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需要宠溺的孩子
窗外的雪依然没完没了地下着,白小航一边陪爸爸喝酒,一边跟妈妈聊天。这座质朴的农家小院,也因为一位重要的家庭成员回来,而显得格外的热闹和温馨。
第二天早上,听到窗户外面有铲雪的声音,白小航早早地起了床。并穿上妈妈提前准备好的,很厚重但是绝对暖和的衣服。
有一件事情,白小航一直搞不明白。不管是上高中、上大学,还是在首都合租的宿舍,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做各种各样的梦,而且一做就是一整晚。
但是只要躺在自己家的土炕上,就会一觉睡到天亮,根本记不起来自己做过什么梦。
白小航先跟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打过招呼,然后转身向外面走去。视线所及的地方,院子,外面的菜地,还有远处的群山,就好像童话故事中一样,到处都是一片雪白。除了爸爸用铁锹铲雪的声音,整个小村庄非常的安静。
接着白小航找到一把扫帚,开始跟着爸爸,一起清理月台上的积雪。看来昨晚雪停的很早,地上的积雪差不多只有两指多厚。天空也已经放晴,用不了多久,太阳就会从越来越亮的东山顶上升起。
月台打扫完毕,白小航又和爸爸一起,把院子和大门口的积雪清理干净。在太阳快要升起的这段时间,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候,白小航也被冻得鼻涕直流。
等两个人干完活,妈妈也准备好了早饭。农村人的早饭一般都非常简单,熬得黏糊糊的白米粥,还有蛋黄腌得直流油的咸鸭蛋,又用豆腐干、细粉条和咸瓜子,一起炒了一个小咸菜。
估计是扫了一早上雪累了,白小航感觉妈妈做的早饭香极了,好像每一口吃进嘴里都是一种享受。平日里吃早饭总是马马虎虎的他,竟然连喝了两大碗米粥。
吃完早饭,爸爸就去了月台下面的仓房,很快里面便传来“叮叮当当”,好像在修理什么东西的声音。
在白小航的印象中,爸爸一直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整天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活,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
因为风吹日晒,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城里的同龄人相比,看起来最少也要相差十几岁。
在农村来说,这个三口之家算不上贫穷,但是也肯定够不上富裕。白小航上班之前,一家人的收入,都是爸爸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的。
农忙的时候,爸爸不仅要侍弄家里的几亩薄地,还要管理山上的几百棵栗子树。每天早出晚归,就是为了秋天能有一个好收成。和大部分青龙人一样,卖板栗的钱,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爸爸还有一辆加长的农用三轮车,除了收秋的时候使用,谁家要是盖新房,还会帮忙拉一些沙子、水泥、石子什么的,一年也能收入个几千块。
等到庄稼和栗子树,都不怎么用管理的农闲季节,爸爸又和同村的叔叔大爷们一起出去打工。一整年都没有多少休息的机会,就是为了能给家里多赚一些钱。
上学时的白小航清楚爸爸的辛苦和不易,虽然不像高强那样有经济头脑,能自己赚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他知道尽量节俭,没有用的钱从来不会乱花。
前几年白小航大学毕业之后,终于不用再花家里的钱。薪酬还算丰厚的他,把大部分工资,都交给了负责管理财政的妈妈,这样家里的积蓄才慢慢多了起来。
虽然手里有了一些钱,不过爸爸妈妈平时仍然舍不得乱花一分。白小航已经老大不小,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城里人的财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赚来的。而农村人的财富,大部分都是精打细算省下来的。消费观念的不同,也成了城里人和农村人最大的区别。
爸爸在仓房忙碌的同时,妈妈洗刷碗筷并收拾干净厨房。又在柴棚抱来一大捆柴禾,准备烧白小航房间的灶膛。
昨晚白小航是在爸爸妈妈房间睡的,他回来的太晚,一冬天都没有烧过的冷房屋,就算临时烧也不管用。今天白天多烧一些,晚上差不多就能睡了。
白小航一直跟在妈妈的身后,希望自己能帮上一些忙,但妈妈却总是说:“你待着就行,用不着你。”
虽然白小航早已经是比妈妈高出一头还要多的成年人,不过在妈妈的眼中,却永远是一个需要宠溺的小孩子。最后在白小航的软磨硬泡下,才勉强得到了烧灶膛的任务。
烧完一捆秸秆,妈妈又拿来几块劈柴填进灶膛,这样就不用一直蹲在那里看着了。接着,两个人便开始收拾白小航的房间。
因为怕落尘土,所以妈妈把屋子里大部分地方,都盖上了布单子。只要把这些布单拿走,再简单擦拭一下就行了。
白小航的房间,比爸爸妈妈住的房间小了一半。除了一个衣柜、一个电脑桌和一面大镜子之外,还有一个摆满了各种书籍的书架。
白小航的爱好不多,喜欢看书算是其中一个。这些书里面,有一些大学时涉及到自己专业的书籍,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国内外的名著和一些名人传记。
一边收拾屋子,白小航一边和妈妈聊天,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首都带给自己的痛苦和压抑。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总是能感觉到无比的安全和踏实。
因为从小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和问题,爸爸妈妈总是能替自己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