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43贴子:669,538

回复:三野旧事---卫叔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权的问题,陈毅,粟裕都没有发言权,中央规定谁指挥谁都只有接受并履行好其指责的权利。如果中央没有明确的电报来更正,就只有照旧办理。谁也无权更改并对此进行异议。因为这关系到千万人的生命。


121楼2011-01-19 11:09
回复
    毛军事文选第三卷:酉删亥电 
     集中山野华野全力歼灭东进之敌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五日) 
       陈张邓曾[1],并告粟谭[2]:
         删子电[3]悉。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南京息,蒋[4]方计划引我去山东,我久不去,乃决心与我在淮北决战。此种情况于我有利。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5],于二至三个月内务歼薛岳[6]七至十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鲁南方面由叶[7]纵及各警备旅监视该敌,必要时可考虑将滨海警备旅派去。只要淮北胜利,鲁南之敌决不敢深入临沂。总之,转变局势主要依靠你军与刘邓[8]军,而其关键是歼灭薛岳十至十五个旅(你们担任歼灭七至十个旅,刘邓担任歼灭三至五个旅),只要不再犯错误,此项目的是能实现的。
         中央
         酉删亥
         根据毛手稿刊印。
     
    这封华野成立之初分工的电报接下来将隆重上场。给大家参考。也给八一看看


    IP属地:北京122楼2011-01-19 11:24
    回复
      八一的偶像毛的电报原件仍在,呵呵


      IP属地:北京123楼2011-01-19 11:25
      回复
        “真相不能改变“---这家伙就是谣言制造者。


        124楼2011-01-19 11:29
        回复
          饶政委在组建华野方面的工作,肯定很多,虽然他中间外调几乎一年。
          但鉴于饶是被批到批臭踩上n只脚,还吃了n年牢饭的人,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有关饶的资料,都基本出自其它人有关的书籍和材料,连最基本的传记都木有,更别说有神马文选文集传记之类的啦,所以,只能简而述之。就不要苛求了。
          


          IP属地:广东126楼2011-01-19 14:54
          收起回复
            楼上的嫩了吧,前戏很重要


            IP属地:北京128楼2011-01-19 16:08
            回复
              前戏不够,难以达到高潮。


              129楼2011-01-19 16:13
              回复
                我们只需要知道,粟裕留守华中并接掌华中野战军时饶而不是陈的手笔即可。
                至于陈代军长,自43年黄花塘,至此已两年矣。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陈代军长可是元帅别了700多日了,何况据陈毅的有些传记文学上说还是与伟大领袖面对面的切磋呢,哪需要在华东的人刮几百次目采够相看的啊?
                不过,陈代军长出发时,据说还有出关的动议,最后没去成东北,但镇守华中还是拉不下的,毕竟,黄花塘,吃的亏不是军事亏,而是政治亏。自黄桥一战后,陈代军长的威名还是说得过去的,何况饶政委毕竟只是政委,到了韩德勤们反攻倒算的时候,还是需要陈代军长再来几个黄桥红桥的,这时候还要相忍为党嘛。


                IP属地:广东133楼2011-01-19 21:13
                回复
                  陈代军长东北去不成,当然回老地方华中了,真是不好揣测陈帅当时对回黄花塘的心情,是踌躇满志的兴奋?是想见恨“早”的踯躅?
                  不管它了,反正历史的发展就是陈代军长半道上就改向山东进发了,因此也就不用和华中的老同志们立即见面了,特别是饶漱石这个他后来斥之为“伸过手”的老对头,也许不见还是好,虽然陈毅在行前实际上是已经认过输的。
                  陈赴山东,顺便带去了原本要到华中野战军任参谋长的宋时轮,也许陈宋交情不错,总之,到了山东,一个出任山东野战军司令,一个恰好是参谋长。
                  需要说明的是,陈毅的本职仍然是新四军军长,兼的是山东军区司令,山东野战军,早期的名字更拗口,不妨还得细说一下,但明天就先按官职再往下排,说说粟裕吧。


                  IP属地:广东134楼2011-01-19 23:04
                  回复
                    好帖子 怎么不接着发了


                    136楼2011-01-21 08:19
                    回复


                      IP属地:广东137楼2011-01-21 09:03
                      回复
                        粟裕是向南防御之下,北撤部队的最高指挥员,首先是带着其本部人马过了长江,接着最核心的一纵就被抽到山东去了。就是其本人,留守华中,也有个反复的过程。本来,对粟裕的去向,可能高层事出仓促,还没考虑好把子落在哪里合适呢,倒是只能由新四军的几个头操心了,当然,除了还没有归队的陈毅军长。大概是见到华中局要北上山东,而留守华中的新华中分局内实在缺少一个军事上拿得出手的人,临走人的张云逸、饶漱石、曾山在组建华中分局、苏皖军区致中央电中,将建议粟裕留华中提请中央,获得批准。理由中强调:“江北苏皖地区必须尽力坚持控制,对国顽进犯必须采打击和歼灭方针。因此,提议粟裕留下帮助谭、邓,一师北上部队由叶统帅。” ,随后,中央批准。
                        


                        IP属地:广东139楼2011-01-21 09: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