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80贴子:87,748,966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真正实修的过程中,如何辨别二取执著呢?有些人既不思善也不思恶,把自己的念头全部阻止掉,心在这上面放下来,以为这是“见”。实际上什么都不想的这种状态,在实修的过程中叫做“外境”,能感知到心进入了这种状态叫做“能取”。这个“能取”实际上就是执著,若从“能取”上解脱,才叫做“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6楼2018-04-18 12:4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9楼2018-04-18 12:58
    回复
      世人对佛教的最大误解,主要是在宏观世界的问题上。譬如:有人认为,佛经中对须弥山、月亮、太阳以及四大部洲等等的描述,与科学家们从月球上或太空中所看到的情形也是大相径庭;还有,佛经所说的太阳围绕四大洲的观点,也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事实恰恰相反;另外,经书中在描绘月球的时候,提及了月球上的天人以及天人的宫殿。大家都知道,1969年的7月20日下午,阿波罗11号正式在月球上登陆。三位太空人在月球上进行了长达二十一小时的探测,却没有发现任何天人或宫殿……这些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这在佛经中叫做现量,就是能清清楚楚地见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0楼2018-04-18 13:09
      回复
        难道是佛的错误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呢?是不是现代科学发达以后,就出现了新的世界观,所以我们才要去寻找答案呢?
        其实,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就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现代科学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两千多年前结集的佛经,虽然不可能存在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相抵触的问题,但在当时的佛经中,就有了自己的问题和答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1楼2018-04-18 13:10
        回复
          当时的佛教学者已经就佛经与佛经之间对宇宙构成,以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不同描述提出过疑问。譬如大小乘佛经中对宇宙构成的描述就有非常大的出入,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也有很多种,以至于后来的佛教学者对此产生了诸多疑问:难道是有两个世界?还是一个世界有几种不同的描述?于是乎,学者们就到佛经中去寻找答案,结果他们找到了。那么,佛经中对这些差异是如何解释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2楼2018-04-18 13:12
          回复
            问题的关键,在于佛陀传法的内容不是根据自己的证悟境界,而是取决于听众的接受能力。其主要考量,是看对方能否受益。如果能利益众生,就算所讲的与事实不尽相符,佛也会暂时先这样讲,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如对众生有害,就算事实的确如此,佛也不会如实告知。
            听众能承受到什么程度,唯有佛才知道。因为佛有他心通,所以十分清楚地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下,只有这么讲才能让听众接受,从而利益那些众生。
            由此可知,佛之所以说大地是平面的,中间有须弥山等等,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巧方便。
            佛陀自己也作过类似的解答。比如,针对释迦牟尼佛在不同场合谈及当初自己是如何发菩提心、如何走上解脱道前后说法之间的偏差,一位弟子就曾问到:为何从前您说是在某尊佛前发心,现在又说在另一尊佛前发的心呢?
            佛陀对此回答说:我传法的内容是随众生的根机而定。针对以前那些人,就要那么讲,他们才能接受;对于后来的这些人,只有这样讲,才能对他们有益。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众生的利益。由此可见,佛陀传法的内容,是随众生的根机而变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3楼2018-04-18 13:14
            回复
              这是否意味着佛永远都不讲真理,只随众生根机而说呢?也不是。这只能说明:因为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所以进入佛门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经由不同方法逐步将各类众生引导入门之后,最终的解脱道还是只有一条。
              佛经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之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其原因就在于此。至于佛经的描述与现代科学发现之间的差异,想必也就不难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4楼2018-04-18 13:16
              回复
                对宇宙结构所作的描述,从空性的角度来说,都是众生的幻觉,都不可能实有存在;但从世俗谛或众生的角度来看,两者的描述都有可能。
                也就是说,在某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结构正如小乘所言;而在另一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结构又如大乘中所说的一样。因此,针对不同业感的众生,佛的开示也不止一种。
                经论中还提到:在一个五肘深五肘宽的岩洞里,可以容纳转轮王与他的四部大军。也即是说,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而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山洞;但对另一个众生而言,则可以容纳转轮王以及他所率领的千军万马。又说:令人类垂涎三尺的一桌丰盛美食,在饿鬼众生的境界中却根本不存在;对于造作过杀生等严重罪业的地狱众生而言,在如同针尖般大小的微尘上,也会出现险恶峻峭的高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5楼2018-04-18 13:19
                回复
                  对于这些看似矛盾重重的描述,该如何解释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众生会有不同的认知或者“业感”,因为这些景象都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缘起。这好比大修行人钻到牛角中去,牛角没有变大,人也没有缩小一样,但这却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事实。
                  依照佛陀所讲的观点,不同的众生看同一个星球,各自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因为内在缘起的差别会影响到外在的缘起。佛教所讲的这些奇妙现象,蕴含着现代科学与哲学以前从未接触过,将来也不可能彻底知晓的真理。
                  当修行不足的时候,外在的诱惑会变得强大有力,从而使内在的能力无法与之抗衡;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而使内心获得自在之后,内在的能力就能随意改变外在的状况。
                  现代科学无法解释这一点,即使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其深度和广度却远远不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6楼2018-04-18 13:2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7楼2018-04-18 13:23
                    回复
                      虽然佛陀将这个世界描述成很多不同的形状,但并非意味着这个世界同时存在这么多不同的形状,而是表明一个世界在不同众生的眼里会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其原因就在于内在因缘的不同,只有佛才能知道个中奥妙。
                      佛经中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描述就是由此而来的。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一部佛经中的描述,符合现代科学所发现的世界“真相”呢?因为,在当时人的概念中,大地就是平面的,太阳围绕着大地而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8楼2018-04-18 13:24
                      回复
                        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而言,这些观念是错误的,但在这些相对来说不是很关键的问题上,佛陀都不会与世人争论。不论地球是圆的还是平的,对希求解脱的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修行也不会有丝毫影响。因为这些都是小问题,佛也就无须与世人争辩。但在重要的关键问题上,佛却非常认真,力图要推翻世人的错误观点。譬如,我们始终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对此,佛就不遗余力地加以破斥。佛的说法原则,是抓根不抓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9楼2018-04-18 13:25
                        回复
                          佛陀传法先后只持续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宣讲不同佛经中间相隔的年头也只有三十多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以佛陀浩瀚如海般的智慧,怎么可能讲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是如何讲的,然后又重新再讲一个不同的观点呢?即使普通人在说话时,也会注意到前后的一贯性,不可能前后颠倒,信口开河。所以,佛陀如此传法,是有世人无法测度之密意的。
                          实际上,不要说我们生存的这个小小的世界,就算是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所有成员的一切运动,佛也了解得一清二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40楼2018-04-18 13:2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41楼2018-04-18 13:27
                            回复
                              我们只需将佛教天文学与现代天文学的某些数据作一比较,就可以真相大白。 从上面的数字可见,除了土星的周期以外,其他结果与现代天文学的计算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都知道,为了研究月球等天体的运动,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天文学家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但是,没有借助于任何精密仪器,仅凭着超人的智慧,佛陀便早已用精确度极高的数据,十分准确地描述了月球在其轨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和近地点与远地点的速度,以及其他星球的顺行、留、逆行等运动的情况。
                              具有如此智慧的佛陀,又怎么可能毫无意义地说出先后矛盾的话来呢?绝不可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42楼2018-04-18 1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