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hxx1990吧 关注:601贴子:50,048

回复:转帖:【用三国志11来说说三国吧】缩水版--BY:九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192年,袁绍和公孙瓒在界桥,展开了一场大战。
当时公孙瓒陈兵三万,其中还有纵横燕辽的精锐----白马义从。
骑兵,从来都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
而骑兵中的王者,是弓骑兵。
所谓重骑兵,从来不是骑兵中的精锐。大规模运用重骑兵的,主要是西欧中世纪城主。重骑兵皆着重甲,全身好装备。
但这就是用来炫富的东西,表示自己有钱装备这些。因为这种装备之下,骑兵丧失了他的第一能力-------机动力。
你背着一个十斤的东西,和背着一个一百斤的东西,跑步时速度绝对不一样。
马也是如此。
当它背着骑士,还要背着比骑士还重的铁器时,它的速度基本和牛差不多。
所以,欧洲重骑兵在面对被汉武帝赶到欧洲的匈奴轻骑兵时,被横扫。
匈奴轻骑兵之所以能完胜欧洲重骑兵,除了机动力之外,还有一个法宝。
——————————————————————————————————————-
唯快不破



330楼2011-09-22 10:49
回复
    这个法宝叫做“控弦”
    控弦,箭单来说,即在骑士在骑马作战时,用弓杀敌。
    游牧民族在多年的骑马作战中,深刻的感觉到,在机动中用弓箭杀敌,实在是一箭很美的事。自己本就来去如风了,再加上来去如风的箭,这种攻击一般人是抵挡不了的,比拿马刀砍强多了。于是大规模采用此法。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精准度。
    这是一个技术活。马匹是高速移动的。在自己的高速移动中,还要去射击同样高速移动的目标。这个难度,比起端着枪打飞盘难多了,毕竟你端枪的时候,自己是不动的。
    所以当游牧民族有一个强大统治者出现的时候,都会系统化的习练这种技术。把这种技术发挥到巅峰的,就是成吉思汗同学。
    他一方面让士兵练习精准度,另一方面又下令不杀敌方工匠,藉此吸收敌人先进的武器和生产技术,将人工技术与武器技术结合,打造了一支纵横天下的蒙古精锐。
    不过东汉末年时,没有一个这么出色的统治者,这一技术,反而在常与北方游牧作战的公孙瓒手中,发扬广大。
    ————————————————————————————————————
    目测九妹这段是重写过的,出现了这么多“箭”字
    @9361984 


    331楼2011-09-22 10:51
    回复
      白马义从。
      最初,公孙瓒同学是有着出众的个人技术。“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
      他是出于个人爱好,喜欢自己出面玩玩弓箭杀杀敌。没想到效果十分出色,于是便大规模扩大,终于成了一支数千人的精锐部队。
      不过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公孙瓒此人的一个重要特点。
      和袁绍差不多,爱炫。---------弓骑兵就弓骑兵,选好马就可以了,你搞什么清一色白马?
      这事儿,写小说演戏曲倒是很有看头,清一色的白马,多拉风!可惜,本着中国不死不报道的优良传统,想让文人爱写,那对不起,现实中你就死吧。
      公孙瓒为了让后世文人更有写头,非得搞些白马的形式,早把孙子说的“任人择势,应变无穷”忘在脑后了,于是辛苦打造的一支白马精兵,在界桥一战中,全军覆没。
      事情的开始是这样。
      ———————————————————————————————————————
      骑白马的除了王子和和尚,还有公孙将军
      


      332楼2011-09-22 10:52
      回复
        当时双方对阵,对方公孙瓒数万,而袁绍则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
        注意,此时的先头部队是一千八百多人,一千多弓弩兵在后埋伏,而八百义兵,则“伏楯下不动”,就是找了个掩体躲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做了什么?
        他见对方兵少,便率白马义从突击。
        他的缺点,在这一刻转化成了致命伤。
        他仗着精锐的白马义从,就以为这是军棋里的军长了,遇见旅长团长什么的通吃。却忘了一个根本的准则----弓骑兵怎么用。
        北方游牧,自春秋战国时就开始强大了。赵国,在李牧之前,没人对付的了他们,是因为他们的作战方式。他们进攻时从不扎堆,你敢派兵去打,好,马上更加分散,于是你打都不知道打谁,而这时,他们的离散队型,却不妨碍他们的弓箭使用,他们照样可以形成一个密集的火力网,集中对敌方的扎堆士兵造成毁灭性打击。
        直到李牧出现后,完全改变战术,敌军小规模时,绝对不打,诱敌深放,将大标敌军拉进自己的包围圈,并在正面用战车阵和步兵,将对方骑兵的机动力全部阻住,然后用精锐骑兵从两翼包抄,与敌展开近战搏杀,从而将其一举歼灭。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弓骑兵作战,必须要遵两个准则。
        第一,始终保持高速的移动。机动力就是生命。
        第二,切不可与对方形成遭遇战或拉锯战,要在战即走,走中战,以轮番进攻的方式形成批次性杀伤。
        而公孙瓒的做法,完全背离了这两条准则。
        ————————————————————————————————————
        让白起去守边关打游牧民族,又会怎么打


        333楼2011-09-22 11:45
        回复
          李牧当年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实现诱敌深入。
          公孙瓒好,直接自己就深入了。
          他带着白马义从,直接向对方发动了冲锋。
          而麹义的八百义士呢,则伏在楯下,用掩体挡住了对方弓骑兵的第一轮箭雨。待对方靠近后,“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
          到这里,似乎还有可商量。步兵再强,也不会是骑兵的对手。
          但此时的关键在于,不是为了用步兵杀掉骑兵,而是和李牧当年一样。
          阻敌机动。
          这群擅长与骑兵作争的步兵,将对方骑兵拖住之后,马上撤离---在狭小范围之内,步兵的移动速度比骑兵快的多。
          当步兵撤出后,弓骑兵就面临了他的另外一个敌人。
          ————————————————————————————————————
          没被马踩死咩= =


          334楼2011-09-22 11:46
          回复
            一千多张强弩。
            此时的白马义从,已经没有机动力了。在这一瞬间,他们要原地和对方的弩兵展开对射。
            原地的弓骑兵和原地的弩兵对射,那就是等死。
            原因很简单,他们目标太大。
            “强弩雷发,所中必倒”
            白马义从损失惨重。
            不过虽然损失惨重,却还没有全军覆没,还逃出来两千多人。
            很可惜,接下来的一战之后,这两千多人,也要覆没了。
            —————————————————————————————————————————
            元戎
            


            335楼2011-09-22 11:47
            回复
              麹义大胜白马义从后,领兵乘胜追击,一气追到了公孙大营。
              袁绍看事情很顺利,就命大部队追击,自已则找了个地方歇脚。
              谁知道这时候公孙瓒带着残余的白马义从,又绕回来了。
              “我公孙瓒又回来了!”
              公孙瓒重重包围了袁绍,田丰忙让袁绍躲进一个矮墙里避避风头。但这个时候,袁绍的英雄本色终于显出来了(哥们难得坚挺一把)。
              他将头盔扔在地上,愤愤的说“躲猫猫就能活命了吗?”(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可得活乎?)
              袁绍拒不躲避,指挥身边的强弩手向白马义从发动攻击。
              但这时的对躲,弩兵是绝对占不到便宜的,因为这时的弓骑兵没丧失机动力。
              幸好,这时袁绍身边的另一支精兵发挥了作用。
              ————————————————————————————————————————
              爷们儿的本初


              336楼2011-09-22 11:51
              回复
                大戟士
                当年在谈到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时,袁绍曾有过这样一段话。
                “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
                大戟士,是张郃统领的精锐部队。全体皆持长兵重甲,是一支重步兵部队。
                而张郃对此的反应是“自张望不言”。
                张郃为什么不说话呢?
                主要是不方便说。因为他心里想说的话是:“扯淡”。
                这里就要说到重步兵的作战特点。
                —————————————————————————————————————————
                大戟科的咩= =


                337楼2011-09-22 11:52
                回复
                  重步兵,在游戏里的设定,都是最高防御。因为游戏中的设定,都是个体化静止化的,所以这批穿得跟乌龟似的士兵,游戏设定上也向乌龟靠拢,那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你依照游戏去想真实的重步,那就大错特错了。
                  重步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单兵作战防御差。
                  好像很不可思议对吧?但你如果想一想身上罩一个一百斤的大铁桶,和对方去对打,就明白为什么了。
                  当你在那儿艰难的迈着步子时,对方完全有时间围着你绕三圈,然后在背后一刀子捅死你。
                  重步兵和重骑兵一样,丧失了一样对士兵而言最为重要的东西----机动力。
                  但重步兵依然很有存在的必要,原因很简单,人比马听话。
                  而他的使用方式,基本上只有一种。
                  ————————————————————————————————————
                  我销魂的张JJ难道就是带领这群乌龟的咩= =


                  338楼2011-09-22 11:53
                  回复
                    配合作战。
                    军队作战,从来不是上千人上万人一拥而上的。就前面的界桥之战就可以看出,区区一千八百人,就分为了两部,各自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
                    李牧破匈奴时,也是步兵、战车、弓兵、骑兵协同作战。
                    一支军队的构成,都不会是大票的单一兵种,而是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配合完全作战任务。该当肉盾的当肉盾,该走位的走位,该aoe的aoe,该点杀的点杀。
                    重步兵正是在这种协同作战之下,才有了他的用武之地。
                    而他的发挥方式,是孙膑十阵中的第一阵。
                    ————————————————————————————————————
                    这个真不知道了,孙膑十阵?


                    339楼2011-09-22 11:54
                    回复
                      “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
                      所谓居阵,就是将军的指挥本阵。中心的兵力少,中间布兵少是为了便于发号施令。四周兵力多而强,是为了便于截击敌军。指挥位置靠后。是为了保护指挥者。
                      方阵的目的,有两种。防御上的纯粹防守,进攻上的截止敌军。
                      在这种阵势下,重步兵可以完美发挥出他的战力。
                      “想绕三圈?行啊,这阵后一段在半里外,你去绕吧。”
                      利用阵型,重步兵可以用集体的力量弥补机动力的不足,从而完成截止、阻敌机动的任务,配合友军部队从两翼突击冲锋。
                      看到这里,就可以明白张郃为什么听了袁绍那话后,一言不发了。
                      “用重步去单兵作战打弓骑,一个最没机动,一个最有机动,这不是嫌死的不够快么?”
                      张郃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不会去用大戟士硬抗白马义从。
                      但什么事总有例外。
                      ——————————————————————————————————
                      半里路算啥,成吉思汗无压力~~


                      340楼2011-09-22 11:56
                      回复
                        比如说现在。
                        现在有两种情况,导致他必须出击了。
                        第一,袁绍被围。
                        老大要是死了,什么都玩完了。这种情况就属于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情况。
                        更何况,还不是那么困难,因为现在大戟士不是单兵作战。这就是第二情况。
                        第二,本方有强弩手。
                        大戟士现在可以结阵去和弓骑兵拼一下了。因为当他们突前截击,阻住敌兵一瞬间机动的时候,弩兵发力的时机就到了。
                        于是张合带着一百多大戟士,上去硬抗两千白马义从。白马义从果然被他们阻截住,于是“强弩乃乱发”。
                        不到两百多人竟然将白马义从两千多打的后退(稍引却),公孙瓒很纳闷今天这是怎么了,对方是不是打了鸡血?要放现在,他这时最大的想法应该是去让对方验尿。
                        而张郃这时却更加的奋力作战。
                        因为他知道,即将出现第三种情况。
                        ————————————————————————————————————
                        尼玛真心不怕被踩死,一百多号人= =


                        341楼2011-09-22 11:57
                        回复
                          打破宿命的翻页



                          IP属地:陕西342楼2011-09-22 17:32
                          回复
                            这第三种情况就是,麹义回来了。
                            麹义杀败了白马义从后,带队猛冲公孙瓒大营,杀的非常开心。
                            开心开心着,突然发现,公孙瓒没了。
                            这就不好玩了。马上带队疯狂寻找公孙瓒。
                            张郃知道麹义部很快就会到了。
                            果然,他到了。
                            麹义终于找到了公孙瓒,于是继续开心。
                            但公孙瓒部就不开心了。前面是大戟士,后面是麹义部,两头夹击,白马义从全军覆没。
                            张郃麹义,二人合力,联手制造了燕辽第一骑兵的毁灭。
                            这二人,当然的袁绍手下最强将军
                            然而就这样的两个将军,结果是什么呢?


                            343楼2011-09-26 10:09
                            回复
                              结果是不得重用。
                              最终结果是一个死,一个走。
                              先说麹义
                              立了这么大的功,想着应该加工资分房子了吧。
                              可什么都没有。袁绍连个开会表扬都没有,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
                              麹义不是高顺,他没有那种死忠主公终无怨的心情。爷们儿心情一不爽,反。“与黑山贼于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郡守。欲劫夺绍家。”
                              按说麹义这种情况也不太地道。领导分配不公,也是难免的事情。你因为这事儿,不但撂挑子,还要劫原老板的家,这就有点不太地道了。要是治世,这种人是不太能用的,再强也不能用。
                              然而这是乱世。乱世之中,唯才是举,不管他个人怎么样,品行如何,只要有能力,就应该尽力的使用。没有比有所好的人再好笼络的了。他喜欢封功,你就高工资养着,反正他能为你打天下,打完天下再杀也不迟。
                              可袁绍不,非要这个时候激起他的火来,直接导致了一个重要将才的死亡。
                              麹义总算还是有点个人品行问题。而张郃呢?
                              ————————————————————————————————————
                              不冷静的结果是五围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


                              344楼2011-09-26 1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