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02日
漏签
0
天
历史吧
关注:
4,076,296
贴子:
73,674,296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1681
回复贴,共
25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历史吧
>0< 加载中...
回复:(长篇)【原创】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安卡v克维拉
以史为鉴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大清的灭亡给我大汉族一丝苟延残喘的时机,完成军阀混战和民国百家争鸣,蛻去一层淤血
129楼
2018-10-22 16:23
回复
收起回复
不浪费粮食的宇文成都
五霸七雄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
~~~
世界七大军事强国:
亚洲:中国
非洲:埃及
欧洲:俄罗斯
大洋洲:澳大利亚
北美洲:美国
中美洲:危地马拉
南美洲:巴西
IP属地:广西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2楼
2018-10-22 21:09
回复
收起回复
熊猫办公
熊猫办公介绍
中国历史
的书籍推荐,全新AI技术,快速创作文档类内容,让您轻松搞定!介绍
中国历史
的书籍推荐,领先的AI写作工具,支持工作办公/互联网电商/教育培训/等各场景需求使用。
2025-04-02 05:03
广告
立即查看
一介後生
秦时明月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好厉害,楼主这是打算出书吗?
IP属地:江西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3楼
2018-10-22 22:54
回复(7)
收起回复
kingfuked
以史为鉴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IP属地:广西
134楼
2018-10-23 03:30
回复
收起回复
tianshilaolu
盛世唐风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之前有个写多尔衮的太监了,支持楼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5楼
2018-10-23 11:58
回复(1)
收起回复
zjqss
混一戎华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没了吗?
不过瘾啊
IP属地:浙江
136楼
2018-10-23 13:16
回复(5)
收起回复
历史票友康永聪
潘卫王谢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85)【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李永芳,剃发降清(准确的说应该叫剃发降金,这个时候还没有“大清”),成为明朝边防长官投降女真的第一人(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努尔哈赤也没有说食言,把自己七儿子阿巴泰的女儿嫁给了李永芳。因此,李永芳也被称为抚顺额驸(相当于明朝的驸马),从辈分来讲,成了努尔哈赤的孙女婿。
之所以对李永芳这么器重,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才华,而是想把他树立成一个榜样,给大明的其他将领看:一个小小的游击,到了我们这边,既当额驸,又当总兵,金银财物享之不尽。
招降,我们是认真的。
就好像今天售楼处的样板间,总要装修得像模像样,才能忽悠人来买。
任何朝代,开国之初,往往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事实上,从这个角度讲,李永芳并非抚顺之战的最大收获。
当时,还有个小人物,也投降了努尔哈赤。他对于女真(大清)的影响,远远超过李永芳,甚至同时期的任何一个将领。捧他的人,将其视为史上**的军师,甚至可以跟诸葛亮、刘伯温等人齐名;骂他的人,将其说成最大的“汉奸”,恨不得踩上一万只脚。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范文程。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辽宁省沈阳市)人。
关于范文程投靠努尔哈赤的过程,说法不一。按《清史稿》上说,在抚顺之战前夕,他跟他哥哥一起主动投奔的努尔哈赤。也有些书上说,在抚顺被攻克以后,范文程作为俘虏被编入八旗的队伍,跟当年努尔哈赤一样,也做苦力。后来他还险些遭到屠杀,因为长得好看(长相甚佳),且身材伟岸,被努尔哈赤发现。一问之下,还念过书,才幸免于难。
由此看来,拥有一副美丽的皮囊,绝对有好处,无论男女。
然而,对于范文程的重要性,努尔哈赤当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这也怪不得努尔哈赤,因为他对汉人本来就不怎么感冒儿,能让其登堂议事已经算不错了。更何况,此时范文程对女真的情况也不怎么了解,见识更达不到理想的高度。
不过不要紧,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关于范文程如何从奴隶成长为国家智囊,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说。现在先放一放,让他继续成长。等到下一卷皇太极的故事里,我们再让他隆重登场。
IP属地:辽宁
137楼
2018-10-23 17:35
回复(6)
收起回复
丿烽火and狼烟
盛世唐风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楼主写的很棒,期待你的更新!!!
139楼
2018-10-26 17:38
回复(5)
收起回复
历史票友康永聪
潘卫王谢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88)【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返回大营,努尔哈赤紧急召集各大贝勒、满汉将领开战情分析会。
努尔哈赤先发言,说,各位有何建议?
众将大概都被大炮打蒙了,不敢说话。
努尔哈赤环顾四周,看到人群深处站着的范文程,问道:可知道火炮有何弱点?
范文程连忙上前,答道:有,据臣所知,火炮每次发射完毕,都需要重新装弹药,比较麻烦,因此,两次开炮间隔较长。我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可以先引诱对方开炮,然后趁换药间隙,派一支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过去。
努尔哈赤满意地点点头,又再次看了看众人。
此时,皇太极站出来,说,阿玛,儿愿为先锋。
见到“四贝勒”自告奋勇,其他的贝勒、将领也跟着出来,纷纷表示愿意带头出战。
气氛稍显缓和,众将开始对于战况议论起来。
短暂思索之后,努尔哈赤挥手示意范文程到身边,低声对他说:其实火炮还有个弱点,覆盖范围不够,对不对?
范文程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汗王英明。
以上对话,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不可能。
写历史作品,大原则是尊重史实,但小的细节有时候也可以靠想象。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到,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项羽身上,他却说:“彼可取而代之。”
这两句话到底说没说,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反正司马迁不可能知道。不过,他凭想象写了出来,而且并非胡乱写,充分考虑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刘邦当时四十多岁,市井之徒,表现出对始皇帝的仰慕之情,实属正常;项羽不同,二十出头,年轻气盛,贵族出身,看秦始皇也没什么了不起,当然觉得可以取而代之。
虽然出自想象,但让人觉得恰到好处,反而成了经典。
范文程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大金出谋划策,并没有详细记载。我暂且也靠想象让他稍偶尔一小脸儿,免得以后突然出场,显得突兀。
IP属地:辽宁
141楼
2018-10-27 22:11
回复(5)
收起回复
历史票友康永聪
潘卫王谢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89)【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二天再战,努尔哈赤把时间选在了傍晚。
那一日,阴,有风。
他并没有让皇太极做先锋,而是将八旗部队的进攻方式变成,围攻。
最近流行抗战剧,我们经常听到比较类似的台词,指挥官说,集中火力,给我打!
大炮如何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只有集中攻击,如果朝着四面八方散射,那么单位面积的杀伤力肯定变小。
之所以选择围攻,正因为看到了火炮的这一劣势。努尔哈赤知道对方不可能将大炮分散,只能朝向一面。于是,他派一支精锐骑兵正面吸引火力,而其他队伍从周围包抄上去。
每个人的成功,都有道理,没有平白无故的。
作为三军统帅,努尔哈赤亲自到炮火最激烈的正面战场督战。
士兵们看到他,士气大振,无不冒死冲杀。这样一来,其他方向的八旗部队基本没有受到炮火的干扰,势如破竹,没过多久,就将明军层层包围。
此时的明军已经危在旦夕,只有决死一战,方能有一线生机。
偏偏这个时候,右营游击刘遇节突然临阵逃跑,使得战局朝着不可逆的方向加速推进。其实仗打到这种程度,最忌讳他这种行为,因为容易产生骨牌效应。果不其然,从他的防区开始,各营相继发生混乱,士兵们四散奔逃。
八旗军乘机追杀,战况急转直下。
死伤无数,横尸遍野,主语当然是明军。
总兵张成胤、副将颇廷相及以下军官数十人阵亡,士兵逃出去的也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总的来说,几乎全军覆没。
就这样,摆平了追兵,努尔哈赤带着战利品,大摇大摆地返回赫图阿拉。
抚顺这一仗,努尔哈赤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
虽然第一次与大明正面接触,战争的规模也不算大,但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的军事天赋。他对地形、天时、敌情的了解,远远超过明军的将领。像之前说的,他不太可能读过《孙子兵法》,却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孙子兵法》的精髓。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
对于“用间篇”的演绎,努尔哈赤尤其得“真传”。
千万不要小看谍战工作的重要性。咱们的周总理基本没有带兵打过仗,建国后的地位却远高于大多数将领,就因为他在“看不见的战场”干的十分出色。
然而,有得必有失。似乎也正因为第一次的胜利,尤其战胜张成胤那一仗,让努尔哈赤产生了一种错觉:大炮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而这种错觉,直接导致了他最后那次彻底的失败。由此看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后面我们再细说。
IP属地:辽宁
142楼
2018-10-29 13:33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5JUDRZX
潘卫王谢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还是努尔哈赤,太慢了点,养肥再杀,我是说,养肥再看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43楼
2018-10-29 22:38
回复(5)
收起回复
历史票友康永聪
潘卫王谢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90)【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得知抚顺失陷的消息,明廷震惊了,万历皇帝震惊了,反正该震惊的都震惊了。
为何如此震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震惊。比如国足,输给韩国,你会震惊吗?应该不会,只能算正常发挥。那么,输给泰国呢?你会震惊吗?大概也不会。那么,叙利亚呢?一个被战争摧残的满目疮痍,连一支球队都很难凑齐的国家。输给他们,我们会震惊吗?好像也没有,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但如果告诉你,国足战胜了巴西,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估计当时你就震惊了。因为绝对不可能,白日做梦!
当年的明廷,当时的万历,大概就是这种心情。因为在他们心中,建州是“国足”,自己是“巴西”。
不过,光震惊没用,还得应对。于是,经内阁大学士方从哲推荐,万历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全面负责辽东军事工作,主要任务是消灭努尔哈赤。
如果以上帝视角来看,可以说,这项任命严重影响了大明的命运。至于有多严重,我们很快就会知道。
如果万历能仔细分析一下杨镐的个人经历,我想他绝对不会下这样的命令。
杨镐,字京甫,河南商丘(今河南商丘)人。
早年他曾经带兵出塞,跟蒙古人作战。结果部队走散了,丢失了一些兵将。幸好跟他一起的副将后台很硬,才免于处罚。副将名叫李如梅,有个著名的爹,叫李成梁。
此后,杨镐跟李如梅交往甚密,进而结交李家。
没过多久,杨镐和李如梅一起参加了那场“抗日援朝”战争。前面说过,当时的主将是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
其中的蔚山之战,明军眼看攻克小日本防线,杨镐见李如梅没有赶到,怕别人抢功,居然下令停止进攻。结果延误战机,战役失败。事后他还隐瞒军情,谎报军功。事情败露后,他被撤职查办。
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说明一个好的领导,对于战争来说至关重要。
像这种毫无大局观的人,居然被重新启用指挥辽东战场,而且还要面对势头正劲的努尔哈赤。不得不说,大明的气数真的要尽了。
明史界有种说法,大明之亡,亡于万历。如此看来,也不无道理。
IP属地:辽宁
144楼
2018-10-30 12:37
回复(8)
收起回复
-小剩
啊
以史为鉴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坐等更新,太有意思了
IP属地:内蒙古
来自
iPhone客户端
146楼
2018-11-02 11:49
回复(1)
收起回复
历史票友康永聪
潘卫王谢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92)【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随着努尔哈赤一声令下,清河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八旗军奋力冲杀,如潮水般涌向城池。然而,结果并没有逃出孙子总结的战争规律,他们遭到了更为激烈的抵抗。
守军将滚木、石块,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重物,一个劲儿地往城下扔。
城头的火炮轰鸣,炮弹在后面增援的骑兵中间炸开。
一时间,八旗军伤亡惨重。
万万没想到,敌人会如此凶猛。努尔哈赤赶紧亲自督战,发起第二轮猛攻。受到激励的八旗将士更加奋不顾身,可惜等待他们的,却是更为惨烈的伤亡。
由此可见,在客观规律面前,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
仗打到这种程度,努尔哈赤也只好下令暂时停止进攻,将部队后撤到火炮射程范围以外,继续围城,以便于休整。
与此同时,派出李永芳,目的显而易见,劝降。
此时的邹储贤已经杀红了眼,哪里肯投降,对着城下的李永芳大喊:“你这不义小人,我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城破之日,唯有一死而已。”
李永芳说:“何必呢?”
邹储贤说:“要不你先死?”说罢,拉满弓,准备射杀李永芳。
李永芳见状,赶紧逃了回来。
其实,努尔哈赤本来对劝降也没报多大希望,无非拖延一下时间而已,除了让自己的队伍休息之外,还想让敌人松松劲儿。就好像排球比赛中,比分交焦灼时,教练就会叫暂停。很多时候,谁能取得战斗的胜利,关键看谁牙关咬得更紧。
既然劝降不成(中场休息结束),唯有一战。
八旗军继续猛攻。
战斗从天明打到黄昏,又从黄昏打到深夜。
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尔哈赤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八旗军的优势在于骑兵,而骑兵擅长平原作战,以速度取胜。攻城显然要向上爬高,属于力气活儿,而守城恰恰是对方的强项。以弱攻强,必败无疑。抚顺的成功,主要因为李永芳他们没认真守。现在清河如此坚决,这样下去,恐怕难以成功。
那么,攻城,守城?攻,守?关键在于,城!
努尔哈赤灵光一闪,立刻派人传令皇太极,把城拆了。
看到这,大家一定觉得要么努尔哈赤疯了,要么我疯了。
然而,事实再一次证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对于父汗的命令,皇太极没有质疑,坚决执行,马上组织敢死队,举着木板,冒着被炮弹、石块、滚木砸死的危险,在攻城士兵的掩护下,向城下推进。
越危险的地方,往往越安全。
紧贴城根儿的地方,反而有些死角,炮火和碎石都砸不到。
来到城下的士兵,没有了干扰,便立即执行长官的命令,挖!
无论哪个朝代,豆腐渣工程都坑人不浅。
没过多久,东北角的城墙就被掏出窟窿,随后士兵们又沿着窟窿继续向两边挖,慢慢地将整个墙体的底部完全掏空。忽然,轰隆一声巨响,整面墙倒塌。
城内的士兵惊慌失措,争相大喊,墙塌了!墙塌了!本意想把情况传递给战友,提醒大家注意。
结果,反而帮了八旗军的忙。因为其他方向的攻城部队并不知道拆墙的命令,还在那里埋头爬云梯。他们虽然不一定听得懂汉语,但从明军的表现也能看出东北角那边出了状况,于是,纷纷丢下云梯,往缺口方向跑。
后方的努尔哈赤看的清楚,指挥八旗护军(巴牙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进去。由于八旗军行动迅速,一进城就将守军杀得晕头转向。
邹储贤得到消息,自知难以守住城池,便烧死一家老小,抱定必死决心。
有决心的人,往往很容易成功。没多久,邹储贤便在乱军中战死。
我们作为后来人,从历史全局角度看,邹储贤固守待援,可能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但在当时的情境,或者从人性的角度,他确实也值得尊敬
虽然清河城被攻破,但事情远远没有努尔哈赤想的那么简单。也许受到了邹储贤精神力量的感召,城中军民并没有放弃抵抗,居然跟八旗军展开了巷战。
八旗军由于地形不熟,经常遭到突然袭击,死伤不少。
仗打到这个份上,实在无话可说。
事到如今,可能努尔哈赤估计也不会意识到,正因为他的步步紧逼,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可是,事已至此,他已经近乎疯狂,不再愿意纠缠下去,下令烧毁清河城,并将附近堡垒、村庄所有的房屋,全部烧毁。
清河城一战,虽然取得胜利,杀死明军一万余人,但八旗军的伤亡也达到前所未有的了八千多。
按比例来说,名副其实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从某种角度讲,只能算打了个平手。
如果没有后面的那场惨败,这一战,恐怕能成为努尔哈赤整个战争生涯中,最惨烈的一次。
IP属地:辽宁
147楼
2018-11-02 12:19
回复(8)
收起回复
团子
长乐未央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楼主加油!
IP属地:江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49楼
2018-11-04 08:50
回复(1)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解放军联合演训释放什么信号
2144173
2
小米股价为何突然暴跌
1474173
3
活侠传和苏丹的游戏谁更会恶心玩家
1360606
4
愚人节告白失败成小丑
1244475
5
口吧笑传之航吧老哥是我爸
999648
6
Faker捐款5000万韩元被骂抠门
921564
7
苏丹粉丝不承认游戏夹带私货
813604
8
俄罗斯多地爆发神秘病毒
793821
9
mujica第三季制作的原因找到了
743000
10
怪猎荒野中配确定5月更新
634429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