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765贴子:87,753,838

看看存在的一切,这里真的有“别人”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个人无论在清醒、出体、催眠、出神状态、精神异常,甚至、梦境与死亡之后都永远拥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便是:“知道”,其实“我思故我在”的那个思并不是最本质的“我”,应该说“我知故我在”。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知道的究竟是谁?这个知道的主体究竟在哪里?知道没有主体,有主体便有一个客体,那样便又落入了二元认知模式,本质只是知道,却没有一个知道的主体与被知客体的分别……
  甚至在肉体死亡后那个“知道”也仍然存在,也许有些人唯物主义者会不愿不相信这一点,可以试着这样想一下,至少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在出生至两岁以前同样有这个“知道”,虽然绝大多数人对两岁以前都没有记忆,但我们却不会否认自己两岁以前的存在。其实是相同的道理,当你一觉醒来忘记了你的梦时你不能轻易否认你昨晚在梦中曾实实在在的存在过,因为你“知道”你做了梦,在梦中你是“知道”的,否则你不会做梦……一般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某个场景令他想起了昨晚的某个梦境,这时他才会承认你的确在那个梦中存在过。但在某些时候我们对梦境却没有任何记忆,由此看来我们一般只与自己显意识的记忆认同,显意识的记忆中没有的便倾向于否认其存在,其实清醒的觉知与记忆是两回事,并且显意识不能忆起也并不证明那个记忆永远消失了,而是那些记忆被刻入了潜意识甚至无意识层面,潜意识与无意识的记忆也并不是不能忆起的,催眠回溯就是一个好例子。另外清醒的进入睡眠或死亡也不是不可能,我们并不真的需要进入无意识才可以回复精神,我们并不是只能在肉身状态存在,我们一直就存在……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练习变得每时每刻都完全有意识的存在~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我知道我是我,我知道我存在”,这个“知道”是每个人天生都有且完全一样的。那么这个“知道的”究竟是什么?究竟在哪里?不要去思考它是什么,不要想它在哪里,那样你会想那个知道那个“知道的”是谁?那个知道那个知道那个知道的又是谁……那就是二元性思维认知永无止境的幻象,那样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答案。但你不用想便知道这个“知道的”是肯定存在的。这个“知道”是“一切存在”的本质,它既不是你的感官也不是你的思想、情绪,因为它知道它所感知到的一切,也同样知道自己的思想与情绪,这个“知道的”就在这里,同时它也是在所有地方,在无限的永恒中它从未离开过你半步,并且在无限的永恒中它也永远不可能离开你,因为你就是那个知道……。其实那所有地方也都是这里,没有这里与他处的分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那些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也同样是二元性认知的幻象……如果本质上所有人都是这个知道,那么所谓的“别人”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所有的别人都与你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是你不是有意识的知道的你存在的那个更大面相的一部分罢了……看看存在的一切,这里真的有“别人”么?


1楼2010-08-25 05:56回复
    对于没有实际体验过的人来说,讲的再详细也还是感到一种飘渺的感觉…我比较在意的是,我们存在的目的是要回到本源还是发展本源?


    IP属地:广东2楼2010-08-25 06:23
    回复
      可是我们还是无法跳出来


      IP属地:北京4楼2010-08-25 08:28
      回复
        突然想到了什么
        却还没想好怎么表达
        妹妹辛苦了

        3点钟就起床发帖
        看来妹妹应该是被家里管的很严白天不许上网
        无奈才半夜偷偷起来的吧~
        真可怜呢~
        


        5楼2010-08-25 10:10
        回复
          病得不轻


          9楼2010-08-25 10:16
          回复
            看懂了.....
            我也这么想过
            但是觉得很玄 得多研究下佛教才行..


            11楼2010-08-25 10:18
            回复
              回复:2楼
              “回归”和“发展”好像就是二元论思想吧?
              看小宝贝又陷入误区了
              依我看本源无处不在
              可以说无限大也无限小
              因此“回归”和“发展”并无本质区别
              


              12楼2010-08-25 10:35
              回复
                回复:10楼
                或许我那么想是因为自己同情心泛滥吧
                为了同情心得以宣泄
                所以不得不假想妹妹处于某种可怜的境地


                13楼2010-08-25 10:39
                回复
                  回复:12楼 如果不这样问就无法确实知道 有着无限可能性就代表着能够任意解释 这相当于不解释 而且我们还未达到能够运用这种思维改变实际的情况之下 讲再大的道理也只是空话 只有脚踏实地 这样才能进步
                  回归与发展 我觉得很有必要知道 体验与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回归还是发展 知道了这些 就可以更好的生活 我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我觉得LZ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人们能够认清回归的路 


                  IP属地:广东14楼2010-08-25 12:09
                  回复
                    回复:14楼
                    说的非常好
                    赞小宝贝一个~

                    ——————————
                    体验与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回归还是发展
                    ——————————
                    受小宝贝启发
                    我觉得“知道”虽然可能贯穿于宇宙的一切
                    然而“知”应该也是有目的
                    这个目的有可能是上升到更高层面的“知”
                    也可能是“感”
                    “为了知道而知道”的情况虽然不少
                    但可能并不是全部
                    例如……


                    15楼2010-08-25 12:24
                    回复
                      其实“所有的别人都与你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是你不是有意识的知道的你存在的那个更大面相的一部分罢了
                      ————————————————————————————————————————————————
                      从此点我联想到“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思想状况”或“情绪状态”的最普遍的了解方式
                      那就是“换位思考”
                      例如
                      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将才(如诸葛亮)
                      往往能通过对对方将领性格与思维、行为习惯的了解去做“换位思考”
                      使这种对别人的“知彼”上升为指导战争进程的“战术”“战略”
                      这其中基本体现了一种理性转换和计算(知→知)
                      还有一种是感情的模拟
                      例如非常善良的人也很习惯做“换位思考”
                      这种“换位思考”的过程仍然基本属于“理性思维”过程
                      不过其“源动力”可能是人性中的善根
                      这种“换位思考”往往是从别人的利益、感情出发点出发
                      喜欢“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因此表现出非常的善解人意、通情达理
                      因为他能思维模拟出别人的感情变化
                      因此很容易和对方产生“感情共鸣”(知→感)
                      当然我想思维模拟或者不是感知别人唯一的方式
                      例如还有逃犯妹妹强大的直觉力
                      同时还要强调一种因直觉力存在而可能存在的交流方式(感→感)
                      例如在妹妹出体过的最高层面
                      妹妹任何一个忧伤的念头都可以被那些发光体感知
                      同时会瞬间获得最大安慰和承受不了的感动
                      当然我所说的“感”或者是把妹妹所说的“知道”片面理解后强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
                      估计逃犯妹妹的“知道”也包括这一种“感知类”的“知”
                      不过我还是想先分裂的看待“感”和“知”这两个字眼
                      因为分裂之后才能进行如下发问
                      高位面的灵体是“感觉”到妹妹的忧伤还是“知觉”到妹妹的忧伤呢?
                      是否“直觉”就是“感觉”和“知觉”的一种混合体呢?
                      


                      16楼2010-08-25 12:46
                      回复
                        修改:
                        当然我想思维模拟或者不是感知别人唯一的方式
                        ~~~~~~~~~~~~~~~~~~~~~~~~~~~~~~~~~~~~~~~~
                        当然我想“换位思考”这种“理性思维过程”或者并不是了解别人的唯一方式


                        17楼2010-08-25 1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