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4,535贴子:8,765,217

回复:【小说】云山雾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家后倪沓博跟他的两位哥哥很少来往,这些年他穷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更淡了。其实倪沓博要是舍下脸,去找他的两位哥哥求助,还是能要出几个钱来,倪沓博还有点穷志气,不去。所以一来二去,他们亲兄弟之间干脆不再来往。
在云山城,亲戚关系有时比朋友关系还要脆弱,一旦翻脸就成了陌生人。这种事在云山县还不少。
兰兰坐月子期间,青月有时拿上针线活来陪着兰兰,边说边做活。青月不显老,也许是没有孩子托累,快三十岁的她,面还很嫩。她老是那么快乐,两只大大的眼睛总是笑得弯弯的,她就是嗓门大,不习惯说悄悄话,说起活来有时跟喊是的。这要是碰上好静的人非要烦死了。幸好四爷一家从根子上说,都是从山里出来的,不是老虎、狐狸、野兔子,要不就是猴子、麻雀、大灰儿郎,都不在乎声音大小,所以没人嫌弃她。
红儿也经常来,来时总领着泥宝宝,红儿比青月高,身子也比青月粗,大约粗使唤丫头大都是这个样。红儿长眉毛细眼睛,两片子红脸蛋一年四季都不退色。泥宝宝像她妈,别看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谁都不稀罕。泥宝宝可老实,总是站在一边听大人说话,从不乱跑,给她吃的她先看她妈,她妈叫她接,她才敢拿。在四爷家的孩子们中,她和白白最好,白白爱和泥宝宝玩。别看泥宝宝叫个泥宝宝,她可知道干净了,小脸总洗得白白的,头发梳得溜光。哪像小猴子他们一群没娘的野孩子,整天疯不够。


IP属地:山西228楼2025-03-29 21:28
回复
    李公子在家住了半个月,还是要去山中古庙读书,这里人多实在是吵得他安不下心。眼看宗师就要下来考秀才,他的学业还差太远,怎么不让他心急上火。
    倪公子要跟李公子去,说是一来可以帮李公子补习时文,二来也想体验一下山野中的宁静,这对他的学业也有很大益处。
    青月坚决反对倪沓博去,原因很简单,怕倪沓博没人管,又去找小妞快活。
    “哪有什么小妞哇,”兰兰笑着说,“你是没到过那地方,荒凉极了,远近十里,连个老人都看不见。”
    “越是那种地方越不能去,”青月认真的说,“你没见书上写着,古庙里都有神呀鬼的,要不就是狐,专门变成小妞出来勾人的魂魄。要是真把他的魂勾走死了也好,一了百了,省得整天守在我身边气我,就怕他一时半会还死不了,那不是给我添恶心吗。”
    四爷听了青月的话劝解道:“那些鬼化狐的书,是给人看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那些故事是穷书生在家闷得没事,编出个美女来给自己解闷。世上哪有那么多鬼狐,还都要变成女孩子,岁数还都刚好笈簪,并且都有倾国之色,这不是那些书生自己做梦呢。我们家就有一个现成的胡媚子,你看她整天就知玩,那会勾引男人。”
    在大家的劝说下,青月终于准许倪沓博跟李公子去。走时她还对李公子一再叮嘱,如果倪沓博这小子,要是有什么不轨行为,千万别瞞着她。


    IP属地:山西229楼2025-03-30 20:26
    回复
      倪沓博怕老婆在云山县都是出了名的,他不怕别人笑话,说起来他还蛮有道理:青月从小练过拳脚,他那瘦身子哪禁得住青月揍。就这青月打他时手下还留着情,要是狠下心,看几下不把他拆了。有什么法子呢,他是躲又躲不开,跑又跑不了,只好这么凑合着过了,谁让自己没出息呢。
      倪公子和李公子走后,青月更是天天来找兰兰,她和兰兰念叨:“也不知他们在那里怎么样了,长这么大他是头一次一个人出去这么远,他饭不会做,连个袜子都没洗过。”
      “没关系,有李公子在那里,”兰兰安慰青月,“李公子会做饭,那里锅碗瓢盆齐全,以前李公子就是一个人在那里,没事的。”
      “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我还不放心他,你和李公子分别这么久,你就不想吗,我从来没听你说过。”青月亲热的问兰兰。
      “想他干什么。”兰兰笑着说,“你要是想倪公子,去看看他不就得了。”
      兰兰和青月在一起说话很随便,不像和跟胖女子说话忌讳那么多。说起胖女子兰兰想起胖女子有很久没来了,胖女子这些日子忙什么呢。


      IP属地:山西230楼2025-04-01 21:59
      回复
        青月说:“胖女子跟人打官司呢,也不知是谁造的谣,说胖女子有种药,吃了死后能把钱带走,说得可像那么回事的。还真有人信,说:怪不得胖女子有那么多钱舍不得花,原来是打算死后带走。就有人托人找胖女子打听药方,差点没把胖女子气死。胖女子最恨别人议论她的钱,这次谣言传得这么凶,她岂肯罢休,一纸诉状将那个打听药方的告到了官府,非要追出谁造的谣。官府哪管这闲事,把打听药方的那小子打了几板子也就放了,这事也就算完了。胖女子为这事气病了,好些日子不见她了。可能在家养着呢。”
        “说不定真有这个药方呢。”兰兰说罢一笑,又说,“就是死后真能把钱带走,也是人家的钱,谁也管不着。这些人真是多事,见胖女子有钱,她又怕别人知道,就造这种谣,这些人真是没事找事。”
        再说说这些日子李公子和倪公子,他们住在古庙半个多月,没遇上什么妖魔鬼怪,倒迎来了一位云游的和尚。和尚是个矮胖子,从面相上看,有四十多岁了,和尚满面红光,合掌向二位公子道声打扰,理直气壮就在庙中找间房子住下了。好像这里本是他的家。安置好住的地方,和尚在庙里转了一圈,他没找到主持,或者长老,连一尊佛像也没见到。他向二位公子打听,才明白他进错了门,他跑到巫师的府邸来了。幸亏巫师不在家,要不非把他赶走。


        IP属地:山西231楼2025-04-03 20:51
        回复
          和尚和两位公子互相自我介绍,和尚法名迟仙,是迷了路或随缘走到这里来。白天他们各吃各的饭,晚上各睡各的觉。
          倪公子到庙里来是为了躲开老婆,过两天自在日子,他哪里有读书的心。李公子天天苦读,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他,非达目的不可。两人志趣不同,说不到一起,倪公子只好一个人在庙里庙外到处乱走,没几天他就烦了。正当他急得无事可做,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个胖和尚。
          吃过饭,倪公子硬拉上李公子,去拜访这位新的房客。和尚的房里静悄悄,两人从窗缝往里看,和尚正端坐在蔳团上闭目养神。两人咳嗽一声走进去,和尚微启双目,道出两句谒语:“见理应无理,言霓犹未尼。”倪公子应声接道:“身长三尺半,无发青头皮。”
          和尚大窘,气得两眼大睁,也不装样了。
          李公子赶忙笑着说倪公子:“你怎么这般无礼,快向法师道歉。”
          倪公子骂了人还有理,说:“我为什么向他道歉,他说咱们俩,我说他,加一块正好是咱们三。”


          IP属地:山西232楼2025-04-05 21:09
          回复
            常言道:斗则俱败和为贵。他们三个本没什么仇,所以很快就和解了。他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交谈中两位公子得知,迟仙和尚最初也是个书生,十年寒窗苦读,他时文写出来如同花团锦簇一般。迟仙和尚进京赶考,原以为进士和壮元都唾手可得,哪知考了几次都榜上无名。他这才觉悟,要想出人头地,光凭学问不行,还得有关系,有门路,有背景,朝中有人。迟仙和尚滞留京城多年,盘缠花光,穷困落魄,最后心灰意冷遁入空门。时光荏苒,转眼他也出家十几年了,虽说出家人不应再留恋尘事,迟仙和尚总忘不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丢不下那满肚子的学问。
            从此以后,李公子就拜迟仙和尚为师学习时文,在迟仙和尚的点拨下,李公子的时文大有长劲。倪公子的文章还是那种老样子,不通。


            IP属地:山西233楼2025-04-06 20:41
            回复
              三个人成了好朋友。迟仙和尚搬到两位公子房里,三人住在一起,他们吃饭也用一只锅。倪公子对迟仙和尚和李公子每日谈论时文有些反感。他说迟仙和尚:“出家之人,四大皆空,不问尘世间事,和尚为什么对功名如此在心?”迟仙说:“修行不过是将有化为无,心中无,即若身在闹市仍是无,心中有即便躲进深山密林,闭口合目仍是有。佛祖就在人间,人间就是无。逃世的都是心中有,逃的了世逃不了心哪。”倪公子问:“和尚是无还是有?”迟仙说:“贫僧固然是有,普天下能有几个人修成无,如果无如此易得,那么佛界也太容易达到了。”
              迟仙和尚经常与倪公子探求佛理,只要迟仙和尚不瞎说,倪公子不胡闹,李公子听他们讲法,还是能得到不少启迪的。
              兰兰抱着孩子和青月坐驴车来过一次。青月看倪公子在这里老老实实读书,古庙周围也确实荒凉没有人,她也就放心了。她们来时给两位公子带的有粮食,拿的有钱,拿时是各拿各的,送到古庙里也就合到一起了。迟仙也不总是白吃白喝,他每天出去化缘,碰巧施主给的多,他还能拿回点吃的。兰兰和青月在古庙住了几天,给两位公子洗了洗衣服,又回城里去。剩下李公子他们三个,虽说在山中古庙里生活清苦,但心情愉快。这里树多草多鸟多,空气清新,他们远离乱哄哄的城市,在这里看书谈佛,日子过得还挺有意思。


              IP属地:山西234楼2025-04-07 20:56
              回复
                第二十一章……认识大京包
                虎爷晚上没事又去了贼大酒楼,他希望在酒楼门口再碰上个喝醉的人聊聊。酒楼里人不少,站在街上听,那里面有喊的,有叫的,有哭的,有笑的,热闹极了。虎爷在路边傻站了一会,酒楼里的人一个也没出来。虎爷刚要走,来辆马车停在酒楼门口,从车上下来两个人。虎爷见过他们,他们是在云山县城街面上能叫得响的人物,他们是赫赫有名的大京包和白面书生。
                大京包本名大京,二十出头,风华正茂,因为吃了一身黑膘,远看圆圆胖胖的像个皮球,所以人送雅号大京包。大京包大圆脸,两只豆眼,一天武功没练过,单凭两条又粗又有力的黑胳膊,打谁一拳,谁也吃不消。奇怪的是这么生猛的汉子,头上却长了一些温柔细软的长发,这长发从他那刀砍斧剁般的平齐的后脑自然垂下,给大京包平添了不少妩媚。大京包爱他这一头柔发,胜过爱他的两条黑胳膊,他随身总带把梳子,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见到有镜子,他必然过去照照,并拿出梳子梳一梳那柔软的头发。
                大京包的父亲老京包,在云山县城里有些势力,他家中很富有,大京包仗着他父亲的势力,当然还有他自己的两条黑胳膊,再加上他的柔软长发,那真是打遍全城也无人敌。
                大京包年过二十,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别看大京包打架斗殴酗酒赌博,他在女人问题上还很严肃。大京包看上了县府四太爷罗老爷的千金,非要娶罗老爷的女儿为妻。老京包托人说媒,跑了好几回,无奈罗老爷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大京包,老京包为这事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


                IP属地:山西235楼2025-04-08 21:40
                回复
                  白面书生正好和大京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面书生是个外来户,是个没根没底的穷人,谁也不清楚他老家在哪里,他就一个人,老和大京包在一起。白面书生有一张刀条脸,脸上白的老像扑了洋粉,他头发又黑又密,衬着他那白脸,更显白的惨。白面书生认识几个字,他没读过整本的书,他书生这个雅号,是沾了他那白脸的光。白面书生是大京包的朋友,大京包走到哪都带着他。大京包带着白面书生去吃喝,有时大京包高兴了,还给白面书生几个零花钱。白面书生像个攀缘植物,自己身子太软弱,只有靠棵大树才能直起身子。
                  其实白面书生是个有志气的人,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发财,他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挣到一万两银子就行了。他认为自己现在的破落,只是因为机遇未到,等他碰到机会,他马上就能富有。在女人问题上,白面书生和大京包一样,态度严肃。白面书生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大京包曾好心好意给他介绍个妞,他还嫌那妞长得不好,他骄傲的说:“不要!不要!我没有一万两银子之前,不要,不要。”


                  IP属地:山西236楼2025-04-09 21:23
                  回复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马车上走下来。
                    虎爷见是大京包急忙躲到一边。大京包和白面书生已经喝过酒,喝过酒的人待人都随和。大京包一步上前抓住虎爷衣领,两只豆眼溢出迷人的笑。他叫道:“虎爷,哈哈,虎爷,走,进去喝两杯。”大京包这会儿心情极好。
                    虎爷没喝酒,他心里特别清楚,他往后躲着说:“大京英雄,我没有钱,真的没有钱。”
                    “不用你掏钱,我请客。”大京包板起脸说,“你要是不来就是看不起我。”
                    虎爷挣不脱,只好跟着他们进了大酒楼。酒楼跑堂的伙计跑过来,向大京包弯腰鞠躬,看着大京包拉着虎爷的手,没敢对虎爷瞪眼,破例还对虎爷龇牙一笑。
                    大京包他们被让上二楼,进了雅间。转眼间跑堂的小伙计就端来菜提来酒。大京包是酒楼的常客,老主顾,爱吃什么菜,喝什么酒,跑堂的伙计都知道。大京包每回吃喝完,跟柜上说一声:“记在账上。”到年底,酒楼找到老京包总能清个几百两银子。对大京包这样的客,酒楼是非常欢迎的。大京包除了偶尔撒酒疯,摔两只盘子踢一张桌子,也没什么太大的可恨之处。


                    IP属地:山西237楼2025-04-11 1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