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书法,
吴大澄(作),传承石鼓文对后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如:
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朱宣咸、王福庵等都长期研究石鼓文艺术,并将其作为自己书法艺术的重要养分,进而融入进自己的绘画艺术。
美酒引教微醉后, 好花看到半开时。清卿吴大澂篆*
出自宋代邵雍的《安乐窝中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安乐窝中吟[ 宋 ] 邵雍安乐窝中三月期,老来才会惜芳菲。自知一赏有分付,谁让黄金无孑遗。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
《安乐窝中吟》赏析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安乐窝中度过三个月的时光,年老时才懂得珍惜美好的春光。
自己明白每一次欣赏都有其意义,谁又能舍得让黄金白白浪费。
美酒饮到微微醉时最为惬意,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美丽。
这种感觉难以形容,恐怕世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
*
【
注释:安乐窝:指邵雍在洛阳的居所,象征一种宁静和舒适的生活状态。
三月期:指春季三个月的时间。
芳菲:形容花草的芳香和美丽。
分付:托付,交付。
黄金无孑遗:指不浪费金钱。
微醉:稍微有些醉意。
半开时:花朵刚刚开放,尚未完全绽放。
*
创作背景《安乐窝中吟》是北宋哲学家、理学家
邵雍创作的一首诗。邵雍一生不仕,以教授为生,晚年定居洛阳,自号安乐先生。他师从李之才学习《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多部著作。这首诗反映了
邵雍晚年在安乐窝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宁静、自由和内心追求的向往。
*
赏析结构分析: 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语言简练。这首诗虽然简短,但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前四句描述了诗人在安乐窝中度过春天的时光,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和对金钱的淡泊。
后四句通过描写饮酒和赏花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体会。
立意分析: 诗中“安乐窝”象征一种宁静和舒适的生活状态,邵雍将自己比作窝中的鸟,专心修行,并认为除此之外不再有其他追求。他感叹士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跨越天下,让他在洛阳园中自由自在地游荡,感受到了一种自由和快乐。在诗中,邵雍强调了内心真诚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不要只看重外在的力量和表象。他通过对美酒和好花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细节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典故分析: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安乐窝”一词本身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外,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时刻的深刻体会,这种意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
佳句点评: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饮酒和赏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体会。微醉的状态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而半开的花朵则更显娇嫩美丽,这种意境给人以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这两句表达了
诗人对这种宁静、恬淡生活的独特感受,认为这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形容,恐怕世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种超然的态度展示了
邵雍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
作者简介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号安乐先生,谥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林县上杆庄,幼年随父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邵雍根据《易传》,参以道教思想,建立了神秘的先天象数学,对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