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淝水折戟(上)
公元383年农历正月,吕光率七万步骑向西域进发了。秦国远征军踏上了茫茫征途,再回首将会物是人非。

送别吕光后,秦王苻坚开始征兵调粮。为攻晋做准备,秦国庞大的战争机器急速咆哮着。一想到即将泛舟长江、南游吴越,苻坚兴奋得半宿半宿地睡不着。
秦国要大举入侵的消息传到了东晋。几年来,荆州刺史桓冲以丢失南襄盆地为耻。得报后,桓冲决心先发制人。五月,荆州军抢先发动进攻,旨在收复失地。
桓冲亲率十万部队进攻襄阳,又遣偏师连克筑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武当(今十堰市)。另一路晋军由巴东逆流而上,一直打到涪陵(涪读音:福,今重庆市涪陵区)。

六月,秦国反击了。
征南将军苻睿、左卫将军毛当、冠军将军慕容垂、屯骑校尉石越统率五万人马援救襄阳。同时,扬武将军张崇发兵武当,后将军张蚝和步兵校尉姚苌出师涪陵。
七月,苻睿、毛当来到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慕容垂、石越进驻邓城(今邓州市)。秦军成犄角之势,离襄阳不过一百多里了。桓冲万分忧虑,主动移军汉水之南。
见状,慕容垂挥师直抵北岸。晚间,每个士兵奉命点燃数个火把,统统绑在大树枝上。秦军沿汉水挥舞树枝,照亮十几里江岸。火光与水波交相辉映,宛如两条游龙。桓冲惊愕惶恐,错误地判断秦国大军到了。慌乱中,桓冲率众狂奔四百里逃回长江南岸。襄阳之围遂解。
不多时,涪城也被秦将张蚝、姚苌乘势收复。从而,驻防武当的荆州部队变成了孤军。守卫武当的正是猛将桓石虔。他沉着地击败了远道而来的张崇,裹挟两千户居民退回江南。
桓冲蓄积力量猛击南襄,谁知被慕容垂轻描淡写地吓走;一肚子愤懑无处发泄,不料后方又传来坏消息:谢安抢走了江州。原来,桓豁去世后,江州刺史桓石秀也病逝了。桓冲安排名士王荟接任。前不久,王荟因兄长亡故辞去了官职。谢安赶紧推荐侄儿谢輶担当江州刺史。
桓冲一再退让,谢安步步紧逼。桓冲满腔怒火,上书指责新刺史庸庸碌碌,坚决要求自己兼任江州刺史。朝廷为了安抚桓氏家族,只好应允。桓冲遂让侄儿桓石民驻扎江州治所武昌,替代谢輶。因为内部倾轧,桓冲不再对收复失土抱有希望。
桓冲北伐,秦王找到借口攻打晋国。
半年多来,每十个成年人选派一人充军;经过动员,共得士卒近九十万;加上吕光的七万兵马,符合当初苻坚预判的九十七万之众。秦王又下令搜罗各州的公私马匹,共得战马二十七万匹(据《资治通鉴》)。这般旷古烁今的军事规模,在历史中也屈指可数了。
兵多将广,各地军团集结尚需时日。可秦王苻坚觉得时不我待了,随即下令出征。
公元383年9月14日,前秦建元十九年八月初二。阳平公苻融率张蚝、苻方、梁成等战将,统兵二十五万向江淮进发。八月初八,秦王亲率六军作为苻融的后继,其主力为三万羽林郎骑兵。羽林郎绣衣亮甲、金鞍银辔(辔读音:配),几乎全是秦国二十岁以下的官宦子弟。
《资治通鉴》讲,百官皆劝秦王不要以身犯险,唯有慕容垂、姚苌、羽林郎鼓动亲征。羽林郎为了功名跃跃欲试,但慕容垂和姚苌出征在外:一个待在汉水之北,一个都督梁益诸军事。他俩如何飞跃千里赶来怂恿秦王?老狼认为,这是典型的以结果编理由。
九月,苻坚来到集结地项城(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县),苻融抵达了前线颍口(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西北凉州的部队刚刚行军至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巴蜀的士卒正准备上船沿江而下,东北幽冀的人马恰好开赴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从黄河到颍水,运顺船队络绎不绝;漕运船只太多,前后不见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