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MOR 693 的第三块背椎椎体左侧前部发现了一个粗糙的外生骨疣。该骨疣尺寸为3厘米(背-腹方向)×3.5厘米(前-后方向),起始于肋关节面中心,并沿椎体向腹侧延伸,由于左侧的第三根背肋骨未出现异常增生,这排除了由于肋关节向腹侧移位导致的紧压创伤。此外,椎体旁附着的肌肉也会阻止肋骨发生这种类型的脱位,所以,该外生骨疣的起源只能被归类为特发性。

在 MOR 693 中,异常的骨质增生从第六块颈椎、第八块背椎和第二块尾椎的神经棘向后延伸,而从第十三块背椎的神经棘向前延伸。
这块颈椎(第六块颈椎)的神经棘后部有两个骨质突起:(1)背侧外生骨疣起始于神经棘背缘向近端1厘米处,尺寸为2厘米(背-腹方向)×1–2厘米(前-后方向)×1.3厘米(宽度);(2)腹侧外生骨疣起始于神经棘背缘向近端3.5厘米处,主要位于右侧,尺寸为1.5厘米(背-腹方向)×0.5–1.5厘米(前-后方向)×0.5厘米(宽度)。

第八块背椎神经棘上的骨质突起从神经棘背缘向近端2厘米处开始,向后延伸,并集中于神经棘的右侧;该异常增生的尺寸为4厘米(背-腹方向)、2–5厘米(前-后方向)和1–2厘米(内-外方向)。
第十三块背椎神经棘上的骨质增生向前突出,从神经棘背缘向近端2厘米处开始,尺寸为7厘米(背-腹方向)×1–2.5厘米(前-后方向)×1.5–3厘米(宽度)。
第二块尾椎的神经棘上有骨质增生向后突出,突起从棘突背缘向近端7.5厘米处开始,尺寸为5.5厘米(背-腹方向)、1.5–4.5厘米(前-后方向)和3–4.5厘米(宽度)。
尽管神经棘生长中心部分区域的创伤性撕脱可能导致骨质从棘突向外扩展,但有病理产生的椎骨在生物脊柱中的分布位置较为分散,这表明每块椎骨可能经历了独立的创伤事件。
此外,鉴于这四块椎骨的骨质增生在特征上非常相似,最简单的解释是连接这些神经棘的棘间韧带发生了特发性骨化,在CLDQ出土的材料中,一些异特龙椎骨表现出异常的外部形态。在两块不同的远端尾椎椎体上发现了粗糙的外生骨疣及小病变,分别涉及椎体腹侧的前半部分(UUVP 5659)和椎体的侧面及腹侧(UUVP 5658),在标本 UUVP 5256 中,融合涉及了椎弓突,在标本 UUVP 10136 上,一块颈椎神经棘的背侧三分之一部分缺失,剩余部分出现了病变和小型外生骨疣,暗示可能存在感染和创伤,标本 UUVP 3811 中一块背椎左侧横突上的骨吸收和骨质生成被暂时性的识别为肿瘤(即新生的异常骨质作为增生或肿瘤形成,代价是损害生物个体),尽管不能完全排除创伤的可能性,除了一个向颅侧的小突起外,标本 UUVP 3811 的左横突的侧前部分已被吸收,而新的骨质增生向后方和外下方突出,相邻肋骨的形态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