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39贴子:191,285

回复:慕容传---素描鲜卑世家(配图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四川372楼2020-06-16 09:50
回复
      二段妃聪颖明慧,仪态万方,具有成熟女性的魅力。偶遇之后,苻坚不可救药地迷恋上她。秦王急不可耐地把二段妃征召入宫,强索欢爱。他们同食共枕,出双入对。
      某天,两人乘坐辇车在皇宫御苑游玩。宦官赵整在路边高声唱:“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赵整讽刺二段妃乃有夫之妇,魅惑君王。苻坚面有愧色,让二段妃下车回家。
      当年汉成帝宠幸班婕妤,也想同辇游园。班婕妤施礼:“陪伴贤君的应该是名臣而非嬖女(嬖读音:币,意为宠幸)。”二段妃身不由已,做不了班婕妤。
      事后秦王擢升赵整为秘书侍郎,并改封慕容垂为泉州县侯。泉州县(今天津市武清区南)位于幽州渔阳郡,比宾徒县接近中原也更富裕----苻坚以此补偿慕容垂。
      慕容垂年逾不惑几近天命;无奈寄身秦国,造就了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态度。慕容垂用极深的涵养,隐忍了这段不伦之爱。
      翌年二段妃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慕容柔。几度思虑,慕容垂将慕容柔送给宦官宋牙作养子。
      公元373年8月18日,东晋宁康元年七月十四日,桓温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沈约赞叹其“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蔡东藩评价“无惭孝义不愧灵明,如曹操司马懿辈”,范文澜说他是“最有才干的野心家”。
      桓温的负面恶评,来自其篡位企图。
      跳出忠君思想来看,司马氏腐化无能,桓温想要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历史,本来就在朝代更替中前行。然而此君迟疑不决,再三错失良机,功亏一篑。
      桓温留下了庞大的地盘,但也留下了巨大的问题。不仅门阀世家对桓温的政治遗产虎视眈眈,桓氏集团内部也因此产生了分裂。
      桓温的长子桓熙、二儿子桓济联合四叔桓秘准备除掉幺叔桓冲。桓冲先下手为强,派兵逮捕了三人;然后,桓冲从容地操办桓温的丧事。葬礼后桓冲将三人流放,自己执掌桓氏家族。
      桓温的势力范围一分为五:桓冲接收了扬州,桓冲的哥哥桓豁为荆州刺史,桓豁的儿子桓石秀当江州刺史,族人桓伊做了豫州刺史,朝廷则收回了徐州等地盘。桓豁曾跟慕容氏争夺许昌与宛城,猛将桓石虔也是其子。桓伊战胜过秦军,创作了横笛曲《梅花三弄》。
      谢安处心积虑,继续蚕食桓家地盘。桓冲认定自己无法同朝廷对抗,不顾郗超和家人的劝说步步退让。因此,谢安在权力斗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谢安先拿徐州为诱饵,奉劝桓冲交还京畿所在的扬州。桓冲答应了,改任徐州刺史。隔年桓豁过世,谢安再次鼓动桓冲返回根据地荆州。桓冲斟酌后,又放弃了徐州。谢安立即兼任扬州刺史,并安排亲信和弟子接管了京口(东晋徐州的治所)。谈笑间,谢氏家族鲸吞桓氏的半壁江山,牢牢地占据了长江下游。
      荆扬相衡,天下太平。史书盛赞桓冲识大体顾大局,却难掩谢安高明的政治手段。桓冲甘愿戍边,谢安把持了朝政。桓温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了,而谢安一跃成为分庭抗礼的人物。
      桓温的小儿子桓玄背负着奸臣之子的骂名,在满朝文武的猜忌中担当了太子洗马(东宫的文书官员,七品)。桓玄的状况犹如人质,但他立志雪耻图强。忍辱负重方能浴火涅槃,桓玄将在逆境中重走一遍父亲的窃国之路。


    IP属地:四川373楼2020-06-16 09:51
    回复
        (102)痛失肱股
        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也做过太子洗马。
        慕容宝是大段妃的次子,慕容全的胞弟,也是慕容垂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哥哥太优秀了,慕容宝在史书里显得比较平庸。当然了,这跟他平日间的言行也有关系。
        比如,慕容宝喜欢听奉承的话,也爱好赌博游戏。
        魏晋时期,大江南北盛行樗蒲(樗读音:出)。樗蒲,就是一种赌博游戏。樗为樗木,蒲乃棋盘。樗木是五块两头尖尖的木板;木板一面黑,一面白;黑面上画有小牛,白面上涂着山鸡。
        参与者轮流掷转樗木。五块全黑乃最高彩,称作“卢”;四黑一白是次高彩,称为“雉”;五块全白再次一等,叫作“枭”;其他搭配为“开”、“塞”、“犊”。
        樗蒲游戏时,卢、雉、枭为贵彩,其余为杂彩。转到贵彩的人在棋盘上走棋,这叫“打马”或者“过关”。贵彩者还能再掷樗木,如果扔到杂彩只能换人。
        民间樗蒲则不要棋盘,单凭樗木比大小。五块樗木有六种组合,也称为六博之戏。博弈的博,就指转樗木。掷转者神情亢奋,大呼小叫“卢”或“雉”以期博中贵彩。这也是喝彩的由来。
        宋武帝刘裕发迹前是个市井之徒,最爱赌博。某次对方已经转出“雉”,眼看胜券在握。刘裕大喊:“我来掷卢。”只见他接连出手,豪气万丈。樗木倒下,四块木板呈现黑面,剩下一块还在旋转。刘裕大喝一声“卢”,樗木果然黑面朝上。
        桓温、谢安也好樗蒲。桓温不服输,请高手帮忙赢回来。谢安不在意赌注,别墅到香囊皆可赌。某次运气不好,连牛车都输掉了;谢安只好走路回家,幸好遇到熟人搭了个便车。
        赌徒们还坚信,樗蒲代表神灵的旨意。南朝的居士在掷樗前念佛咒“伊谛弥谛弥揭罗谛”,期盼好运;周武帝宇文邕设宴款待部下,以先得卢者赏赐玛瑙酒盅;前凉的谢艾听到猫头鹰叫,便以“六博之戏得枭者胜”的说法鼓舞士卒。
        赌徒慕容宝则用樗蒲展示个人的前途。


      IP属地:四川374楼2020-06-16 09:52
      回复


        IP属地:四川375楼2020-06-16 09:52
        回复
            一次宴会上,大家玩樗蒲。慕容宝正襟危坐,指天发誓:“都说樗蒲有神,肯定不假。如果今后富贵可望,须得三卢。”连掷三次,皆为卢。于是慕容宝向天跪拜,接受祥瑞。因樗木有五块,号曰五木之祥。三卢的概率为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分之一。慕容宝说三卢得三卢,作弊的可能性很大。再说,慕容宝的富贵来自他老爹,可不是五木祥瑞。
            秦王苻坚不依靠祥瑞,准备凭借实力统一华夏。出于意料,东晋抢先攻击了秦国。
            公元373年八月,东晋梁州刺史攻打仇池。不自量力,晋军遭到了秦国梁州刺史杨安的一顿暴揍。一场战争,两个梁州刺史高下立判。
            九月,杨安、益州刺史王统、秘书监朱肜(肜读音:容)率军两万攻击汉中;毛当、徐成统兵三万攻打剑阁。杨安、毛当、徐成参加过伐燕。现在,秦国征服巴蜀的战争打响了。
            东晋慌忙从荆州调来援兵,并组织守军层层阻击。几番会战下来,晋军损兵折将;秦军气势如虹,兵临成都。十一月,毛当占领成都。东晋的地方官四下逃散,梁、益二州易手。东晋组织多次反扑,终究不能改变局面。
            长江上游落入秦王的囊中,两国重新划分国界。
            苻坚调王统作南秦州刺史,驻守仇池;杨安为益州牧,坐镇成都;毛当为梁州刺史,戒备汉中----帝王之术,攻打汉中的当了益州牧,占领成都的又调去了汉中。另外,姚苌被任命为宁州刺史,防御垫江(今重庆市垫江县);其对手是盘踞在巴东(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荆州军。
            秦国兵威雄盛,连益州南部的邛都国(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莋都国(今雅安市汉源县)、夜郎国(今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等夷族也相继归附。
            回过头,长安城内。
            公元374年,慕容宝离职东宫,到父亲手下的万年县担任县令。老狼相信,这样的安排事出有因:慕容府里有可能又出了一桩丑闻。
            慕容全的遗孀姓丁,没有子嗣。四年前,丁氏随慕容垂家眷一齐搬来了长安。同一屋檐下,丁氏跟小叔子们越来越亲密。慕容宝情窦初开,难以自持。他跟丁氏发生了关系,还有了一个孩子。作为鲜卑人,兄终弟娶本为传统;但移风易俗几十年了,慕容垂不认可蒸报的陋习。慕容宝冠礼后,京兆尹打发儿子到外地。这样既能锻炼儿子,也有断绝孽缘的意图。


          IP属地:四川376楼2020-06-16 09:54
          回复
              这年年底,有人闯进明光殿大喊:“甲申年、乙酉年,鱼羊吃人!悲惨啊,没人能活下来!”苻坚震怒,命严查此事。可查来查去,终究还是不了了之。
              老狼不信这种预言式的轶闻,但秦廷内确实有一帮官员对鲜卑人不满。他们觉得慕容氏充斥帝国上下,权势压过了旧臣。秘书侍郎赵整尝过甜头,觉得走“鲜卑路线”容易提升。于是赵整再提“诛杀鲜卑”的老调,上司秘书监朱肜表示赞同。苻坚奉行海纳百川的政策,没有听从。
              老狼认为,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只要统治者政治清明、决策正确,慕容家族不过是大秦帝国的基石而已。那些屡屡扬言屠杀鲜卑人的官员,多少有些酸葡萄心理。


            IP属地:四川377楼2020-06-16 09:55
            回复
                公元375年六月,秦国的顶梁柱王猛病倒了。
                秦王真急了。苻坚亲自到南北郊、宗庙和祭坛焚香祷告,祈求丞相痊愈。秦王还派使臣到黄河、华山恳请神灵护佑。王猛稍稍康复,苻坚立即大赦死罪之外的囚犯以示祝福。
                王猛感激涕零,上表谢恩:“陛下因为臣而有损天地之德,这是盘古肇始从未有过的事情。臣谨以行将结束的生命,再向陛下进言:九州百郡,十有其七;善始还需善终。圣哲临朝如临深渊,不敢懈怠。臣盼望陛下追随先哲,励精图治。这才是天下的大幸!”


              IP属地:四川378楼2020-06-16 09:56
              回复
                  秦王苻坚看了悲痛万分。
                  孟秋,秦王到王猛府邸探病,询问身后事。王猛挣扎着说:“晋国偏居江南,却是正朔相承。臣殁之后,愿陛下不要强行侵吞。鲜卑和羌人才是世仇,陛下应该警惕他们,确保江山安定。”这番话未卜先知,不见得是原话;但王猛竭忠尽智的碧血丹心,字里行间可窥一斑。


                IP属地:四川379楼2020-06-16 09:57
                回复
                    公元375年七月,王猛逝世,终年51岁。
                    入殓前,秦王三次前往哀悼。苻坚哭着对太子苻宏说:“难道上天不想我一统四海么,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我的王景略!”秦国厚葬王猛,谥号武侯。
                    王猛去世后,秦王不再贪恋玩乐。一国之君宵衣旰食,全力以赴地处理军国大事。
                    十月初一,苻坚颁布了三道命令。
                    【设听讼观】因贤相离世,军政有所松懈。秦王特在未央宫的南面设立听讼观,每隔五天亲临处理庶务,或招募民间的人才。苻坚一到听讼观,要申诉的百姓就在城北放烟火,以便官家记录在案。长安的百姓口口相传:“欲得必存,当举烟。”
                    【偃武修文】天下虽未平定,但暂时停息武备,加强修明文教。从太子苻宏到公侯子弟,从各级军官到金銮殿的武士,从宦官侍者到宫娥婢女,全部读书学习。每二十人配一名学者,负责教授断句诵读,以及《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
                    【禁止谶纬】为弘扬王猛的治国方针,秦廷尊崇儒家。同时,宣布禁止谶语、占卜、图纬等老庄学说,犯禁者要斩首示众。太史令王雕、尚书郎王佩不信邪,他们继续宣读谶纬符命。苻坚杀了两人给群臣看看。
                    公元376年二月,苻坚叹息到:“君王找寻贤才的时候最辛苦,一旦找到后就能悠闲地享乐。从前有王猛在,我觉得做君王很轻松。景略辞世半年来,我头发已经花白了。每每念及,我都悲恸不止。”秦王还未到不惑之年,操劳之后愈发怀念王猛。
                    萧规曹随,令行禁止。秦王苻坚全力掌舵驭航,秦国依然保持着强盛的国力。


                  IP属地:四川380楼2020-06-16 09:57
                  回复
                      (103)代王结局之谜
                      俗话说,既得陇复望蜀。反之亦然。
                      秦国占领益州后,孤悬在外的凉州就很突出了。火烧眉毛了,凉主张天锡并不担忧;他照样花天酒地,还强词夺理说玩乐是为了见贤思齐。秦王苻坚听闻,遂下决心吞并西凉。
                      公元376年七月,秦国使臣抵达姑臧,征召张天锡到长安觐见秦王。凉州君臣汇集一堂,商议对策。事关爱国,大臣们群情激昂。他们个个豪言壮语,人人义愤填膺,全都要求跟秦国决一死战。张天锡卷起袖子挥动手臂,学孙权一样大喊:“我的主意定了!再提投降的斩!”
                      接着,张天锡命令把正副秦使绑在宫内的柱子上,乱箭射死。
                      苻坚得报,遂命令武卫将军苟苌、左将军毛盛、步兵校尉姚苌、中书令梁熙率领步骑十三万人向黄河西岸进发。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东晋也承认自戎狄掌权以来十分罕见。慕容德请求随军出征,秦王同意了(依据《十六国春秋》)。
                      八月十七日,苟苌大军顺利渡过黄河。张天锡决心抗秦,却非常奇怪地放弃了黄河天险。凉州拼凑了十万部队,分成三个集团梯次向秦军推进。
                      八月二十三日,凉军先锋两万人赶到清塞(今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秦国步兵校尉姚苌仅带三千人进攻,居然击溃一半,迫降了另一半。翌日,秦将苟苌率部跟三万凉军在洪池会战(今武威市南)。秦兵疾如风,侵掠如火。第二批凉军抵挡不住,主帅自刎殉主。
                      八月二十六日,张天锡亲率剩余的五万人出战。双方殊死搏斗,互不相让。但听杀声震天,只见血沃沙场。毕竟,秦军久经战阵且人多势众;一番恶斗后,苟苌击破凉州将士最后的抵抗。凉军死伤三万八千人,战损率高达七成半。张天锡仅仅跟几千骑兵逃回城内。
                      八月二十七日,苟苌率军包围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
                      当初哭喊着要死战的大臣们面如菜色,噤若寒蝉。张天锡不得不面缚衔璧、载着棺材出城投降。苟苌接受亡国之礼,统军进入姑臧。凉州各个郡县纷纷献上降表,前凉覆灭了。
                      张氏前凉乃战乱年代存世最久的政权,其统治时间长达六十年,甚至长过了西晋王朝。然而从秦军过河开始计算,仅仅十天前凉就灭亡了。王朝不在了,土地和人民还在。
                      秦王宣布免除当地一年的赋税,并委任梁熙为凉州刺史、慕容德为张掖太守。梁熙把豪门大户七千多家强行迁徙长安,并从剩下的本地人中选拔郡守县令。措施得当,秦国迅速稳定了局势。
                      张天锡被押到长安,被苻坚赦免还赐爵归义侯。不仅如此,秦王还替张天锡修了宅子,并给了个北部尚书的官做。不偏不倚,张天锡的待遇同慕容暐一模一样。
                      然而,北部尚书张天锡没有料到,北方边疆出事了。
                      北疆的草原上有成千上万的部落,其中较大的为拓跋部、铁弗部、独孤部与贺兰部,尤其以拓跋氏建立的代国最为强盛。
                      拓跋什翼犍掌权三十八年,依靠又打又拉的手段成为草原霸主。一方面,拓跋部横扫弱小的部族,抢夺其牛羊和人口;另一方面,什翼犍用姐妹、女儿、侄女笼络各大势力----铁弗部、独孤部、贺兰部,甚至慕容氏都是姻亲。


                    IP属地:四川381楼2020-06-16 09:58
                    回复


                      IP属地:四川382楼2020-06-16 09:59
                      回复
                          铁弗部、独孤部是匈奴南单于的后裔。他们跟前赵的创立者刘渊同族,历来与拓跋部结亲。现任铁弗部大人刘卫辰乃什翼犍的女婿,独孤部大人刘库仁为什翼犍的外甥。
                          贺兰部也是匈奴分支,常年在贺兰山一带放牧。部落首领贺赖头曾被慕容儁封为云中公,安置在平舒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贺兰部跟拓跋氏联姻,关系密切。数代通婚之后,贺兰部渐渐靠近了代国的统治中心----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
                          贺兰部的大人贺兰野干娶了什翼犍的女儿辽西公主。来而不往非礼也,贺兰野干又把女儿嫁给什翼犍的儿子。贺兰野干去世后,长子贺兰讷成为部落大人。
                          虽然匈奴三部皆为亲家,但亲疏有别。拓跋什翼犍看女婿刘卫辰不顺眼,执意消灭铁弗部。一连几个冬天,什翼犍都追得刘卫辰鸡飞狗跳。数年间,铁弗部损失了大半人口和牲畜。存亡之际,刘卫辰不得不向秦王求救。
                          瞌睡来了有枕头,秦王正愁没有扑灭代国的借口。刘卫辰乞援,于是苻坚大举讨伐代国。秦国调集了庞大的远征军,号称三十万人。
                          公元376年十月底,秦军分三路开进了大草原。
                          幽州刺史苻洛统领十万中路军由上谷出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并州刺史俱难、镇军将军邓羌、扬武将军马晖、建武将军杜周、尚书赵迁、将军李柔率十万西路军出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前将军张蚝、右将军郭庆、秘书监朱肜率十万东路军出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
                          和龙即龙城。秦国嫌弃龙城之名过于僭越(僭读音:剑,超过规矩),遂改为和龙。
                          统帅苻洛乃秦王的堂兄。苻洛力大无比,可压制住狂怒的奔牛,更能张弓射穿铁犁。苻洛担任北讨大都督,总领三军攻打代国。秦军以刘卫辰为向导,浩浩荡荡地朝着盛乐挺进。
                          十一月七日,独孤部的刘库仁奉命同素和部一齐阻击。可笑螳臂当车,不堪一击。刘库仁败逃回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什翼犍正在生病,便命令外甥继续抵抗。什翼犍交给刘库仁十万骑兵,代国大军云集在盛乐南面的石子岭。少顷,秦军呼啸而来。
                          两军开战,苻洛挥师猛攻。刘库仁心有余悸,刚刚接仗便落荒而逃。主帅撂挑子,群龙无首。不多时,十万游牧骑兵跑得干干净净。拓跋什翼犍惊闻,慌忙逃往阴山北面。
                          深受压迫的丁零部族趁机四面抄掠,报复拓跋部。什翼犍势单力孤,根本无法立足。十二月,听说苻洛退兵君子津(今托克托县黄河古渡口),什翼犍便返回了漠南的盛乐。
                          接下来的事,各史书的记载不尽相同;邓渊(邓羌的孙子)、崔浩(崔宏的儿子)还因为这段史实而被满门抄斩。因此,老狼试着尽量还原真相,推测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按照《魏书》的说法,奸臣拓跋斤挑唆什翼犍的长子拓跋寔君谋反。拓跋寔君杀害了父亲与弟弟。国内大乱,被害拓跋氏的老婆们连夜逃到君子津报告秦军。苻洛指挥张蚝、李柔突袭两百里之外的盛乐。拓跋部众离散,代国灭亡。秦王把拓跋寔君和拓跋斤押解到长安处死。
                          可《宋书》、《南齐书》、《北史》、《晋书》却跟《魏书》有出入。这些史书讲什翼犍被“执还长安”,而且“缚父请降”的正是儿子翼圭。随后,《晋书》还生动地记录了一段什翼犍和苻坚关于教化的对答,最后什翼犍“听任北归”。那么,哪家的描述更接近史实呢?
                          这就要从拓跋什翼犍的儿子们说起了。
                          《魏书》称,什翼犍有九个儿子,分别是拓跋寔君(寔:实的异体字)、拓跋寔、拓跋翰、拓跋阏婆、拓跋寿鸩、拓跋纥根、拓跋地干、拓跋力真、拓跋窟咄。
                          拓跋寔君弑杀君父,我们已知。次子拓跋寔娶贺兰野干的女儿贺兰氏,被立为太子。五年前,奸臣长孙斤行刺什翼犍。拓跋寔格杀长孙斤,但伤重不治而亡。两个月后,遗腹子拓跋珪出生。第三子拓跋翰最迟在九年前就死掉了。拓跋阏婆、拓跋寿鸩、拓跋纥根、拓跋地干、拓跋力真被拓跋寔君所杀,小儿子拓跋窟咄被苻洛抓回了长安。
                          问题之一出在拓跋寔的老婆贺兰氏身上。


                        IP属地:四川383楼2020-06-16 10:00
                        回复


                          IP属地:四川384楼2020-06-16 10:00
                          回复
                              《魏书》记载贺兰氏还有拓跋觚等“诸子”。这就尴尬了:老大拓跋珪已经是遗腹子,贺兰氏诸子的生父是谁?《魏书》解释说,拓跋觚等人乃拓跋翰之子;然而,拓跋翰死得比拓跋寔还早。《魏书》欲盖弥彰,想掩饰贺兰氏与他人生子的事实。那么,谁胆敢常年霸占太子妃,并有了几个孩子?从生子时间及部落权威来看,这个人只能是代王拓跋什翼犍。
                              燕国的申绍说代王“疲病昏悖”。老狼相信,这个悖字有影射乱伦的意思。翁纳儿媳,此乃拓跋政权早年间的草原风俗。北魏君王占据中原后,常以为羞耻。邓渊、崔浩等汉族官员秉笔直书,招来了灭族之祸。《魏书》的作者曲笔讳饰,这才有了史书间的分歧。老狼叹息,唐明皇强娶儿媳成了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北魏君主杀人也杀得太急了点。
                              再有,拓跋寔君政变之夜,“诸皇子妇及宫人奔告洛军”,贺兰氏却带着儿子们逃归贺兰部。如果贺兰氏再嫁某皇子,她为何不随大伙奔告秦军?恰恰因为贺兰氏“以媳事翁”的身份跟“诸皇子妇及宫人”有所差别,她只好往娘家跑。可贺兰部也不待见,贺兰氏又投奔刘库仁。
                              问题之二来自什翼犍儿子们的名字。
                              秦王苻坚曾经奚落拓跋氏没有开化。事出有因:什翼犍先祖及诸子的名字,几乎全部为鲜卑语译音。即便北魏太祖拓跋珪,早年也叫涉圭;后来混得有头有脸了,这才改名为珪。然而有例外,拓跋寔君、拓跋寔、拓跋翰三人跟弟弟们截然不同----他们的名字有汉字意义,并非鲜卑译音。在史书中,这哥仨的汉名显得尤为突兀。
                              故而,老狼提出一种假设:拓跋寔君和拓跋寔为同一个人,即长子拓跋翼圭;英年早逝的拓跋翰是虚构的人物。什翼犍只有翼圭、阏婆、寿鸩、纥根、地干、力真和窟咄七个儿子。
                              按照上述假设,老狼以《晋书》为主线略抒浅见:
                              什翼犍霸占儿媳,翼圭愤而刺杀父王。可行动失败了,翼圭被软禁。什翼犍肆无忌惮地同贺兰氏生下了几个孩子。秦军扑来,拓跋部大乱。覆巢之下,拓跋斤私自放出翼圭。翼圭戕害拓跋阏婆等五个弟弟,“缚父请降”。
                              苻洛把什翼犍、翼圭、窟咄押回长安。秦王苻坚认为“翼圭执父不孝迁之于蜀”,又按亡国之君的待遇为什翼犍“立宅”。拓跋氏乃“未参仁义”的化外之民,苻坚让什翼犍、窟咄入太学读书。不久,苻坚还亲自过问其教化程度。多年后,什翼犍“听任北归”,在史书里消失了。
                              老狼猜想,《魏书》为掩盖这段历史,故意把拓跋翼圭改为拓跋寔君(弑君,坏儿子)和拓跋寔(拓跋珪之父,好儿子),再杜撰了一个拓跋翰。这样,太祖拓跋珪的老爹“缚父请降”之事被遮蔽,其母贺兰氏的私生子也由臆造的拓跋翰接手。由是,《魏书》完成为尊者讳的改动。
                              当然了,这是一家字言。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也来参与讨论,开拓思想。
                              总之,代王什翼犍的最终下场,因史书间的差异变得扑朔迷离。尽管《魏书》极力避讳丑闻,仍有蛛丝马迹遗留在字里行间。《晋书》乃官修史籍,成书时史料文献留存丰富;撰著者有选择比较、去伪存真的客观条件。故尔,此事老狼采信《晋书》。
                              俗话说,乌云遮不了太阳,谎言盖不住真相。老狼希望揭示拓跋代国“翁纳儿媳、缚父请降、翼圭迁蜀、长安受教、听任北归”等史实,从而廓清代王结局之谜。
                              拓跋什翼犍只有翼圭等七个儿子,乃老狼的猜测。真相如何,有待历史爱好者进一步推敲。


                            IP属地:四川385楼2020-06-16 10:00
                            回复
                                (104)大哉!苻秦帝国
                                降服代国后,苻坚把什翼犍留在长安,而将拓跋部安顿在五原(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云中(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定襄(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雁门(今山西省朔州市)四郡。此处的雁门,指割让给拓跋部的雁门山以北地区。
                                秦国派驻尉吏监管拓跋部众,并征丁收税;考虑到他们刚刚搬迁到此,特许免税三年。每年岁末,部落渠帅去长安觐见秦王,顺便拜会什翼犍。
                                代国的领土被一分为二:黄河以西归刘卫辰,黄河以东属刘库仁。
                                随即,苻坚褒奖参加西凉、云中战役的官兵。秦王免除其五年的税役,还赏赐美酒三杯。七年间,决胜燕国、吞并巴蜀、征服凉州、灭亡代国,苻坚武功赫赫、睥睨六合。
                                放眼天下,秦国君臣感慨山河壮丽、物华天宝。
                                【帝国的统治】西北远及高昌郡(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北到达辽东郡西安平县(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延至越巂郡(巂读音:西,今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东南直抵彭城国(今江苏省徐州市)。版图辽阔,居五胡之首。
                                【帝国的物产】关中和益州的粮食、冀州与豫州的丝棉、西凉和朔漠的骏马、幽州与并州的铜铁、兖州和青齐的煤盐,全都络绎不绝地送到首都长安。蜀锦、苦茶、子邑纸、鲁陶、青瓷、绿沉漆器、渍麻染布,这些乃外邦商队的挚爱。物阜民丰,人稠物穰(穰读音:壤)。
                                【帝国的威名】西域的车师、鄯善、大宛、康居、天竺、于阗(阗读音:田),西南夷的邛都、莋都、夜郎,海东地区的肃慎、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吐谷浑为首的鲜卑部落、丁零牵头的漠北民族等六十二个国家,悉数遣使进贡。比如,新罗国送来了长发美女。


                              IP属地:四川386楼2020-06-16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