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弗部、独孤部是匈奴南单于的后裔。他们跟前赵的创立者刘渊同族,历来与拓跋部结亲。现任铁弗部大人刘卫辰乃什翼犍的女婿,独孤部大人刘库仁为什翼犍的外甥。
贺兰部也是匈奴分支,常年在贺兰山一带放牧。部落首领贺赖头曾被慕容儁封为云中公,安置在平舒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贺兰部跟拓跋氏联姻,关系密切。数代通婚之后,贺兰部渐渐靠近了代国的统治中心----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
贺兰部的大人贺兰野干娶了什翼犍的女儿辽西公主。来而不往非礼也,贺兰野干又把女儿嫁给什翼犍的儿子。贺兰野干去世后,长子贺兰讷成为部落大人。
虽然匈奴三部皆为亲家,但亲疏有别。拓跋什翼犍看女婿刘卫辰不顺眼,执意消灭铁弗部。一连几个冬天,什翼犍都追得刘卫辰鸡飞狗跳。数年间,铁弗部损失了大半人口和牲畜。存亡之际,刘卫辰不得不向秦王求救。
瞌睡来了有枕头,秦王正愁没有扑灭代国的借口。刘卫辰乞援,于是苻坚大举讨伐代国。秦国调集了庞大的远征军,号称三十万人。
公元376年十月底,秦军分三路开进了大草原。

幽州刺史苻洛统领十万中路军由上谷出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并州刺史俱难、镇军将军邓羌、扬武将军马晖、建武将军杜周、尚书赵迁、将军李柔率十万西路军出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前将军张蚝、右将军郭庆、秘书监朱肜率十万东路军出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
和龙即龙城。秦国嫌弃龙城之名过于僭越(僭读音:剑,超过规矩),遂改为和龙。
统帅苻洛乃秦王的堂兄。苻洛力大无比,可压制住狂怒的奔牛,更能张弓射穿铁犁。苻洛担任北讨大都督,总领三军攻打代国。秦军以刘卫辰为向导,浩浩荡荡地朝着盛乐挺进。
十一月七日,独孤部的刘库仁奉命同素和部一齐阻击。可笑螳臂当车,不堪一击。刘库仁败逃回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什翼犍正在生病,便命令外甥继续抵抗。什翼犍交给刘库仁十万骑兵,代国大军云集在盛乐南面的石子岭。少顷,秦军呼啸而来。

两军开战,苻洛挥师猛攻。刘库仁心有余悸,刚刚接仗便落荒而逃。主帅撂挑子,群龙无首。不多时,十万游牧骑兵跑得干干净净。拓跋什翼犍惊闻,慌忙逃往阴山北面。
深受压迫的丁零部族趁机四面抄掠,报复拓跋部。什翼犍势单力孤,根本无法立足。十二月,听说苻洛退兵君子津(今托克托县黄河古渡口),什翼犍便返回了漠南的盛乐。
接下来的事,各史书的记载不尽相同;邓渊(邓羌的孙子)、崔浩(崔宏的儿子)还因为这段史实而被满门抄斩。因此,老狼试着尽量还原真相,推测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按照《魏书》的说法,奸臣拓跋斤挑唆什翼犍的长子拓跋寔君谋反。拓跋寔君杀害了父亲与弟弟。国内大乱,被害拓跋氏的老婆们连夜逃到君子津报告秦军。苻洛指挥张蚝、李柔突袭两百里之外的盛乐。拓跋部众离散,代国灭亡。秦王把拓跋寔君和拓跋斤押解到长安处死。
可《宋书》、《南齐书》、《北史》、《晋书》却跟《魏书》有出入。这些史书讲什翼犍被“执还长安”,而且“缚父请降”的正是儿子翼圭。随后,《晋书》还生动地记录了一段什翼犍和苻坚关于教化的对答,最后什翼犍“听任北归”。那么,哪家的描述更接近史实呢?
这就要从拓跋什翼犍的儿子们说起了。
《魏书》称,什翼犍有九个儿子,分别是拓跋寔君(寔:实的异体字)、拓跋寔、拓跋翰、拓跋阏婆、拓跋寿鸩、拓跋纥根、拓跋地干、拓跋力真、拓跋窟咄。
拓跋寔君弑杀君父,我们已知。次子拓跋寔娶贺兰野干的女儿贺兰氏,被立为太子。五年前,奸臣长孙斤行刺什翼犍。拓跋寔格杀长孙斤,但伤重不治而亡。两个月后,遗腹子拓跋珪出生。第三子拓跋翰最迟在九年前就死掉了。拓跋阏婆、拓跋寿鸩、拓跋纥根、拓跋地干、拓跋力真被拓跋寔君所杀,小儿子拓跋窟咄被苻洛抓回了长安。
问题之一出在拓跋寔的老婆贺兰氏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