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这个攻略看的有点上头,

,我写一下自己对这里面一部分知识点的认识,看看对不对:
非初级工厂原材料补货判定的时间点是在仓库卸货的那一瞬间,也就是说,在整个2t1+t2+t3的时间周期里,工厂的原材料一直在消耗,但是补原材料的量仅仅是依据小车来时的t1+t2时间的消耗量,回去t1+t3的时间没有考虑。所以小车一个来回补的原材料总是没有这段时间消耗的多。每次都差一点补不满,需要下一个小车把上一个差的补回来,不过下一个小车依然会差一点,需要下下个小车去补。
成品储藏量对小车的态度就是:“只要我没满,你每次多拉点,拉的频率低没多大关系”
原料储藏量对小车的态度就是:“你最好拉的频率高一点,不然你每次都没办法把我补满,我很没有安全感”
但目前小车是以成品储藏量为第一优先级做判定,所以只要不是那种成品储藏量为1的建筑,哪怕原材料储藏量大于成品储藏量,这种建筑的瓶颈依然在原材料储藏量。
所以这种建筑要想减少瓶颈有两个直接的办法:
① 增加小车的数量,也就是增加生产力。让小车每次弥补上一次差额的频率变高进而减少原材料空耗时间。所以这种类型的建筑,一旦无法通电,生产力很低,小车很少的话,这种瓶颈就会尤为明显。
② 减少回来时t1+t3的时间,进而让每一次补原材料差的量尽可能小一点。t3如果通电,就直接从20秒变2秒改善巨大。另外就是通过减少仓库和建筑的平均距离减少t1。所以这种类型的大饼一旦布局成仓库在工会范围以外的边缘的形态就很容易出现瓶颈,最好是也穿插一些仓库在密集的生产建筑中间好一些。
其中① ②两点有一个共同的要素就是通电,只要通电,就可以既改善①又改善②。所以这种带原材料储藏量的生产建筑带来的瓶颈往往旧世界小一些,新世界和非洲大一些。因为新世界和非洲没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