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28贴子:613,595

回复:淮阳演义(2.7)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汉政府建立了一套从诸侯手里和民间征收黄金的制度。诸侯王和列侯缴纳的酌金,从商人手中征收的市租,罪犯缴纳的罚金以及卖爵等,均要求用黄金来支付,使政府很容易聚集大量黄金。


IP属地:河南62楼2025-01-19 06:05
回复
    东汉年间,黄金基本退出流通领域,黄金赏赐更是少见,基本为布帛所代替。据史料统计,东汉皇室的“赐金”数量,仅为西汉的百分之二。罚金与赎金虽然书面上依然以黄金为准,但实际上允许用折算后的钱、缣、米进行支付。东汉时期多次下诏,赎罪金用缣取代黄金。


    IP属地:河南63楼2025-01-19 06:18
    回复
      葡萄原产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在公元前2世纪已成为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酿酒作物。张骞凿通西域后,大宛国将葡萄种子进献给汉朝。黄瓜,原产印度,本是一种味道苦涩、尖刺扎人的野生植物。黄瓜刚引入中原时,被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将其改称黄瓜。


      IP属地:河南64楼2025-01-19 06:20
      回复
        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提高。105年,蔡伦把他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IP属地:河南65楼2025-01-19 07:09
        回复
          在汉代,如果帝王用安车征聘某人,则表明此人受到了皇上的青睐。《后汉书》曾记载,汉桓帝用布帛做礼物,用安车去征聘名士韩康。此举体现了皇上给予韩康的一种特殊礼遇。反之,以安车送行也是一样的意思。


          IP属地:河南66楼2025-01-19 07:20
          回复
            西汉初年,乘车时要行俯首之礼,保持端正姿容,因此多立乘高车。西汉中期后,统治者开始追求舒适与享受,坐乘才渐成风习。东汉以后,立乘就已基本销声匿迹了。


            IP属地:河南67楼2025-01-19 07:47
            回复
              汉代辎车主要指妇女乘坐的车。史书中有多处记载皇帝的母亲、皇后以及后妃出门时乘坐辎车。辎车最大的特点是车厢与车盖相连接而将车厢掩蔽。车厢为两侧开窗,后方开门,且车厢内可躺卧休息。


              IP属地:河南68楼2025-01-19 07:48
              回复
                中国自古以农业为本,因此重农轻商,商人被划归为“庶民”“小人”之列。乘牛车被视为是件“卑贱”的事。大小贵族死后,随葬品只用马车,而不用牛车。牛车在汉代成为商人们运货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不少富商拥有成百上千辆的牛车。


                IP属地:河南69楼2025-01-19 07:51
                回复
                  《后汉书》记载,巨鹿太守谢夷吾由于春日出巡时乘坐牛车,而被认为有损国仪,于是将他贬官,降为下邳令。
                  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乱马匹大量减少,无马车可乘,于是宫廷、贵族逐渐开始接受并使用牛车,汉献帝刘协出行的坐骑便是牛车。


                  IP属地:河南70楼2025-01-19 07:53
                  回复
                    《隋书·礼仪志》记载:“晋制,诸王三公都乘牛车。南齐制,副三公乘牛车。”诸王乘犊车,因以云母饰车,故又称“云母车”。这是一种带屏障、配八牛的豪华“座驾”。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大楼辇,要配12头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以陶牛车入葬,是一种全国性革新式的葬俗。


                    IP属地:河南71楼2025-01-19 07:58
                    回复
                      汉代民间开始普遍使用并逐渐出现了驴车、骡马车。其实驴、骡马是从西域过来的,但由于驴可以驮人、拉车又适用于羊肠小道和山地运输,而且很便宜,所以很受民间推崇。
                      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从东汉后期到初唐的这400多年中,牛车作为一种时尚而存在,成为风靡一时的“豪车”。


                      IP属地:河南72楼2025-01-19 07:59
                      回复
                        “改邮为置”也是汉代邮传制度的一大创新。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记载:“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置之也。”即把原来称为“邮”的邮传设施,改称为“置”。置,就是根据测量出来的远近来设置办公机构。驿与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0里,称为一置。置,实际上是邮传信使的中途休息站。所以“驿置”即后来的“驿站”。


                        IP属地:河南73楼2025-01-19 08:02
                        回复
                          王保顶《前四史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
                          东周惠、襄王时,司马氏去周适晋,到了五霸之首的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司马氏各奔前程,一支到卫国,一支到赵国,另一支到秦国。司马卬在秦末助项羽灭秦有功,被封殷王。据《晋书·宣帝纪》载,司马卬即是司马懿的祖先。


                          IP属地:河南74楼2025-01-19 12:58
                          回复
                            司马迁属于入秦的一支。入秦的司马氏定居少梁(今陕西渭南韩城),累世不徙,约过了三百年,司马错显于秦,官至蜀郡守,这是司马迁有确切世系可考的始祖。自司马错始司马氏世代仕宦。


                            IP属地:河南75楼2025-01-19 13:33
                            回复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生活在文、景、武帝时期,汉武帝建元、元封间为太史令。司马谈参与了很多朝廷重大礼仪的制订,如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冬与祠官吕宽舒议定了祭祀后土的仪式,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冬参与制订封禅大礼。两年之后的元封元年,武帝正式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司马谈侍从武帝中途患病滞留洛阳,抱憾撒手尘寰。临终前司马谈把著史的重任托付给司马迁。


                              IP属地:河南76楼2025-01-19 1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