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4贴子:181,924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回 幻梦 刁宴。幻梦对应红楼梦的梦游太虚幻境,红楼梦里有很多排宴场面。
  第三回 戏墨 误宴。搬入大园子读书,对应大观园。
  第四回 辞艳 寻芳。
  第五回 巧遇 重访。
  第六回 假佣 真骗。父亲去世,后重新修造大花园,分三园,中间名“等闲乡”,左右两个小园分别名为“处处”“所所”。
  第七回 花归 珠还。
  第八回 递书 泣卖。
  第九回 诉情 探病。提及《西厢》,后半回对应红楼梦诗社联诗。
  第十回 谜骂 春愁。
  第十一回 闺谑 斋别。
第十二回写春 来凤。富春为此时园内女子共九人画《携艳图》,红楼梦有《携蝗大嚼图》。并分别为其他八人题人物诗五古一绝,对应薛寳琴的怀古诗十首,虽然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白富美的诗,但感觉非常清馨俏皮,别有一番滋味。
  题宜人的是:
  我向众香国,细问尔前身。
  风流那可说,只觉尔宜人。
  题阿粲:
  今夕何夕兮,我见此粲者。
  这样巧样妆,阿侬为谁也?
  题娉婷:
  娉婷复娉婷,宜向东风立。
  不让柳生春,三眠又三起。
  题雁奴:
  莫向秋风飞,秋风寒栗栗。
  这般翠羽衣,如何禁得起?
  题娟姐:
  可是巫山女,可是月宫仙?
  娟姐此一字,肯不付婵娟?
  题婳姐:
  妖娆亦姽婳,有情何多情。
  只愁风流样,画工画不成。
  题关关:
  雎鸠乎关关,尔正可为匹。
  诗先得我心,已从许第一。
  题窈窈:
  十五小女郎,窈窈真窈窈。
  我闻笑语声,一点樱桃小。


IP属地:上海51楼2022-04-29 16:26
回复
    第十三回 香消 月圆。富春病逝,对应黛玉病逝。不同的是此书富春与嫣娘成过亲。嫣娘给富春的祭文如下。
      期服夫常敏谨具不腆致祭于我夫人之灵前,挥泪而告之曰:
      奠尔吁嗟尔,知乎与不知?
      辛酸双眼泪,绵缈寸心思。
      惊散鸳鸯鸟,分开蛱蝶枝。
      可怜同室日,未至来年期。
      贤莫违夫子,恩能逮侍儿。
      生多承母爱,死尚念亲慈。
      羞学黄莺妒,贪看紫燕嬉。
      一图携绮艳,短句品琼姬。
      池畔伊迎我,亭前我问伊。
      宜人琴许弄,么凤管教吹。
      解语花为貌,生香玉作肌。
      何须调粉黛,讵屑染胭脂。
      并坐常开笑,催妆未画眉。
      琢磨闺阁友,劝勉镜台师。
      造物偏多忌,人间竟永辞。
      神示无可祷,和缓不能医。
      鬼谷途应险,弓鞋步怎移?
      汝成离女幻,侬作夜郎悲。
      昔语芙蓉帐,今伤薛荔帷。
      慨无叹我以,恨未咏螽斯。
      雨至怨偏早,春回望稍迟。
      想来腰似柳,记得鬓如丝。
      谁促香花落,相催细草萎。
      堂空人寂寞,弦断韵鸣咿。
      寒暖言惟尔,商量欲向谁。
      魄消何有所,骨立已如兹。
      纵赖群芳在,难宽片念私。
      木犀然一鼎,玳瑁献三卮。
      情感原无极,神伤不可支。
      千呼仍万唤,令我几噫噫!
      尚飨!
    类似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之后嫣娘迎娶引香、拾香两姐妹,对应宝玉与寳钗婚配。


    IP属地:上海52楼2022-04-29 16:26
    回复
        第十四回 课艺 题图。嫣娘在《携艳图》上为富春题诗。
        第十五回 迎秋 染病。类似于红楼梦中的宝玉失玉大病一场。
        第十六回 梦觉 情释。这四个字完全就是红楼梦贾宝玉最终的结局,而且解释的非常清晰明了。此终回是《风月鉴》的重点,表明了作者的思想立意——钟于情,而不伤于情。此回提及“风月”点题并归结:清风明月,抱月披风,风本是清的,月本是明的。执明亡之悲伤的人呵,勿再为情所伤!当然,最后一句是我加的。此书不一定带有历史观,但不管怎么说都带有治愈系性质。让情释然,不等于说要灭情灭欲,让情保持他本然的样子,钟于情而不伤于情,不要处于两个极端。宋代朱熹的《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IP属地:上海54楼2022-04-29 16:29
      回复
        《镜花缘》,清代文人李汝珍所著,多以故事讲学问,文人擅长的学究。亦明理,教人正途,并夹带对时人的不良风气进行讥讽。其中精要之处摘简如下:第六回,尽人事以听天命。如诸葛尽人事而知天命,然天命不可逆耳,惜哉!此书第六回有一大段精彩的明理之言。不要来说命运注定论的荒谬,古人当然是知道这属于马后炮的言辞,重点不在天命,而在于所作所为。第七回,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仕途无望,遂有断绝红尘之念,求仙访道。第九回,少所见多所怪,少见多怪。书中所食各种奇花异草,奇特效用,虽有古籍中的称谓,比如来源于《山海经》。想必也有作者的奇想,一如其写各路神仙,终成陶情适性的话语。再如书中写一种猿猴,名“果然”,带有风趣调笑之名,可能也出自山海经,用以拓展故事情节。第十回,兽面人心,人面兽心,一毛不拔。此篇故事内容如今看来,有些偏激。第十七回、十八回,文人如何作学问,很具体,详细到涉及古人典籍的某句某字。第十八回,读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自得其义。出自《孟子·万章上》。第十九回,太岁头上动土,就事论事。左思《三都赋》序,有谬误之言,然若只就事论事,未免将他众多好处都埋没了。反切是没有拼音时代,读音注音的章程,此回也解释了反切行文用法,如:“吴郡大老倚闾满盈”,两字音韵合成一个字的读音,这句就是问道于盲,是一个成语。第二十回,又是一篇超级吐槽文章,一个比一个会吹牛。


        IP属地:上海56楼2022-04-29 16:30
        回复
          第二十三回,腐儒酸文,这篇简直要笑疯。先简单介绍一下状况,林之洋、多九公、唐敖三人进了一家酒馆,点菜点酒,酒上来后,林之洋品尝了一杯。噗,“酒保,错了!把醋拿来了!”只见旁边座儿有个驼背老者,坐在那里,斯斯文文,自斟自饮。忽听林之洋说酒保错拿醋来,慌忙住了吟哦,连连摇手道:“吾兄既已饮矣,岂可言乎,你若言者,累及我也。我其怕哉,故尓恳焉。兄耶,兄耶!切莫语之!”林之洋道:“又是一个通文的!俺埋怨酒保拿醋算酒,与你何干?为甚累你?倒要请教。” 老者听罢,随将右手食指、中指,放在鼻孔上擦了两擦,道:“先生听者: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何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第既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谓误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我纵辩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惟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林之洋道:“你这几个‘之’字,尽是一派酸文,句句犯俺名字,把俺名字也弄酸了。随你讲去,俺也不懂。但俺口中这股酸气。如何是好!”


          IP属地:上海57楼2022-04-29 16:31
          回复
            第二十七回,好吃懒做,抽懒筋,去馋虫。书中提及炎火山、火焰山、沃焦山等,就是我们今天也常见的活火山,海外多火山。翼民国中的女人,年纪老的生老蛋,年纪小的生小蛋。老旦、小旦!!还真的有人拿这“旦”字来开玩笑,以前我也这样想过,只是不敢说出来。豕喙国,人心不古,谎精众多,世上无论何处谎精,死后俱托生于此。我真不知作者是否想过自己是不是此国人投胎而来的。伯虑国,杞人忧天,伯虑愁眠。此篇前后讲了不少药方,或出本草或出民间。
            第三十一回,离乡病,生成的是个离乡命。很有滋味的一句。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见通现。后面又在讲文字的音韵,以及反切。若无书中的概念,那这种行文用法就形同天书,如坠云雾。按此种概念发展完全可以发展出密码本来,如同海军的信号灯或莫尔斯电码。


            IP属地:上海58楼2022-04-29 16:31
            回复
              第四十四回,其中有段:小山问道,“仙姑此时从何处至此?”道姑道,“我从不忍山烦恼洞轮回道上而来。”红楼梦中有段: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对应“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石头。 又言:“我要到苦海边回头岸去。”红楼梦中也有言:“迷津;流津觉迷渡口”。百花仙子因何下凡,“因其不能容忍,所以要生烦恼;既生烦恼,自然要堕轮回了。”句句含禅机明哲理,好文章!但此书的荒唐言,与红楼梦非流于表又是不同。


              IP属地:上海59楼2022-04-29 16:32
              回复
                《镜花缘》中对花的分类。
                  品列上等十二师:
                  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腊梅、杜鹃、玉兰
                  品列中等十二友:
                  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
                  品列下等十二婢:
                  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芙蓉、蓝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来香
                据此匹配一下红楼梦人物,看看有怎样的重合度:
                  林黛玉 ——菊花(花中隐士)
                  薛宝钗 ——牡丹(百花之王)
                  妙玉 ——兰花(高洁、典雅的象征,植物四君子之一)
                  史湘云 ——芍药(五月花神)
                  贾元春 ——杜鹃(满山遍野杜鹃花,千千万万血染成)
                  贾迎春 ——水仙(思念,表示团圆)
                  贾探春 ——桂花(寓桂枝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及仕途)
                  贾惜春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道教象征之一)
                  王熙凤 ——腊梅(百花之先)
                  巧姐 ——玉兰(花语为报恩)
                  李纨 ——梅花(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
                  秦可卿 ——海棠(象征苦恋,古称断肠花)


                IP属地:上海60楼2022-04-29 16:33
                收起回复
                  红楼梦表面第一梯队人物:
                  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第二梯队人物: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史湘云、李纨、妙玉、贾母、贾政、王夫人、贾珍、贾赦、秦可卿、巧姐.......
                  第三梯队人物:
                  袭人、麝月、晴雯、秋纹、鸳鸯、平儿、香菱、司棋、待书、入画、彩云、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薛宝琴、莺儿、翠缕、贾琏、贾蓉、薛姨妈、薛蟠、赵姨娘、邢夫人、尤氏、芳官、蕊官、龄官、藕官、药官......冯紫英、蒋玉涵、柳湘莲、贾芸、贾瑞、贾蔷......
                  第四梯队跑龙套人物:
                  贾雨村、甄士隐、娇杏、冷子兴、冯渊、仁青巷、包勇、马道婆、张道士、王道士、霍启......
                  第五梯队迷幻人物:
                  渺渺真人、茫茫大士、跛足道人、癞头和尚、神瑛侍者、绛珠仙草、警幻仙姑......
                  第六梯队凑趣团队:
                  曹雪芹、空空道人、孔梅溪......


                  IP属地:上海62楼2022-04-29 16:36
                  回复
                    鲁荒王,明太祖第十子,试着去理解这荒字。《红楼梦》书中多句提到了这“荒”字,在其他古代书籍中也多有意味,如《镜花缘》第七十回:茫茫大荒,事涉荒唐;唐时遇唐,流布遐荒。这是那块神奇碑文所示的文字,含义就是以海外的荒唐事,暗喻唐朝的荒唐事。唐代遇上唐闺臣之后,便在海内外流传。指的就是此书表面内容,借用海外荒唐事暗喻唐代荒唐事,主要指武则天称帝这件事,有史以来闻所未闻的荒唐事,以书中女儿国情节的暗讽特别突出。此碑文可以说涉及了本书主旨,是看懂此书的诀窍,文人的含蓄实在是可怕。当然咯,此书作者也说自己写的是野史类小说,不同于《旧唐书》《新唐书》,就当猎奇故事看也无不可。作者花了三十年闲暇时间,层层心血,算不得小文章了。然而即使这样一百回,仍然只算是半部,望后人续缘。希望后来者一个比一个会吹牛,写出更多妙语新篇来。镜花缘绝对是一部适合拍成电影的书,如果有电影奇才顺应时代改编此著作,那将不亚于《爱丽丝梦游仙境》,遗憾的是只看到美影厂拍摄的几集布偶片。


                    IP属地:上海63楼2022-04-29 16:36
                    回复
                      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对情有一段精辟之言,是这样描述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余亦然之,情非自主,非资非器。
                        夫天地鸿蒙之初,末万世不灭之日。情为何物,不胜言也。
                        近日观之,颇觉感怀。泱泱华夏,朗朗乾坤,此情可表。
                        情归世长存,相去万寂空。何来,道之初乎?
                        至尊《红楼梦》!
                      《牡丹亭》故事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少女怀春的故事。经文人笔墨,便觉丰富多彩,意味颇多。怀春之情,游园之情,寻梦之情,离魂之情,景致也是情,不是有情景一词吗,可以说无不用此情字。戏曲果然还是要闲闲细品,方能体会其滋味、其神韵、其幽情。


                      IP属地:上海64楼2022-04-29 16:37
                      回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然文辞之有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谐辞隐语主要来自民间,刘勰这篇论述讲的就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内涵。《镜花缘》和《红楼梦》就采用了此类写法。副作用就是谐隐本体不雅,词义不明,易走向低俗化。在《文心雕龙》中被批评的有西汉时期的东方朔。东方朔其人,侍奉武帝,作深浅显默之行,或忠言,或戏语,莫知其旨。关于红楼梦此书名的概念。中国的寓言故事都相当有意思,很有内涵。关于梦的典故最有名的如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此典故中华州参军李肇赞曰: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意思是即使做到高官厚禄,权倾朝野,等到人们来看这些显贵,同看一群蚂蚁又有什么两样呢。在古代,人人都想靠仕途实现人生目标,似乎这是人生在世的唯一的意义,以至迷途不知返,产生这样的寓言故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IP属地:上海65楼2022-04-29 16:38
                        回复
                          这些典故寓意也多影响着后世的古典小说,常有此类情节。如《聊斋志异》和《镜花缘》,其中第九十九回迷本性将军游幻境。《红楼梦》中这种寓意就更深了,此梦是兴与衰的大梦,如果只有衰而无兴,衰的意义又何在呢。有了兴,人人都不忍看衰的部分,会咒骂衰的部分。会咒骂战神一样的关羽居然会死在小人手里,智神一样的诸葛亮居然多次北伐不成功,宋江你是个窝囊废,众好汉毁在你手里。孙悟空大闹天宫造反最精彩,后面成了囚徒。现代民间七嘴八舌,历史之母你怎么编小说哒,没有一部小说后半部分让人满意的。毛、主、席会说:我们绝不做李自成!红楼梦,不是朱明王朝的梦,也不是清王朝的梦,明清都经历了实实在在的三百年历史,从这种角度上说不能称之为梦幻一场。李自成做的春秋大梦,才是转瞬即逝的美梦一场。中国有关梦的词汇众多,梦想成真,梦寐以求,梦醒时分,大梦初醒,梦幻泡影,如梦似幻,梦中情人,浮生若梦,魂牵梦萦,醉生梦死,这些词汇中有的梦与现实分得很清楚,有的以梦形容现实,带着失落感。这部书演的是一场怡红梦,怡红,意思就是心怡这朱楼的繁华。


                          IP属地:上海66楼2022-04-29 16:39
                          回复
                            《聊斋志异·三朝元老》,本朝有位中堂,做过明朝的宰相。因为曾投降过流寇,名声很不好。他告老还乡后,盖了一座供奉祖宗的祠堂。祠堂竣工那天,有几个人在里面过夜。天亮后,看见堂上悬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三朝元老”,还有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挂上的。大家都觉得奇怪,弄不懂是什么意思。有人推测出来说:“上句隐指忘(王)八,下句隐指无耻。”洪经略奉命南征,凯旋回到南京后,祭悼阵亡的将士。有个过去的门客进见他,参拜完了,要向他呈献一篇文章。洪经略很久以来厌恶文章,便托词老眼昏花,不接受。那人说:“请你只坐着听就行了,容我读给你听。”接着就从袖筒里掏出一篇文章,高声朗读。原来是明朝崇祯皇帝亲笔写的祭祀洪经略战死辽阳,为国殉难的祭文。读完后,大声哭着走了。聊斋中有隐写,也有直书,此篇就很直白,骂洪承畴是无耻王八。明清小说小品中很多这样的文字游戏。


                            IP属地:上海67楼2022-04-29 16:40
                            回复
                              风月宝鉴当然要写风月事,不过反面影射了不少历史人物也在风月之中,可以想象讲了不少多尔衮的风月事,要知道多尔衮可是有十六个妻妾的,还跑到朝鲜去选美,丑的还不要,搞的朝鲜王头大的很。根据书中角色上看至少影射了这样几对,吴三桂和陈圆圆这一对是出了名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多尔衮与宸妃庄妃的风月事;李岩和红娘子的风月事;李自成和高桂英之间的风月事;董小宛和冒辟疆的风月事;卞玉京与吴伟业的风月事;洪承畴与庄妃的风月事;李香君与侯方域的风月事;龚鼎孳与顾横波的风月事;寇白门与朱国弼的风月事。风月宝鉴记风月事有什么理由不囊括历史人物呢。作者不会在最后加个什么情榜之类的东西,小说又不是论文要做个结论。很理解有些人的想法,象切蛋糕一样切得规规整整的,看不到完整的人物排行榜,心痒难搔,累赘重复不是一部好作品该有的特征。太虚幻境中的画词曲,如此丰富的内涵把主要几个角色说尽了,没有列出来的人物在整本书内容中也做了补充,别忘了故事内容才是主体。如果批文有提到情榜之类的东西,我估计那只是作者罗列的参照表,帮助写作,因为角色间的互动太复杂了,不仅要联系背后的历史过程,还要处理表面虚构故事的合理性。水浒传天罡地煞一百单八将在小说中罗列了一遍吗,没有吧。


                              IP属地:上海68楼2022-04-29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