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88贴子:87,749,241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0楼2018-04-19 19:12
回复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
    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1楼2018-04-19 19:13
    回复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2楼2018-04-19 19:15
      回复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
        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3楼2018-04-19 19:16
        回复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4楼2018-04-19 19:1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5楼2018-04-19 19:18
            回复
              如果我们以全然的决心思维:直到埋葬此身,我会一直修行。那么修行道上的证量将自然生起;否则,没有耐性的短暂修行,不可能有证量。佛法只属于那些对法坚韧不拔的人。任何有决心修行的人,法就在那,随时等着被运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6楼2018-04-19 19:21
              回复
                每一天提醒自己,如果你不闻、思、修教法,不念诵佛经和咒语,在死亡时,你将無无依无靠。死亡是确定的。如果你等到死亡降临时才开始修行,那就太迟了。想一想你为什么修行。为了无病长寿,或增加财富和影响力而去修行,是狭小的目标,你要为了自己和他人从轮回痛苦中解脱而修行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7楼2018-04-19 19:22
                回复
                  为了破除心的执着,了解所有的现象皆如海市蜃楼中的绿洲一般空无虚有,美丽的外相无益于心,丑陋的外相也无害于心。
                  斩断希望与恐惧、喜爱与憎恶的连结,
                  安住于平等舍之中,了解所有的现象只不过是自心的投影。
                  一旦你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你将认清眼前所有的相对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幻影,一场梦,并且不再执着于它,认清实相即是空,就等于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8楼2018-04-19 19:32
                  回复
                    物极必反,虚空到了极点就是什么都有了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789楼2018-04-19 20:10
                    收起回复
                      空和色只是相对的,为了破除有执而假说空,空不是一种状态也不是一种境界,超越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空,有心才有空和色,如果无心又用什么去分别空和不空?


                      IP属地:山东1790楼2018-04-19 21:53
                      收起回复
                        这个很好理解你观察生命不就知道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1楼2018-04-19 22:56
                        收起回复
                          我们日日夜夜追求世间琐事,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大限将至时什么都带不走。无论生前事业有多么广大,对自己也起不了丝毫之作用。要时时记住:当一切条件稍微具备的时候,想得最多的不应该是怎样继续发展世间财富,而是自己该怎样精进修法。唯有修行才是带不走的资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3楼2018-04-20 07:20
                          回复
                            三观有很多种,有佛教的三观、科学的三观。比较完美的三观,应该是传统与现代,佛教跟科学的结合。平时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表面现象;我们看到的人生,也是最表面的现象。如果我们对传统或佛教的东西都不去了解,不知道它深层次的东西,那我们的这个三观其实非常皮毛,它在生活当中也不会帮到我们。所以,传统和佛教非常重要,这方面要学一些;对于现代的世界观,自然科学可以提供很多很好的观点,这两者相结合的三观比较有价值,还有实用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4楼2018-04-20 0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