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回到帖子最开始的部分谈到的两个数列之和。
一个是
1+2+3+4... = -1/12
也就是
Zeta(-1)=-1/12
一个是
1^2+2^2+3^2+4^2... = 0
也就是
Zeta(-2) = 0
这两个数列,都是“变态”的,如果你把0当做什么也没有的话。
具体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你可以搜一下知乎,有人给出了很好的解释,数学解释。
实际上你会看到三角函数出现在其中,而三角函数出现就意味着这里面的0,是周期性的体现,这一点相信你也已经了解了。
那么-1/12是什么呢?-1就是11点,在周期12的前提下。
而1+2+3...这是一个无限增长的数,那么它应该如何理解?
其实,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意识到,计数本身,这种方式也好,这种理念也好,它本身就不能是无限的。
简单说,如果你可以以无限的方式度量两地之间的距离,那么你就得准备用无限的时间去完成。
那个认为“自然会帮你完成”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数数的是你,不是自然。
在这件事上你必须承担全部责任,结果才是你要的结果。如果自然帮你数数,那么你就不能确定那个数是不是
真的那么大。或者说,你自己数数,不以来其它任何东西,是你能够得到精确结果的唯一方式。
而这样做,显然是你做不到的。也就是说,一定是自然帮你数了数。那些你数不了的最小单位之间的那些数量,
是自然数的。而中间的间隔到底有多大,也真的就是你决定不了的。你决定不了,就是你的限制,就是你的
计数能力的有限性的体现。你数不了1和2之间的0.5,也就意味着你同时存在0和10之外的上下限。
也就是说,你能数得有多精细,就能数得有多宽广。而两者,只要你数数,就一定都是有限的。
所以真正要做到1+2+3...无穷无尽的计算下去,结果就是永远不会有结果。
那么不会有结果,是什么结果?
结果就是那些观察者自身的周期性造成的结果。比如宇宙的年龄可以无限,而人的寿命只有一百年,
那么最终人去观察宇宙的寿命,结果也不会超过100年。反过来,无限的寿命对应于无限小的时间间隔,
而人的100年寿命则对应有限小的时间间隔,于是人去观察宇宙的时间间隔,最终也只能是人自己的时间间隔。
这就是没有结果的结果。
那么1+2+3...到底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结果是一个负数。
负数隐含了一个周期的存在,但是我们又看不出这个周期有多大。可是,我们知道,
x+1/x=0
x=-1/x
很显然,x就等于12。也就是说,
1+2+3.... + 1/12 = 0
而1+2+3...就是这个无限累加的震动的实拍的全部。1/12是一个空拍。
如果不算那个很小的空拍(1/12很小,相对于1而言),那么这个周期就是12(个实拍)。
1+2+3+4+5就已经比12大了,实拍的总数怎么能比周期更大呢?
但如果我们把12乘以一个k,就是12k,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总是可以取得一个k,使得总和落在12k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有
12k+1/12k=0
k比1大的时候,1/12k就是0了,所以不用担心它。
而12k只要总能满足左边的和即可。
能满足吗?当然可以。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这些数各自作为周期,都能被12这个周期接受。
也就是说,要把它们作为周期加起来,它们的最小单位总能通分。
也就是
1/1,1/2,1/3,1/4...
总能在同一个基础上进行运算,那么这个值显然就是1/12.
我没什么不再写1/5?
因为要写,也得写
1/5,1/6,1/7,1/8
也就是说,4个为一组,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i^4=1的环绕周期性。
不仅如此,实际上1/5已经是0了,后面全都是0,也就是说,它们无论如何都是可以在同一个基础上进行运算的。
这时候,你随便加吧,加多少(4个以上)都可以找到k,都可以实现
12k+1/12k=0
这就是对这个方程得以成立的解释。
至于
1^2+2^2+3^2... = 0
就更简单了。
其中1^2=1,这就相当于
2^2+3^2+4^2+...+1 = 0
x^2 +1 = 0;
2^2+3^2+4^2... = x^2
这些平方数之和,就是实拍的总量。
我们知道勾股定理就是用平方加平方等于平方的方式来获得等效结果,而这些平方加在一起,显然可以得到等效结果,这个结果可以不是自然数,但没有问题,这个方程总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哪怕只有2^2一项,这个方程也成立。
那么,2可以作为周期,2+3=5可以作为周期,2+3+4=9可以作为周期,满足这个条件的这些数的和,都可以作为周期。
当然可以作为周期了!
一个是
1+2+3+4... = -1/12
也就是
Zeta(-1)=-1/12
一个是
1^2+2^2+3^2+4^2... = 0
也就是
Zeta(-2) = 0
这两个数列,都是“变态”的,如果你把0当做什么也没有的话。
具体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你可以搜一下知乎,有人给出了很好的解释,数学解释。
实际上你会看到三角函数出现在其中,而三角函数出现就意味着这里面的0,是周期性的体现,这一点相信你也已经了解了。
那么-1/12是什么呢?-1就是11点,在周期12的前提下。
而1+2+3...这是一个无限增长的数,那么它应该如何理解?
其实,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意识到,计数本身,这种方式也好,这种理念也好,它本身就不能是无限的。
简单说,如果你可以以无限的方式度量两地之间的距离,那么你就得准备用无限的时间去完成。
那个认为“自然会帮你完成”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数数的是你,不是自然。
在这件事上你必须承担全部责任,结果才是你要的结果。如果自然帮你数数,那么你就不能确定那个数是不是
真的那么大。或者说,你自己数数,不以来其它任何东西,是你能够得到精确结果的唯一方式。
而这样做,显然是你做不到的。也就是说,一定是自然帮你数了数。那些你数不了的最小单位之间的那些数量,
是自然数的。而中间的间隔到底有多大,也真的就是你决定不了的。你决定不了,就是你的限制,就是你的
计数能力的有限性的体现。你数不了1和2之间的0.5,也就意味着你同时存在0和10之外的上下限。
也就是说,你能数得有多精细,就能数得有多宽广。而两者,只要你数数,就一定都是有限的。
所以真正要做到1+2+3...无穷无尽的计算下去,结果就是永远不会有结果。
那么不会有结果,是什么结果?
结果就是那些观察者自身的周期性造成的结果。比如宇宙的年龄可以无限,而人的寿命只有一百年,
那么最终人去观察宇宙的寿命,结果也不会超过100年。反过来,无限的寿命对应于无限小的时间间隔,
而人的100年寿命则对应有限小的时间间隔,于是人去观察宇宙的时间间隔,最终也只能是人自己的时间间隔。
这就是没有结果的结果。
那么1+2+3...到底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结果是一个负数。
负数隐含了一个周期的存在,但是我们又看不出这个周期有多大。可是,我们知道,
x+1/x=0
x=-1/x
很显然,x就等于12。也就是说,
1+2+3.... + 1/12 = 0
而1+2+3...就是这个无限累加的震动的实拍的全部。1/12是一个空拍。
如果不算那个很小的空拍(1/12很小,相对于1而言),那么这个周期就是12(个实拍)。
1+2+3+4+5就已经比12大了,实拍的总数怎么能比周期更大呢?
但如果我们把12乘以一个k,就是12k,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总是可以取得一个k,使得总和落在12k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有
12k+1/12k=0
k比1大的时候,1/12k就是0了,所以不用担心它。
而12k只要总能满足左边的和即可。
能满足吗?当然可以。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这些数各自作为周期,都能被12这个周期接受。
也就是说,要把它们作为周期加起来,它们的最小单位总能通分。
也就是
1/1,1/2,1/3,1/4...
总能在同一个基础上进行运算,那么这个值显然就是1/12.
我没什么不再写1/5?
因为要写,也得写
1/5,1/6,1/7,1/8
也就是说,4个为一组,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i^4=1的环绕周期性。
不仅如此,实际上1/5已经是0了,后面全都是0,也就是说,它们无论如何都是可以在同一个基础上进行运算的。
这时候,你随便加吧,加多少(4个以上)都可以找到k,都可以实现
12k+1/12k=0
这就是对这个方程得以成立的解释。
至于
1^2+2^2+3^2... = 0
就更简单了。
其中1^2=1,这就相当于
2^2+3^2+4^2+...+1 = 0
x^2 +1 = 0;
2^2+3^2+4^2... = x^2
这些平方数之和,就是实拍的总量。
我们知道勾股定理就是用平方加平方等于平方的方式来获得等效结果,而这些平方加在一起,显然可以得到等效结果,这个结果可以不是自然数,但没有问题,这个方程总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哪怕只有2^2一项,这个方程也成立。
那么,2可以作为周期,2+3=5可以作为周期,2+3+4=9可以作为周期,满足这个条件的这些数的和,都可以作为周期。
当然可以作为周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