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发展
天色已经黑了,章浅语心里却越来越乱,刚才劝卷碧回去睡了,她自己却是如何也睡不着,这已经是第三天晚上了,到现在还一点消息都没有。
门外的风刮着院子里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章浅语听着那沙沙声,心思却是不知飘到了哪里,怔忪地看着手上的书,从头到尾都是那一页,没翻动过,攥紧了手上的书,她这才意识到,这书上的字她竟是一个也没有看进去。
摩挲着腕上的贝壳项链,心里的担心却是怎么也停不下来。
呆坐了良久,不知怎地,心里竟是一阵发闷。
放下书,站起身来,她套了一件外衣,轻轻地推门走了出去,外面只剩下回廊里的几个灯笼闪闪烁烁着,火焰摇摇曳曳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吹灭。
她沿着回廊走到门口处,就在门口后面来来回回转了几圈,周围除了呼呼的风声什么也无,她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扇门上面,心里盼着下一刻那门就会从外面推开,只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那扇门还是一动不动。
看了看天色,章浅语觉得自己今晚似乎失去了理智,暗忱着这个时候他怎么可能还会回来,要回来早回来了。
她转过身,刚想要回去,门外却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
章浅语屏住了呼吸,天地一下子静了下来,她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跳得紧张而又沉重。
脚步声越来越近……
“吱~”
门被打开,又被阖上,那个身影,黑暗中还是一眼就轻易认得出的修长身影。
她看着他关上门转过身,竟一下子顿在那里,猝不及防,不知该前进还是后退。然而下一刻,身体却早于大脑作出决定。
身体扑入那人的怀抱,那扑鼻而来的熟悉的薄荷清香,让她刹那间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她下意识的闭上眼睛,意识仿佛被抽离,紧绷的全身心骤时放松了下来。
“浅浅……”林易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只能喊了章浅语的名字。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她轻声呓语,却发觉自己喉咙竟然嘶哑的要命,脸上也是一片冰凉。
原来不是不担忧的,她笃定地对卷碧、对二丫说不会有事,极力劝他们回去休息,自己一个人却如何也无法安心入睡,在人前强装的理智和镇定在见到他的那一刻全然崩溃。
看到他,一颗彷徨忐忑的心终于找着了着落,一点一点地安定下来,她想笑,眼泪却不知怎么流了出来,顺着眼角滑落,滴在林易的脖子上,打湿了他的领子。
当泪水落在脖子,烫到皮肤的那一刻,林易感觉自己的心像被灼烧了一样,他抿住嘴唇,环上章浅语的腰,收拢了手臂。
“对不起,浅浅,让你担心了!”
她摇摇头,环在他颈上的手的力道却是加大了。
章浅语想说两句抚慰的话,可是这会儿她好不容易才放下心里的包袱,只觉得浑身绵软慵懒,思绪也游离得厉害,只能依偎在他怀里久久不动。
许久,林易终于想起一事,放开章浅语,上下打量了她一下,见她只在薄薄的中衣外面披了件外套,伸手去摸她的脸也是一片冰凉,心里徒然生出一股火气。
“怎么这个时候还没睡?你在这外面呆了多久了?”
章浅语听出林易语气中的指责,垂了头,有些心虚:“没…没多久,就是刚才睡不着出来走走。”
林易一听就知她没说实话,最终却也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将身上的外衣解下来给她披上:“大冷天的你就穿这么点衣服,是嫌药喝得不够吗?”
“不要喝药!”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她就脱口而出了,待意识到自己有些反应过度了才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林易轻笑出声,觉得她刚才那样子实在是孩子气。
他将她两只冰冷的手执起来,放到嘴边哈了两口气,又摩擦了一会儿,直到它渐渐变得暖和才把它握在手里,牵着她往回走。
脑中想的却是:或许该给她做一双手套了,这常年手脚冰凉的毛病在这大冬天的可怎么受得了!
回廊处的灯笼发出晕黄的火光,将两人的身影拉得老长,伴随着火光的摇摇曳曳,两个影子时而贴近,时而交缠。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过去,现在的永定比起两年前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最稀奇的是赤寨山的那一帮贼匪竟然也变为良民了,而且还一个个翻身变成了富户,谁能想到这赤寨山的石头竟然和别的石头不同,还能当柴火烧。
这县太爷也和别的官不一样,自古士农工商,他们是宁愿种田也不愿碰那贱业的,可这商贾之人到了县太爷嘴里就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虽不知那是什么意思,可也知道应是夸赞的话,得了,这会儿连商贾之人也是轻怠不得了。
不仅如此,他还让村子里的人大量种植甘蔗,也不知是怎么弄的,现在连普通人家都能吃上糖了,糖啊,那在过去是多珍贵的玩意啊!现在永定县里的糖比过去不知便宜了多少,而且就是那些在山上可以随便长的玩意竟然也能卖银子,你说这是不是在说笑?
这之中还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这县太爷不是呆在衙门里,而是整天带着一批人在县城的各个山头钻来窜去的,据说是要找什么矿产,反正是些新鲜玩意,大概就是跟那能烧起来的石头差不多的。
要么就是跟那些商贾之人在讨论些什么“商品生产,包装出售”,再有就是那什么“流水线生产”,总之都是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至于衙门里的公务,听说都是他夫人给他处理的,要么就是交给苏管家(苏砚),这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奇事了,当官的没一个当官样,做妻子的没一个妻子样,这岂不是跟前朝武后跟高宗似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永定的人对这位县太爷也是尊敬有加的,从永定这两年的发展就知道,这县太爷虽然不靠谱了些,但却是个难得的好官,更难得的是他在任期间竟一次赋税都没增加过,而且还时不时让衙门聚集村民们开些“研讨会”,让村子里的人交流他们的种植经验,可以说,这事是最受村民欢迎的了,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可谓受益良多。
这位县太爷可以说是最没有架子的官了,不仅亲自到农田里看他们播种,还提出了改进犁具的建议,以前用的都是木犁,既不好使也不耐用,可是县太爷竟然让人作出了铁犁,那可是铁啊,这么金贵的东西竟然让他当犁使了。不过后来那县太爷也说这玩意永定县里多的是,提炼出来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每年朝廷规定要服的劳役,这县太爷竟然让他们去修路,这路每天都走着,有什么好修的?可他竟然要求将这路都铺上石头,而且还得找些平整的石块铺着,村子里的路也就是村民们走走而已,也没什么马车或是马匹经过,最多也不过是赶着辆牛车上集市了,铺石头之后,人踩上去还咯脚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做吗?
哦,对了,还有前两年县太爷买下的那十几亩被河水冲毁了的田,自从挖成了池塘之后就在也没有种过作物了,养了两季鱼后就不养了,反而是全用来种藕了,还在那旁边建了两个八角亭,说是准备把它建成观光点,那是什么玩意不知道,不过倒是去年夏天的时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看起来挺清凉的,开了花的时候看起来也舒服,当然,采莲子的时候也好。村子里的女娃都喜欢去那儿。
反正这京里来的人就是点子多,他们也不懂,只要是对他们有好处的就好了,也懒得去深究那么多了。
天色已经黑了,章浅语心里却越来越乱,刚才劝卷碧回去睡了,她自己却是如何也睡不着,这已经是第三天晚上了,到现在还一点消息都没有。
门外的风刮着院子里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章浅语听着那沙沙声,心思却是不知飘到了哪里,怔忪地看着手上的书,从头到尾都是那一页,没翻动过,攥紧了手上的书,她这才意识到,这书上的字她竟是一个也没有看进去。
摩挲着腕上的贝壳项链,心里的担心却是怎么也停不下来。
呆坐了良久,不知怎地,心里竟是一阵发闷。
放下书,站起身来,她套了一件外衣,轻轻地推门走了出去,外面只剩下回廊里的几个灯笼闪闪烁烁着,火焰摇摇曳曳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吹灭。
她沿着回廊走到门口处,就在门口后面来来回回转了几圈,周围除了呼呼的风声什么也无,她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扇门上面,心里盼着下一刻那门就会从外面推开,只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那扇门还是一动不动。
看了看天色,章浅语觉得自己今晚似乎失去了理智,暗忱着这个时候他怎么可能还会回来,要回来早回来了。
她转过身,刚想要回去,门外却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
章浅语屏住了呼吸,天地一下子静了下来,她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跳得紧张而又沉重。
脚步声越来越近……
“吱~”
门被打开,又被阖上,那个身影,黑暗中还是一眼就轻易认得出的修长身影。
她看着他关上门转过身,竟一下子顿在那里,猝不及防,不知该前进还是后退。然而下一刻,身体却早于大脑作出决定。
身体扑入那人的怀抱,那扑鼻而来的熟悉的薄荷清香,让她刹那间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她下意识的闭上眼睛,意识仿佛被抽离,紧绷的全身心骤时放松了下来。
“浅浅……”林易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只能喊了章浅语的名字。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她轻声呓语,却发觉自己喉咙竟然嘶哑的要命,脸上也是一片冰凉。
原来不是不担忧的,她笃定地对卷碧、对二丫说不会有事,极力劝他们回去休息,自己一个人却如何也无法安心入睡,在人前强装的理智和镇定在见到他的那一刻全然崩溃。
看到他,一颗彷徨忐忑的心终于找着了着落,一点一点地安定下来,她想笑,眼泪却不知怎么流了出来,顺着眼角滑落,滴在林易的脖子上,打湿了他的领子。
当泪水落在脖子,烫到皮肤的那一刻,林易感觉自己的心像被灼烧了一样,他抿住嘴唇,环上章浅语的腰,收拢了手臂。
“对不起,浅浅,让你担心了!”
她摇摇头,环在他颈上的手的力道却是加大了。
章浅语想说两句抚慰的话,可是这会儿她好不容易才放下心里的包袱,只觉得浑身绵软慵懒,思绪也游离得厉害,只能依偎在他怀里久久不动。
许久,林易终于想起一事,放开章浅语,上下打量了她一下,见她只在薄薄的中衣外面披了件外套,伸手去摸她的脸也是一片冰凉,心里徒然生出一股火气。
“怎么这个时候还没睡?你在这外面呆了多久了?”
章浅语听出林易语气中的指责,垂了头,有些心虚:“没…没多久,就是刚才睡不着出来走走。”
林易一听就知她没说实话,最终却也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将身上的外衣解下来给她披上:“大冷天的你就穿这么点衣服,是嫌药喝得不够吗?”
“不要喝药!”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她就脱口而出了,待意识到自己有些反应过度了才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林易轻笑出声,觉得她刚才那样子实在是孩子气。
他将她两只冰冷的手执起来,放到嘴边哈了两口气,又摩擦了一会儿,直到它渐渐变得暖和才把它握在手里,牵着她往回走。
脑中想的却是:或许该给她做一双手套了,这常年手脚冰凉的毛病在这大冬天的可怎么受得了!
回廊处的灯笼发出晕黄的火光,将两人的身影拉得老长,伴随着火光的摇摇曳曳,两个影子时而贴近,时而交缠。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过去,现在的永定比起两年前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最稀奇的是赤寨山的那一帮贼匪竟然也变为良民了,而且还一个个翻身变成了富户,谁能想到这赤寨山的石头竟然和别的石头不同,还能当柴火烧。
这县太爷也和别的官不一样,自古士农工商,他们是宁愿种田也不愿碰那贱业的,可这商贾之人到了县太爷嘴里就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虽不知那是什么意思,可也知道应是夸赞的话,得了,这会儿连商贾之人也是轻怠不得了。
不仅如此,他还让村子里的人大量种植甘蔗,也不知是怎么弄的,现在连普通人家都能吃上糖了,糖啊,那在过去是多珍贵的玩意啊!现在永定县里的糖比过去不知便宜了多少,而且就是那些在山上可以随便长的玩意竟然也能卖银子,你说这是不是在说笑?
这之中还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这县太爷不是呆在衙门里,而是整天带着一批人在县城的各个山头钻来窜去的,据说是要找什么矿产,反正是些新鲜玩意,大概就是跟那能烧起来的石头差不多的。
要么就是跟那些商贾之人在讨论些什么“商品生产,包装出售”,再有就是那什么“流水线生产”,总之都是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至于衙门里的公务,听说都是他夫人给他处理的,要么就是交给苏管家(苏砚),这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奇事了,当官的没一个当官样,做妻子的没一个妻子样,这岂不是跟前朝武后跟高宗似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永定的人对这位县太爷也是尊敬有加的,从永定这两年的发展就知道,这县太爷虽然不靠谱了些,但却是个难得的好官,更难得的是他在任期间竟一次赋税都没增加过,而且还时不时让衙门聚集村民们开些“研讨会”,让村子里的人交流他们的种植经验,可以说,这事是最受村民欢迎的了,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可谓受益良多。
这位县太爷可以说是最没有架子的官了,不仅亲自到农田里看他们播种,还提出了改进犁具的建议,以前用的都是木犁,既不好使也不耐用,可是县太爷竟然让人作出了铁犁,那可是铁啊,这么金贵的东西竟然让他当犁使了。不过后来那县太爷也说这玩意永定县里多的是,提炼出来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每年朝廷规定要服的劳役,这县太爷竟然让他们去修路,这路每天都走着,有什么好修的?可他竟然要求将这路都铺上石头,而且还得找些平整的石块铺着,村子里的路也就是村民们走走而已,也没什么马车或是马匹经过,最多也不过是赶着辆牛车上集市了,铺石头之后,人踩上去还咯脚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做吗?
哦,对了,还有前两年县太爷买下的那十几亩被河水冲毁了的田,自从挖成了池塘之后就在也没有种过作物了,养了两季鱼后就不养了,反而是全用来种藕了,还在那旁边建了两个八角亭,说是准备把它建成观光点,那是什么玩意不知道,不过倒是去年夏天的时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看起来挺清凉的,开了花的时候看起来也舒服,当然,采莲子的时候也好。村子里的女娃都喜欢去那儿。
反正这京里来的人就是点子多,他们也不懂,只要是对他们有好处的就好了,也懒得去深究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