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56贴子:953,093

回复:双盘日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帖吧也要手机端下载APP了,真心烦人。
25号忙碌的一天,26-27号开会、加班修改稿件。这3天的双盘时间大概只有1.5小时吧。


IP属地:安徽343楼2024-10-28 09:04
收起回复
    晕,删帖了,不让吐槽呀。好吧,不说了。
    25号是忙碌的一天,26、27号开会、加班修改稿子,这3天的双盘时间大概只有1.5小时。
    从明天开始开始出差模式,讨厌的是培训晚上还要开小组讨论会。


    IP属地:安徽344楼2024-10-28 09:10
    收起回复
      看看用手机能否回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45楼2024-10-31 10:47
      收起回复
        2号上午专程回老家买三九菇,买了500元钱的;下午清洗后用菜油、生姜、蒜子爆炒,分成16份放入冰箱中,每份成本大概40元吧。晚餐有饭局,很丰盛。他们年轻人真是能玩会闹,我觉得和他们有代沟。实际上我和周围人都不太一样,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处,而他们大多喜欢群居。
        3号上午参加了作协的一个采风活动,下午参加大观区委的一个活动,晚餐还是有饭局。饭前掼蛋,和我对家的人一直觉得我技术太菜了。的确,是我拖累了他。
        因为周六、周日都忙,所以双盘时间2号、3号都只有1小时。希望今天能多盘一会。明天要到望江出差,可能双盘时间也不会太长。
        这几天手机用指纹登录都通过不了验证,原因是指头都脱皮了,秋燥真的很厉害。


        IP属地:安徽346楼2024-11-04 09:21
        回复
          4号双盘时间1小时,5号1.5小时,6号又只有1小时。年底工作太多了。明天三亚、后天常州同仁来宜,希望能抽出时间双盘。


          IP属地:安徽347楼2024-11-06 21:42
          收起回复
            今天从桐城回来准备连续盘3小时的,但可能因为最近盘得比较少,也可能因为晚上吃的是稀饭,只连续盘了2小时便下座了,不过总计双盘时间有3小时。


            IP属地:安徽348楼2024-11-09 21:45
            回复
              今天和闺蜜她们聚聚感觉很放松。
              今天双盘时间大概2小时吧,还不到8点,但感觉很困。


              IP属地:安徽349楼2024-11-10 19:57
              收起回复
                12、13号双盘总计2小时。


                IP属地:安徽350楼2024-11-14 08:53
                回复
                  14号下午会议,总计双盘1小时。15号全天考察,总计双盘1.5小时。
                  体检报告终于寄来了,看了一下,主要问题应该是血压与甲状腺。多项提示要加强运动。想了一下,认为只双盘可能运动量是偏小,准备恢复108拜和快走。但早上只做到88个便感觉很累。那就先只做88拜吧。快走想利用上下班途中进行。现在在双盘,但感觉人很困乏,眼睛睁不开。


                  IP属地:安徽351楼2024-11-16 09:22
                  收起回复
                    网上看到的一段网,我觉得说得挺好:“你活着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几个人在观看,死了之后也不会有几个人记得你。 除了生病以外,我们所感受到的所有的痛苦都是价值观带给我们的,而非真实存在。 保持快乐的秘诀就是:无所谓,不至于,没必要。 人生最大的贵人是努力向上的自己,内心一旦平静,外界便鸦雀无声。”


                    IP属地:安徽352楼2024-11-17 12:40
                    收起回复
                      早起大礼拜88个,这让早晨有些匆忙。


                      IP属地:安徽353楼2024-11-18 08:43
                      收起回复
                        还好及时赶上了高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54楼2024-11-19 06:50
                        收起回复
                          在开会,回个帖吧。早上大礼拜88个。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55楼2024-11-20 09:46
                          收起回复
                            大礼拜88个, 步行1小时。


                            IP属地:安徽356楼2024-11-21 09:18
                            收起回复
                              中年女性最好的医美,就是“卷健身”
                              原创 静思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周日,我带着两岁半的女儿溜达了半天,中午伺候完她吃喝拉撒、午觉哄睡后,老公带着参加完足球比赛的儿子回到家。休息片刻,我盯着儿子练习完当天的长笛曲目、把他送到约好的小伙伴家去聚会,然后我拎着背包,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就向家附近的游泳馆奔去。
                              我不能“稍作片刻”,对像我这样一个“四肢不勤”的人来说,稍作片刻就是放弃、躺平,继而选择在家瘫着。我必须趁自己想要运动的小火苗还没有被吹灭前,一头扎进泳池里。
                              我是一个运动绝缘体,健身房撸铁、请私教塑形、甚至再简单一点——跟着网上的健身教练每日跳操这些项目,对我的赏味期不超过三天。我一直不理解那些靠运动和健身把自己折腾的挥汗如雨、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中年人,是工作太轻松让你班味不够、还是孩子太省心让你闲来无事、抑或是伴侣太贴心让你舒服过头、家务不够多你的气力无处安放?否则,我实在想不通,一个被工作、育儿、家务做成“三层牛马汉堡”的中年人为啥不躺在床上做做有氧呼吸就好了?
                              直到我常年的腰疼持续加重、坐30分钟就要在椅子上跪一跪,以及不到40岁就查出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后,我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都给了我一样的建议:走两步、没事多走两步吧。
                              人到中年,上有老要顾、下有小要管、中间还有领导和客户给你添堵,要是自己在健康上不卷一卷、鸡一把自己,那可是要拉低全国平均预期寿命的。
                              但与那些健身练出人鱼线、鲨鱼线、马甲线、蝴蝶背的达人比不了,椭圆机、动感单车、史密斯架我不感兴趣,俄罗斯转体、V-Up、波比跳我吃不消。所以,四体不勤的我选择了遵医嘱最简单的健身方式——走路。每天走两步总没问题吧。快走之余,周末再加一小时的游泳——一项难得我会的运动项目,就是我这个中年女性对健康最大的支付了。
                              于是,过去两年里,我开始“用脚代车”,每日往返于家和工作的距离硬是靠双腿“开”出了一条50分钟的步行路线。虽然和跑步、在健身房热火朝天锻炼的人相比运动量不算大,但尽全力四季风雨无阻地坚持,也是我这个运动绝缘体的蜕变和成长。
                              步行时,我经常想起村上春树当年旅居哈佛大学时,描写这所顶尖象牙塔里学生们跑步的样子:“她们大多娇小玲珑,苗条瘦削,身穿印有哈佛标志的深红色T恤,一头金发扎成马尾辫子,一面听着崭新的iPod,一面英姿飒爽地沿着道路向前直奔。人们从其中毫无疑义地感觉到某种攻击性、挑战性的东西。她们似乎习惯一个个地超越众人,不习惯为别人超越。她们一望而知是优秀的,是健康的,深具魅力,严肃认真,而且充满自信。”
                              这与我现在居住的城市里,那所世界顶尖学府的学生跑步时的情形一模一样。男男女女、20岁出头的模样,穿梭往来于我身旁时带过一阵风。他们步伐迅猛、态度桀骜、毫不迟疑地超过我这位人间平凡的中年人。我能感受到时间的摆锤将我抛向后方、将他们推向了可期的未来之间巨大的落差。
                              对中年人来说,我们健身的目的和年轻人已然不同。年轻人健身,除了想收获健康之外,可能对美还抱有高期待;而中年人积极健身,多含有养生、续命的目的。当然,比起我那些努力燃烧卡路里、精雕细琢肌肉线条的中年朋友,我这种养生型健身派的运动量,在他们眼里可能连餐前开胃小菜都算不上。
                              对中年人来说,除了容易得“三高”、还容易有“三缺”——缺钱、缺时间、缺精力。照理说,在这样的境况下,健身应该不是自己人生优先级的安排。但中年人一旦认真起来,对健身的热情堪比初恋。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是朝八晚六的上班族、家里还有个五岁的“吞金兽”,和多数中年人一样,工作和养娃占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生活。但为了有空健身,可以用“咬牙切齿”硬挤来形容她的决心。早上五点起床(当然睡得也早),开始热身,然后在小区的健身设备上进行50分钟的力量训练,结束后回家冲澡、给醒来的老公和孩子准备早饭、最后自己再去上班。周末,她会稍微奢侈一点,把娃丢给老公,自己在健身房多练一会儿。
                              这份作息她坚持了两年多,后来因为换了新工作,通勤时间变长了,早起锻炼成了奢望。但办法总比问题多,恰好她公司步行10分钟内有一家健身房,为了不让早上上班迟到、不让自己下班接娃晚点,她搞起了午休健身。
                              公司午休一小时,她精打细算制定了自己的健身计划:12点准时出发,5分钟内跑步到健身房,有氧加力量训练40分钟,12点50回到办公室,酸奶、鸡蛋和能量棒吃完后,卡点午休结束,调整状态后充满活力地继续投入工作。
                              我是那种午休时不小眠一会,脑袋就像沾满水的海绵一样,一下午完全无法爽利劳作的人。所以,对她的午休健身非常不理解,牛马怎么敢砍掉午休呢!但对她来说运动带来的多巴胺比午休更管用,她不仅能清醒一下午,处理工作思路也更加清晰,这就是传说中的“健身圣体”吧。
                              那些想方设法、突破重重阻碍、奔赴健身的中年人,健身不仅是他们短暂逃离日常烦闷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年生活里少有的一笔公平交易——付出时间、汗水和金钱,就能看到回报。那种对自己健康的掌控感、对时间的高效利用、投入训练后收获的成就感、以及看到自己逐渐紧致的肌肉线条带来的快乐,比起你在工作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教育上投入的金钱和情绪却常常难见成效,要直接、可靠得多。
                              这些年旅居国外,我更是见到了不少为健身上头的中年外国人。运动仿佛刻在了很多外国人基因里,年轻人自不必说,就算是有了好几个娃的中年人,也绝不能让这个“运动DNA”发生变异。
                              在国外,推着几个月大的婴儿跑步很常见——无论是一个娃还是三胞胎,都丝毫不影响家长们“起飞”。赶上阴雨天,只要给婴儿车套上塑料布,家长们照样风雨无阻、在雨中奔跑。
                              我家以前的邻居更厉害。她有一个六岁的儿子,从怀孕起,她就把跑步当作母子二人的日常运动。整个怀孕期她都在跑步,怀孕六个月时还去参加了当地的环城跑。孩子出生一个月后,她每天用背带托着娃跑;孩子六个月大时,她用专用的跑步婴儿车推着娃跑。如今,这位六岁的“跑步元老”已经成了妈妈的资深跑步搭子。
                              我女儿几个月大时,有一次老公把女儿放在背带里,全家人一起去爬山,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家庭有多热爱健身,而是当时刚搬了家,想探探周边的情况。没想到那一小时的爬山途中,我们看见了一队又一队的“带娃登山勇士”,推婴儿车不方便?那就一前一后地“人肉托运”——妈妈胸前背着一个、爸爸背后负重一个,哼哧带喘却气定神闲地向山顶进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当地社区的小团体,新手父母们除了日常自己健身外约好了每周一起带娃徒步、登山。
                              为什么蜡烛两头烧的中年人,还不肯放过自己、要把健身卷起来?中年生活里有太多琐事、要事要去烦恼和解决,大家没有时间、精力和心情匀出来给健身合情合理。
                              菲尔·休伊特是一名马拉松跑者,他在一次可怕的抢劫中被歹徒刺伤,出现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休伊特在跑步中发现这项运动能够有效地帮助他康复,这激发了休伊特的兴趣。于是,他采访了另外34个跑步者著书《跑步穿过乌云密布》,这些人曾遭遇创伤、丧亲、重病、成瘾、抑郁和焦虑等问题,他们通过自己艰苦但畅快的跑步历程,最终获得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疗愈,看到生活的希望,并走出自我封闭的晦暗地带,和其他人以及社会重新建立联系。
                              对于同我一样的不少中年人来说,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也许很幸运,没有遭遇过重创需要用运动穿越密布的乌云来救赎自己。但已经经历过一些人间事、并且在生活的齿轮里无处可逃、不敢停歇中年人可能意识到,健身是我们改进人生里为数不多能抓住、并且重新雕塑自己的一件事。就像村上春树说的,“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在个人的局限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
                              年龄不只是个数字、但也只是个数字。当我们在健身、运动时,可以暂时忘记客户、KPI、PPT、群消息、老师要求的接龙、手工作业、孩子的成绩、父母的疾病、衰老,以及那些发生在社会上让人糟心的不幸。我们在健身那短暂的几十分钟里,让自己只有自己、自己只是自己。而当我们迈着步伐、挥动着四肢,感受到肌肉线条随着动作绷紧、汗珠沿着额头缓缓滑落、呼吸变得深沉而有节奏时,我们和自己的身体达成某种默契。那一刻,我们中年人就是自己的榜样。


                              IP属地:安徽357楼2024-11-21 14: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