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48贴子:945,563

回复:春秋战国 五 裂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卫·平齐镇魏(上)帝丘·卫都卫侯心不在焉的坐在君位,内心还在思索着昨晚的姿势是否能所提升。俨然没有把朝堂上正在禀告的大夫们当一回事。这时一位大夫上前进言:君侯,魏国魏东主力伐智其内部空虚,且智国使者已前来我国求援,不如趁此时机,收复部分故土,已彰我国威武?群臣立刻反对。相国:荒谬!今日之魏国其实我等可随意践踏的?卫侯忽然一激灵:打,为什么不打?寡人支持打!群臣:?????相国仿佛感觉到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君上?你说啥?卫侯:寡人,说打。相国睁大了眼睛想从卫侯脸上看出他是在开玩笑,但事实上显然不是:君侯,此举大凶,莫要误国啊!卫侯:寡人是卫侯,这卫国寡人说的算!相国气的一时语塞,拂袖离去。周显王元年夏末时节卫军高举援智旗号向魏国宣战。随后卫国大司马苟乐统领卫国大军向魏国重镇朝歌发兵。卫军直扑魏国宿胥口而去,其守军寡不敌众。宿胥口顷刻易手。首战告捷,卫军横渡黄河后便奋力向淇水进发。与此同时魏军也在淇水南岸纠结了五千守军准备以河相阻。苟乐见对岸魏军数量不少,就打消了直击敌军的想法,转而下令全军安营扎寨,并派出斥候疾驰帝丘都城请求援军。就在卫军请援之时,荡阴、中牟两地的地方官员相继在本地征募壮丁多大数千之众。卫侯不负所望果然拨给了苟乐五千援军。援军抵达后,苟乐为防止后方粮道被断之忧,留下少量兵马看守营垒,大军出击直扑荡阴而去。 面对卫国贸然宣战,且当下主力在外,邯郸城内最后的精锐断然也不可轻易调动。再三思量后魏罃决定求救于齐国,并顺路书信一封向卫侯谈和。卫侯接到书信后再次不顾众臣的劝阻,给与回信。书曰:君为魏侯,孤也为卫侯,君能援秦攻智、孤亦是如此。 ----卫使卒齐侯田午也是个爽快人,一拍脑袋便答应了魏使的请求。可魏使刚离齐境还不出三天,便听闻齐国一万大军折戟平阴的消息,差点没背过气来。事后打听才知道,原来卫军出战号角刚一响,齐军便开始全面撤军。等卫军集结完毕城外早已空无一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魏罃接到齐国战败的消息高呼**。祸不单行,荡阴虽严阵以待,但奈何军中多为新募壮丁,真正战力不过数百老卒私兵。在苟乐的上万兵马战车践踏之下顷刻间便化为齑粉。荡阴沦陷。魏侯震怒。卫军再次告捷,士气高涨。大司马苟乐决定一鼓作气拿下朝歌,并召集三军当众喊出还于旧都的口号,卫军士卒无不振奋激昂。卫军再度抵达淇水修整一日之后立即发起了强攻。虽然在卫军攻陷荡阴这段时间给了淇水南岸的魏军足够的时间准备布防,但奈何敌军人多势众,且敌军士卒士气高涨、悍不畏死,淇水防线被卫军攻破显然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IP属地:马来西亚来自iPhone客户端74楼2019-06-11 02:19
回复
    卫·平齐镇魏(下)
    卫国入侵魏国的消息很快便传入了安邑城内。得知消息的智伯乐的原地打滚高呼快哉,随后立即传令上将军狐鸣以及各高级将领前来宫中觐见。半日之后,征伐魏国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安邑。在智国上将军狐鸣整军备战之时,魏国的邯郸城内的魏侯正焦虑的看着淇水前线的急报。淇水防线被破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眼下朝歌城内虽有军卒尚可一战,可如果朝歌沦陷,后果是魏国绝对不愿意承受的。所以经过和群臣的讨论眼下放在魏罃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让公子昂立即回军。第二,令相国公叔座领精锐把守朝歌。其三则是御驾亲征。第三条魏侯虽然略有心动,但直接被排除在外。第一条虽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击败来犯的卫军,且有很大几率可以全歼其部,但先前南征智国所获得的战果必将大幅缩水。魏侯终是舍不得那些刚到手的城池土地,于是立即传令相国公叔座携带精锐前往朝歌。很快公叔座便接到了邯郸传来的军令,于是他立即带上亲卫精锐轻装简行,直奔朝歌而去。公叔座看完战报,很快便预料到此时淇水防线很可能已经被卫国突破,为了赶在卫军包围朝歌之前抵达,公叔座下令全军抛下重甲·仅携带三日军粮便出发。事实上却是如此,在邯郸使者抵达山阳的第二天卫军便已经击败淇水防线的魏军,全军渡过淇水。公叔座走后魏军便由其副将接手,对山阳的攻势也开始逐步放缓,智国守军得一歇喘息。
    得知卫国攻击魏国的消息有所动容的人显然不仅仅只有智伯。晋国相国韩武当晚立即赶赴宫中面见晋侯。面对突然闯入的韩武,正在洗脚的晋侯吓得差点掀了脚盆。
    晋侯拿起仕女手上的擦脚布擦了擦汗道:韩相为何如此唐突觐见寡人?难道有大事发生?
    韩武:君侯,卫国攻魏。现已兵临朝歌。臣请君侯立即发兵援魏!
    晋侯稍加思索过后,拿起擦脚布擦完脸又擦了擦嘴:要不再等等?
    韩武:君上此战非同小可,锦上添花怎抵得上雪中送炭?
    晋侯:可魏国之战事晋国若贸然插手,怕是会得罪智、卫两国吧····
    韩武:君侯!我韩氏已集结好兵马就等军上一声令下支援魏国!
    晋侯放下擦脚布:可我还没准备好...
    韩相怒言打断:好了,你不要再说了,臣自己去!
    晋侯愣了一下,回过神来韩相已走。晋侯又拿起擦脚布小声嘀咕:其实我想说 等我擦完再走...
    智军很快再次集结完毕,走周地反攻魏国。智军经过周地攻魏,吓得周天子以为智国又要雷普自己,立即派人送上礼物笑脸相迎。结果只是借路,大松一口气,立刻下令让人带路。很快智军抵达河内下郡。上将军狐鸣抵达河内下郡后直扑野王渡口,大败魏国守军。智军渡河进入河内上郡,庸城解围。智国主力抵达,公子昂不敢有丝毫怠慢,保守起见他调走包围山阳的公叔座部,集结了全部军力准备与狐鸣一战。双方主将皆对敌方略有忌惮,于是战局逐渐陷入僵局。
    庞涓虽身在河西大营带其军帐之中却是斥候出入频频。随后庞涓贪功心切,擅自调动本部五千兵马突袭汾阴智军,河西主将龙贾爱才,便先上报邯郸希望对其从轻发落,然而就在庞涓出征不久后,邯郸下令攻击智国的军令便抵达河西,于是便不再对庞涓有所追究。智国虽留有守军驻守但主要集中在岸门一线,汾阴守备实力并不雄厚。周显王初年九月魏将庞涓下汾阴斩智军三千。庞涓拿下汾阴之后,龙贾所统领的河西军主力也随即对岸门展开进攻。庞涓利用龙贾军对岸门的牵制,领军兵临安邑城下,并大肆宣扬智军主力已在孟门被魏晋联军歼灭的谣言,勒令智伯出城请降。安邑守军士气大跌。
    效果:智军士气下降


    IP属地:马来西亚75楼2019-06-14 02:20
    回复
      秦国
      公孙贾接命之后立即带上相关随行人员展开田赋调查,但没过多久便暂停了手里的工作。公叔贾上书秦伯,仅仅只是查了栎阳周围便以及发现有很多大夫占据公田,且周围国人每年上缴赋税不光予已国家,还需要额外上交一份给与地方贵族。并且地方贵族非常抵制田赋调查,这也使得公孙贾工作进行的十分困难。至于秦伯新设的卫营,各地贵族倒是很乐意将其子嗣送入其中。前往列国的使者大多成功抵达,魏、晋、郑三国都同意与秦国交好,魏国更是答应了秦魏之间的联姻。而前往巴国的使者却碰了一鼻子灰。前往郑国的使团重金之下倒是带回了不少郑国士子,至于才能,有待考究。
      效果:国库大幅度下降 国内不满小幅度上升


      IP属地:马来西亚76楼2019-06-15 04:12
      回复
        卫国
        井田制的落寞显然以及是无力回天,贵族为了压榨属民强迫其开垦大量私田。公田日已荒废,甚至有时地方贵族还会侵占公田为己用。如此一来井田制几乎名存实亡。对于卫侯提出来的废除井田制想法,众臣还是非常支持的,但是随后提出所谓的初税亩,显然是颇有要恢复井田制的意思啊,那么前后矛盾之言搞得众臣觉得君侯不知所云。至于什么法家学士,那么就更是无稽之谈,根本闻所未闻。他们认为如今卫国安逸一方何须大动干戈进行整改,修建学宫也是空耗之举。不过卫侯再三坚持还是修了起来,不过规模相比较初衷,实在是小之又小。至于新制遭到了集体大夫的一致反对,便不了了之了。
        效果:国库大幅度下降 不满中幅度上升


        IP属地:马来西亚77楼2019-06-15 04:32
        回复
          燕赵冲突
          周显王元年燕赵边境燕国聚集了庞大军队抵达屠何。赵国边将乐祚急报晋阳,赵侯闻之大惊,但随后燕国的使节也随之到来,并递上国书表示燕国并未有丝毫冒犯君侯疆土之意,此举只为北上讨伐戎狄。然而一向以勇武著称的公子肃并不打算轻易罢休。随后赵国已协助友邦为由调集五千大军尾随燕军北上。
          效果:燕赵关系中幅度下降
          燕国自拟决断


          IP属地:马来西亚81楼2019-06-17 00:48
          回复
            燕·北击澹林
            经过和赵国的小插曲之后,上将军剧鄙立刻整顿兵马发兵北上。作为已游牧为主的澹林人,想来都是在冬季南下一阵劫掠,然后立刻撤军北上。燕赵之军多为步卒居多,战车又赶不上澹林骑兵的速度,所以往往徒劳而返。然而这次燕军出战的时间挑在了春夏之间。此时澹林族人多在蓄养牲畜,所以武备松弛。待澹林牧民发现燕军之时,牧群转移显然以及有些来不及了。于是当地族长只好一边集结部落勇士骚扰阻挡燕军北上,另一边让族人快速撤离。几番战斗下来,燕国敌我悬殊成功占领了纲成地区。在上将军的估计下燕军也只能止步于此,如果再北上必定碰到大规模澹林部落。这一万燕军必然凶多吉少。于是剧鄙一边派人前去蓟城报捷,同时又开始修建大量公事来尝试站稳此地。纲成之地确实是一个可以作为牧区的天然马厂,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背面的澹林随时可能南下,这使得燕国如果要将纲成牢握掌中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上将军剧鄙建议不如开始新修长城防御澹林。


            IP属地:马来西亚83楼2019-06-18 23:35
            回复
              楚·骚动
              吴起改革失败之后,虽然吴起以身祭法换得数以千计的贵族与之陪葬,但其推行之法也就就此终结。今日楚王在大军北伐之际,却欲再启贯彻吴起之法这一举动,虽然激起了部分中小贵族的支持,但也使得几个大贵族极其不满。若直接贯彻吴子之法,那么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便是楚国最大的屈、景、昭三家氏族。昭家位居令尹其地位在楚国可谓是如日中天,景家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北伐大军便是由大司马景舍所掌管。至于屈家实力同样也是不容小觑。于是楚王决定
              A贯彻到底
              B做出让步先对三家以外的贵族动手
              C暂且搁置


              IP属地:马来西亚84楼2019-06-20 23:52
              收起回复
                吴国·戈向何处
                吴国对内继续贯彻着休想生息的主要国策,吴王再次整编户籍的举策对先前混乱的户籍有了一定的改善。至于所谓的保甲之法由于各种原因只在小范围展开了实施目前效果甚微。北方中城一带遭到了莒人的大肆劫掠,很多村落被洗劫一空。当五千吴军赶到中城之后,莒国军队早已扬长而去,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
                吴国将领决定
                A留下少许军队驻防中城
                B领军北上反击莒国
                C班师复命


                IP属地:马来西亚85楼2019-06-21 00:04
                收起回复
                  曹国·欲行变法
                  曹伯召见士子陶成,表明了其欲强国之迫切。陶成先前欲投郑国以来施展抱负,但奈何郑国晋升之资颇贵,卿大夫之流好才而不重才,陶成极力进言反遭嘲讽,怒而去郑来曹。两人一拍即合,立即屏退左右私下会谈。
                  陶都·偏殿
                  陶成:如此一来,臣大致已经了解曹国的情况。心中已有良策,但却不敢与君上说。
                  曹孟行礼:先生尽管直言,此间就你我二人,请先生教我!
                  陶成:曹国强国必须进行变法,其一废除世卿世禄,官员一律则优而取,其二废除井田效仿魏制。其三整顿国风军制,废除国野之别扩大兵源。
                  曹孟:····先生三策无论是那一条,必将国之震动。尤其是第一策更是形同剔骨一般啊。
                  陶成:君上若觉得不行,臣还有一备策,废除部分官职世袭将其择优而取,在单父、外黄、襄丘效仿齐制设立三都,来换取大氏族的支持。
                  曹伯想了之后
                  A变法!欲立必先破!
                  B先易后难,执行后两策,再推行第一策
                  C采用备策
                  D自拟


                  IP属地:马来西亚86楼2019-06-21 00:41
                  收起回复
                    鲁国
                    阳都久攻不下,莒军回援在即当如何。
                    A打
                    B先停一下
                    C跑路


                    IP属地:马来西亚87楼2019-06-21 00:45
                    收起回复
                      魏·新职
                      魏国在对外作战的同时,魏侯在邯郸也没有闲着。为了分担相国的权利,在相国之下又设了,昭文、集贤、守拙三个管职。然而此时相国在外作战,立下这些官职显然让朝内流言四起。魏侯见事不妙,生怕传入正在前线作战的公叔座耳中导致战事不利,于是暂且押后。但廷尉一职倒是很快落实下来,待公子昂回国便即刻兼任。而后魏侯为了激励河西军特地加封龙贾为中大夫,庞涓特升职为中尉,以鼓励其奋勇杀敌。


                      IP属地:马来西亚88楼2019-06-21 23:32
                      回复
                        晋·乐祚入晋
                        晋侯下的匠作令在韩家的支持下很快得到落实,实名之后很多制作手艺不过关或者偷工减料的匠人被查处。几颗脑袋落地后产具果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公孙颀被晋侯拜为客卿出使赵国,本想着让其着手收集一些赵国军机的晋侯怎么也没想到,公孙颀竟吧赵国的军尉乐祚也给带了回来。在一脸懵逼的晋侯面前,乐祚表明了来意。乐祚称自己是奉赵侯之命,前来晋国帮忙训练马军,并且主动请位前往中山郡组建新军。
                        晋侯想
                        A允了
                        B扣了
                        C斩了


                        IP属地:马来西亚89楼2019-06-22 00:09
                        收起回复

                          郑·郑侯亭
                          郑侯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门下的大批士子,也想着是时候清理一下那些吃干饭的人于是定下规矩。从今以后士子从低到高分为外客、门下客、下士、中士与上士五档。依靠能力决定待遇,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外客属于外人,没有食宿待遇,但可以自荐执行差事。提供给门下客每月提供一日食宿,让他们办一件事或进行辩论或角斗作为交换,如果做得好可以升为下士。下士中士上士为常驻门客,有不同等级的衣食住行待遇,需要随时待命,为郑侯赴(xun)汤(huan)蹈(zuo)火(le),执行各种任务。其中上士为士子的顶点,要经过重重考核证明他们忠诚与能力。上士可以指使其他等级的士子。
                          于是一个为郑侯全力服务的私人机构建立,这倒是办事为侯不为国,一切只为了迎合郑侯的喜好而献策的风气逐渐出现,并且郑侯每次发布想要做的事情都贴在一个凉亭之中,被卿大夫戏称为郑侯亭。
                          新建立的新军显然是一个财政巨坑,为了确保府库不会瞬间巨损大世子姬彦建议不如主动招募贵族子弟,并规定入军者必须自备装备,且若要携带随从也必须符合新军配置要求。
                          A按世子说的办
                          B不管继续执行
                          C新军缩水


                          IP属地:马来西亚90楼2019-06-22 00:33
                          收起回复
                            莒·退吴贼 失去阳都
                            鲁国围攻阳都,吴国进犯郯城,目前局势逐渐将莒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再权衡利弊之后大司马钟吾淳放弃了回援阳都的计划,立即掉头回来对付来范的吴军。钟吾淳调集了郯城本地氏族以及地方驻军,给予了吴军迎头痛击。吴军虽然装备军纪高于莒国军队一筹,但莒军本土作战外加钟吾淳身先士卒、以一当十。吴军小败,只好退回国境。为了防备吴军再次来范,钟吾淳下令在吴莒边境开始修建一座要塞,并屯兵以备不时之需。在解决南方事宜之后,钟吾淳便腾出手来准备着手鲁国之事。然而钟吾淳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阳都已经被鲁国占领。由于鲁国锲而不舍的围困,即使鲁军一时半会拿不下阳都。但是阳都的守军显然没有这个耐心,城中粮草即将耗尽,而援军却迟迟未到。于是城中守将心一横,召集各部选择连夜突围。午夜莒军大举从北门杀出,围守鲁军措不及防,立即被莒军杀的人仰马翻损失惨重,好在莒军志在突围,在突破鲁军营垒之后便也不再多做纠缠。次日鲁国便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先前久攻不下的阳都。


                            IP属地:马来西亚91楼2019-06-23 03:50
                            回复
                              曹·变法
                              陶·朝堂
                              曹孟:从今日起寡人拜陶成先生为客卿负责主持曹国变法,诸位卿家定要鼎立配合。
                              众臣:诺。
                              陶成:曹国变法大要有三,征军改制废除国野,已扩充兵源。废除井田改用田赋,已充盈国库。废除世卿世禄制唯才是举,已筛选国之良才已强国。三要之下各有详论···
                              陶成没说一条众臣的脸便阴一份,待说到废除世卿世禄的时候,堂下立刻哗然,没等陶成说完,立即有人站出来打断。
                              第一个带头跳出来的便是太宰襄文:满口胡言!世卿世禄,是数百年来老祖宗立下的规矩,曹国立国四百余年一直沿用至今,岂能说改就改?废除此法孰乃是要动我国之根基,老夫绝不赞同。君上,请速速罢免妄臣陶成将其逐出曹境!
                              曹孟:太宰大人莫要激动,**国立于强国之间夹缝求生不下百年。如今大国争霸称雄,小国者不是被灭便是屡遭蚕食。早年陈国夺我宋地便是最好的证明。**国国小民寡,要是循规守规绝无可能强国于中原。故唯有变法,可以强国!
                              襄文:君上之言确实颇有几分道理,但变法可行,祖制不能轻易改之!老臣以为效仿郑制可谓良选。郑国国力雄厚,府库充盈,车千乘马万匹,甲士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郑国长久以来庇护我国,两国宗室又多有联姻,绝不比这外臣之妄论要好得多?
                              陶成:太宰大人大谬!郑国之国力乃是数百年积累而来,当今郑国国风奢靡,臣不为国,君不理政。郑国号称万士之国,郑侯所养之士不下千人,然曾听闻郑国出过几位扬名天下的名士?反倒是立国不久的魏国以及东方的齐国倒是名士辈出。郑国已中原霸主自居,然楚蛮频频北上来犯,郑国也曾出兵制止,结果内楚蛮疆域日渐辽阔,汉江之诸侯确是早就化作齑粉随风而去。古之定律且强者愈强,然弱者必破立为强。魏封伯之时乃如今三晋之末流,但其君主废井田,整户册,立新法,非世卿。西临秦土、南抵长江、东取卫地三百里雄霸一方。此便是曹国当效仿之路!只要曹国君臣一心,强国岂能只是一纸空谈?只要举国变法,曹国从此便无需寄人篱下!
                              襄文怒斥:竖子不足与谋!
                              随即拂袖而去 太宰一派以及发对新法的众臣也随之离去。
                              朝堂上所留下的不足三分之一,且都是官小势微的贵族。
                              曹孟:·····(我就知道)
                              陶成:那么留下的诸位大人,相比便是支持推行新法的了?
                              众臣:谨遵君上所言。
                              次日新法发布,但数地贵族公然抗法,甚至殴打布法官员,更要命的是更具确凿消息太宰正在召集许多大贵族密谋逼宫·····
                              曹伯震惊。
                              效果:稳定度大幅度下降


                              IP属地:马来西亚92楼2019-06-24 0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