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28贴子:613,595

回复:淮阳演义(2.7)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陵邑在汉代六个陵邑中,规模第二大,仅次于刘邦的长陵邑。汉代居住在杜陵邑的人口约在30万以上。汉宣帝曾把“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迁到杜陵邑。


IP属地:河南17楼2025-01-18 02:11
回复
    随着西汉帝国的衰落,陵邑也逐渐走向没落。由于陵邑内所居者多为特权阶层或富裕阶层,西汉后期对他们的管理疏松,以至于治安混乱,陵邑制度的存废遂成为议题。到汉元帝时便不再设置陵邑,并将原先的陵邑收归三辅辖治,大大降低了陵邑的规格。
    王莽之后,五陵邑直接衰落,人去邑空,十不存一。曾经的喧嚣繁华渐成苍茫萧条。与感慨五陵邑的繁华一样,五陵原的落日和遗迹也成为后世诗人感叹不尽的兴衰意象。明代唐寅便写道:“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IP属地:河南18楼2025-01-18 02:14
    回复
      汉朝以前中国一般称“华夏”或“诸夏”。汉的本义通常认为是天河、银河、星河。古人把天上的银河看作是天上的汉水,故有“河汉、星汉、霄汉”等说法。古人认为,地上的汉水与银河的夏季走向一致,因而被称为地上的银河,故得名汉水。


      IP属地:河南19楼2025-01-18 03:03
      回复
        汉水(又称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中宁强县境内,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流域面积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古代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IP属地:河南20楼2025-01-18 03:04
        回复
          褒国,历经夏商周三代,是秦岭之南著名的方国,也是北方中原文化向南传播的基地,其位置就位于汉中。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姒并不姓“褒”,而是姓“姒”。


          IP属地:河南21楼2025-01-18 03:09
          回复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秦国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南郑区)。因为其地在汉水中游,故而得名“汉中”。
            据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通报数据:我国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IP属地:河南22楼2025-01-18 03:13
            回复
              先秦时期没有棉花,棉花的原产地在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此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IP属地:河南23楼2025-01-18 03:16
              回复
                先秦时期制作衣物主要用麻布。夏装用细麻布制作叫葛,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充丝绵。袍因是内衣,所以只能居家穿着,不能作为礼服,外出时只能衬在正装里面。短袍叫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袄。质地粗劣的襦叫褐。裘是皮衣,先秦时代也是主要的冬衣。


                IP属地:河南24楼2025-01-18 06:19
                回复
                  在汉代,标准的坐姿是跪坐。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地放于膝上。现在日本人还流行这种坐姿。汉代时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称为“箕踞”,被认为极不礼貌。


                  IP属地:河南25楼2025-01-18 06:25
                  回复
                    如父母、祖父母都健在,以花纹布料为衣缘。父母健在,以青色布料为衣缘,即青衿。如果是孤儿,以素色为衣缘。汉承秦制,颜色尚黑。到了东汉时期,改土德为火德,颜色尚红,于是皇帝的冠服改为红色为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5-01-18 08:00
                    回复
                      汉代规定平民只能穿本色麻布衣,不许穿彩色,“散民不敢服杂彩”(《春秋繁露》)。古人把没有功名的平民百姓称为“白徒”“白丁”,是没有资格穿色泽华丽的印染服饰,只能穿布衣、素衣,即所谓白衣。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5-01-18 08:03
                      回复
                        汉代以前,酒主要用于祭祀和贵族们饮用。汉代由于酿酒技术的改进和酿酒业的迅猛发展,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汉文帝时,西汉实行了“禁群饮”制度,以律令形式公布:“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5-01-18 08:07
                        回复
                          汉代也专门设有饮酒日,饮酒日可以相聚一起开怀畅饮。汉代为饮酒专门设立的日子是腊日饮酒、伏日饮酒、社日饮酒,此外还有各种节日饮酒。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大部分是在汉代时期形成的,如元旦、元宵节和重阳节。汉代的民俗文化除了元旦新年饮酒外,元宵节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饮酒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5-01-18 08:10
                          回复
                            自先秦起,人们会在年末举行腊祭,即用猎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阖家平安。举行腊祭的日子被称为“腊日”。南北朝时,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5-01-18 08:11
                            回复
                              西汉邹阳的《酒赋》道:“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浊酒是未经过滤的“原生态”酒,甜度高,称为甘醴。而清酒酿造时间一般比浊酒长,而且酒液中的渣滓被过滤后看上去较“清”,酒味也较醇厚。


                              IP属地:河南31楼2025-01-18 16: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