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43贴子:669,538

回复:三野旧事---卫叔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顶精品


143楼2011-01-22 23:34
回复
    山东军区,我们前面说过,八路军山东军区在抗战后期组建了8个野战师,12个警备旅。抗战后为进军东北,抽调主力府东北,野战师8个走了五个半,分别是1、2、3、5、6、7,警备旅一个,渤海新编师,第一茬优良韭菜虽然基本被割得七七八八,但剩下的也不算少,毕竟还有2个半野战师,11个警备旅,总共在20余万人强。另外,陈军长新四军军长并不是空的,山东军区掉主力到东北,他当然要掉新四军主力北上山东,于是,一师的原一旅叶飞部(其实不止,还加强了很多,至少2万多人,可比山东的一个野战师大好几圈呢)北上,2师主力北上,四师一部北上,七师系数北上。做做加法吧,一纵2万多,由2师级4师主力合编的二纵与之比较实力不相上下,7师一万多。合起来五万多六万,基本填满了山东军区开赴东北抽调主力的窟窿了。就这,陈军长还觉得给华中留的太多了,想王必成部也到山东归到其麾下,给粟裕留个陶勇部当当嫡系就够了呢。为此,粟裕终于开始跳脚了,甚至不惜拿华中军区的司令员为筹码。。。。。粟裕跳脚,是有理由的,因为华中野战军或者华中军区也有他的小算盘嘛,否则,人就是傻子了。。。。。


    IP属地:广东146楼2011-01-23 21:47
    收起回复
      四野作战环境确实非常恶劣
      初期比三野要恶劣


      IP属地:北京147楼2011-01-23 21:59
      收起回复
        也没那么恶劣。
        就是心理上的,兵力劣势始终不大。


        IP属地:广东148楼2011-01-23 22:23
        收起回复
          当时的华中,虽然还叫华中,但中央局变成了中央分局,虽然也还叫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本来准备叫苏皖军区),但同时归新四军建制,也就是接受陈代军长的指挥呢。地位下降严重,但更严重的是,山东被割一茬韭菜后,有华中北上的新四军填补,华中的韭菜可是割一茬,就少一茬。总共六个师里面(五师不算),一师虽然实力最雄厚,但拿出了三个旅里面最强大的一旅为核心,组建了一纵,剩了陶勇和王必成两个主力野战纵队(小纵队,不是后来的军一级的纵队),二师几乎全部北上,留一个新组建的旅在淮南,三师全部去了东北,四师主力到山东去了,后来留下的部队组建华中野的9纵,就是张震当司令哪个九纵,不是许世友的9纵,也是小纵队,实力也偏弱,6师只是概念而已,7师全部北上山东。
          就这样,陈代军长觉得手里的牌还不够好,或者他觉得反正华中野也是自己指挥,还不如学东野的林总自己直接指挥到师过瘾,于是看上了王必成部,也想要到手里。
          这么一来,粟裕终于跳脚了,算下数吧,要是再调主力,留在华中的主力,就剩陶勇的一个小纵队和四师留下来的一部分主力改编而而来9纵了,还叫个个毛野战军啊,不如直接放弃了算了,于是发了封电报给中央和山东,这封电报还是较有名的,具体那封呢?接着敲字吧。。。。。


          IP属地:广东152楼2011-01-24 11:28
          收起回复
            压力大?
            四野初期挺进东北类似挺进大别山
            还是那句话 崇拜粟总 不要迷信
            用事实说话 不了解就不要枉下定论


            IP属地:北京153楼2011-01-24 11:32
            收起回复
              四野挺进东北没敌人吧,怎么能和被围追堵截的挺进大别山比呢


              IP属地:北京154楼2011-01-24 11:37
              回复
                四野挺进东北,东北是真空地带,谁先到谁有一定优势,何况还有个隐形“后方”。
                缺点是,新收编部队不稳定,对手质量较强。
                但和挺进大别山还是不同的,大别山是桂系长期经营的地盘,不好扎根。


                IP属地:广东155楼2011-01-24 11:58
                回复
                  至于东北我军的部队,都是各大区抽去的一等一的主力,留在华中的,也就粟裕的王必成陶勇的三万多人可以一比,连张震的9纵都比不上他们。
                  而东北这样的部队,可是11万左右。虽然因为长途跋涉和海运,加上陌生环境,会有个适应的过程,但东北国军更是后到者,他们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杜聿明真正能用来和东野主力打的,也就三四个军而已。


                  IP属地:广东156楼2011-01-24 12:01
                  回复
                    东北初期没有那么多武器来源的
                    有的甚至没带武器 而且土匪特别多
                    11万是打一点少一点兵都争不上来

                    我军打仗没后方是很要命的 离开根据地的仗基本都是败仗 解放战争后期除外
                    东北初期的后方基本不算后方一是老百姓不支持你 二是土匪横行 甚至有老百姓支持土匪的
                    苏军撤走才接收了一大批物资
                    开始富了 经过发展老百姓也逐渐开始支持我军
                    嘿嘿 好像是吧


                    IP属地:北京157楼2011-01-24 12:17
                    收起回复


                      158楼2011-01-24 12:34
                      回复
                        小鱼,东野接收苏军遗留武器,并不是在苏军撤走之后,事实上是开进东北就能接收。
                        另外,东野扩充兵员并不困难,也不可能打一个少一个。东野在45年12月的数量,已经接近30万人,虽然质量肯定鱼龙混杂,但至少不能说兵员困难,也不能说缺少武器。
                        哭穷哭成七无得的黄克诚三师,也是全副武装的到东北的。
                        东野最开始的问题,还是军事上没有打一个胜仗,导致人心没那么稳定,士气下降的有点厉害。
                        


                        IP属地:广东160楼2011-01-24 15:54
                        收起回复
                          回复:160楼
                          东野最开始的问题,还是军事上没有打一个胜仗,导致人心没那么稳定,士气下降的有点厉害。
                          ========================
                          高!


                          164楼2011-01-24 20:15
                          回复


                            166楼2011-01-27 0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