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吧 关注:88,003贴子:624,984

回复:基督徒可以用魔法吗?基督教神秘主义简明入门指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些短篇反省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予你某些可用于祈祷的观点或思想。它们都是在讲如何祈祷的,其重点关注的是某些态度或意向,借以帮助你去祈祷。虽然很可能,其中某些内容是你已经了解的东西,但再听一次也没有任何害处,这是因为随着我们的成长,即使对于同一件事,我们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你如何看待用于祈祷的时间?
首先,在开始时,请你们先反省一下,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用于祈祷的时间的。提到祈祷,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刻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会帮助你同圣神合作,让祂一直在你内工作。
当你祈祷时,圣神会在你内工作,其实从某方面来说,不是你在工作。这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拉丁词语,用来称呼一段长时间的祈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避静。它的意思就是为了天主,而空闲下来;在天主面前空虚下来,和天主共度一段假期或假日。你用来祈祷的时间,其价值是超越了某件事对你是否有用的这个范畴。我们不能说祈祷有没有用:祈祷属于另外一种不同范畴的东西。为了腾出时间来做个人祈祷,你会远离自己日常所挂虑或关注的东西或自己的成就等等,以让自己处于某种空虚、空闲或有空闲的状态,并专门由天主来支配你以及你的时间。在祈祷时,你所能提供的东西就是你自己、你的时间,以及愿意同天主在一起的渴望:一句话,就是你有空儿。如果从你自身来说,你应减少自己的忙碌,甚至应空闲下来,那么这就意味着,在你的祈祷中,天主才是主角。在你祈祷中的主要人物是天主,因此祈祷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天主的安排;天主愿意成为那个忙碌者。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5-03-22 22:27
回复
    把祈祷看作是一种会晤。假如有位重要的人物在等着你的话,你会放下手中所做的一切去同他见面。现在,有位真爱你的人正在看着你,你现在就在进入祂爱的目光中。你进入一种被无限真爱之光所覆盖的领域,在祈祷中,你会留意到这种领域,你也会接受它。
    第一步:收敛心神
    为祈祷会晤所准备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祈祷开始时,我们总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以及自己对这些情绪的各种反应。我们可能对其中的大部分视若无睹,也可能还会惧怕面对某些东西。但是如果想要自己的祈祷真实有效的话,我们就必须尽己所能,去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因此我开始祈祷时,就先该问自己:“我正在经历什么?我现在怎么样?我能真实地面对自己吗?”
    比方说,我见到了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非常了解我的朋友,听我讲了一些非常令人失望或苦恼的事情之后问我:“你还好吗?”假如我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心不在焉地说:“我挺好的,你呢?”那么我的这位知己朋友,肯定会觉察到我现在一点都不好。除非我坦率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我们彼此之间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只有我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才能让我们彼此畅所欲言,才会更加亲密。
    我们同天主的会晤也是这样的。除非我尽最大可能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我同天主也就不可能会有推心置腹的交流。这是因为,假如我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话,也会尽力去对天主隐瞒这一方面。因此,进入祈祷的第一步就是要诚实地去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我现在怎么样?"
    在自己内心,我会发现什么东西呢?我会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或明亮或灰暗,或热情洋溢或令人失望。我不会评论它们的好坏,因为这些心情都是正常的反应,是无所谓对错的;并且从我的经历或感受来看,这些心情的存在也是有其缘由的,甚至它们也是应该有的;因此我承认它们存在,也准许它们存在。虽然当我决定如何去面对它们时,有关这个决定的选择才是伦理的开始,但是现在呢,我只不过是单纯地承认它们的存在。我们所熟知的圣咏,其字里行间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情绪,而正是这些不同的情绪,反而成为我们通往天主的阶梯。
    假如我能够客观地去正视自己现在的感受,那就表明自己已准备好,可以去进行下一步了。下一步就是把目光远离自己,抬头仰望另一位,祂在等着同我们交流。或许我会把自己的情绪带给祂,或许会把它们交托在祂的手中,顺其自然就好了。现在我已准备好把目光远离自己,去走近天主。这是一种转变,这种转变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
    为了能成功转变,或许我需要听听圣依纳爵的建议。他建议我们,准备祈祷就如同站在神圣的祈祷所门口,把手放在门铃上,然后停下来静默片刻。这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要去哪里?目的是什么?”他自己的答案是:“准备祈祷时,我会放松心神,或是坐下来或是没步,要看什么最适合自己,同时思量我要去哪里,有什么目的。”(《神操》239和131)
    我不能匆匆忙忙地就开始祈祷:这是一个神圣的聚会,因此祈祷之前,需要先停下来静默片刻。
    “我要去哪里?”我要去一个圣洁的空间,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天主临在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就在我的心里,在我最内在、最核心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同我相似。我愿意认识自己。
    “有什么目的呢?”同主交流,让主的爱温暖我们;让主光照我;让主走近我。我愿意让天主占据我的心。这里请注意,我的目的是用一种被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我要让主怎么怎么样;主动的是主,不是我。
    我的手还放在门铃上,我仍旧站在神圣的祈祷所门外,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呢?接下来,我要打开门,然后,就看到主在看着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呢?
    依纳爵说:“我会思量我主天主是如何看我的呢? ”(《神操》75)那是复活的耶稣。祂的目光都告诉我什么呢?会晤开始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5-03-22 22:31
    收起回复
      好了今天先发这些。上面的内容可能有点多了,也许会有人问“这和神秘主义有什么关系?”
      我想很容易看出来这和神秘主义的关系。祈祷是基督徒学习神秘主义的基本功,如果不会祈祷,你在后面的工作很难接受到神的指引。其实祈祷可以认为是一种灵视的过程,其他体系的魔法师如何和自己体系的神圣存在交流呢?也许是靠自己的通灵能力,也许是依靠灵媒,但对于基督徒来说,首先一定是祈祷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5-03-22 22:35
      回复
        给米饭顶顶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2楼2025-03-22 23:59
        回复
          我刚好最近想改进祈祷方式 米饭就发文啦!!!就很巧ww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5-03-23 00:32
          收起回复
            感谢楼主,有帮助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5-03-23 10:20
            回复
              注视天主的目光
              在上一章里,我要求你们审视一下如何看自己的祈祷,或是感觉到祈祷有吸引力,或是难以进入,或是它对你来说就是一种责任,或是一次治愈的经验以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或是祈祷时你是主动努力的或被动接受的。我讲到了,虽然我们内心最深处对天主有着终极的渴望,因为我们是为天主而受造的;但是,在我们的表层仍然有着一种对祈祷的抗拒,不愿意祈祷。然后,我又讲到,你们可以把祈祷看成是同某个在等着你的人去见面。为了准备自己同朋友真诚地见面交谈,我需要摘下一切面具,以我的真实面目来同朋友相见,把自己当成是路加福音18 章的那个税吏一样。接受自己明亮或灰暗的情绪。然后,我又专门谈了一下祈祷就是一种会晤。先要停下来,想一想自己要去哪里,以及为何要去。这时候,我的手还停留在圣所外面的门铃上。
              第二步:站在天主面前
              接下来,我做什么呢?打开门,进入自己心内的圣所,这时,就会发现我们的主天主在看着我们。祂是谁呢?祂就是复活的耶稣,现在祂无所不在,并维持着整个宇宙的存在,因为祂是“那圣言,万物是借着祂而造成的”(若1:3)。现在就是他在这里,祂本人真实地临在我面前。这位神奇的存在完全了解我,因为正是祂愿意让我成为存在,并继续让我存在;现在在祈祷中,祂正在看着我。我在心内俯首致敬。我有限的智慧根本不足以明了这一切。
              正如我前面已经提到过,圣依纳爵建议说:“我会思量我主天主是怎样看我的。”(《神操》75)复活的耶稣是怎样看我的呢?虽然答案非常丰富,就如我如何理解复活的耶稣同我的关系一样丰富;但是就目前来说,让我们先听一听阿维拉的德肋撒是如何说的:
              “设想一下,你看到耶稣站在你面前。祂在看着你。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5-03-24 20:41
              回复
                要注意到祂在看着你。
                要注意到祂在极其慈爱地、谦卑地看着你。”
                (引自A. de Mello:Sadhana 113页)我看到祂在看着我。祂在慈爱地看着我:祂现在爱着我,爱着现在的我。祂在谦卑地看着我:祂成为一个仆人,为了爱我,甘愿如同奴仆一样而死。我会接受这种谦卑而慈爱的目光呢,还是会由于不认同自我而转身离开呢?我有没有认识到我对祂是多么的重要?为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现在祂寻求同我建立一种有意识的、亲密的关系。我知道没有人能配得这种关系:这是一个不劳而获的礼物。但是我愿意接受这个礼物吗?我愿意接受一个不劳而获的礼物吗?作为成年人来说,接受某种不劳而获的东西,是件相当难为情的事。
                友谊
                祈祷是同耶稣会晤,祂在看着我,要赠给我一件礼物,那就是祂的友谊。想要友谊健康发展,就需要礼尚往来,双方共同参与。我需要扮演我的角色,但是耶稣也需要扮演祂的角色。因此,在祈祷的某些时间,我需要去聆听,去接收,让主来影响我---因为在祈祷中,祂是主动的学习如何去回应祂。祈祷犹如舞蹈一样,天主扮演的是 舞伴的角色,祂在通过我内心里面所发生的种种,来引导着我如何去同祂交往。
                学习如何祈祷
                我需要有人来教我如何祈祷。事实上,我一直在祈祷中学习如何去祈祷,这是因为祈祷是一件常新的礼物,每次的祈祷都是新的,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天主的伟大总是超过我们的想象,祂越来越吸引我。是天主本身愿意同我们建立这种亲密关系。从我本身来说,根本不知道如何同一个这样不同于我们的伟大存在去交往。亲密无间的朋友会花时间来学习亲密语言:当他们彼此交流时,就会一起学到它。那么在我祈祷时,这个亲密的朋友就是主耶稣。在祈祷时,如果不是主亲自教导我,我如何能懂得祈祷的亲密语言呢?我需要主来教我祈祷,因此求主教我如何祈祷吧。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5-03-24 20:42
                回复
                  第三步:保持正确的注意力
                  下一步就是求主赐予恩宠,能保持一个正确的注意力。这也是圣依纳爵在《神操》中所推荐的,他称之为祈祷准备。求主赐予恩惠,让我今天所作所为,所言所思,尤其是现在祈祷时所发生的一切,都能完全导向对天主的服侍和赞美。他原文是这样写的:“祈祷准备就是求我主天主,让我所言所行所思,都能指向服侍并赞美祂无上的神圣尊威。”(《神操》46)所思所言所行的意思就是“在祈祷期间,我所有的物质或精神的努力”(耶稣会士乔治·冈斯的《神操新译本》155页)。“总体的意思是很清楚的:我祈求,借着丰富的恩宠,能日益接近理想的生活状态,那就是完全地献上自己的一生,来服侍并赞美天主。”(耶稣会士迈克·埃文斯的《神操读解》47页)对于依纳爵来说,祈求在生活中有正确的关注重心的恩宠,这样的祈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动机
                  通常我们都有不同的动机,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总在谋求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救主,把我们从这种自我中心的状态中救拔出来。我们很少能怀着一个单纯的动机去做事。基于这个原因,在祈祷时,我们有可能会陷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危险当中,从而破坏掉本应是一场非常优美的舞蹈;我很可能只是想要天主的安慰,而非安慰我们的天主。在祈祷中,我所关注的更多是自己,而不是天主。考虑到这些情况,我热切祈求一个恩宠,就是能让我心中的“为了自己”和“为了天主”的念头,得到更好的一个平衡,让我能把天主放到前面。我愿意在天主的恩宠助佑下,能够这样说:“我在这儿是为了祢:我想要的是祢。”因此我祈求说:“主啊!请赐给我这样的恩宠。”
                  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存在
                  我知道自己想要安慰。从天主那方面来说,祂也的确愿意给予我们安慰。但是这位爱我的天主,会通过经验来教导我,安慰会随着我爱天主胜过我自己而自然流露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就是为了天主而受造的:这就是关于我是谁的真理。因此,当我祈求在祈祷时能关注正确的事,也就是服侍赞美天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求自己能真实面对自己的存在这样的一个恩宠。
                  无论天主赐予什么
                  当我祈求在祈祷时能关注正确的事情的时候,还会伴随着另外一种情况的发生:那就是我能让自己更加自由地去接受在祈祷中所发生的一切。我会暗示自己,我来这儿祈祷,不是为了一次非常愉悦的经历,我想要的是服侍和赞美天主。一次枯燥的经历也没有问题:因为这是天主想要的。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5-03-24 20:44
                  回复
                    因为帖子的篇幅有限,剩下的内容我就不直接发了。祈祷是人一生的课题,光通过一本书是学习不完的。我们总结一下这本书我没有分享出来的内容,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5-03-24 20:48
                    回复
                      1.旷野
                      旷野在灵修神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这不只是一种古代的修行方式——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精神的荒芜也是一种旷野。我们时常感到悲观、孤独、沮丧,渴望温暖。却很容易忽略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旷野是领受试炼的时候,也是和神独处的时候。无论是生活中的苦难还是精神上的荒芜,都要时刻保持警觉——你已经来到了旷野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5-03-24 20:53
                      回复
                        2.反省
                        对人来说,向陌生人敞开心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社会上,人们难以以真实的形态相处,这甚至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判断,人往往很难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不妨在祈祷的时候,关注神的目光,审查自己。这个审查并不是单纯审查自己道德上的过失,而是要清楚自己的状态。哪怕在神的帮助下,人也很难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们在审查自己的时候,往往轻视对仇敌的宽恕。要注意,这样的宽恕绝非是让你逆来顺受,也绝非是让你认同仇敌对自己的伤害。
                        宽恕,恰恰是劲!霸!强!的人所拥有的能力。宽恕不是把愤恨压在心里,然后暗戳戳生气。而是避免冲动,避免重蹈覆辙,敢于面对自己的挫折。只有冷静下来,才能以神的威能施展后续的手段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5-03-24 20:59
                        回复
                          3.耶稣祈祷的方式
                          在马太福音第六章第六节,耶稣提到了自己的祈祷方式。
                          至于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垂允。你们不要跟他们一样,因为你们的父,在你们求他以前,已知道你们需要什么。 (玛 6:6~8)
                          这其中有几个十分重要的象征。
                          内室:隐秘的场所,更深层的状态。说明了祈祷不应该是在外彰显自己虔诚的方式,而是一种隐秘的修行。
                          门:祈祷作为深层的灵性状态,应该和世俗的心理状态分隔开来,追求平静。
                          你的父:虽然雅威是超越性别的,但是耶稣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用这个比喻,大家也干脆就这么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归属,我们和耶稣同归属于天主。
                          赏报:这个赏报或许包含神对世俗目标的应许,但更多的是代表归属于终极神圣的崇高状态,一种喜乐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5-03-24 21:06
                          回复
                            4.一个小技巧,想象力的应用
                            默想圣经中讲述的故事/耶稣和圣母的苦难/门徒的苦难
                            想象自己是其中的旁观者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5-03-24 21:14
                            收起回复
                              5.坦然面对祈祷的不顺利
                              如果感到祈祷不顺利,也要坦然面对,因为这是主所希望的。可能代表着你要更深入审查自己没有发现的事情,或是改变祈祷的方式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5-03-24 2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