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传习录】
王汝中①、省曾侍坐。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省曾起对曰:“不敢。”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妆做道学的模样。”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注释】
①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王阳明的学生,为浙中王门的创始人,著有《龙溪全集》。
【译文】
我和王汝中陪先生坐。先生拿着扇子说:“你们用扇子吧。”我站起身来说:“不敢当。”先生说:“圣人的学问不是这样拘束痛苦的,不是要装出一副道学的模样。”王汝中说:“从《论语》‘曾点言志’一章大致可以看出来。”先生说:“是的。就这章来看,圣人是多么宽舒从容的气象!老师向学生询问志向,三个人都很庄重地回答,至于曾点则悠悠然,不把那三人的回答看在眼里,自己去弹起瑟来,多么狂放啊!等到他谈自己的志向时,又所答非所问,说出一番狂放言论。假如是程伊川,也许就要责骂起来了。孔子却称赞了他,这是什么样气度啊!孔子教育学生,不是捆绑着他们按照一个模式来教化,而是狂放的,就从狂放上来教化他;保守的,就从保守上来锤炼他。人的才能气质,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
王汝中①、省曾侍坐。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省曾起对曰:“不敢。”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妆做道学的模样。”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注释】
①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王阳明的学生,为浙中王门的创始人,著有《龙溪全集》。
【译文】
我和王汝中陪先生坐。先生拿着扇子说:“你们用扇子吧。”我站起身来说:“不敢当。”先生说:“圣人的学问不是这样拘束痛苦的,不是要装出一副道学的模样。”王汝中说:“从《论语》‘曾点言志’一章大致可以看出来。”先生说:“是的。就这章来看,圣人是多么宽舒从容的气象!老师向学生询问志向,三个人都很庄重地回答,至于曾点则悠悠然,不把那三人的回答看在眼里,自己去弹起瑟来,多么狂放啊!等到他谈自己的志向时,又所答非所问,说出一番狂放言论。假如是程伊川,也许就要责骂起来了。孔子却称赞了他,这是什么样气度啊!孔子教育学生,不是捆绑着他们按照一个模式来教化,而是狂放的,就从狂放上来教化他;保守的,就从保守上来锤炼他。人的才能气质,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