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17贴子:613,422

回复:淮阳子(6.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既然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那自然就无法给它命名,因为名称起源于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性质和形状。而道,其外既无形状轮廓,其内又不可规定性质。老子将道冠名为“道”,为了方便表述和解释“道”而用。


IP属地:河南76楼2025-01-31 10:38
回复
    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天地初开之时,既没有物体也没有形象,茫茫宇宙是一片空虚,这就是无,是开辟天地的初始。然后从这片空虚的“无”中生成出万事万物的“有”来。


    IP属地:河南77楼2025-01-31 10:39
    回复
      一方面,要经常回到无思无虑、不着一物的空无境界,以纯粹的观照,静静体验自然变化之奥妙;另一方面,为了应付世俗的生活,你还得回到现实的存在,给事物命名、划定概念的界限范围,观察其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IP属地:河南78楼2025-01-31 10:40
      回复
        有和无来源于同一个本体,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只是因角度的不同,有时我们需要放下主观意念,回到无所执著的本性源头;有时我们需要调动思想意识,研究分析,考察万事万物的道理。


        IP属地:河南79楼2025-01-31 10:40
        回复
          当个体或人类刚刚出现,还未深入了解万事万物的时候,只知道世界是个巨大的存在。这个存在作为母体,从中蕴育、化生、演变出纷繁万象,各种各样的事物,后来才冠之以名字。
          所谓无,是指天地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


          IP属地:河南80楼2025-01-31 10:41
          回复
            道的原始是空无,我们要想体认大道,就必须抛却所有的杂念,达到一种完全虚无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悟到道的奥妙和玄机。常无在前,而常有在后,但它们都是由大道化生出来的,都是对大道的发展和变化,统称为“玄”。


            IP属地:河南81楼2025-01-31 10:44
            回复
              无乃天地来处,可观其精妙之处;有则演化万物,可观其细微变化。万物都有道,“内生于万物的道”就是“德”,“德”是万物的本性特质,也就万物的自然属性。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让万物按照自己的“德”,按照自己的禀性去发展变化。


              IP属地:河南82楼2025-01-31 10:44
              回复
                “慈”就是慈爱,即一种仁慈、善良的禀赋。以善待人称之为慈,以慈待物称为俭。只有慈爱万物的人,才能够做到俭用万物。“俭”就是节约、俭省、不浪费。万物都是有限的,各种资源就这么多,用一点就少一点,要让有限的资源用得更久,就必须厉行节约,细水才能长流。
                老子说:“俭故能广”,只有节俭,万物的效用才可以发挥到最大。节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只有俭用万物,人类社会才能长久存在。朱元璋在《明通鉴》中说:“惟俭养德,惟侈荡心。”节俭可以涵养人的德行,奢侈能够惑乱人的心志。


                IP属地:河南83楼2025-01-31 10:45
                回复
                  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虽然是广大的,但它完全遵从于道。道是德的来源,徳是道的承载,德不能离开道;道支配德,德遵从道,徳不能偏离道。“道生之,德畜之”,道产生了万物之后,由德来蓄养万物,二者相互配合。


                  IP属地:河南84楼2025-01-31 10:56
                  回复
                    道具有超越性,它不随万物而变化,也不随万物而消亡。道是整体的,而万物却是分开的;道是唯一的,而万物却是无数的。道与万物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能量转换的中介,才能作用于万物。这个中介就是“德”。“德”就是道与万物的“中介”。


                    IP属地:河南85楼2025-01-31 10:57
                    回复
                      载为承载之意,营为人的肉体,魄为人的灵魂、精神,抱一就是统一起来。人的身体和精神是个统一的整体,身心和谐就是“一”,可以健康长寿。如果身心失衡不能及时修复,健康状况就会恶化,并导致生命力逐步衰竭。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元气不足或气机失调,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IP属地:河南86楼2025-01-31 10:57
                      回复
                        张三丰讲的“抱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养气”,因为气对于人是很重要的。气足精神状态就好,身体就健康;气弱说明精神状态不好,身体有毛病;人如果没有了气,也就没有了生命。另一方面要戒忿恚,清心寡欲,因为“气大伤身”,愤怒和怨恨会使精、气、神散失。


                        IP属地:河南87楼2025-01-31 10:58
                        回复
                          强硬的做法容易遭到拒绝。柔和的做法容易被接受。水是很柔和的,它滋润着万物、被万物所接受,所以水很善于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是水“事善能”。只有池中的水积满后水才会溢出,当基础积累得很厚时,才开始行动,所以说水行动时善于把握时机,这就是“动善时”。
                          高地位都是众人争抢的地方,都是有危险的。只有低的地方是平稳的、安全的,是善地,所以说水“居善地”。湖水看起来沉静、渊深,很有内涵的样子。这和大道很相似,所以说水“心善渊”。


                          IP属地:河南88楼2025-01-31 11:03
                          回复
                            把手伸进水里,会感觉水很柔软、很温柔,水与别人相处常常是和善友好的,这符合仁的精神,所以说水“与善人”。水总是流向低洼的地方,保持着初衷,从来没有改变过。它是很有信用的,所以说水“言善信”。不管碗怎么倾斜,碗中的水也不会倾斜,不会偏重于哪一方,所以说水“正善治”。


                            IP属地:河南89楼2025-01-31 11:04
                            回复
                              许慎《说文解字》:“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可登天,秋分可放渊。”王充《论衡·龙虚》:“龙之所以为神者,以其能屈其体,存亡其形。”“夫龙之为虫,可狎而骑也,然喉下有逆鳞径尺,婴之则杀人。”(《韩非子·说难》)


                              IP属地:河南90楼2025-01-31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