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hxx1990吧 关注:601贴子:50,048

回复:转帖:【用三国志11来说说三国吧】缩水版--BY:九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种可能性。
还没来的及想,天亮了。
折腾一晚上,就为曹操这么一句话。刘备恼了。
“看样子这儿不能再呆了,得想辙!”
其实曹操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想表达一下他曹操是英雄。这话不好意思在下属面前说,找到了有客将身份的刘备来聊了聊,总得搞点客套吧,于是把刘备一并拉上了,就和说“也就咱兄弟们怎么怎么着”之类的套话差不多,哪说哪了,啥事没有。
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曹操这么一说,在刘备这里就是大事儿了。他反来覆去搞不清楚曹操的意思,于是决定干脆铤而走险。
他决定要去做一件早就知道,但一直没有做的事情。
————————————————————————————————
九妹分析帝


309楼2011-09-14 11:18
回复
    在此之前,国舅董承就搞了个密带诏出来,说曹操这人图谋不规,张扬跋扈,要找刘备一起杀掉他。
    但那个时侯人家曹操什么错误没犯,一直在外面打仗,朝庭里的事都是荀彧处理。曹操本来偶而还去朝庭看看,后来征张绣回来,再次入朝,突然发现朝庭里搞出来了一套入见要“交戟叉颈”的旧规矩,一个厌恶就再没去朝见过。
    董承这个衣带诏实在莫名其妙,八成是董承这人要搞权力斗争,拿自己当枪头子使,所以刘备含含糊糊,一直没有行动。
    但现在要行动。现在不是他董承的问题了,是自己的问题了。
    他又去见了董承。
    ———————————————————————————————————————————
    交出武器,叉颈是神马


    310楼2011-09-14 11:19
    回复
      董承忙活了好久,正愁着没人加盟呢,一看终于有人来了,喜出闻外,拉着刘备就谈过程。还说我们都签好名啦了,拿出来一个名单,说这上面有谁谁。所以你放心吧,我们这是合同制,有公信力的。
      刘备一看这名单,心里这叫一后悔。
      密谋这事,是天大的机密,一切都得是绝对的地下活动。谁家搞个暗杀还没事整个名单出来,你当这是三好学生排行榜哪?
      恩,我倒是很放心,这事放心吧,肯定成不了。
      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刘备绝对不过来。但已经来了,又不能咽回去,搞不好就得罪两头。
      必须要想个好法子了。
      刘备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法子。一个古人就用来,若干年后他家大侄子也会再用一次的法子。
      ————————————————————————————————————————
      65智力的董承,你指望他怎么样- -


      311楼2011-09-14 11:20
      回复
        那个“公子重耳在外反得活”的法子。
        带兵出去。只要有机会,能出去曹操的势力范围。哪怕是再被打败呢,都不会是把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了。
        对,就这么办。
        正好这时候也来了个机会。被打的苟延残喘的袁术,终于明白一家人倒底是一家人的道理了,写了封信千里迢迢给那个他一直看不起的袁绍,要求他拉兄弟一把,咱们可是亲兄弟啊!
        而袁绍这个时候可能也是想起来了骨肉亲了,一改水火不融的姿态,竟派出了长子袁谭来接他叔叔。还给他划好了路线,让他从下邳北面绕过来。
        刘备抓住这个机会,向曹操说,要痛打落水狗,绝不能让他们联合,恳请让自己带兵去攻打袁术。
        他知道,只要曹操能同意,那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但这个很难。以曹操的智慧,这个计谋能瞒过他的可能性太小了。
        这句话说了之后,他就在等待。
        等待曹操的答案。
        ——————————————————————————————————————————
        血浓于水


        312楼2011-09-14 11:21
        回复
          刘备本来以为曹操还是有可能同意的。
          没想到曹操真的同意了。
          曹操笑的跟朵花似的,说成,去吧。
          刘备这个惊喜惊有点太过意外。不敢停留,马上带队出发。
          刘备的新时代,再次神奇的到来。
          他本来在吕布纵横时代就该被灭了,却借着曹操这个大树还了魂。
          他本来该在曹操控制之下老死在中原的,却借着曹操这句话有了新的壳。
          “顿开金锁走矫龙”,这话一点不错。
          曹操在208年之前犯的最大错,莫过于此。
          刘备的不敢停留是相当正确的,他知道天给这个机会,只会给一次。稍微错过一点,就永远不会再有了。
          就在他刚刚离开之时,就有人回来要灭掉这个机会了。
          ————————————————————————————————————————
          下次在新野就跑不掉了,哼哼
          


          313楼2011-09-14 11:22
          回复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大为后悔,但已经来不及了。
            刘备只要离开身边,他就好像一只泥鳅一样,你可以无数次的战胜他,但你永远搞不死他。
            这只滑不溜手的泥鳅,总有一天会变龙。
            一切都晚了。
            正所谓乐极生悲,祸福相依。曹操大胜吕布,获得了巨大喜悦的同时,也一并犯下了错误。
            就在这个错误之后,紧接而来的就是曹操一系列的灾难。
            ——————————————————————————
            坐看杯具


            315楼2011-09-14 11:24
            回复
              刘备一离开,果然马上就反了。
              要说起来这哥们儿也是开始转运了。他去征讨袁术,恰好袁术这个时候就病死了。于是他堂而皇之的能带兵去办别的事儿。
              所以他顺道就去下邳把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杀了。接下来又联络联络老关系户,再次占了小沛。
              这是他第四次占小沛了。
              曹操来来回回,又把徐州给折腾没了。 五年前他就在鼓捣这个事儿,到了今天还没完全鼓捣成。
              曹操哭笑不得,没办法,还得再打一次。
              这即将是他第三次打徐州了。
              但就正在他要再次征讨的时候,有一个人从南方跑了过来,并给他带来了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
              ——————————————————————————
              徐州会是头痛的根源咩


              316楼2011-09-14 11:26
              回复

                从南方跑过来的人,叫刘勋。
                这个人,在名人辈出的三国里,实在算不上什么。
                而实际上,他也确实算不上什么。
                曹操见到他,震惊的也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到来,代表了另外一个信息。
                一个他最担心人之一的彻底崛起。
                ——————————————————————————————————————
                走前一更,不带评论


                IP属地:重庆317楼2011-09-18 12:28
                回复
                  孙策的崛起。
                  刘勋,本来是袁术手下。在孙策攻下庐江后,袁术出尔反尔,将庐江给了刘勋。
                  但袁术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之前任命了个刘繇,刘繇反了。这次任命了个刘勋,结果是一样的。
                  在袁术最困难的时候,刘勋据守庐江,坚决和袁术划清界限,带兵在南部集体围观,看着袁术兵败身死。
                  袁术死了之后,袁胤等人不敢据守寿春,便带着人尽数投了刘勋。
                  接手了袁术的部分实力,加上原有的兵力,刘勋一下子成了一个拥兵数万的势力,看样子是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也可以风光一下了。
                  但非常可惜,他遇到了一个和当年刘繇一样的问题。
                  


                  IP属地:重庆318楼2011-09-18 12:29
                  回复

                    孙策周瑜来了。
                    他的梦,正好和孙周的梦在地方上有冲突,所以,不好意思,本着损人利已的原则,孙周要说,不好意思,这个刘老师,您也鼓得拜吧。
                    但和上次一亲,孙周依然不会去傻乎乎的猛打猛冲。他们又要发挥忽攸本色,带着刘老师一起做题了。
                    孙策给刘勋写了一封信。
                    孙策给刘勋说,刘叔啊,你刚收了袁术的兵,正愁不知道怎么用呢吧?我来给你出个主意。现在豫章上缭,盘据着宗贼一万多人,积了很多钱粮。借这个机会,咱们一起灭了他。又得好名声,又有实利,多好啊!
                    刘勋一听,这主意不错, 打算同意。但有人建议不要贪这一时之利,说不定是孙策周瑜之计,但刘勋不以为然,说这么个小娃娃,我吃的盐比他们吃的米都多,能中他的计?
                    于是刘勋果断的带着兵去征讨了。
                    刘老师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他吃的盐是比孙策周瑜吃的米多。然而非常可惜的是,战场之上,比的谋略,不是含盐量。
                    他刚刚来到上缭,不好的消息就一个接一个传来了。
                    


                    IP属地:重庆319楼2011-09-18 12:30
                    回复
                      对此的细节,陈寿没有什么详细记载(不过要考虑到陈寿老师和琼遥老师在专业角度上的差别。),但也是难得的在男人世界中记下了这么一句话。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江表传就比较有意思了,还记下了孙策同学那得意的样子。“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不过他说的倒是也没错。二乔是有名的明星,而孙周却比他们还明星。孙郎周郎不但是有名的美男子,同时还是纵横江东的政界军界人物,这两者合一,大体想一想刘德华吴彦祖就任XX省省长兼XX军区总司令,并且干的还相当出色就知道了。
                      一边儿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一边儿是纵横江东的青年才俊,美人是姐妹花,才俊是义兄弟,帅哥义兄弟娶美女姐妹花,这真真正是一段令无数人艳羡的佳话。
                      这不管放哪个时代,都得是头版头条。尤其在那个乱世,这么两对佳人,为那战火四起血肉横飞的年代平添了一段婉约的浪漫。
                      这叫什么?
                      这就叫血色浪漫。
                      自此之后,两姐妹的老公之间,就被称为了“两桥”。时至今天,此俗仍在。
                      孙策周瑜完成这件事儿之后,可真是春风得意,“两乔初嫁时”,那正是好男儿的雄姿英发之时了。两人借着这个势头,继续追剿刘勋残部,一气将他赶出了江东,独自带着数百人,逃到了曹操那里去。
                      二人接下来又“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先后平定了严白虎、王朗、华歆等人,基本占据了除寿春外的整个扬州,独霸江东,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割据势力,正式参加到了东汉末的逐鹿群雄行列当中。
                      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曹操,正在思考,要怎么去对付这个年轻,却势头无比强劲的新生势力。
                      


                      IP属地:重庆322楼2011-09-18 12:32
                      回复
                        10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323楼2011-09-19 00:47
                        回复
                          摆在曹操面前的有若干种方案。
                          第一,写封信,让孙策投降。孙策收到信后吓的魂飞魄散,马上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到许昌,并把军队交给曹操,从此安心侍奉曹操。
                          很明显,这个基本属于扯淡。
                          否决。
                          第二,马上带兵,千里迢迢跨江作战,和孙策作战。
                          这个到是未尝不可行。不过一方面要袁绍等人都签个协议,表示不管打多长时间,他都绝不从后面偷袭。另一方面还要保持这次作战是计时制,到了时间hp少的一方自动作负,否则时间一长,曹操将四面受敌。
                          不是很明显,但这个也基本属于扯淡。
                          否决。
                          两个方案都不行,曹操深思熟虑,说了一句话,用了第三种方案。
                          ————————————————————————————————————————
                          这就叫战略眼光
                          


                          324楼2011-09-20 10:32
                          回复
                            曹操说的话是
                            “狮儿难与争锋也。”
                            他承认了现在情形下,这个新生力量已经成型,无法把他扼杀在摇篮中了。他在未来,终将面临和他决战的一天。
                            但这个“未来”,越久越好。因为他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为了让它更久,他采取了第三种方案是。
                            怀柔结亲。
                            这种方案下,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吴候,官方认证了他对江东的实际统治地位。
                            第二,把曹仁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大家结为儿女亲家。
                            在内忧外患之下,曹操不得已采取了退让的政策,以让他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
                            但他总可以感觉到一种不舒服,他总可以感觉到在自已的身后,江东那两个小伙子的阴冷眼神。
                            他不会知道,在九年之后,他将会和其中的一个小伙子,展开一场宿命大决战。这场大决战,将会成为他的转折点,东汉末年的转折点,并作为三国战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名垂青史。
                            当然,他现在还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这些。现在他对江东政权采取了一个合理的措施后,就要抓紧时间来处理他眼前至为重要,甚至可以说生死攸关的问题了。
                            ————————————————————————————————————————
                            其实我一直觉得和亲没啥用,至少对我来说,该打照样打——从后面看大家都是我这种人- -
                            和亲的最大作用可能仅仅是一个台阶- -


                            325楼2011-09-20 10:33
                            回复
                              但非常可惜的是,他的人才库,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曹操把人才招来,是用的。高工资高福利,一来就给交五险一金,并马上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
                              而袁绍则不同。
                              他把人才招来之后,主要有两个作用。
                              第一,好看。
                              第二,打压。
                              ——————————————————————————————————————-
                              人才嘛,就是用来打压的,要都发挥了我领导的脸往哪儿搁~~


                              328楼2011-09-20 1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