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49贴子:945,561

回复:春秋战国 五 裂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吴国·戈向何处
吴国对内继续贯彻着休想生息的主要国策,吴王再次整编户籍的举策对先前混乱的户籍有了一定的改善。至于所谓的保甲之法由于各种原因只在小范围展开了实施目前效果甚微。北方中城一带遭到了莒人的大肆劫掠,很多村落被洗劫一空。当五千吴军赶到中城之后,莒国军队早已扬长而去,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
吴国将领决定
A留下少许军队驻防中城
B领军北上反击莒国
C班师复命


IP属地:马来西亚85楼2019-06-21 00:04
收起回复
    曹国·欲行变法
    曹伯召见士子陶成,表明了其欲强国之迫切。陶成先前欲投郑国以来施展抱负,但奈何郑国晋升之资颇贵,卿大夫之流好才而不重才,陶成极力进言反遭嘲讽,怒而去郑来曹。两人一拍即合,立即屏退左右私下会谈。
    陶都·偏殿
    陶成:如此一来,臣大致已经了解曹国的情况。心中已有良策,但却不敢与君上说。
    曹孟行礼:先生尽管直言,此间就你我二人,请先生教我!
    陶成:曹国强国必须进行变法,其一废除世卿世禄,官员一律则优而取,其二废除井田效仿魏制。其三整顿国风军制,废除国野之别扩大兵源。
    曹孟:····先生三策无论是那一条,必将国之震动。尤其是第一策更是形同剔骨一般啊。
    陶成:君上若觉得不行,臣还有一备策,废除部分官职世袭将其择优而取,在单父、外黄、襄丘效仿齐制设立三都,来换取大氏族的支持。
    曹伯想了之后
    A变法!欲立必先破!
    B先易后难,执行后两策,再推行第一策
    C采用备策
    D自拟


    IP属地:马来西亚86楼2019-06-21 00:41
    收起回复
      鲁国
      阳都久攻不下,莒军回援在即当如何。
      A打
      B先停一下
      C跑路


      IP属地:马来西亚87楼2019-06-21 00:45
      收起回复
        魏·新职
        魏国在对外作战的同时,魏侯在邯郸也没有闲着。为了分担相国的权利,在相国之下又设了,昭文、集贤、守拙三个管职。然而此时相国在外作战,立下这些官职显然让朝内流言四起。魏侯见事不妙,生怕传入正在前线作战的公叔座耳中导致战事不利,于是暂且押后。但廷尉一职倒是很快落实下来,待公子昂回国便即刻兼任。而后魏侯为了激励河西军特地加封龙贾为中大夫,庞涓特升职为中尉,以鼓励其奋勇杀敌。


        IP属地:马来西亚88楼2019-06-21 23:32
        回复
          晋·乐祚入晋
          晋侯下的匠作令在韩家的支持下很快得到落实,实名之后很多制作手艺不过关或者偷工减料的匠人被查处。几颗脑袋落地后产具果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公孙颀被晋侯拜为客卿出使赵国,本想着让其着手收集一些赵国军机的晋侯怎么也没想到,公孙颀竟吧赵国的军尉乐祚也给带了回来。在一脸懵逼的晋侯面前,乐祚表明了来意。乐祚称自己是奉赵侯之命,前来晋国帮忙训练马军,并且主动请位前往中山郡组建新军。
          晋侯想
          A允了
          B扣了
          C斩了


          IP属地:马来西亚89楼2019-06-22 00:09
          收起回复

            郑·郑侯亭
            郑侯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门下的大批士子,也想着是时候清理一下那些吃干饭的人于是定下规矩。从今以后士子从低到高分为外客、门下客、下士、中士与上士五档。依靠能力决定待遇,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外客属于外人,没有食宿待遇,但可以自荐执行差事。提供给门下客每月提供一日食宿,让他们办一件事或进行辩论或角斗作为交换,如果做得好可以升为下士。下士中士上士为常驻门客,有不同等级的衣食住行待遇,需要随时待命,为郑侯赴(xun)汤(huan)蹈(zuo)火(le),执行各种任务。其中上士为士子的顶点,要经过重重考核证明他们忠诚与能力。上士可以指使其他等级的士子。
            于是一个为郑侯全力服务的私人机构建立,这倒是办事为侯不为国,一切只为了迎合郑侯的喜好而献策的风气逐渐出现,并且郑侯每次发布想要做的事情都贴在一个凉亭之中,被卿大夫戏称为郑侯亭。
            新建立的新军显然是一个财政巨坑,为了确保府库不会瞬间巨损大世子姬彦建议不如主动招募贵族子弟,并规定入军者必须自备装备,且若要携带随从也必须符合新军配置要求。
            A按世子说的办
            B不管继续执行
            C新军缩水


            IP属地:马来西亚90楼2019-06-22 00:33
            收起回复
              莒·退吴贼 失去阳都
              鲁国围攻阳都,吴国进犯郯城,目前局势逐渐将莒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再权衡利弊之后大司马钟吾淳放弃了回援阳都的计划,立即掉头回来对付来范的吴军。钟吾淳调集了郯城本地氏族以及地方驻军,给予了吴军迎头痛击。吴军虽然装备军纪高于莒国军队一筹,但莒军本土作战外加钟吾淳身先士卒、以一当十。吴军小败,只好退回国境。为了防备吴军再次来范,钟吾淳下令在吴莒边境开始修建一座要塞,并屯兵以备不时之需。在解决南方事宜之后,钟吾淳便腾出手来准备着手鲁国之事。然而钟吾淳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阳都已经被鲁国占领。由于鲁国锲而不舍的围困,即使鲁军一时半会拿不下阳都。但是阳都的守军显然没有这个耐心,城中粮草即将耗尽,而援军却迟迟未到。于是城中守将心一横,召集各部选择连夜突围。午夜莒军大举从北门杀出,围守鲁军措不及防,立即被莒军杀的人仰马翻损失惨重,好在莒军志在突围,在突破鲁军营垒之后便也不再多做纠缠。次日鲁国便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先前久攻不下的阳都。


              IP属地:马来西亚91楼2019-06-23 03:50
              回复
                曹·变法
                陶·朝堂
                曹孟:从今日起寡人拜陶成先生为客卿负责主持曹国变法,诸位卿家定要鼎立配合。
                众臣:诺。
                陶成:曹国变法大要有三,征军改制废除国野,已扩充兵源。废除井田改用田赋,已充盈国库。废除世卿世禄制唯才是举,已筛选国之良才已强国。三要之下各有详论···
                陶成没说一条众臣的脸便阴一份,待说到废除世卿世禄的时候,堂下立刻哗然,没等陶成说完,立即有人站出来打断。
                第一个带头跳出来的便是太宰襄文:满口胡言!世卿世禄,是数百年来老祖宗立下的规矩,曹国立国四百余年一直沿用至今,岂能说改就改?废除此法孰乃是要动我国之根基,老夫绝不赞同。君上,请速速罢免妄臣陶成将其逐出曹境!
                曹孟:太宰大人莫要激动,**国立于强国之间夹缝求生不下百年。如今大国争霸称雄,小国者不是被灭便是屡遭蚕食。早年陈国夺我宋地便是最好的证明。**国国小民寡,要是循规守规绝无可能强国于中原。故唯有变法,可以强国!
                襄文:君上之言确实颇有几分道理,但变法可行,祖制不能轻易改之!老臣以为效仿郑制可谓良选。郑国国力雄厚,府库充盈,车千乘马万匹,甲士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郑国长久以来庇护我国,两国宗室又多有联姻,绝不比这外臣之妄论要好得多?
                陶成:太宰大人大谬!郑国之国力乃是数百年积累而来,当今郑国国风奢靡,臣不为国,君不理政。郑国号称万士之国,郑侯所养之士不下千人,然曾听闻郑国出过几位扬名天下的名士?反倒是立国不久的魏国以及东方的齐国倒是名士辈出。郑国已中原霸主自居,然楚蛮频频北上来犯,郑国也曾出兵制止,结果内楚蛮疆域日渐辽阔,汉江之诸侯确是早就化作齑粉随风而去。古之定律且强者愈强,然弱者必破立为强。魏封伯之时乃如今三晋之末流,但其君主废井田,整户册,立新法,非世卿。西临秦土、南抵长江、东取卫地三百里雄霸一方。此便是曹国当效仿之路!只要曹国君臣一心,强国岂能只是一纸空谈?只要举国变法,曹国从此便无需寄人篱下!
                襄文怒斥:竖子不足与谋!
                随即拂袖而去 太宰一派以及发对新法的众臣也随之离去。
                朝堂上所留下的不足三分之一,且都是官小势微的贵族。
                曹孟:·····(我就知道)
                陶成:那么留下的诸位大人,相比便是支持推行新法的了?
                众臣:谨遵君上所言。
                次日新法发布,但数地贵族公然抗法,甚至殴打布法官员,更要命的是更具确凿消息太宰正在召集许多大贵族密谋逼宫·····
                曹伯震惊。
                效果:稳定度大幅度下降


                IP属地:马来西亚92楼2019-06-24 02:19
                回复
                  陈国·草草出兵
                  派往郑国的使节很快带回了郑国满意的答复,就此时期郑国既然对楚国用兵。那么巩固与陈国的关系显然也是郑国朝臣所愿意看到的。然而所谓学习郑国的经商之道,倒是收获颇微。郑国之所以商贸繁荣,这多归功于其地通东西,且人口稠密。而陈国虽为中原之国,但地理位置却实在是差强人意。陈国南临吴楚,北至鲁莒。这些国家都商贸不达,而且受郑国东疆大城的商丘影响,陈国的商业发展颇为受制。陈国遣使入郑之后楚国来使也频频入陈,或是交好或是经商。然而如今郑楚两国之兵马在蔡国厮杀,而陈侯显然不会坐失良机,尽管陈侯并不热衷理政。在相国的进言后陈侯意决出兵。
                  陈都·朝堂
                  陈侯姬章:前往蔡国讨伐楚国的大军这么还未出征?大司马何在?
                  都城中尉:禀君侯,大司马说巩固北疆要务为重,无力发兵攻楚,望君侯调他部兵马前去攻楚。
                  姬章:·····
                  相国姬纶涨红着脸:岂有此理,大司马竟然公然抗命,完全不把君侯放在眼里。请君严惩大司马。
                  中尉冷笑:君侯确实发布过巩固北疆之令,大司马也不算是公然抗命。相国过于偏激了吧?
                  姬纶勃然大怒:你这厮倒底收了那竖子多少好处,竟在公堂之上如此袒护他!
                  中尉不卑不亢道:君侯,臣不过实话实说,而已相国却口出粗鄙之语。臣听闻近日相国府上郑国使者出入甚多,这才急着唆使君上援助郑国。
                  姬纶:·····君上莫要听他胡言,臣这是为了陈国大业才进言攻楚的。
                  姬章:····相国忠君爱国之心寡人知晓,中尉言过了。既然大司马戍守北疆,寡人也不好强求,那出兵之事便让汝阳令调兵两千驰援一下郑国吧。
                  姬纶:君上为何不调派徐开将军前去伐楚?
                  姬章:徐将军前日不是刚告假回乡祭祖了吗,相国莫不是忘了?
                  姬纶:·······
                  效果:陈国对楚国宣战。


                  IP属地:马来西亚93楼2019-06-24 10:49
                  回复

                    越国·田吏
                    奖励耕织政令从会稽向周边地区下达,乡里之间也确实提高了不少干劲。但是下派田吏多受制于地方氏族,大多地方氏族也对田吏颇为抵触。由于地方氏族一般不过问或者管理一些民间琐事,所以田吏往往要处理的确实一些农民鸡毛蒜皮争论,这反倒使得田吏成立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然而田吏位低权微,也只能解决调解一些村野琐事一旦需要上刑,或牵涉一定利益之后还是得请地方氏族出面解决。
                    至于前往楚国的使臣根本连楚王的面都没能见上,反倒是被令伊羞辱一番匆匆回国。


                    IP属地:马来西亚94楼2019-06-24 11:04
                    回复
                      智国·迁都安邑
                      智国都城一直临近秦土,然中原之繁硕又其实戎狄之国可比?安邑者,万室大邑。北控大河,南庇诸邑,东御强敌,西扼故地。扼控南北,地通西东。北有大河为屏,南有中条为障,西有大河,东有太行,霸主之基也。周显王元年智伯决意迁都安邑,于是智城作为智氏的百年权力中枢就此结束。而智国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今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魏国大军兵已临城下,君上又将如何让破局?
                      效果:稳定中幅度下降 士气小幅度下降


                      IP属地:马来西亚95楼2019-06-24 11:18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19-06-24 11:23
                        回复
                          莒·已战驳政
                          莒伯春耕之后便发布多条政令。或是发布纳贤令,广纳天下贤才。或是兴修建市场,在或是
                          更改城名,卿大夫一律都以国有战事而被驳回。唯一被推行的平仓令也是推行缓慢。至于什么郡县制更是遭到一致反盾。
                          效果 :威望下降


                          IP属地:马来西亚97楼2019-06-24 11:46
                          回复
                            齐·安内
                            田氏代齐之后,前朝余孽纷扰的消息时常不断,而田氏子弟遍布朝野却日渐张扬跋扈引得国人不满。田午显然对此颇为忧心,但大力打压前朝旧臣势必会扰乱政局,甚至将挑起国人不满。而田氏掌国全凭田氏子弟支撑,而田氏各族也在朝中根深蒂固,想要吸收新鲜血液也是颇为不易。随后齐侯田午便,便服出访稷下学宫,拜访了学宫较为出名的两位名士。田午屏退外人向邹忌和淳于髡透露了部分自己的忧心与疑惑,向两位年轻的士子请教。淳于髡、与邹忌颇为感动,齐侯并不因自己年幼资浅而轻视自己,而是虚心下问诚心以待。于是二人就齐国如今的局势给出了些许提议。对于前朝余党可以恩威并施展,仁德得其心。而顽固之人可以明升暗降调离中枢。之所以前朝余党屡禁不止,是因为姜氏后人仍在,所以必须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对于国人则可以施加仁政,加以安抚。随后齐侯采用二人的计策先是将忠于前朝的一干大夫调离开临淄,再接着大赦临淄,并主动拨出国库救济氓人,得到了国人称赞与传颂,再加上淳于髡、与邹忌在士子间的走动。齐侯立即名声大造,等待时机成熟,田午令即墨大夫约姜氏后人姜献游猎山野,结果姜献意外坠马,身受重伤,不久便猝然离世姜氏一系彻底绝嗣。得知此事后田午倍感痛心厚葬姜献,并严厉处罚了即墨大夫罚其俸禄三年。而后姜氏余党也彻底遭到清洗,虽国人对此事略有存疑,但事已成局,便也无意作做。
                            效果:稳定度大幅度上升 威望小幅度上升


                            IP属地:马来西亚98楼2019-06-25 10:02
                            回复
                              赵·北进
                              赵侯提议学习秦制的建议遭到了一致否认,而提拔年轻贵族前往君主身边历练显然大多贵族还是支持的,但来的皆是一些次子之流。燕国北伐澹林,刚好赵国也借此时机夺取胡地高柳并就此筑城加固对北狄的防御,也就此和燕国签订盟约。南方晋国前来的使者处于各种原因赵侯给与了其远超期望的回应,至于详细原因估计也只有赵侯自己才清楚吧。


                              IP属地:马来西亚99楼2019-06-25 1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