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43贴子:669,538

回复:三野旧事---卫叔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60楼
所谓井冈山陈仅次于朱毛,我也还是有所保留的。如果非要这样说,我建议加个定语,早期的井冈山。
--------------------------
是这样。早期加的好!


79楼2011-01-17 10:25
回复
    新四军时期,粟裕虽然是师长,但手握新四军一师和六师留个嫡系师,其嫡系之嫡系一师抗战时更是被刘绍奇赞为“四个第一”,其水平与风头整个新四军无人能比。
    新四军一师和六师,横跨长江两岸,地占江浙两省,为战略之要地,对蒋作战第一线,岂是在偏安在山东局部一隅之地的陈、王、许等所能比的?
    粟裕成为华中野战军司令,不算“荣幸”,而是实力所然。如果不让华中军区司令,粟裕官还可以更大。


    IP属地:北京80楼2011-01-17 13:35
    收起回复
      粟裕和许打交道较少。


      IP属地:广东83楼2011-01-17 17:10
      回复
        在华中战区,粟裕的一师是王牌,叶王陶令其他师难以望其项背。加上六师,粟总是大股东,是部队的实际控制者。如果要成立野战军,非粟总难以统帅


        IP属地:北京84楼2011-01-17 17:39
        回复
          虽然,但粟裕在新四军时期和许、陈、王等人平级也是事实。
          当然,代表华中局指导苏浙的工作,44年粟裕南下,就已经决定了粟裕超过他们这帮人了。


          IP属地:广东85楼2011-01-17 18:01
          收起回复

            还是过于啰嗦,我自我鄙视一下吧。
            好 ,这就开始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三野的前传吧。
            不过,三野在组件初期,还是花开几朵,各表一支。从官大的说起吧。
            鬼子没有正式死翘翘呢,但其实国共两家都已经盯上战略要地了。对kmt而言,最要的要地,当然还是京沪,因为还都大典得有都可
            还啊。其次平津吧,东北只是因为有死对头盯上了,否则怎么都排不到前五去,不过既然被死敌盯上了,则重要性也就上来了。于是
            乎,这边厢来个北攻南守,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那边厢,和平鸽放出来,美械也放出来,坐灰机的坐灰机,坐船的坐船,74到南京
            当御林军,据说要去东京的新一军则去见十几年当亡国奴的东北父老去了。


            IP属地:广东87楼2011-01-17 21:34
            回复
              57楼叶飞率其纵队开往东北,到山东后因美军运校长之第八军54军截断而停止。
              山东军区为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115师一部,黎玉领导的山东起义武装组成,陈光和朱瑞好像不太和谐,被调往延安


              IP属地:江苏89楼2011-01-17 21:52
              回复
                这几位都不搭调的很。
                朱瑞、罗荣桓、陈光,另外山东纵队和115师也不搭调。


                IP属地:广东91楼2011-01-18 09:34
                回复
                  北攻南守的大战略之下,必然有洗有杯,先说洗具的吧,别看黄克诚大将后来到了东北,见事由不谐叫苦连天的发神马“七无”电报,可是他一听到开赴东北的号角,不但步子迈得大而且快,家伙事带的也不少,以至于当时留守山东的其他人看到了都要在给中央的电报里说“甚为笨重”,粟裕后来在组件华中野的电文中,也特别点出苏北(原黄克诚的地盘)留下的武器坏烂不看,至于心情,则肯定是解放区的天拉,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又回到俺们中央红军旗下鸟,拜拜了,新四军的兄弟们。不要以为我这样说有多夸张,但你仔细看当时的一些电文,很多人还真是对开赴东北还真是向往得很,以至于到处有人找门路,换句话说,留下来的,当然就是杯具一族了,其中,留在山东的是小杯具,留在华中的,当属大杯具,至于留在淮南苏中淮北的,则必然是杯具中的杯具了。
                  我不否认有些人勇于牺牲,可是,更多人还是会有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心情的,我们也不妨设身处地的假设一下,看看自己会如何选择吧。虽然大多数人其实无法选择。
                  


                  IP属地:广东92楼2011-01-18 09:53
                  收起回复
                    留在华东是炮灰,都知道蒋委员长不会让他人在卧榻之侧酣睡。。。
                    东北就不同了,那里是个真空,说不定能去当个土皇帝啥的。
                    我对黄一直没啥好感,从文化上也不认同他就是新四军
                    “七无”应该是高期望之下的一丝失落,落差太大,才说那话的。其实未必那么不济,不至于感到两眼漆黑


                    IP属地:北京93楼2011-01-18 09:56
                    回复
                      黄克诚的山头本色太浓厚,本位主义更浓厚。
                      当官换个地方,连黄金都要带到新地方。


                      IP属地:广东96楼2011-01-18 10:28
                      收起回复
                        本来一师的股份并不算绝对,但后来二师发展不顺,一师就绝对了。


                        IP属地:广东99楼2011-01-18 14:55
                        回复
                          有些粟迷认为共军将帅“都不是好东西”,也主要是受张雄文此人的误导所致。毛主席时代流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当认为某个人的思想或工作有错误,经常会开会进行批判和教育,但往往都是“批判从严,处理从宽”,不会让你下岗失业导致全家饥寒交迫。当然,有时批评可能过火;也可能有人挟嫌报复,抓住一点无限上纲。但张雄文具有这样的思维:谁批评粟裕,谁就是整粟裕;粟裕是两让司令的完人,是不会犯错误的神,批评他的一定是坏人。他就是用这种思维写书、讲演的。其实,世间谁不会犯错误呢?韩先楚也能征善战,也为人正直,但他同样会犯错误。关于韩先楚的缺点错误,可以看冼恒汉、王德的回忆录。粟裕有没有犯错误,当时批评他是什么事情,谁的发言是同志式的批评,谁的发言是过火地上纲上线,我们只有等会议的发言解密,才能将情况弄个清楚明白。但张雄文根本没有看过会议发言,只按照“粟裕代表真理”的思维写书,认为“批评粟裕就是整粟裕,批评粟裕的一定是坏蛋”。这种观点当然会成为世人的笑料。但粟迷很多还是年轻人,年轻人容易陷入崇拜误区,容易受到张雄文的盅惑,以为他这样的做法是挺粟。其实,效果恰恰相反。自80年代以来,粟裕在人们心目中是完人,重要原因是他早早离开舞台中心,退居军科院这样的小小角落,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因此,他即使有什么缺点错误,也不会受聚光灯的放大照射。如果世间没有出张雄文这号人,粟裕会留下永远的“一代完人”形象。但张雄文这样大肆得罪其他将帅,这些将帅家人和部属为了出气,会把他们知道的粟裕缺点抖落出来。这样一来,粟裕就不可能以完人形象示人了。这本来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任何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懂得。“真相不能改变”在飞扬军事的所为,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许多人说张雄文是最大的粟黑,这是对他很客观公正的评价。


                          101楼2011-01-18 18:24
                          回复
                            我在读张雄文博客文章的时候,看出了很明显的一点:他把陈毅当做最大敌人加以损害,凡对陈毅不利的材料一律引用,而对陈毅有利的材料则一概不用。许多网友们还在学校读书,掌握的史料还不丰富,容易相信他丑化陈毅的言论。等到你们毕业以后,多看看有关的陈毅的书,多看看其战友和朋友对他的评价。只要你们不带偏见地去看,你们就能够看出他的真实形象,看出来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第三野战军的众多将领们,无论八路军系还是新四军系的,都对这位司令员充满崇敬、怀念和爱戴。仅此一点就说明:他绝不是张雄文描绘的那种小人。随便说一下,陈毅并不是只会讨好别人,事实上他是脾气大爱训人的。
                            我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下。张雄文说陈毅是如何如何争功。但我们看看陈毅在1947年的讲话,他把所有胜利的功劳都归于粟裕,半点都不提自己起到的作用。但我们从许多当事人的回忆中,能够看到陈毅并非象张雄文所说的,“被剥夺了战役指挥权”。他是华野名副其实的最高指挥者,在战场上完全拥有发号施令之权。在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中,陈毅都发挥了重大的决策和指挥作用。如果他没有指挥权的话,就不会在宿北之战后得意地说“谁说老子不会打仗”。依照我的看法,他对宿北、鲁南之捷所起的作用最大。关于这一点,我在《也来谈谈辽沈》一帖里已经说过了,并不想在此帖里继续争论。大家如果不认同,可以保留自己意见,但不必在这里争论。我想说的是:如果陈毅想为自己争功,他当时绝不会讲那些话。陈毅讲这些话的目的是力挺粟裕,给他树立军事声望和指挥权威,便于他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当时,有些山野系将领不容易指挥,而粟裕是陈毅的嫡系部属,所以陈毅更依赖他作为前敌指挥。从陈毅讲那些话就可能看出,他这个人是以革命事业为重,没有为自己争功争利的思想。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当初所讲的那些话,今天却被张雄文这等小人所利用,用来作为陈毅“被剥夺了战役指挥权”的证据,并把陈毅描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逐利之辈。但总会有人为他说话的,我本人可以算是一个,为此不惜得罪某些昔日战友。
                            


                            102楼2011-01-18 18: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