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4贴子:181,924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黛钗判词其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上半句指崇祯亡国后在煤山树林中自缢,而下半句不是在暗示薛宝钗是怎么死的。这里的金簪指男性用的簪子,束发髻用。金簪这其中的金字,只是为了配玉字,金玉良姻,让读者能联想到宝钗。埋字,意为葬送,表示簪子不再使用,吴三桂做了贰臣。雪里埋,就是在屠戮中失去传统文化。所以整句表达的隐意就是:崇祯帝林中自缢,吴三桂剃发易服。


IP属地:上海99楼2022-04-29 20:40
回复
    吴三桂并朱由检曲: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都说清朝是吴三桂与多尔衮结合而成的良缘,我李自成只念那明朝与大顺的结盟,海誓山盟终不改。前盟的前,指前代,就是明朝。前盟的盟,指最后明朝与大顺结盟抗清。空对着山中高士吴三桂,终不忘清外仙子朱由检。云南多山,属高原地带,平均海拔大约一千九百米,常年积雪的雪山颇多。满清不信任吴三桂,吴三桂被派遣到如此穷乡僻壤的边缘山区,因此诗中对宝钗有这样的描述:金簪雪里埋。叹历史美中不足的是,吴三桂让满清坐拥了天下,纵然是与清朝齐眉举案,但始终不是吴三桂的初衷,终究是意难平。


    IP属地:上海100楼2022-04-29 20:43
    回复
      林黛玉是草木之人,贾宝玉是荒石之人。
      木石前盟——毁灭,前代(明),真的尽了生出假。
      薛宝钗是嫁金之人,甄宝玉是真玉之人。
      金玉良缘——成就,后代(清),假的尽了生出真。


      IP属地:上海101楼2022-04-29 20:45
      回复
        李自成并朱由检曲: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此曲为林黛玉以朱由检为影射对象所作。这朱家和李家怎能说不是奇缘呢,偏偏今生又遇到了一起。一个是来自昆仑山仙境的仙葩,一个是洁白无瑕的的美玉。李自成枉自叹息自己的所作所为,朱由检空劳这农民起义造成的破坏。一个水中月一个镜中花,终究是势不两立难以和美。想朱由检眼中有多少眼泪,怎经得住一年又复一年的抛洒。这里的尽字只是为了韵律,不是指流干眼泪或泪尽。到冬季是一年的尽头,然后又复一年,去掉尽字不影响原意。


        IP属地:上海102楼2022-04-29 20:45
        收起回复
          贾元春(皇太极)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此曲为贾元春以皇太极为影射对象所作。正当皇太极事业欣欣向上之时,恨生死无常来临。只好眼睁睁抛却万事,遥望家乡中原之地,山高路远。只好梦中相告明朝皇室,儿命已经入黄泉,天道轮回,明朝需要早日抽身退出这命中的安排。重点要说一下判词中的要点,因为这首很重要。二十年来辨是非,就是书中这二十年,各种混乱局面,各种势力的纷争,从1627年到1648年。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给人以火的印象,放在明末战争的背景下,很显然就是炮弹开花,火光冲天笼照整个宫闱。注意现代词“手榴弹”为什么用了榴字,这个榴字是怎么来的。直接用手雷不就完了嘛,手榴弹对于手雷用法更古老,因为带有文化性。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就是明季三个政权,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就是元春皇太极建立的清朝,互相争斗。虎兕相逢大梦归,兕,犀牛也,虎就是后金多尔衮, 兕就是云南吴三桂,东北常有虎,西南常有兕。虽然吴三桂是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但并不排除作者将他定位在云南。相逢,指的是吴三桂与大清合并之时,也就是书中宝玉宝钗成婚之时。两种凶猛动物遭遇之际便是李自成兵败之时,就是李自成做的春秋大梦幻灭之时。而皇太极在明亡几个月之前就死了。兕也是雌犀牛,正如作者也将母蝗虫来影射刘宗敏刘姥姥。大梦归三个字,要引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诗来解释,“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我想不会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诸葛亮刚才做的梦醒了吧,这首诗是在说诸葛亮已经看到汉朝注定灭亡,然而他依然为了知遇之恩,为了春秋大义而出山,注意“日迟迟”三个字,汉朝江山摇摇欲坠。当然咯,这是罗贯中以事后诸葛亮的言辞写的,为了突显诸葛亮那神一般的智商。所以这里的大梦归,是指李自成做的春秋大梦,遭遇吴三桂降清一事而发生历史转折,李自成兵败退出京师,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大顺灭亡。大梦归的归,归入太虚幻境,归于虚无,这让我想起电影《泰坦尼克》中最后的场景。当然,这大梦归也可以同指明朝。大明与大顺,要么一起活着,不活着,一处化灰化烟。有的版本这里写的是“虎兔相逢大梦归”,如果虎兔是对的,那就不应该说虎,而应该说狗兔相逢大梦归,狡兔死,走狗烹,兔就是明朝,狗就是大顺,所以这在书中只能是抄错。应当注意的是,虎兕一词在文化界是相当有分量的,因为出自《论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人之过。明朝灭亡是后金这只老虎的过错吗,是吴三桂这只犀牛的过错吗?非也,是明朝的过错,当自悔思过,莫怨东风当自嗟,虎兕就是原文。而且从来没见过逆向抄错的,将简单易懂的字抄成陌生难懂的字,这是不合理的。另外,《晏子春秋》中也出现过,“足走千里,手裂兕虎” 。


          IP属地:上海103楼2022-04-29 20:51
          收起回复
            贾探春(朱聿键)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放风筝的两人估计就是朱聿键夫妇,而船中女子就是郑成功,是探春的大丫鬟待书。注意这里也用了末世一词,仍然刻画悲惨的命运。骨肉家园都抛了,那人世间还有多少值得留恋。总之,探春这诗画中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海相隔,其中一条孤零零的大船,悲凉如此。


            IP属地:上海104楼2022-04-29 20:55
            回复
              史湘云(张献忠)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张献忠出生在贫苦人家,襁褓指他起义征战之时,做了强匪违背了父母心意,父母双亡,做上将军之后发达了又有何用呢,转眼之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完全就是在形容张献忠这样粗犷的人嘛,尤其阔大两个字很不象话,怎么能用来形容闺阁小姐呢,即使是女将军,也不如此形容,都只会用巾呀裳呀鸾呀鬓呀带有女性特质的字眼来形容。就算是水浒中最彪悍的母大虫,也比这个柔和许多,“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母大虫,母蝗虫,或许是受此启发影射刘宗敏,仿水浒传中的诨号。才貌仙郎,张献忠的胡子很长很漂亮,有美髯公的风姿。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高唐一词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水涸湘江出自《山海经》,曲中之意是指得意的时光终将过去,农民战争终将结束。史湘云这名字就是来自此句。张献忠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在他生命中有许多趣闻,然而最后乐中生悲。


              IP属地:上海105楼2022-04-29 20:55
              回复
                贾惜春(朱由榔)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组诗画曲不是妙玉,以前的红学家因为不清楚背后的影射人物,所以妙玉和惜春的对应搞反了。朱由榔在云贵广西之间辗转反复,于泥潭中挣扎了十多年,可怜气质如兰的少年皇帝,依旧是在风尘中无立锥之地。世难容,清朝的天容不下明朝这最后一个皇帝的存在,最后被吴三桂手下将领吴国贵用弓弦勒死于昆明篦子坡,之后其身亡处改名为逼死坡。作何叹,王孙公子指的就是朱由榔,无缘光复这明朝的天下。


                IP属地:上海106楼2022-04-29 20:57
                回复
                  贾迎春(朱由崧)
                    画: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 ,欲啖之意。
                    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崇祯殉国后,福王朱由崧1644年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1645年兵败逃亡芜湖,押往京师处死,从1644年到1645年,此所谓一载赴黄粱。看书中情节所示,朱由崧是一个没有自我主张的人,随大臣们摆弄。继承了其父的心宽体胖性情,却没有继承其祖的雄才武略。从史料中看,中山狼或意为中三狼。朱由崧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因此江北三镇军阀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朱由崧和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对皇帝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中山狼出自古典小说《唐传奇》其中的一篇,讲的是对待忘恩负义之徒不可有仁义之心,仁陷于愚君子所不为也。朱由崧在执政期间,沉湎于酒色之中。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政以贿成,腐败已极。


                  IP属地:上海107楼2022-04-29 20:58
                  回复
                    妙玉(陈圆圆)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吴三桂为王侯级别,所以说陈圆圆是候门女也没啥错。三春,就是明季三帝的政权,陈圆圆也看破其持续不了多久,到头来谁又能过得了此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吴三桂也逃脱不了此命运,所以美人出家以了余生。虚花悟,花指陈圆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但是在一百十八回中,此判词明确对应的是惜春,如果确实后四十回是另有其人作的,可理解为他的失误,不然就是我本人的失误。


                    IP属地:上海108楼2022-04-29 20:59
                    回复
                      王熙凤(李岩)
                        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刀光剑影的山上,站着一位将军,农民起义的画风。雌凤用了个雌字,作者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读者能更快速更准确的明白,这个判词曲画投射在书中表面女性角色王熙凤身上。就如同他用了“母蝗虫”这个母字,投射在书中表面女性角色刘姥姥身上,别无它意。凡鸟二字用的也是拆字法,前人解释的很清楚了,就是凤凰的繁体凤字。末世,生于明朝末世,李岩是大顺军重要的谋士,才华自然是不小。一从二令三人木,作者想的只会是一个意思,一从二令三休,再怎么夸张的去敷衍别的拆字法也没有意义。一、投军起义随闯王出征,二、显露才华指挥军队作战,三、天不遂人愿命休矣。无法控制这大厦将倾的局面。注意这最后一句,叹人世,终难定!匡扶天下的心愿未了,人世间终难平定立国,反被聪明累。


                      IP属地:上海109楼2022-04-29 21:00
                      回复
                        巧姐(红娘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从这组内容上看,红娘子最后的结局是因为丈夫被害兴国无望,最后流落于民间隐居了,荒村野店可见有多偏僻,在那里过着纺纱织布的生活。第十五回中,有段情节提到一个二丫头,就是这幅画的写照,提前写这样的情节,就是在映村巧姐未来状况。狠舅奸兄指的就是李自成和牛金星,害死了凤姐李岩。做恶必招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上有神灵看着呢。


                        IP属地:上海110楼2022-04-29 21:01
                        回复
                          李纨(钱谦益)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一盆茂兰指的是贾兰柳如是,旁边有一个美人指的则是李纨钱谦益。注意了,这十二幅画中提到“美人”两个字的都是在表达,影射对象都是女子而非男子,这是作者刻意用“美人”两个字的。桃李就是比喻老师,跟现代意思是一样的,钱谦益有众多的学生,在清初为诗坛盟主之一。他是皇子王子们的老师,书中教授姑娘们读书写字,当然,书中写闺阁,自然教授为妇之道比较稳妥。到头来谁是一盆兰,这句就有点讽刺意味了,说他不象兰,柳如是才更配得上兰草,所以在书中柳如是被作者命名为贾兰。古人对兰花评价极高,被誉为花中君子,所以也被称为君子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底,为钱谦益拦下。此后世人对他多有争议,他的降清、仕清之举成为其道德症结,但是他也私下策反清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史可法投水自尽,钱谦益不投水,两者都是为天下为百姓做了很多贡献的人,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作者在第三十六回下半回中通过贾宝玉与袭人之间的对话,对古今将相之死有一番评论,可以看到作者对此是什么样态度。


                          IP属地:上海111楼2022-04-29 21:01
                          回复
                            秦可卿(宸妃海兰珠)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高楼大厦,在古代自然是帝国之都才容易见到的景象,一美人悬梁自缢,宸妃海兰珠是皇太极的宠妃,史书记载是病死,这里说自缢,就牵涉到皇家丑事,必主淫,淫荡之事,不清楚作者是根据多尔衮与孝庄的丑事胡编,还是真有此传说。漫言不肖皆荣出,这个时代尽是些汉家的不肖子孙,毁坏了祖宗基业。造衅,就是挑衅的开端在女真族这一方,或者是说挑衅的开端在辽东地区。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句肯定是有所指的,但这感觉不太好说。箕裘颓堕,事业荒废的意思,从贾敬开始,贾敬影射舒尔哈齐,意思是舒尔哈齐没有掌控好局面,让努尔哈赤的野心膨胀扰乱了天下,早在农民起义之前,辽东地区就已经是汉满纷争之地。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努尔哈赤发布了伐明檄文“七大恨”,宿孽总因情,明朝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教化周边民族过于激进,有时因明朝政策阴暗过于野蛮,因此努尔哈赤要为父报仇,至此汉满和美的愿望便打破了。宿孽总因情,海兰珠最终还是逃不过孽缘之情带来的结局。


                            IP属地:上海112楼2022-04-29 21:02
                            回复
                              【副册】
                                香菱、夏金桂(庄妃、林四娘)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自从两地生孤木,按拆字法就是桂字,指夏金桂;根并荷花一茎香,按拆字法上草下连就是莲字,指甄英莲,即香菱。两地生孤木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句子,两地就是两个土字,加一孤木,合起来就是个“桂”字,这就是指夏金桂了。如果仅仅是两地的孤木合起来就形成个“林”字,是不是作者真实想表达的意图呢?!如果是这样,那夏金桂影射的就是林四娘。林四娘也算巾帼英雄了,作者为什么要在书中把夏金桂写得那么恶毒呢,难道此二人是为了要反过来看吗?致使香魂返故乡是指夏金桂,上句说香菱,下句说夏金桂。跟宝钗和黛玉判词合并是一样的概念。


                              IP属地:上海113楼2022-04-29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