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所谓在淝水之战前给东晋君臣安排好了官职、起了宅子,在当年东晋不会有任何人像后世坚苏“感激涕零”的,只会觉得要么大敌当前危机重重气氛紧张,要么觉得这个胡人蛮夷如此猖狂嚣张自大狂妄,只会想着给他点颜色看看。
更何况总说“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看看苻坚怎么说的,淝水前让吕光征西域时“垂芳千载,不亦美哉”;
攻晋时,【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看看这狂妄的口气;
【以累捷之威,击垂亡之寇,何不克之有乎!吾终不以贼遗子孙,为宗庙社稷之忧也】,把东晋正牌汉人君臣说成贼寇;
【且朕此行也,以义举耳,使流度衣冠之胄,还其墟坟,复其桑梓,止 为济难铨才,不欲穷兵极武】,什么叫大言不惭!
【今天下垂平,惟东南未殄。每思桓温之寇也,江东不可不灭】
【往年车骑灭燕,亦犯岁而捷之。昔始皇之灭六国,其王岂皆暴乎?】这不是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做的事情本质是什么嘛

以及,再看一下东晋这边:
375年,三吴水旱成灾,诏令开仓赈贷,免除义兴、晋陵、会稽三郡一年租税,其余各郡免除半年。
376年,将淮北人民徙于淮南,规定王公以下每口税米三斛,免除士兵全部赋税徭役。
378年,桓冲刚镇荆州不久第一次伐晋之战就开打了,那一年荆州水旱饥荒,谢安并没有放任桓冲自生自灭,每年运米三十万斛作为军粮直到桓冲走向正循环。
379年,诏令御用供养一律俭约,皇亲国戚及百官俸禄全部减半,劳役及其它开支非军国所需者,一切节省从简。
380年,废除378年以来百姓所拖欠的所有赋税徭役债务,赈济孤寡穷困。
人家上上下下因为你这个大外患害怕被亡/国/灭/种的也变成惨不忍睹的北方人而全/民/抗/战!从一伐东晋时襄阳、彭城、魏兴军民能够孤城抵抗前秦数十万大军一年多,淮南战役被血洗,最近的一次再杀前秦两万襄阳军,足以说明此时东晋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草民百姓,所有人都同仇敌忾的凝聚内力准备迎接这股巨浪袭来。
再看看桓冲什么态度,基本可以概括东晋人整体的主流态度,【冲对佐吏叹曰:今大敌垂至,(谢安)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石闻坚在寿春也,惧,谋不战以疲之。谢琰劝从序言,遣使请战。】
桓冲担心子民“披发左衽”沦为蛮夷;朱序“身在秦营心在晋”;谢石、谢琰、谢玄可没有因为自家族长谢安已经被提前封好了官职、建好了房子就消极抵抗。反正人家就是没有一个像坚苏那样“没骨气”和“不值钱”的!
并且,北府军的主要组成人员就是因为胡人肆虐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流民,这点坚苏无论怎么否认或者“污名化”也没用!
当时晋人对于北方胡人的排斥鄙夷,不比后世的明人对清人少多少,苻坚这种“提前开香槟”的态度加上一副对人家“施舍”的嘴脸,稍微有点骨气的晋人都会恨不得砍了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