    周瑜,才是现在孙权最大的危胁。
                    700年后,发生了一个近乎一样的事件。


                    442楼2011-11-28 16:33
                    回复
                      700年后,也有一对青年,怀着同样的梦想,开创了一份事业。
                      就在事业正兴,马上要更进一步时,一个人死了。
                      于是死人的公司,成了还活着那个的公司。
                      这对青年,一个叫柴荣,一个叫
                      赵匡胤。
                      现在的周瑜,一如700年后的赵匡胤,同样是战功素著,同样是绝世才华,同样是军权在手,同样是君主骤亡,后继人无权无兵。
                      这是一个历代的公式。一旦君主突然死亡,那个他最信任的领兵大将,就会成为他后人最大的危险。所以诸如帝王选择了在自己死前,先除掉这种大将。“军权在手,天下我有”,这不是一个孙权能解决的问题。
                      更何况,现在的周瑜,比起之后的赵匡胤,还有两个更大的优势。


                      443楼2011-11-28 16:34
                      回复
                        第一个。周瑜的股份问题。
                        从前面的一系列事件就可以看出,周瑜不但战功素著,而且参与投资了公司最初的组建。孙策过江时的丹杨兵是周瑜带来的,钱粮是周瑜提供的,车船是周瑜搞定的。
                        真争起来股权,周瑜怎么着也得是个49%----不说50%是为了保障公司的控股人不变。
                        从法律问题上讲,即便周瑜这么多股份,但孙策凭着51%,照样是控股人,没什么问题。
                        而现在孙策死了,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周瑜的49%股份是不变的。而孙权能拿到他哥全部的股份么?很明显不能。如果能,他就不犯愁了,他就不会被拍着肩膀让下属来个礼仪尚简了--------你让某某去拍拍孙策的肩膀试试。
                        孙权现在刚刚继位,集团不稳,不少持股人还呈观望状态。
                        所以说,现在的周瑜,实际才是江东政权第一控股人,这是他相对于赵匡胤的第一个优势。
                        现在说第二个优势。


                        444楼2011-11-28 16:34
                        回复
                          第二个优势,政治牌。
                          这个似乎挺玄妙,孙权做为孙策的指定继承人,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问题从来不是在于他存不存在,而在于有没有人想他存在。
                          现在,的确有一件事情,足以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孙策的儿子,孙绍。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因为君位的传承,从来都是立子的。最多存在个“长贤”之争,不存在是立儿子,还是立弟弟的问题。
                          当然是立儿子了。
                          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孙绍的儿子,孙奉,最终就是因为这件事而死的。孙策的孙子,尚且会因为被皇帝当成威胁而处死,更何况孙策的儿子?
                          而且,这个孙策的儿子,还是周瑜外甥。
                          这是周瑜可以打的一张超级王牌---如果他有这个意思的话。
                          周瑜,完全可以立孙权假传遗命为由,带领军队,保护外甥孙绍入吴,诛杀孙权,立孙绍为帝。这件事还是比较名正言顺的,尤其在周瑜军权的立挺下,这件事就是相当名正言顺了。此牌一打,只怕就连宗室,也要有一半去支持。
                          这就是现在的周瑜。
                          一个孙权压根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周瑜有意趁机让江东公司改姓周,孙权一点办法没有。
                          然而他现在,还可以抱着一个希望。


                          445楼2011-11-28 16:35
                          回复
                            他希望周瑜可以不这样想。
                            他希望周瑜可以不动用他的军队,最好是自已一个人跑到吴郡来,痛哭流啼向自已表忠心。
                            这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像几百年前陈平和刘邦的对话那样。
                            刘邦听说韩信要反,大怒,要出兵,陈平冷笑,问刘邦
                            “陛下精兵孰与楚?”、“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
                            刘邦老老实实回答“莫及也。”,于是陈平献计,伪游云梦,韩信兵权。
                            现在,大约就是这个问题。孙权精兵能比的上周瑜丹杨亲兵不?不能。孙权手下用兵有能比的上周瑜的不?没有。
                            所以,不能动武。只能另谋他法。
                            伪游这事儿,刘邦用过了,不能再用了。
                            所幸,现在还有一个机会。君主大丧期间,各地兵是不能乱动的。吕范程普都是一听孙策死,马上独身一人跑来奔丧。
                            他很希望周瑜也可以这样。
                            然而就在数天之后,他的这个希望就破灭了。


                            446楼2011-11-28 16:35
                            回复
                              数日后,传来一个震惊吴郡的消息。
                              周瑜“将兵赴丧”。
                              周瑜没有像孙权想象的那样,只身一人前来,大表忠心,而是果断带着军队开进此时的“京师”,吴郡。
                              这下热闹了。
                              吴郡作为江东此时的经济政治中心,先时又在王朗的治理之下,哪见过这么拉风的军队啊。数千彪悍的丹杨精兵,齐刷刷的往吴郡这么一开,估计百货大楼吓的都得不敢营业,百姓心情参考当年董卓当兵进京。
                              孙权心情相当突然,也相当冷清。
                              他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事情到现在,似乎是非常明了了。周瑜在国丧期间,带兵进京,不是谋反,还是什么?这票枪杆子下,周瑜还不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而更让孙权心灰意冷的是,周瑜就这么肆意的带兵进京,而竟然没有一个人去管,就让他的军队这么开了进来。这也难怪,江东的军官,大部分不是周瑜提拔的部下,就是孙策的部下,和周瑜有过交往。就连老将群中的黄盖,不知怎么地也跑去和周瑜穿一条裤子了。
                              他带兵来,没人敢管,也没人想管。
                              孙弟弟彻底绝望了。如果说他现在还能盼望一件事的话,那就只能是给自已留条活路,赐个丹书铁卷什么的吧。
                              然而他的人生实在太过多采,他满怀希望之时,等着他的是绝望。他绝望了,等着他的,却成了惊喜。


                              447楼2011-11-28 1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