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平齐镇魏(上)帝丘·卫都卫侯心不在焉的坐在君位,内心还在思索着昨晚的姿势是否能所提升。俨然没有把朝堂上正在禀告的大夫们当一回事。这时一位大夫上前进言:君侯,魏国魏东主力伐智其内部空虚,且智国使者已前来我国求援,不如趁此时机,收复部分故土,已彰我国威武?群臣立刻反对。相国:荒谬!今日之魏国其实我等可随意践踏的?卫侯忽然一激灵:打,为什么不打?寡人支持打!群臣:?????相国仿佛感觉到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君上?你说啥?卫侯:寡人,说打。相国睁大了眼睛想从卫侯脸上看出他是在开玩笑,但事实上显然不是:君侯,此举大凶,莫要误国啊!卫侯:寡人是卫侯,这卫国寡人说的算!相国气的一时语塞,拂袖离去。周显王元年夏末时节卫军高举援智旗号向魏国宣战。随后卫国大司马苟乐统领卫国大军向魏国重镇朝歌发兵。卫军直扑魏国宿胥口而去,其守军寡不敌众。宿胥口顷刻易手。首战告捷,卫军横渡黄河后便奋力向淇水进发。与此同时魏军也在淇水南岸纠结了五千守军准备以河相阻。苟乐见对岸魏军数量不少,就打消了直击敌军的想法,转而下令全军安营扎寨,并派出斥候疾驰帝丘都城请求援军。就在卫军请援之时,荡阴、中牟两地的地方官员相继在本地征募壮丁多大数千之众。卫侯不负所望果然拨给了苟乐五千援军。援军抵达后,苟乐为防止后方粮道被断之忧,留下少量兵马看守营垒,大军出击直扑荡阴而去。 面对卫国贸然宣战,且当下主力在外,邯郸城内最后的精锐断然也不可轻易调动。再三思量后魏罃决定求救于齐国,并顺路书信一封向卫侯谈和。卫侯接到书信后再次不顾众臣的劝阻,给与回信。书曰:君为魏侯,孤也为卫侯,君能援秦攻智、孤亦是如此。 ----卫使卒齐侯田午也是个爽快人,一拍脑袋便答应了魏使的请求。可魏使刚离齐境还不出三天,便听闻齐国一万大军折戟平阴的消息,差点没背过气来。事后打听才知道,原来卫军出战号角刚一响,齐军便开始全面撤军。等卫军集结完毕城外早已空无一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魏罃接到齐国战败的消息高呼**。祸不单行,荡阴虽严阵以待,但奈何军中多为新募壮丁,真正战力不过数百老卒私兵。在苟乐的上万兵马战车践踏之下顷刻间便化为齑粉。荡阴沦陷。魏侯震怒。卫军再次告捷,士气高涨。大司马苟乐决定一鼓作气拿下朝歌,并召集三军当众喊出还于旧都的口号,卫军士卒无不振奋激昂。卫军再度抵达淇水修整一日之后立即发起了强攻。虽然在卫军攻陷荡阴这段时间给了淇水南岸的魏军足够的时间准备布防,但奈何敌军人多势众,且敌军士卒士气高涨、悍不畏死,淇水防线被卫军攻破显然只是时间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