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49贴子:669,560

回复:三野旧事---卫叔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井冈山陈仅次于朱毛,我也还是有所保留的。如果非要这样说,我建议加个定语,早期的井冈山。


IP属地:广东60楼2011-01-14 21:37
回复
    到这里,新四军时期的大概,就算顺完了。
    再花絮一下,不知道各位看过51号兵站木有,哪里面的小老大到上海采购无缝钢管,惊心动魄,其实,在粟裕年谱里,有粟裕亲自交代张渭清潜入上海做这票生意的记录,后来事谐矣,造出来的小钢炮杠杠滴,不但苏中的小鬼子吃过苦头,到了南下苏浙时更是让国军尝了鲜,顺便让小钢炮升级成了不大不小炮,这样的部队,就不是黄师长哪样掰着指头数钱花式的小家子苦心经营能比得过的了。
    


    IP属地:广东62楼2011-01-14 22:25
    收起回复
      粟裕当新四军军长不可能。


      IP属地:广东69楼2011-01-15 12:46
      收起回复
        不会地,今天有事忙呢。


        IP属地:广东72楼2011-01-15 20:52
        回复
          到这里,华野的前身主体新四军部分,基本介绍完成。简要介绍下另外一部分,八路军山东军区.
          八路军山东军区,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八路军山东纵队,另一个部分,则
          是后来入鲁的八路军115师主力。而且,在两部分合并时,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实力不下于115师入鲁部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些朋友把山东军区等同于115师,是一种贪天之功。至于八路军在山东的军事领导,也有个变化的过程,不要谈的太啰嗦的话,大家只需要知道115师和先在山东扎根的山东纵队有主客之争即可,即便是徐向前这样的人都对此束手——当然,这也要归因于徐帅的经历有些特殊——最后的结果,就是徐向前、陈光、朱瑞等人落败,八路军山东军区交由罗荣桓领导,唯独罗荣桓也是政工出身,而且多病。
          


          IP属地:广东74楼2011-01-17 09:57
          回复
            山东,按照地理,分为鲁中王建安、鲁南张光中、王麓水、滨海陈士榘、胶东许世友、渤海杨国夫。抗战后期,又预设性的将以上各二级军区的主力部队编设为野战部队共8个师,12个警备旅。依此为滨海1师梁兴初、2师罗华生;鲁中3师王建安、4师廖容标;胶东5师为吴克华、6师聂凤智;渤海7师杨国夫、鲁南8师王麓水。编制是每师三个2500人甲种团。警备率是次一等的地方限制的卫戍部队,略。
            需要说的是,这里面许世友、王建安、陈士榘后来都是华野纵队以上的指挥员,抗战时都是二级军区的一把手,粟裕抗战时为师长和二级军区司令员,本来是和他们平级的,所以,粟裕后来升为他们的领导,他们有些许不服气,也是可以理解的。


            IP属地:广东75楼2011-01-17 09:58
            收起回复
              粟裕和许打交道较少。


              IP属地:广东83楼2011-01-17 17:10
              回复
                虽然,但粟裕在新四军时期和许、陈、王等人平级也是事实。
                当然,代表华中局指导苏浙的工作,44年粟裕南下,就已经决定了粟裕超过他们这帮人了。


                IP属地:广东85楼2011-01-17 18:01
                收起回复

                  还是过于啰嗦,我自我鄙视一下吧。
                  好 ,这就开始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三野的前传吧。
                  不过,三野在组件初期,还是花开几朵,各表一支。从官大的说起吧。
                  鬼子没有正式死翘翘呢,但其实国共两家都已经盯上战略要地了。对kmt而言,最要的要地,当然还是京沪,因为还都大典得有都可
                  还啊。其次平津吧,东北只是因为有死对头盯上了,否则怎么都排不到前五去,不过既然被死敌盯上了,则重要性也就上来了。于是
                  乎,这边厢来个北攻南守,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那边厢,和平鸽放出来,美械也放出来,坐灰机的坐灰机,坐船的坐船,74到南京
                  当御林军,据说要去东京的新一军则去见十几年当亡国奴的东北父老去了。


                  IP属地:广东87楼2011-01-17 21:34
                  回复
                    这几位都不搭调的很。
                    朱瑞、罗荣桓、陈光,另外山东纵队和115师也不搭调。


                    IP属地:广东91楼2011-01-18 09:34
                    回复
                      北攻南守的大战略之下,必然有洗有杯,先说洗具的吧,别看黄克诚大将后来到了东北,见事由不谐叫苦连天的发神马“七无”电报,可是他一听到开赴东北的号角,不但步子迈得大而且快,家伙事带的也不少,以至于当时留守山东的其他人看到了都要在给中央的电报里说“甚为笨重”,粟裕后来在组件华中野的电文中,也特别点出苏北(原黄克诚的地盘)留下的武器坏烂不看,至于心情,则肯定是解放区的天拉,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又回到俺们中央红军旗下鸟,拜拜了,新四军的兄弟们。不要以为我这样说有多夸张,但你仔细看当时的一些电文,很多人还真是对开赴东北还真是向往得很,以至于到处有人找门路,换句话说,留下来的,当然就是杯具一族了,其中,留在山东的是小杯具,留在华中的,当属大杯具,至于留在淮南苏中淮北的,则必然是杯具中的杯具了。
                      我不否认有些人勇于牺牲,可是,更多人还是会有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心情的,我们也不妨设身处地的假设一下,看看自己会如何选择吧。虽然大多数人其实无法选择。
                      


                      IP属地:广东92楼2011-01-18 09:53
                      收起回复
                        黄克诚的山头本色太浓厚,本位主义更浓厚。
                        当官换个地方,连黄金都要带到新地方。


                        IP属地:广东96楼2011-01-18 10:28
                        收起回复
                          本来一师的股份并不算绝对,但后来二师发展不顺,一师就绝对了。


                          IP属地:广东99楼2011-01-18 14:55
                          回复
                            草木说留在华东是炮灰,重了一点。但相比东北华北,优劣还是有的。


                            IP属地:广东106楼2011-01-18 22:41
                            回复
                              在华东,官最大的,当然是饶政委,不过,在传统印象组建华野的时期,饶政委却开溜了,当然,他是离开华东去参加军调小组去了。后来貌似还兼职了一会中组部部长。不过,新四军政委和华东局书局却没有落下,所以,先交代一下,免得有朋友说忽略了饶政委的巨大作用。
                              在饶政委离开华东之前,他还完成了一个对粟裕的关键工作,哪就是参与了提名粟裕留守华中的工作。具体如何呢?等睡醒了吧。


                              IP属地:广东107楼2011-01-18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