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49贴子:945,561

回复:春秋战国 五 裂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智魏东线·退兵
面对卫国在东境的步步紧逼,魏罃最终还是选择稳妥为上,下令公子昂回援朝歌。智国方面同样担忧安邑安危,也调派了五千大军前往回援国都。然狐鸣虽然希望尽快战胜东部魏军回援国都,但见魏军军纪严明,战备充足一时间又不敢妄加出击。然而半月之后发现魏军开始安营后撤,狐鸣生怕有诈于是小心谨慎的缓缓跟进。然而不探不知道,一探却发现魏军大营早已人去营空。这时狐鸣才发现自己被魏军足足白钓了半个多月,而此时魏军已经在汲、共两地设下重兵,大军已向朝歌进发。气急败坏的狐鸣立即发布攻魏,然而魏军枕戈待旦坚守不出,智军一时难有斩获。狐鸣决定。
A撤退回援安邑
B继续攻击
C固守
D自拟


IP属地:马来西亚134楼2019-07-08 10:59
回复
    鲁国·兵败徐州
    曲阜派往陈军大营的使者开出了拥立钟吾淳自立为国的条件并愿意割除大片土地资助钟吾淳。钟吾淳感到智商受到了严重的侮辱,谈笑间斩下了鲁国使者的首级悬挂于大营北门之上以示回复。随后钟吾淳毫不犹豫的下令,全军出击立即攻灭鲁军,准备进军鲁北。在陈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下,鲁军最终不敌,大举溃败。陈军随即占领徐州鲁军大营安营扎寨。钟吾淳借此大捷向陈侯讨赏希望陈侯能将钟吾、常城封给自己。
    A和鲁国和谈割地
    B赏赐钟吾淳并下令灭薛国
    C不许,下令继续出兵
    D自拟


    IP属地:马来西亚135楼2019-07-08 12:24
    收起回复
      蜀·暂且休兵
      面对防御坚固的江州城墙以及同仇敌忾的巴国军民,蜀王一时间没有破敌之策,只好选择扎营围城,但随着时间的过去汉中地区传来秦军攻克城固的消息。蜀王非常震惊,因为目前巴国主力被自己围困,北部关口防御颇为薄弱。目前还不知道秦军的具体数目以及秦军的目的,如果秦军的目的是入主川中,那显然不是蜀国所愿意看到的。再加上攻克江州把握实属不大,再加上目前已经占领了巴中大片土地,也算是收获颇丰。为了保险起见蜀王选择放弃江州,在巴中留下部分驻军便将军队撤回境内,巴子恐自己大军出征夺回巴中之时蜀军会借机攻击江州便也只好作罢。
      效果:蜀国小幅度上升 巴国官户小幅度下降


      IP属地:马来西亚136楼2019-07-09 10:57
      回复
        魏·河东大捷
        面对魏军据守之态,狐鸣依然决定继续攻魏。汲城很快被智军攻破,公子昂随即率部迎击智军。两军征伐数月各有胜负,一时间难分高下,而朝歌方面苟乐已备好攻城器械连续围攻了不下半月,然而魏相公叔座也并非浪得虚名。公叔座动用了朝歌城内的一切可用之源,一边趁卫军攻城褪去之时,修筑城墙高台。一边又说服城中勋贵,派出私兵助战。一番下来卫军一时间对朝歌无可奈何。
        卫·帝丘
        姬礼:卫国大军出征已有一年有余,若不速速了结战事是,必至百姓疲弊,仓癛空虚。陈国暴虐无道欺凌我友邦鲁国,如今已攻至鲁国都曲阜,鲁国危矣。请君侯,尽快与魏国和谈救援鲁国,以匡大道。
        卫侯:大司马在朝歌城下浴血厮杀,若仓促令其撤军难免会引招非议。更何况魏国对我军的猝然宣战必存记恨,又岂会轻易和谈?
        姬礼笑道:君侯放心,若君侯有与魏和谈之意,臣定不辜负君上所望。
        卫侯:·······
        河东
        庞涓所领之魏军虚张声势之举吓得安邑城内大军不敢轻易外出迎战,而龙贾所领的河西军主力却死死的被岸门智军所拖住,难以发挥全力。庞涓见此立即派出三千精兵切断岸门外来补给将岸门陷为孤军。然而岸门外来补给一失,本地辎重仅够半月所用,一时间士气大降,但又恐魏军势大不敢主动出战。不过岸门被切断辎重的消息很快也传至安邑城中,智伯清楚一旦岸门守军尽丧,那么安邑很快也会成为魏军主力的进攻目标。为了解除岸门危险智伯决定主动出击。五千智军大举杀出,庞涓所布之疑兵顷刻溃散。智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击溃了两股魏军,随后便向岸门进军。然而没过多久立刻传来安邑被围攻的消息,智军大惊立即回援,不了半路遭到庞涓主力埋伏几乎损失殆尽,而后庞涓北上与龙贾夹击岸门守军。岸门守将见我军士气低迷,反观敌军来势汹汹士气高涨且又有援军新至,于是开城请降。岸门叛降后安邑大乱许多大臣纷纷建议弃守安邑还于旧都。更多者则是希望与魏和谈,以为毕竟东部战事我军仍占有优势,现在和谈还为时不晚。

        A和谈救鲁
        B死磕
        C暂先和谈

        A还于旧都
        B割地和谈
        C拼死一搏


        IP属地:马来西亚138楼2019-07-10 11:46
        收起回复
          卫·血战朝歌
          公子昂退守魏国之后立即派遣精锐武卒前往支援朝歌。
          朝歌城头
          魏将激动道:相国,快看!援军来了!
          公叔座:快!派人前去迎接!昭告全军援兵已至,大胜在即!
          魏将立刻动身迫不及待向大营走去,将这好消息告诉全军将士。卫·大营
          苟乐正在阅读各营的汇报的军中情况。
          传令:报!魏国一只援军出现,正准备开赴朝歌城内!
          苟乐抬头道:援兵可有携带大批辎重?
          传令:回禀大司马,并未发现。
          苟乐继续低下头:退下吧。
          副将上前:大司马,魏国援军已至为何放任其于朝歌守军汇合?此时不应该立即出击将其击溃吗?
          苟乐放下竹简笑道:朝歌已经被我军围困数月,不出意料此时找个城内恐怕已是不足五日之粮,如今再添兵源,无疑是雪上加霜。传令三军准备备战三五天内魏军必然主动出击。
          魏军援军入城之后,一阵客套之后,公叔座立刻屏退众人,仅留下几位高级将领,和援军统领于府中。
          公叔座:将军前来带了多少援军?
          魏律:禀相国,末将奉公子之命率领五千精锐武卒助战相国立克敌军。
          公叔座面不改色道:将军前来带了多少粮草?
          魏律:末将来时全军携带五日粮草,如今还剩三日左右。
          公叔座又问:前线战事如何?
          魏律:相国放心,公子让我传达相国,前线战事无忧,让相国莫要担心。
          公叔座沉默片刻缓缓道:魏将军,其实目前朝歌城内粮草已不足一日。
          魏律大惊
          公叔座接着说道:好在将军还存三日之粮,这倒是解决掉了燃眉之急,但是城外的卫军肯定也在推测 我军大致也临近粮尽。所以这些时日也不做攻城,恐怕是在逼我军出城与其野战。换之前老夫断然不敢与之野战,但如今有了将军麾下的五千武卒,那么岂有不战之理?
          次日公叔座拿出一半军粮让各营饱餐一顿,当日下午,魏军向卫军发起进攻。苟乐虽然一惊但很快组织卫军迎战。武卒凭借强弩的齐射和彪悍的战力很快击溃了卫军的先锋,但好在卫军人多势众,再加上公叔座部战力不堪所以在苟乐的安抚下很快稳住军心。双方厮杀至力竭各自退去。此战卫军死伤足足六千兵卒,不禁让苟乐大为心寒。公叔座方面也损失了战兵两千民兵三千。苟乐思量如此一来拿下朝歌的可能实在是微乎其微,于是果断放弃朝歌退回淇水以北,朝歌解围。接到战报后魏罃发现如此真是与卫国和谈的大好时机。于是决定
          玩家自拟


          IP属地:马来西亚139楼2019-07-11 11:59
          回复
            魏·战火熄灭
            岸门沦陷、出战大败一个个噩耗传入安邑,每一个国人和勋贵无不感受到绝望与恐慌,然而城外传来卫国撤军的消息成为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个稻草,恐惧充斥着安邑军民的头脑,城外旌旗招展的魏国大军则无时无刻刺激着他们的神经。但是就在这时,宫中却传出不顾一切代价要死战魏军的消息。这一刻安邑的贵族百姓心中的恐惧顷刻间转化为了愤怒。愤怒的人群逐渐汇聚他们的目标则是智伯的宫殿·····
            半月前卫·帝丘
            卫侯欲再度增兵魏国,但遭到了相国为首众臣们的反对。
            姬礼直言:智国不过是强弩之末,而魏国显然还有余力,再加上晋国出兵援。智国的败亡显然毋庸置疑。古语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所以当速速退兵,莫要惹祸上身。
            卫侯:贸然退兵岂不让卫国落下一个抛下盟友的不义之名?
            姬礼笑道:君侯莫忧,臣早有良策。
            卫侯挑眉:哦?相国计将安处?
            姬礼:鲁国、智国皆为我卫国盟友,如今鲁国国都被围危在旦夕。君侯若以仁义之师救援鲁国,那天下又会有何人对卫国退兵魏国之事有所非议?
            卫侯显然还是有所犹豫。
            姬礼赶忙道:等击退陈军之后鲁国愿意以郓城以及濮水以东五十里作为谢礼。
            卫侯惊道:当真?
            姬礼笑道:当然,鲁国以送上玉璧一双 美姬十名作为见礼。
            卫侯大喜:彩!彩啊!答应鲁侯,立刻命大司马撤军主持与魏国和谈。那个··
            姬礼:美姬以送入君侯寝宫。
            卫侯:妙,妙啊。
            很快卫魏达成一致,卫国退还了占领的荡阴等地,魏国赠与了百金。双方就此和谈。
            安邑城中由于智伯的一意孤行遭到群臣以及国人的逼宫,最后智伯被废,立世子为新君。以割让河内郡与晋魏和谈,少水以北归魏,少水以南归晋。三金之战就此落幕。
            效果:智国官户大幅度下降 国君更替为智权 魏、晋官户上升


            IP属地:马来西亚140楼2019-07-14 02:34
            回复
              秦-私斗
              来秦士子的数量显然没有秦伯预想的那么多,当然不出秦伯所料,在秦伯决定对这些士子许以高位之时,果不其然很多氏族大臣立刻反对,于是秦伯顺势便将些士子交给公孙贾让他调派士子协助勘查田地之事。但是一听要下乡工作,不少士子当即不干了。秦伯也并没有阻拦,赠与路费任其去留。但是所谓禁止私斗一事却是屡禁不止,明明是各地氏族同意秦伯之请,但私底下显然并没有当一回事。再者汉中刚刚平定此处治安是在堪忧,且巴人不服秦者十有八九。


              IP属地:马来西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41楼2019-07-14 23:59
              回复
                燕·修武备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燕公决定任命一名胡汉混血人小贵族为纲成令,朝中众臣对纲成这块风险远高于收益的边地显然没有大多兴趣便也没有什么反对之声。只不过对新任县令沮禄的胡人血统很不待见。沮禄对燕公的任命受宠若惊,当然他也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挑战也绝非儿戏,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不过沮禄没有辜负燕公的期望,沮禄率领燕军多次击败澹林的来犯使燕国在纲成彻底站稳跟脚。城墙的修建,马场的建设,这一切使得纲成逐渐繁荣起来。在沮禄的预估下,只要没有过大的变故,纲成很快便会变成燕国又一个马产地。燕公向各地贵族定期抽调壮丁的练兵之令很快落实,在无需出资,又可白白练兵的丰厚条件下贵族纷纷支持。然而燕国军民逐渐升起的勇武之气同时燕国的国库也是日渐捉襟见肘,如果没有足够的国力支持先前所作的一切也都将化作泡影。


                IP属地:马来西亚142楼2019-07-16 00:35
                回复
                  晋国
                  乐祚同意了晋侯的要求,并开始着手中山胡骑的训练。由于韩武,治军之术远逊于乐祚,所以实际练兵皆有乐祚负责。


                  IP属地:马来西亚143楼2019-07-16 00:38
                  回复
                    魏国
                    至此一役,魏国扬名天下,同时庞涓之名也开始被世人所知。战后各部将领都各有封赏,而庞涓则破格受封龙骧将军。晋国韩氏也成为魏国上宾,宴上魏侯更是笑谈若晋国国君有韩相一半才能那晋国定当光耀先祖。庞涓受封将军后逐渐在军中地位渐高,并且通过其不凡是能力在军中建立了不小的威信,而庞府往来之宾客更是络绎不绝,其名声在魏国可谓是蒸蒸日上。


                    IP属地:马来西亚144楼2019-07-17 01:46
                    回复
                      卫国
                      卫侯加强了对刑法执行力度,并且严令禁止求情减刑,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国人勋贵,但卫国使用的仍是春秋旧法,其漏洞和全面性上显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若要弥补这些问题,显然并非易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6楼2019-07-18 00:59
                      回复
                        齐国
                        邹忌淳于髡献计齐侯,使齐侯在齐侯的地位得到很好的巩固,而齐侯的拜会与赏赐赠礼,也让二者年少英才之名在齐国传扬。而后齐侯再次拜访二人希望他们能够正式出仕齐国,但他们却已自己年少,尚需学习积累,待来日学有所成再报效君侯也不迟。二人的回答大出乎齐侯所料,齐侯不好强求。寒暄几句后便告辞归宫。如今齐国之朝政田氏族人所掌权之位置十有七八,且皆是要职要位。能留给外来士子的一席之地确实少得可怜。这让想重用外来人才的齐侯有些苦恼。不过这些烦恼,都被年幼世子欢笑撒娇所暂时冲淡。齐侯溺爱的摸着世子的脑袋柔声道还是我儿因齐心疼寡人。
                        效果失去buff国君新立 前朝叛臣 更改buff大夫专权:行政效率下降20% 集权锁定为B


                        IP属地:马来西亚147楼2019-07-18 13:32
                        回复
                          吴国
                          陈国伐鲁,上大夫谏,王当有所为。
                          效果:无


                          IP属地:马来西亚148楼2019-07-18 13:36
                          回复
                            莒国
                            莒伯迁都之议,遭到了大部分大臣和贵族的反对,琅邪繁华东存海贸,同时琅邪同样也是一座坚城,完全没必要迁都到莒城去。再者迁都损耗开销极大,眼下吴国来犯才是当务之急。


                            IP属地:马来西亚149楼2019-07-18 13:54
                            回复
                              曹国
                              陶成离去一切又回归原样,不过郑国公子在曹国成功拜将倒是没受到一丝阻拦,目前公子远已经着手在陶邑训练三千新军。


                              IP属地:马来西亚150楼2019-07-18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