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18贴子:613,482

淮阳子(7.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轩起
淮阳书社,2025年2月


IP属地:河南1楼2025-02-11 15:18回复
    “境”就是外在的环境,环境的好坏,会通过六根传递给精神,对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名山久住道心生”,如果能常亲近贤德之人,受真理嘉言的熏陶,必然能提升心性层次,做良善之人。


    IP属地:河南2楼2025-02-11 15:19
    回复
      如果一个人对真理深信不疑的话,就是“理无碍”,明白道理,对真理深信不疑,也就通透了。有理论支持,又能把理论转为行动,就可以达到“事无碍”,做事就没有妨碍了。能够做到理事都通达了,明白道理,并且能够切实地去做,人的思想行为就统一了。
      当你理事无碍了以后,能够做得非常的自如了,就到了“体用自如”。既能体会它,又能够去用去做,体用自如接下来就是随心所欲,就可以达到“事事无碍”,一个人不做,是不可能证悟的。信愿行就好像是一个圆:信了,你就愿意去做;愿意去做就是行;行了,你能够有证悟,你就会更加相信自己。


      IP属地:河南3楼2025-02-11 15:56
      回复
        解知,要在道理上明白;
        行知,要在做事上明白,道理上明白就是理无碍,行动上明白就是事无碍,没有疑惑了;
        证知,知行合一,就是理事无碍。


        IP属地:河南4楼2025-02-11 15:58
        回复
          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众生总是避苦趋乐的,因为生命的苦难太多太重以至太累太悲,所以,众生总是想着出离,有着天生的出离心。


          IP属地:河南5楼2025-02-11 15:58
          回复
            明心是为了见性。所以,明心是手段,见性是效果。当杂念特别多,很散乱时,这个境界指的就是妄心。世间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一个,你会明白另一个。只有用妄心,才能衬托出真心,才能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明心”是明白了方向,并朝这个方向走;“见性”是见到了目标,但要到达目标,还需努力前行。


            IP属地:河南6楼2025-02-11 15:59
            回复
              佛学对于得道,称为“根本智”。但得道以后,并不就是一通百通,也就是说,不是只要一悟了道,什么都会知道。人世间的各门各类知道,名为“差别智”。不过得到了根本智,学起差别智来会更快学会。


              IP属地:河南7楼2025-02-11 16:00
              回复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宋】释道昌)。山顶立,是一种高昂的气势;海底行,是一种非凡的定力。惟有高高山顶立的智慧,才有洞彻世情的冷峻目光;也唯有深深海底行的悲愿,才有民胞物与的火热情怀。


                IP属地:河南8楼2025-02-11 16:43
                回复
                  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而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是“结缘”,通俗来讲就是结交好友。所谓结缘,就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处于因缘中,所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IP属地:河南9楼2025-02-11 17:04
                  回复
                    “公门”的特点,就是容易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无论做好事、做坏事,都比一般人有更便利的条件。在风气好的时候,不难做到秉公办事,而风气差的时候,本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在公门这种机会多、诱惑大的地方,一个人还能保持操守,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最好的修行,是让自己置身于俗务之中,去面对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也面对更多诱惑,不断磨练自我,从而照见本心的真、善、美,这就是“公门好修行”的真正内涵。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2-11 17:05
                    回复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善缘,更为准确地说,这种关系是好的,给人正能量的,让人积极向上的。简而言之,善缘就是自利利他的关系。结缘也有清净、染污的分别。以清净的心所结的缘是净缘,以染污的心所结的缘就是染缘。所谓的染污心,就是内心别有目的,期待、盼望别人能有所回馈,这种缘会让彼此困扰、纠缠,到最后可能反而成为恶缘,彼此结下仇恨。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2-11 17:10
                      回复
                        北宋晁迥《昭德新编》:“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定力不是外在的不动,而是内在的清净。只有内心不受干扰、波澜不惊,才能如镜映物、随机而动。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2-11 17:12
                        回复
                          铃木大拙:禅在生活当中,你离它近了,它却远离了你;你远远的看不到它,它却在你身边……禅要一个人的心自在无碍,禅是要觉照心灵的真正本性,据以训练心灵本身,做自心的主人。
                          今天通行于西方的“Zen”,正是源自铃木大拙对日文“禅”的翻译。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2-11 17:40
                          回复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中国画中寂寞的世界,是从繁华、热烈、喧闹、艳丽中走出,走向平淡,走向幽深,走向孤独,走向凄冷。
                            人来到世界,就是“在场”,但现实的“在场”,又往往裹挟着人的情感、欲望、知识,很容易打破心灵的平衡。在寂寥的境界中,淡去了对是非毁誉的执着,让这一切都“寂然”而灭,留下一片自由的空白。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2-11 17:43
                            回复
                              禅,主张超越现实的矛盾、生命的痛苦,追求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自由。“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描写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况。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描写已经破法执以及我执,似已悟道而其实尚未真正到达的阶段。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在瞬间中得到了永恒,识得了“真我”。在时间是瞬间永恒,在空间则是万物一体,这就是禅的最高境界。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2-11 1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