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日2吧 关注:123,734贴子:1,822,042

回复:【收获日2】隐藏剧情全线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续181——
《Babylon's Banksters》(图一)由Joseph P. Farrell(图二)所做,其副标题为“The Alchemy of Deep Physics, High Finance and Ancient Religion”(深层物理、高层金融与古老宗教的炼金术),个人不建议买来看,因为其与楼主提到的《地球编年史》相差无几。
就简介来看,本书“概述了古代和现代银行家的一贯模式和策略,以及他们压制替代物理学和能源技术的公共发展,篡夺国家的货币创造和发行权力,并取代货币作为债务的复制品,揭开了一层层的欺骗,揭示了'银行家'用来帮助他们制定金融政策的可能深层物理学。”
(真结局牙医提到的“黄金是货币的基准”)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
①其中一段提到了“星星”——
当我们注视群星时… 我们所见之物是无数去往另一次元的传送门,而传送门是我们得以窥见异界物理之碎片的门扉。令人震惊的是,当你接受这个比喻,然后回过头来研读埃及象形文字中对天狼星(天空中最亮的恒星)的描述时,天狼星便是一道门扉… 倘若太阳也是一道通往另一次元的“门扉”…也许我们便能善加利用,于地球上研制真正的超次元科技。
(和真结局蛮像的不是吗?)
②该作者有另一本书:
《The Philosopher’s Stone》(《贤者之石》,图三),副标题为“Alchemy and the Secret Research for Exotic Matter.”(炼金术与对地外物质的秘密研究),主要讲述物理学与古炼金术的联系,以及美国、德三和苏联对此的研究等等。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2楼2024-09-09 01:16
收起回复
    续182——
    《Fire in the Minds of Men》(图一)由James H. Billington(詹姆斯•哈德利•贝灵顿,图二)所作,于1980年出版,副标题为“Origins of the Revolutionary Faith”(“革命性信仰的起源”)。自1987年被里根总统(共和党)提名以来,贝灵顿便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管理员,于2015年方才退休,也就是说,在该彩蛋安插入游戏时,他尚且在位。
    书名取材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图三),而在书中,贝灵顿试图调查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遍及中欧与俄罗斯的对革命变革的强烈热情;同时,他也对“兄弟会思想”如何继承自共济会等秘密结社并成为一种极具煽动性的思想,最终催化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
    本书的特点在于提及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共济会”(秘密结社),二者在pd剧情中的重要性不再赘述,而贝灵顿的(共和党人/国会人物)身份也十分值得注意。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3楼2024-09-09 01:42
    回复
      续183——
      《William Blake》(图一)由英国的Gilbert Keith Chesterton(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图二)所作。
      G.K. 切斯特顿是神学家、文学评论家,也是推理小说家,他所创造的最著名角色是“布朗神父”,其首开以犯罪心理学方式推理案情之先河,与福尔摩斯注重物证推理的派别分庭抗礼。
      书如其名,是威廉•布莱克(图三)的传记,他是出身伦敦的诗人、画家和版画家,被认为是浪漫时代诗歌和视觉艺术史上的开创性人物。
      他创作了一系列多样化且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上帝的身体”或“人类存在本身”的想像。
      尽管他因坚持独特观点而被同时代的人视为疯子,但他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作品中哲学和神秘的内容,受到后来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据说布莱克自幼就能看见宗教相关的异象,他把自己所见的一切用诗句和绘画表现出来。
      《亘古常在者》(The Ancient of Days,图四)是由威廉·布莱克设计,最初作为1794年出版作品《欧洲预言》(Europe a Prophecy)的卷首插图。其名称取自《但以理书》中上帝的一个称谓。
      画作描绘神蜷缩在云状背景的圆形图案中,伸出的手中拿着指南针,下方是黑暗。
      画的典故取自《但以理书》,其也记叙了关于尼布甲尼撒二世、但以理和耶和华的故事,在pd暗线中极为重要。
      《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图五)是英国诗人、画家和版画家威廉·布莱克的一幅彩色版画,根据《旧约》但以理书中的记载,描绘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因傲慢而失去理智,吃草如牛。
      没错,他甚至直接画过关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版画,还是幅名作。
      《牛顿》(Newton,图六) 是与《尼布甲尼撒》同属一个系列的版画,于1795年初步完成。
      在画中,艾萨克·牛顿赤身裸体,坐在海底的一块布满海藻的岩石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用罗盘在卷轴上画的图表。画中的罗盘较布莱克的《亘古常在者》中的罗盘为小。
      由此看来,布莱克对“圆规”意象似乎很钟情,放到现在很难不联想共济会。
      此外,布莱克还创作过相当多的基督教版画,如《复活》(Resurrection,图六)、《雅各布天梯》(Jacob's Ladder,图七)。
      布莱克的诗集是英国文学的经典,有《天真与经验之歌》(1794)、《法国大革命》(1791)、《耶路撒冷》(1804-1820)、《弥尔顿》(1804-1810)等。
      总而言之,威廉•布莱克自身以及其作品题材涉及的pd暗线内容十分多,这也是为何这本书的出现其显得如此重要与不同寻常。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24-09-09 03:05
      收起回复
        补充——August Lindenhurst 及“沙克索恩”与“南极事件”原型考据
        游戏中的August Lindenhurst在游戏剧情中地位十分特殊。他既是“摄政王”,亦是杜克口中的“第四股力量”;他代表“克苏鲁神话”与“迷梦神殿”,也象征着“奥德修斯”。
        事实上,不只是August Lindenhurst这个人物,“沙克索恩”(Shacklethorne)的名号乃至南极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型,其正是著名的南极探险家Ernest Shackleton(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1874年2月15日—1922年1月5日,图一)。
        沙克尔顿早年居住于爱尔兰,于十岁时迁居英国。1898年,时年24岁的沙克尔顿获得了船长执照,这样他就有资格担任任何一艘商船的船长。
        1899年,沙克尔顿加入皇家地理学会。1901年,他同Robert Scott(罗伯特·斯科特,图二)领导的国家南极探险队一起乘坐“发现号”(图三)前往南极,于一年后抵达麦克默多海峡。
        几年后,沙克尔顿自己组织并领导了英国南极探险队(1907—1909年)。他和他的三个伙伴于1908年11月3日出发向南极点挺进并最终打破了“发现号”的探索记录。1909年1月9日,他们向南极点作最后的冲刺,最后把王后赠予的国旗插在南纬88度23分位置,此地距南极点只有约180公里(图四,沙克尔顿摄)。
        在挺进南极点的探险结束后,沙克尔顿一直致力于组织横越南极的“坚忍号”探险,而这次探险正是游戏中“南极事件”的原型。
        1914年8月1号,沙克尔顿带着他的27名船员乘坐“坚忍号”(图五,满帆的坚忍号,“RSV Baldwin号”原型)从伦敦出发,进行南极洲的第一次陆地穿越,即“大英帝国横越南极远征”。
        在行进过程中,浮冰将“坚忍号”团团围住,使它寸步难行。沙克尔顿和船员不得不弃船搬到浮冰上,在10个月后于1915年11月船体沉入海底(图六,沉没的坚忍号)。
        不同于游戏中的Lindenhurst,沙克尔顿的探险队并未遭遇巨人的伏击,他也没有被“黑虎掏心”。
        探险队在坚忍号沉没后乘上救生船,历经七天七夜抵达荒无人烟的象岛,沙克尔顿不顾肆虐的南极风暴,徒步翻越南乔治亚山脉寻求捕鲸船的帮助,最终28人全部获救生还,而沙克尔顿最终在1922年1月4日于南乔治亚岛因心脏病发逝世。
        “坚忍号”的命运同游戏中的RSV Baldwin也不尽相同。
        2022年3月5日,Endurance22团队成功发现坚忍号的残骸(图八),然而由于受到南极条约体系所保护,沉船所有部件及文物都完整保留原址,没有做任何打捞。
        与现实相对,游戏中的“沙克索恩”(Shacklethorne)是拍卖会主人家族的名号,在拍卖会内场可发现其家族徽记(图九)。其以散发辉光的锤子与缠绕的藤蔓为特点,象征着力量与成长。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24-11-07 0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