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
尽管刘磐已经做出了逐客令的姿态,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堂兄脸皮厚如城墙,软磨硬泡就是要挖走他军中的重要骨干。刘磐这个人缺点很多,但军权看得很重,卓膺和黄忠已经是他用惯了的人,如果一起调走他一时找不到接替的人,军中容易闹动静,而且这两个人本身就是豪族出身,他们一走,还会带走他们身边最精锐的一大批士兵。所以不论刘章怎么送财货送美女都没用,动他的军队是过了他的底线。
可这块狗皮膏药就和他耗上了,刘磐也不能真把人轰走。于是刘磐准备私下里弄一些边缘人物包装一番送给刘章,反正刘章对他的军营都是道听途说又没有深入了解。
最后,刘磐就找到了这么四个人,其中一个据说还不是他刘磐直系军中的。刘磐找人在刘章身边把这四人吹得天花乱坠,刘章眼看他再拒收的话刘磐要翻脸了,只得勉强接受了刘磐的好意。
敲诈完刘磐,下一个冤大头就是黄祖了。在去江夏的船上,刘章和那四个“将军”都见了一面,原来所谓的“将军”都是骗人的,他们实际上都只是一些小校,其中一个还是附近的县尉,那三个小校身边的士兵个个东倒西歪,一看就是疏于训练的,反倒是那个县尉带来的兵很有精气神。
刘章:“你是哪里人?”
魏延:“回大公子,末将是义阳人。”
刘章:“没听过义阳还有个魏家。”
魏延:“末将出身寒门,不过末将想要出人头地,希望大公子能给末将一个机会。”
刘章略有点失望,寒门能出真正人才的凤毛麟角,教育资源摆在那里,出头的机会就更少了。原本看这个魏延身材魁梧带兵也算可以,还挺顺眼,了解之后发现大约是自己想多了。
不过魏延总比那几个小校看上去要好些。
顺江而下,刘章一行很快就到了江夏。早就听闻了狗皮膏药大名的黄祖干脆来个了“正巧不在”,太守大人征讨水匪去了,刘章扑了个空,问苏飞黄祖多久回来吧,对方支支吾吾地说打仗没有定期,去多久都不一定。
刘章算是看出来了,黄祖是故意躲着他的,刘章什么时候离开,这水匪就什么时候被剿灭。
看来在黄祖这里是什么都捞不着了,刘章在襄阳还有很多事要操办起来,可不能在江夏吃吃喝喝下去。没办法,刘章只好启程回襄阳。
他不是没想过要杀个回马枪,可人家黄祖的人也有防备,说是有流寇不安全,竟然一路把刘章送到了襄阳城门口。
刘章身边本身也跟着数百士兵,啥流寇这么厉害?
可刘章也没真正见过流寇,反驳无力。身边杀过流寇的只有魏延的兵,可魏延推说他没有见过江夏和襄阳的流寇,没有戳穿黄祖的借口。
回到襄阳后,刘章本打算去拜访娄圭,好招揽他为自己办事,正好遇上娄圭到襄阳见刘表,刘章就顺便一起见了刘表。
这里刘章听到了北边传来的消息,一个是卢植病逝,另一个是朱儁起兵。
刘章:“朱公起兵呼应袁术,西凉军定会去攻打中牟,袁术的压力减少许多,我们在汉水大营的军队恐怕不足以偷袭南阳。孩儿正想着让新军攻取上庸可能兵力不足,父亲若是准许从汉水大营抽调些援兵,那便十拿九稳了。”
刘表:“上庸的山贼可不好对付。”
刘章:“毕竟只是山贼,总归不是朝廷官兵的敌手。上庸扼守汉中出川之路,是荆州西北屏障,汉水的上游,总归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顺便也能给新军练练兵。”
娄圭:“刘大公子所言甚为有理。荆北流民多有从上庸而来者,新野至樊城一带之所以无法安定,与上庸贼寇袭扰有密切关系,如果能够消灭他们,那么新野一带也将彻底归附。”
娄圭的建议乍一听是为刘章说话,实际上也是有私心的。他在荆北一带招抚流民可不是为刘表,而是为自己的私军,如果可以消灭侧翼的申家兄弟,那么他在新野一带就能站稳脚跟。
刘表看了刘章一眼,点头道:“去试试也好。”
从刘表那里出来,刘章和娄圭就约到了大公子府上摆宴喝酒。两人相谈甚欢,娄圭听说刘章想要安置流民屯田作为兵源,表示非常支持。第二天娄圭和刘章就又去见了刘表,刘表同意娄圭的部众和刘章一块儿出征,并且把一部分流民归到刘章名下去屯田。但问题是水边的肥田基本都把持在了各大家族手里,襄阳附近的拓荒是找不到水边容易开垦的土地的。
娄圭建议,可以把开荒屯田的位置放到汉水更上游的地方,那里虽然水土丰富,但因为有强贼作乱所以无人开垦。反正这次是要剿灭他们的,既然这样,大公子当然要先下手为强了。
在集结军队、安排诸多事宜的时候,刘章整编了新军。把原本的老弱病残挑选出了一千名尚可操练的编为常备军,其他人或遣散、或用于屯田。因为开垦襄阳的荒地有难度,刘章只能一方面去勘察汉水上游的土地,一方面再去蒯家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能够借些钱粮用于屯田和兴修水利,刘章愿意新田分成。
蒯家听说要在汉水上游拓荒,此事若是成了,分成对他蒯家没有坏处,因此倒也应了下来。
同时刘章还请刘表开设了兵甲司,专门负责招募匠人,给新军打造兵甲器械。
前期的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从黄祖那里坑些兵马来,导致新军兵力严重不足。经过这些天的操练,新军看起来倒有了点起色,刘表从汉水大营调了两千援兵过来,加上原本勉强凑足两千人的新军,一共四千兵马算是在兵力上有了很大的优势。
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刘章终于穿上了威风凛凛的铠甲,誓师出征。
——襄阳太守府侧院——
蔡氏:“那个刘章最近忙得脚步沾地,动作很多啊。”
蔡帽:“这不是要去打申家兄弟了吗,就他一个公子哥能成什么事。”
蔡氏:“他好歹也是在西园军当过武将,难道军中真的无人可用?”
蔡帽:“姐姐放心吧,西园军那群人都是些少爷兵,让他们去和申家兄弟拼命,恐怕还不如中、和二位弟弟呢。”
蔡氏:“……”
——汉水,荆山北刘表军大营——
刘章:“你说啥?!”
李立:“魏弦在房陵附近被山贼杀得大败而回,八百人的先锋回来只剩下不足五百人,差不多一下损失了一半。”
王威:“……”
刘章:“他人呢?”
李克:“魏兄弟身受重伤,侍医正在给他包扎……”
也不知道刘章是因为生气还是担心兄弟,他二话不说大步流星到了魏弦的营帐,进去就闻到浓烈的草药味,看着军医们满头大汗地把血淋淋的绷带换下来,刘章忽然没了责骂的心思。
魏弦见到刘章,悲痛不已,大哭自己没用,被山贼打得连配剑都丢了。刘章也看出来魏弦是尽了力,安抚了魏弦几句就让他好好养伤。
回到大帐后,刘章坐在主将位置沉默了一会儿才悠悠说道:“看来是我轻敌了……”
王威在带兵从汉水大营前来增援之前,文聘曾告诫他襄阳的水太浑,作为军人,少说话,有令遵行便是。所以看着刘章点将自己的心腹带新军的士兵为先锋,王威什么话都没说。但现在看着刘章从意气风发到沉默不语,到底还是开口了。
“上庸这个地方过了房陵这片地方后地势险峻,只有竹山和安康这两个地方地势平缓,两处都群山环绕,两侧多处谷口易守难攻,且土地贫瘠,养不了多少人口,所以向来没有战略价值。而房陵一带则是一片地形更为复杂的盆地,虽然土地相对好一点,但谷内平原太少,得不偿失。这就是多年以来上庸的匪患难以剿灭的原因。”
刘章抬眼去看王威,今天他的话比之前那么多天加起来的都多,刘章很想问一句之前他为什么不愿意讲?
王威见刘章愿意听,反正他已经开了口,那就继续说道:“申家是上庸一带唯一的豪强,他们占据村镇和隘口,占山为王多年,在此根基深厚。我们不是没有试图招降过他们,可惜并未成功。”
刘章:“……(虽然父亲在荆州算是有点威望,可现在看还远远不够响亮啊)”
李立:“王将军,那你说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退兵了吧?”
王威:“……”
刘章见王威又不说话了,心中有点不喜,说了这么多,要说到关键的解决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又闭嘴不言了。
王威这次话出口,是做好了被刘章问罪的准备,毕竟等刘章大败了再说这种话,一般人都会觉得你这人是故意在看他笑话。不过刘章毕竟是要做大事的人,这个时候问罪王威没有任何好处,他带来的两千兵士尽管不算精锐,但也是训练有素,自己未必就能指挥得动。既然不能退兵,那要算账也要等仗打完再说。
王威虽然有点意外刘章的胸襟,但他还是没有说解决的办法。不是他不肯说,而是他真的没有解决的好办法!申家兄弟一直以来都是汉水西侧的隐患,要是有不用赔钱赔人的好方法,他们还能逍遥到现在?申家虽号称两万,但实际上能打的也不过两千多人而已。
刘章这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娄圭这边也有些应接不暇。因为流民需要被安排往汉水上游,所以这部分流民没有被安排土地,而是等待房陵的捷报,然后全部向西迁移。可前线的消息迟迟没有来,这边流民的情绪就不稳定了。再加上刘章还请求他帮忙弄一个搜集军情的机构,这组建一个机构不是一句话的事,刘表对这个机构看起来没有什么兴趣,娄圭也不可能自己掏钱,刘章要养常备军,本身军费就很吃力了,也不可能大力支持。再加上娄圭对刘章言辞之中表露的要让他当幕僚的说法略有些不快,娄圭和刘表的关系本来就是客卿,不是幕僚也不是册名的从属,这刘章的面子感觉比他爹的还大啊。何况搜集情报这种下等活他既不擅长也很不屑,于是军事情报司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属性变化
刘章:魅力+0.3,统帅+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