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披露了非常多动人的细节,细列了12个,供喜欢林徽因的朋友们参阅。 #宾大将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 1.宾大建筑系当时是世界top1,培养了大量出色建筑师,20年代初,其获得的奖项就超出了其他学校和事务所的总和。而林徽因早在入学前一年就清楚地知道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 2.在1923年11月至1924年3月,林徽因数次写信给宾大,极力争取入读机会,但是其优异的成绩和履历并没有打动校方。 她又退而求其次,继续与校方沟通,希
-
2
-
3
-
23
-
15转载自《建筑史学刊》微信公众号,文章刊登于学刊2021年第2期
-
48转载自澎湃
-
1霍莉·费尔班克家藏资料捐赠仪式举行】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始人梁思成、林徽因与故交费正清、费慰梅长期保持书信往来。日前,费尔班克女士在整理家藏时发现一批与梁思成、林徽因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1946年间的八本刊物。其中,出版于1946年的第七卷第一期为学社最艰苦时期的力作,印数稀少,罕有存世,具备极高的史料价值;近40年来费慰梅陆续收到来自中国的纪念梁思成的刊物;近40年来费慰梅收到的美国学者关
-
0
-
3
-
8
-
1
-
1
-
1
-
6
-
3
-
4
-
5
-
3
-
2
-
5
-
9这个吧我进来几年也没看到导航帖,别的吧都有,咱们怎么能没有呢我一直翻到2010年的帖找了一些适合做导航的帖子,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有没有漏掉的,或者不合适的,再修改
-
4【文】出发!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建筑! (文‖人文清华公众号;截图‖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
9
-
19刊登在城市规划学刊2019年第5期的一篇学术文章,是对新发现的一篇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合著的文章的思考
-
8
-
1
-
10文—营造学社纪念馆 原创—CCTV 10科教频道
-
8文/营造学社纪念馆
-
51标题8个字简略概括梁启超对这个儿子的态度,有资料可以证明的父亲的态度。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梁启超的第三个儿子,梁思成最大的弟弟。虽然梁家长子早夭,但思永仍然排行第三,被弟妹及晚辈称为“三哥”,“三舅”,“三叔”,“三伯”。 一,出生前后 二,20岁之前 三,留学生活 四,考古事业 五,无迹可寻的“爱情” 六,有迹可寻的影像 七,病逝及病逝之后 八,逝世60年后的纪念 九,令人愕然的低级错误 十,不可免俗的粉饰洗白 十
-
7终于找到一个专扒林洙奶奶的视频了 https://m.365yg.com/i6492685400824349198/?src=android&networ
-
8
-
12邓以蜇先生,是著名的美学家,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之父。 而且,邓以蜇先生也是林徽因先生客厅中的好友,他经常拿出画来给大家欣赏,邓以蜇先生与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最为珍贵的是“一身诗意千寻,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幅挽联,便是邓以蜇先生和金岳霖先生共同送上的。
-
19
-
4文|中国营造学社微信公众号
-
23《一代宗师梁思成》这本书是清华建筑系学生所著,笔触细腻,客观全面,是了解梁先生的一本好书。
-
13今天起 梁思成吧结束前阵子的混乱状态 在此 我宣布一下新吧规
-
21937年7 月 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发现了山西五台山大佛光寺 是他们建筑考古上最重要的发现 迄今已有八十年 为此 建筑界专业人士举办了研讨会 特意选址佛光寺
-
13此文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发现 竖版 比较珍贵
-
60
-
7作者马风 转载自民国文艺公众号
-
9
-
329我用心整理的梁先生照片,有不全的地方希望大家补充,也评论一下聊一聊,吧里热闹些岂不好~
-
119梁启超的家务事(1):夫人& 小妾,历史不是别有用心 or 无聊脑补的伪高潮,这是题目全名,转载自豆瓣,作者豆芽
-
1313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也是圣诞前夕,为消磨时间而泡在论坛,写过一个帖子《从细节看,不觉得梁思成对林洙是爱情》。梁吧里不知有没有,林吧里有的。 帖子得到很多人支持,也有2位提出一些争议。不过,只要言而有据,非谣传非造假,更多的细节汇总,总能逐渐接近事实的本来面目。 当时,手中资料不多,这几年,陆续看到一些新材料,觉得应该再写点补充。(感慨下,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居然保持了3年之久,真不容易。实在是后妻如今的
-
58林洙自从出场,几十年来一直以“梁思成文稿绘画等资料的保存者,整理者,保护者”的形象自居,那些善良的人们,一次次赞美林洙对梁思成学术遗存的守护,一次次感慨梁思成的晚年,多亏遇到了她…… 那些梁思成的文稿绘画,一直在林洙手里,现在,他们去哪儿了?
-
13第四讲 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 林徽因是个少小有大志的人,出名很早,几乎可以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出名了。 又没有什么成就,而能出名,是因为她
-
16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