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小谢番外故事大结局之前一章)
从上面的描述,看客们可能会以为我是一个意志力颇为坚强之人,毕竟本来存在心绞痛的病史,我却依然冒着心脏病大发作乃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在我身体承受范围内坚持最大限度的活动,可谓是对心脏极限施压。然而实际上人性往往就是如此矛盾,在生理领域毅力坚强的人,可能在心理上却是极端脆弱虚怯的。
所以不难想象一贯回避任何稍微陌生的社交与互动的我,在丝毫没有心理备注的情况下突然被小谢将手机塞到自己手中,让我与其母亲通话时,我当时是多么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而且在我印象中其母亲那种职场悍妇、垂帘听政般的强悍形象更是给我出于本能的恐惧进行了无限放大与加成。
其实像小谢母亲这种在职场和交际上左右逢源的人,从沟通能力、亲和力以及随和性方面都是很靠谱的,尤其与我这种并不涉及重大利益冲突的人,按理更能营造一种自来熟的效果。
奈何我的紧张让我方寸大乱,明明本该有序交替的讲话与聆听被彻底颠倒了节奏。 由于我语无伦次,表达混乱词穷,嗯嗯唧唧半天吐不出自己想阐述的意思,对方只得出于礼貌试图用精准的词句帮我把想说的话补全,这造成彼此话语重叠,产生出一种抢话与争论的不和谐效果,明明都是想表现出礼貌与殷勤,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完全违背自己意图地让对方都受到粗鲁与唐突,即便隔着电话的千里迢迢的距离,也丝毫冲不散那充斥于无线电波里的尴尬。
在通话的过程中,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也完全没听懂小谢母亲在说什么,只存有一种尴尬与难堪的强烈知觉占据着自己的整个意识。
一番吞吞吐吐、唠叨啰嗦又牛唇不对马嘴的客套之后,踩急刹车一般冷不丁地就匆匆互道再见并挂了电话。
事后我慢慢回过神来,后知后觉地梳理了一下小谢母亲的意思,其实才意识到她要表达的想法很简单。第一是因为临时工作上的急事,未能如约亲自招待我晚餐而道歉;二是感谢我较长时间陪伴他儿子小谢,为他补习英语,小谢自从和我交成朋友后精神状态都变得更好了;第三是让我尽管把那台笔记本电脑借去用就是,权当对我免费给小谢辅导英语的一个感谢礼。
即便小谢母亲的姿态是友善的,但或许真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气场相冲、彼此不天生相克的这种无法解释的玄学现象。我与小谢母亲大概就是属于这类关系。她长期混迹职场,习惯了人情世故中各种曲意迎合,以及口蜜腹剑的交流方式;而我长期自由职业,鲜有受到人情世故规则的毒害与约束,所以习惯了思想的自由与畅快,但凡心之所想,要么就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要么就藏在心底沉默是金,但绝不会说违心之言,若是因为像这次与小谢母亲通话的情况而逼着说出言不由衷的话语,那么我那笨嘴拙腮就在所难免了。
不然呢,莫非我必须在那次通哈中直言不讳地说出我对小谢母亲的真实想法吗?老老实实向她坦白她我一开始对她的形象有某种情欲的遐想?再坦白这种遐想让我对她想入非非、妄图与她发生点什么“嫩草被老牛吃”的激情?再坦白直到在她家看到她的照片才猛然发现她是个毫无吸引力的悍妇,以至于我的动机转变为如何防止遭受到她的非礼?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想法与话语注定不能说出来,至少不能对那些想法所针对的当事人说出来,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不断涌现的其它新想法在心中覆盖掉那些毫无意义与价值的旧想法,从而让那些思想垃圾代谢出自己的意识生态。
当然,这从表面上看是我与小谢母亲气场不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体系、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以至于当时那种电话交流虽然彼此都客客气气,但即便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非常膈应和不爽。
但无论如何,再也不用对小谢母亲怀着什么非分之想了、也再也不同担心她对我有什么非分之想了,最重要的是,这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终于被我争取到了,我终于不用经受无电脑使用的赤贫生活了!
我当时大概为小谢讲解带读了20篇《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而这台电脑据说最初买成8000多元,如今就算折旧,价值降到4000多元,也就相当于我每一次给小谢的英语辅导,都换来了他200多元的学费。也算是一种公道合理的交易了吧。
这台电脑性能足以支撑我各种网络活动,内存8G,CPU2.4GHz,关键是非常耐造。自从小谢送给我后,我沿用了数年至今,仍未表现出任何性能的朽坏或老化,以至于此刻一个劲码字的我,也是通过这台电脑进行的。
讽刺与可叹的是,电脑尚且完好,然而电脑真正的原主——小谢——如今已然不再人世。在这次拜访小谢家回去之后,就一直没有收到小谢的音讯。本来约好一周后他继续来我家再继续我们的“英语文章赏析漫谈会”,一般他会提前一天会在微信上给我发信息以作为一种确认与提醒。然而在那次见面的前一天,他的微信号却默不作声,潜水蛰伏状。也罢也罢,我想到,当时好像也正处在某个法定黄金周期间,或许他妈带他外出旅游了吧。我决定就不主动在微信上询问他为何没给我发发信息确认次日的会面了,毕竟是他来找我讨教知识,若我再显得主动,就仿佛造成一种我去求着他接受我的免费辅导帮助一样感觉,那我得自贱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如此卑微的行为啊,就索性也不联系他了,想着哪天他度假回来,想重新开始英语训练时,自然会再主动联系我的。
然而这一等就是将近漫长的两个月,最后等来的,竟然也不是小谢的联系,而是小谢母亲用小谢的微信号给我打来的微信电话。我接起来,只听小谢母亲带着哭腔,告诉我小谢已经死了……

从上面的描述,看客们可能会以为我是一个意志力颇为坚强之人,毕竟本来存在心绞痛的病史,我却依然冒着心脏病大发作乃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在我身体承受范围内坚持最大限度的活动,可谓是对心脏极限施压。然而实际上人性往往就是如此矛盾,在生理领域毅力坚强的人,可能在心理上却是极端脆弱虚怯的。
所以不难想象一贯回避任何稍微陌生的社交与互动的我,在丝毫没有心理备注的情况下突然被小谢将手机塞到自己手中,让我与其母亲通话时,我当时是多么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而且在我印象中其母亲那种职场悍妇、垂帘听政般的强悍形象更是给我出于本能的恐惧进行了无限放大与加成。
其实像小谢母亲这种在职场和交际上左右逢源的人,从沟通能力、亲和力以及随和性方面都是很靠谱的,尤其与我这种并不涉及重大利益冲突的人,按理更能营造一种自来熟的效果。
奈何我的紧张让我方寸大乱,明明本该有序交替的讲话与聆听被彻底颠倒了节奏。 由于我语无伦次,表达混乱词穷,嗯嗯唧唧半天吐不出自己想阐述的意思,对方只得出于礼貌试图用精准的词句帮我把想说的话补全,这造成彼此话语重叠,产生出一种抢话与争论的不和谐效果,明明都是想表现出礼貌与殷勤,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完全违背自己意图地让对方都受到粗鲁与唐突,即便隔着电话的千里迢迢的距离,也丝毫冲不散那充斥于无线电波里的尴尬。
在通话的过程中,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也完全没听懂小谢母亲在说什么,只存有一种尴尬与难堪的强烈知觉占据着自己的整个意识。
一番吞吞吐吐、唠叨啰嗦又牛唇不对马嘴的客套之后,踩急刹车一般冷不丁地就匆匆互道再见并挂了电话。
事后我慢慢回过神来,后知后觉地梳理了一下小谢母亲的意思,其实才意识到她要表达的想法很简单。第一是因为临时工作上的急事,未能如约亲自招待我晚餐而道歉;二是感谢我较长时间陪伴他儿子小谢,为他补习英语,小谢自从和我交成朋友后精神状态都变得更好了;第三是让我尽管把那台笔记本电脑借去用就是,权当对我免费给小谢辅导英语的一个感谢礼。
即便小谢母亲的姿态是友善的,但或许真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气场相冲、彼此不天生相克的这种无法解释的玄学现象。我与小谢母亲大概就是属于这类关系。她长期混迹职场,习惯了人情世故中各种曲意迎合,以及口蜜腹剑的交流方式;而我长期自由职业,鲜有受到人情世故规则的毒害与约束,所以习惯了思想的自由与畅快,但凡心之所想,要么就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要么就藏在心底沉默是金,但绝不会说违心之言,若是因为像这次与小谢母亲通话的情况而逼着说出言不由衷的话语,那么我那笨嘴拙腮就在所难免了。
不然呢,莫非我必须在那次通哈中直言不讳地说出我对小谢母亲的真实想法吗?老老实实向她坦白她我一开始对她的形象有某种情欲的遐想?再坦白这种遐想让我对她想入非非、妄图与她发生点什么“嫩草被老牛吃”的激情?再坦白直到在她家看到她的照片才猛然发现她是个毫无吸引力的悍妇,以至于我的动机转变为如何防止遭受到她的非礼?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想法与话语注定不能说出来,至少不能对那些想法所针对的当事人说出来,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不断涌现的其它新想法在心中覆盖掉那些毫无意义与价值的旧想法,从而让那些思想垃圾代谢出自己的意识生态。
当然,这从表面上看是我与小谢母亲气场不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体系、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以至于当时那种电话交流虽然彼此都客客气气,但即便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非常膈应和不爽。
但无论如何,再也不用对小谢母亲怀着什么非分之想了、也再也不同担心她对我有什么非分之想了,最重要的是,这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终于被我争取到了,我终于不用经受无电脑使用的赤贫生活了!
我当时大概为小谢讲解带读了20篇《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而这台电脑据说最初买成8000多元,如今就算折旧,价值降到4000多元,也就相当于我每一次给小谢的英语辅导,都换来了他200多元的学费。也算是一种公道合理的交易了吧。
这台电脑性能足以支撑我各种网络活动,内存8G,CPU2.4GHz,关键是非常耐造。自从小谢送给我后,我沿用了数年至今,仍未表现出任何性能的朽坏或老化,以至于此刻一个劲码字的我,也是通过这台电脑进行的。
讽刺与可叹的是,电脑尚且完好,然而电脑真正的原主——小谢——如今已然不再人世。在这次拜访小谢家回去之后,就一直没有收到小谢的音讯。本来约好一周后他继续来我家再继续我们的“英语文章赏析漫谈会”,一般他会提前一天会在微信上给我发信息以作为一种确认与提醒。然而在那次见面的前一天,他的微信号却默不作声,潜水蛰伏状。也罢也罢,我想到,当时好像也正处在某个法定黄金周期间,或许他妈带他外出旅游了吧。我决定就不主动在微信上询问他为何没给我发发信息确认次日的会面了,毕竟是他来找我讨教知识,若我再显得主动,就仿佛造成一种我去求着他接受我的免费辅导帮助一样感觉,那我得自贱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如此卑微的行为啊,就索性也不联系他了,想着哪天他度假回来,想重新开始英语训练时,自然会再主动联系我的。
然而这一等就是将近漫长的两个月,最后等来的,竟然也不是小谢的联系,而是小谢母亲用小谢的微信号给我打来的微信电话。我接起来,只听小谢母亲带着哭腔,告诉我小谢已经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