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hxx1990吧 关注:601贴子:50,048

回复:转帖:【用三国志11来说说三国吧】缩水版--BY:九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贾诩躲了躲张绣喷的那口茶,不慌不忙的为他分析了适合投靠曹操的三个理由。
贾诩的这三个理由非常透析精辟,不只可以用于风云乱世,现代人要找工作的,或者已找到工作打算抄抄股的,都可以拿来通读一下。
原文如下。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
就他的三个点来说一下。
第一,曹操政治牌打的好,品牌打的好。
现在曹操奉汉帝,那是名正言顺的正统。本来汉帝都不成回事儿了,让曹操这一“奉”,奉出个独一无二来。
什么叫独一无二?其他势力骂曹操,清一色骂“曹贼”“挟天子”,而可以拿汉帝招牌去骂其他诸侯的呢?只曹操一家,别无分号。
这就叫独一无二。
第二,曹操家业不如袁绍大。
这似乎很有悖常理,怎么势力小反而成为优势了?
其实只要换一下角度,就可以明白其中原由了。
现假设,你有资产20万,曹操有资200万,袁绍有资产1000万。
这时,你入股曹操,那你就拥有了1/11的股权。而入股袁绍呢? 你只有1/51的股权。
这不就很明显了么。
有句话叫,宁为凤尾,不为鸡头。这是指的个人的人生战略方向,是要往高处走。但在其中的战术阶段时,很多时候,当鸡头,是更好的选择。
不同的环境就要有不同的做法,摘出一句话去作为一切的标准,说好听点,叫“腐儒”。
第三,这也是当下的重点。估计前两个张绣也不太有兴趣听,听了也不一定懂,但第三个,他是再懂不过了。
你杀了曹操这么多爱人(喜爱的人),再去投曹操,会有事么?
答:不会有事。
为什么?
因为曹操是要做大事的,正因为张绣杀曹操爱人杀的天下皆知,所以,才最安全。
张绣这时应该又犯晕了,贾大师也太玄乎了,经常是对一个问题得出和一般人正好相反的结论。幸好贾大师不是生到现代去参加考试或当主考官,不然不是他0分,就是大多数人0分。
但贾诩这并非是好以怪论惊天下,故弄玄虚。他讲的这条道理,是有过一个扎扎实实案例的。



362楼2011-10-09 09:00
回复
    刘邦建国后,突然有一天发现群臣众将表情不对,非常暧昧,于是心中疑惑,忙把张良拉过来问怎么回事。张良告诉他,大家这是要闹gm造f啊。
    刘邦说:“天下正当安定,怎么会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从布衣起家,以此来得到天下。如今陛下为天子,所封功的都是萧何与曹参所喜爱的,而诛杀的都是生平所结怨的。现在军吏统计功劳,用天下的不足处处封功,这是害怕陛下不能尽心封功,害怕又被怀疑平生过失诛杀,所以即将相聚在一起谋反罢了!”
    刘邦也担忧说:“那该怎么办呢?”
    张良没有回答他,而是问了一句重要的话。
    “大家都知道的,你最恨谁?”
    刘邦想了想说:“雍齿。”
    张良说,好,那就先封他侯。
    刘邦依计而行,群臣果然安定。
    这就是贾诩那个理论的来源。他的分析,和张良的思路如出一辙。只不过身份稍有不同,他相当于雍齿的谋士,而他也相信曹操会按张良的那种思路去做。
    想做大事的人,必须要放弃私怨,一切以大局为重。而且这个私怨最好是人尽皆知的私怨,这样“以公废私”的样子做的才足。所以,张绣和曹操这个私怨越大,他就越安全。
    张绣听到这里,一拍大腿,悟之。马上投了曹操。而之后的行为也果然一如贾诩所料,曹操不但不追究,反而给了张绣非常优厚的待遇,最后被封到两千户,始终领先别人。贾诩也自此成为了曹操的核心谋士。
    事情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贾诩正确的分析,导致了一场正确的投奔,三方共赢,皆大欢喜。
    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贾诩的分析,真的正确?
    ——————————————————————————————-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363楼2011-10-09 09:02
    回复
      有关贾诩的分析正确与否这件事,
      可以一下子探究到8年之后。
      8年之后,当张绣满面堆笑的拿着二斤月饼去曹丕家串门的时侯,曹丕摞给他一句话。
      “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
      那时,已经忍受很久折磨的张绣,终于彻底崩溃了。
      他选择了自杀。
      这就是张绣的最终结局。
      张绣,武威祖厉人,汉末军阀之一。
      他是一个很悲剧的人。悲剧到连悲剧的资格都没有。
      悲剧人物,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想要上演一出霸王别姬,那也要是项羽式的人物才成。张绣的悲剧就在,他在痛苦中自杀,却连个愿意传唱他的人物都没有。
      他的一辈子,过的稀里糊涂。他的生命中,有近乎一半的时候,是在听贾诩的话过日子。
      而他却从来都不能真正明白贾诩的话。
      到死,也没有明白。
      ——————————————————————————————————————
      突然觉得好萌,蹭蹭绣绣


      364楼2011-10-09 09:02
      回复
        问:他的结局,贾诩会预料到么?
        答:会。
        问:预料到了,那贾诩还让他投曹操,这分析正确么?
        答:正确
        因为贾诩的话,从来就不是为了张绣。如果非要说也会为了张绣的话,那只能是,让他在必然到来的死亡之前,过上一段封侯2000户的短暂快乐。
        深悟人性的贾诩,当然知道曹操会为了霸业而接纳他,也当然知道曹操霸业有成之后,等待张绣的会是什么。
        但他的话,依然是彻头彻尾的正确。
        只因为,贾诩不但是一个心理学大师,还是一个隐士


        365楼2011-10-09 09:04
        回复
          隐士,人们从来记得的人物,都是历史如嵇康阮籍,小说如黄钟公秃笔翁,总之都是深居世外,拒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物。
          但不要忘了还有这样一句话:“大隐隐于朝 中隐隐于市 小隐隐于野”
          那些长的就一付生怕人人不出来的隐士,只不过是小隐而已。
          真正的隐士,存在于世俗的顶峰---朝堂之中。
          贾诩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这样讲起来,会比较空洞。用一下对比法子,会直观的多。
          只要将贾诩与另外一个人对比一下,
          就可以看出藏在弗洛依德。贾大师背后的,那张真实的隐士之面了。
          贾诩与郭嘉。
          两个智谋都属同时代的顶尖的人,他们做的事情,却完全不同。
          当贾诩喊着安全第一,大门紧闭拒不见客的时候,郭嘉正顶着行为不俭点的帽子在大帐里为曹操拼命谋划。
          当贾诩不结权贵不交豪门低调处事的时候,郭嘉正挺着他的小身板奔波在颠簸的马车上帮曹操考查地形。
          当贾诩一问三不知的时候,郭嘉正一面咳嗽着说如果我去了南方非死在那儿不可,一面为曹操谋划要先定荆州。
          当贾诩看着养生书籍准备安然度过他余下的几十年的时候,郭嘉已经病死在了征途之上。
          这就是两个人的不同。
          说郭嘉聪明,是因为他为曹操奉献的诸多奇计。
          说贾诩聪明,是因为他在大风大浪中寿过三朝,77岁善终。
          孰对孰错?
          ———————————————————————————————————————
          贾诩的生活就是我的追求吖~


          366楼2011-10-09 09:05
          回复
            曹操回到官渡之际,一次谋杀正在酝酿之中。
            目标:曹操。
            实施人:徐他。
            有关徐他这个人,实在是很难找出除此之外的任何事迹。没有前因,没有后果,直接一个名字横空出世。
            可以想象,这个人也的确不是什么人物,没有什么大书特书的地方。不过就是因为这一次要刺杀的对象比较牛,所以他也跟着沾了光,有幸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已的名字。有想名垂青史,又不想吃什么苦的同学,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不过这种事情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一般就是个死。
            徐他也同样付出了代价,不过这他的这个代付也确实是比较离奇。
            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人。
            ——————————————————————————————
            这事儿还真不知道


            368楼2011-10-09 09:41
            回复
              特异功能男,许褚。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
              他长的很高,八尺有余。但腰围似乎更强悍一些,“十围”,这人站那儿基本就是个小山。
              他和典韦一样,是曹操的亲卫保镖。能成为这个光荣的角色,是因为他有两样绝技。
              绝技之一,暗器技术惊人。
              似乎典许这种夸张生猛的爷们儿型人物,不应该擅使暗器,降龙十八掌更适合他们一些。但非常遗憾的是,两个人都是暗器高手。
              而且许禇的暗器更暗。典韦是飞戟伤人,许褚则是----弹指神通。
              “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可以理解为,许褚暗握石子于手中,看得敌近时,气运丹田,以浑厚内力发出,被打中的直接就碎了(这内功比起九阳神功应该也不差。),于是贼不敢近。
              演义中的所谓“武力”,大部分是虚构的爽快情节。而通读典韦许褚传,这二人却真真正正的是武林高手。
              许高手第二大绝技,神力惊人。
              许褚的弹指神通虽然震了对方,但对方毕竟人多,于是许禇伪求和,让贼来取牛。贼过来了,这里刚要取牛,许高手开始表演了。
              只见一头牛跑了出去。许褚不慌不忙,追了上去,抓着牛尾,楞是把牛给倒拖了回来。
              贼不玩了。直娘贼的这胖子是人吗?于是不敢取牛,调头走人。
              许褚由是威震淮、汝、陈、梁间。
              然而许胖儿不只有绝世神功,让人绝对想不到的是,他还有特异功能。
              ————————————————————————————
              CC传里面的没羽箭= =


              369楼2011-10-09 09:43
              回复
                第三件事,解决刘备。
                在徐州这地儿,曹操刘备可真是老冤家了。曹操是得了n回,失了n回。刘备是失了n回,得了n回。不死小强刘折腾一番之后,又把徐州占了。自己屯兵小沛,关羽屯兵下邳。
                曹操军驻官渡,提防袁绍大军南征之计,突然想起来刘备兄弟了。
                当年放走了刘备,是他的一个战略性失误。但事情已经如此,所以总还得解决。
                曹操决定现在解决。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解。和袁绍大战在际,这时候您老人家还有空去打刘备?这不等于冲锋号马上要响了,你说回家把牛喂了么?
                但有人不同意那种反对意见。
                郭嘉不同意。
                他和曹操的见解一样,要先解决刘备。
                “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郭嘉的分析有理有由。他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袁绍这哥们脑子慢半拍,讲个笑话可能半个钟头后才想明白开始笑。你这时候突然发动对刘备的袭击,等得胜回来,袁绍也不一定能反应过来。第二,刘备刚刚把这块得了,人心不稳,趁这个机会一鼓作气,事情会好办的多。
                郭嘉的分析,尤其是第二条分析,果然是至理名言。他对刘备这类人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两条意见,可谓是“刘备问题使用手册”般的经典。他的意见是,最好的办法是,面子上好好接待,实际上软禁起来,决不可以放虎归山。可惜,曹操前面听了,后来忘了,犯了一个官渡之前的最大战略错误,于是有了刘备的新生。
                犯了这个错误不要紧,郭嘉还有第二条意见。那就是刘备这人虽然心有大志,永远不怕折腾。但老百姓并不这么想。他这份折腾,总要有个适应过程,趁他立足未稳时解决,是最方便的。一旦时间久了,当刘备的雄心真正感染了当地士子民众,那就是很难解决的顽疾了。
                两条意见,可以把刘备卡的死死的。但可惜的是,曹操对于这两条意见,都是前面听,后面忘。十五年之后,他会再次忘记郭嘉的这句话,并犯下一个赤壁之后最大的错误。
                那个错误,将为三国鼎立的最终形成,“加”上最后一把力。
                不过这次还好,他没有犯什么错误。与袁绍相持之际,他忙里偷闲,果断进攻刘备。
                ——————————————————
                鸡肋啊鸡肋


                371楼2011-10-09 09:48
                回复
                  三国演义对此的描写相当精采,可说是给足了刘备面子。
                  演义里曹操为了打刘备,用出了全套武装,五大军师齐齐上阵,连一直在许都,未从军多年的荀彧,都被老罗活生生拉来当参谋,五子三宗一猛全部出场,最后还是借着一场风的帮助,才解决了刘备。
                  事实事情没那么复杂,曹操统兵,乐跑酷攻城,徐晃当帮凶,“攻刘备于沛,破之”。
                  完了。
                  曹操一场世界杯还没看完,乐进就打破了刘备张飞夏侯博防守的小沛,事情的结果就是刘备老婆孩子再次被人俘虏,夏侯博被生擒,张飞失散,自已则像兔子一样又跑到了袁绍那里。
                  这仗打的是十分简单,但曹操那锐利的眼光告诉自已,有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却十分有做的必要。
                  ——————————————————
                  还真忘了演义里面怎么破的城


                  372楼2011-10-09 09:50
                  回复
                    mengshengdamark


                    IP属地:湖北373楼2011-10-12 16:23
                    回复
                      额,怎的不更新了……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374楼2011-10-15 00:31
                      回复

                        这件不简单的事情,就是关羽。
                        说这件事不简单,原因有二。
                        第一,能看出关羽是人才,不简单。
                        什么咸称万人敌,那都是后话了。现在的关羽,战绩是什么?刘关张三人一起,先是为贼所破,再是被吕布打的东躲西藏,实在是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别说比于禁乐进,就是比那个徐晃部将史涣,也是不如。
                        但曹操偏偏就能看出来,关羽这人是个良将之才,并刻意培养他。而事后的事实证明,曹操看的是绝对正确的。
                        这就叫眼光。
                        眼光,实在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有这方面天赋,再加上一定的人生阅历,一个人可以只看一眼,就知道对面这个人的脾气、性格等等各方面。最拉风的恐怕还属体操王子李宁同学的教练。当年他坐公交车观光,李宁同学在马路跑了过去,从没见过他的教练,一眼就看出这是未来的体操之神,马上动用关系撒了泼的找这个小孩。最后果然一如其所料。
                        眼光这东西,了不得。
                        曹操看出来关羽是个良将胚子了,但这个胚子将会在哪儿成长,却很是个问题。
                        


                        375楼2011-10-24 10:55
                        回复

                          在哪成长,统计一下基本上有三种可能性。
                          在敌人那儿成长,在我这儿开花结果。------------这是最好的,不出培训费,光吃回报,净赚。代表人物:张郃。
                          在我这儿成长,在我这儿开花结果。-------------这是最常用的。培训费还是要出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嘛。培训好了,以后就是光赚了。代表人物:乐进
                          在我这儿成长,在敌人那儿开花结果----------------这是任何人最不想遇到的。我出培训费,培出来一个干将,去你那儿帮你挣钱,我不成傻子了么?
                          曹操当然也不想成为这种冤大头。第一种可能已经没了,关羽在刘备那儿没培训出来。那就追求第二种吧,培训费我出,培训好了,帮我工作。
                          但曹操觉的这事似乎不太靠谱,关羽没事就自已坐那儿,翻着电话本一边又一边的拨打那个署名为“刘备”的空号,久留的意思看来不大。
                          于是曹操找来一个人,要他去探知一下关羽的口风。
                          


                          376楼2011-10-24 10:56
                          回复

                            那个人就是张辽。
                            张辽和关羽很好。首要原因应该就是老乡的原因,两个人随便一聊,你认识谁谁不,哦,就他啊,聊着聊着就发觉都认识东头王家村第二户隔壁院子里那条狗的原主人了,比较容易有共同语言。后来徐晃估计也就是这么加入进来的。
                            其次原因,他和关羽性子很像,都是勇猛果断而又仗义。
                            接下来的对话,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场兵不厌诈的纷纷乱世之中,最为实在的一番对话了。从这几个人的对话里,完全看不到任何掩饰,带着一种好像孩童一般的纯真。
                            首先,曹操叫来张辽,对他说明了清况。
                            曹操这人说话办事,一向是虚虚实实的。按他多疑的性格来讲,他现在说的话,应该不会向与关羽交厚的张辽直接说明原委,因为这样一挑明,张辽带回给他的极有可能就是,“没这回事,哥们铁心着辅佐您呢”。
                            但曹操却没有任何虚实,他对张辽,很实在的说了一句话,我看关羽的意思,可能是留不长。你去问问,他什么意思吧。
                            太实在了,太直白了。实在直白到和大学生里喜欢一个女生,去找她宿友帮忙问问,她打不打算和我谈朋友差不多了。
                            于是张辽就去问了。而张辽怎么问的呢?
                            


                            377楼2011-10-24 10:57
                            回复
                              按说张辽这个时候去问,应该是环顾左右而言他,比如问问关羽你对曹操这个人印象怎么样啊,你对这里待遇满不满意啊之类,反正是不会直接说是曹操问的。
                              可事实是,张辽直接原话传达。
                              而关羽应该怎么回答?按说也应该是不露痕迹,厚积勃发,表面顺从,暗中找机会离去。
                              可事实却又非如此。
                              关羽诚恳的向张辽说:“我知道曹操对非常好。但我还是忘不了刘备。我肯定是不会留下来的,但我也肯定会帮他做点事再走。”
                              直到如今,这些人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全是心里话。这三个人的对话,还能再实在点不?
                              答案是,真的能。
                              张辽听到了关羽的话,心里一阵挣扎。他感觉原话带给曹操,关羽就很有可能性命不保了。但不带原话,又对不起曹操。他最终决定,忠义之中,忠大于义,于是原话带给了曹操。
                              而曹操听了之后,说道真是义士。在最终关羽的离去前,他依然厚加赏赐,算做最后的礼物。离去后又说,各为其主,不让人去追。
                              这一段事情,被传为了千古佳话,演义据此而成约三事、过五关等一系列精采章节。虽然场面上没有小说那么曲折,但情义却是实实在在的。
                              历史中的人性,在此体现的一览无余。曹张关三个人,都是叱咤风云的政界军界人物,但在这里,一切的利益分析,客观分析,都成为多余。什么政治学,军事学,厚黑学,统统见鬼去吧。
                              这里,只有三个男人之间互相欣赏的友情。
                              这里见证了,历史滚滚而去的长河背后,真真正正的,是人性。
                              在后世文人牵强附会的为帝王们攻打某个山村,寻找阶级原因、经济原因的时候,他的真相可能只是,
                              那个帝王小时候在这里有过一段回忆。
                              帝王将相,不论他被时代赋予了多么伟大的使命,他首先,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
                              不错,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可以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为常人之所不能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此成为一部叫做“帝王将相”的机器。做为一个人,他们的性情,永不会消灭,相反,它会一直存在,并且时不时的在他的飞行中留下一丝丝如是的轨迹。
                              正因如此,也唯有如此,这世界,方为人之世界。
                              曹操乱石铺街,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后,他与一生第一个最大对手---袁绍的最终决战,也终于要正式拉开帷幕了。
                              而个帷幕,最被另一个人,用他一生之中的最辉煌一战,所拉开的。
                              


                              378楼2011-10-24 1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