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54贴子:87,748,462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开始我还有钱的时候,我会去餐馆吃东西,后来没钱了,就去餐馆乞食,请他们把剩下的食物 给我。他们答应了,叫我傍晚再去。于是我照做了,得到了餐馆剩下的食物。可能是饮用水的问题,我患上疟疾,上吐下泻,如此两天下来,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7楼2018-04-17 13:07
回复
    一早醒来,我起不了身,感觉全身无力,渐渐动弹不得。感觉死亡临近,于是我下决心:好吧,我要死了,就放下吧。于是我试着坐直身体,开始做死亡和中阴的禅修。中阴的意思是死后、投生前的阶段。我做了所有这些修持。慢慢我感觉身体知觉开始消融,我看不到、听不到,我不清楚是否身体已经消融,但心非常清楚。我看到一些色彩,感觉下坠,逐渐到最后,心更清晰,非常明晰,没有概念,没有念头,没有疯猴子的心,一切都消融其中,同时有如阳光灿烂的无云晴空,非常明亮且广阔,无比喜乐,我就安住在那个状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8楼2018-04-17 13:10
    回复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我认识到:现在还不是我要死的时候。当这个念头出现,而后更加强烈,我突然开始有了身体的感觉。之前我的心非常清楚和开阔,但随着念头,我的心下沉变窄,觉知到身体。慢慢的我可以睁开眼睛,可以听到声音,能活动身体了,接着我站起来,去找一些水,跌倒在地上。有人把我送去医院,医生给我打了点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9楼2018-04-17 13:11
      回复
        那次经验之后,我感觉非常欢喜,因为习气和一层层的执着都逐渐消融了。所有我看到的,听到的,甚至走路的时候,都感觉美好和喜悦。我心中生起深切的感恩和对周围的感激,甚至对呼吸,都觉得感恩。感恩能看到一棵树,那跟以往同样的一棵树,而我觉得它更加清新翠绿,彷佛是从喜悦和爱生出的。自此,我开始真正享受街上闭关的生活,可以和乞丐待在一起,可以住旅店,也可以住在山间,游走四方,健康也一直很好。自从那之后,我的经历都棒极了。健康无恙,一切都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0楼2018-04-17 13:1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1楼2018-04-17 13:1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3楼2018-04-17 19:46
            回复
              有的人说:“我现在年纪轻,好好的世间上过一下,等我退休了,我修行。” 等你退休了,世间上的事情都干不动了,修行你就干得动了?修行的事情比世间上还要花工夫,还要花气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4楼2018-04-18 12:45
              回复
                “若有执著无正见”。什么叫做“执著”呢?有“能被取的外缘”和“能取的心识”这两者,叫做执著。以眼识为例,有一个能被看到的外境和一个能执取这个外境的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称为二取执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5楼2018-04-18 12:46
                回复
                  在真正实修的过程中,如何辨别二取执著呢?有些人既不思善也不思恶,把自己的念头全部阻止掉,心在这上面放下来,以为这是“见”。实际上什么都不想的这种状态,在实修的过程中叫做“外境”,能感知到心进入了这种状态叫做“能取”。这个“能取”实际上就是执著,若从“能取”上解脱,才叫做“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6楼2018-04-18 12:4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9楼2018-04-18 12:58
                    回复
                      世人对佛教的最大误解,主要是在宏观世界的问题上。譬如:有人认为,佛经中对须弥山、月亮、太阳以及四大部洲等等的描述,与科学家们从月球上或太空中所看到的情形也是大相径庭;还有,佛经所说的太阳围绕四大洲的观点,也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事实恰恰相反;另外,经书中在描绘月球的时候,提及了月球上的天人以及天人的宫殿。大家都知道,1969年的7月20日下午,阿波罗11号正式在月球上登陆。三位太空人在月球上进行了长达二十一小时的探测,却没有发现任何天人或宫殿……这些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这在佛经中叫做现量,就是能清清楚楚地见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0楼2018-04-18 13:09
                      回复
                        难道是佛的错误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呢?是不是现代科学发达以后,就出现了新的世界观,所以我们才要去寻找答案呢?
                        其实,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就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现代科学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两千多年前结集的佛经,虽然不可能存在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相抵触的问题,但在当时的佛经中,就有了自己的问题和答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1楼2018-04-18 13:10
                        回复
                          当时的佛教学者已经就佛经与佛经之间对宇宙构成,以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不同描述提出过疑问。譬如大小乘佛经中对宇宙构成的描述就有非常大的出入,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也有很多种,以至于后来的佛教学者对此产生了诸多疑问:难道是有两个世界?还是一个世界有几种不同的描述?于是乎,学者们就到佛经中去寻找答案,结果他们找到了。那么,佛经中对这些差异是如何解释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2楼2018-04-18 13:12
                          回复
                            问题的关键,在于佛陀传法的内容不是根据自己的证悟境界,而是取决于听众的接受能力。其主要考量,是看对方能否受益。如果能利益众生,就算所讲的与事实不尽相符,佛也会暂时先这样讲,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如对众生有害,就算事实的确如此,佛也不会如实告知。
                            听众能承受到什么程度,唯有佛才知道。因为佛有他心通,所以十分清楚地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下,只有这么讲才能让听众接受,从而利益那些众生。
                            由此可知,佛之所以说大地是平面的,中间有须弥山等等,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巧方便。
                            佛陀自己也作过类似的解答。比如,针对释迦牟尼佛在不同场合谈及当初自己是如何发菩提心、如何走上解脱道前后说法之间的偏差,一位弟子就曾问到:为何从前您说是在某尊佛前发心,现在又说在另一尊佛前发的心呢?
                            佛陀对此回答说:我传法的内容是随众生的根机而定。针对以前那些人,就要那么讲,他们才能接受;对于后来的这些人,只有这样讲,才能对他们有益。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众生的利益。由此可见,佛陀传法的内容,是随众生的根机而变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3楼2018-04-18 13:14
                            回复
                              这是否意味着佛永远都不讲真理,只随众生根机而说呢?也不是。这只能说明:因为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所以进入佛门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经由不同方法逐步将各类众生引导入门之后,最终的解脱道还是只有一条。
                              佛经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之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其原因就在于此。至于佛经的描述与现代科学发现之间的差异,想必也就不难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4楼2018-04-18 1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