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莲花生大士微微一笑,但随即话锋一转。
"可是,你们可知道修行的真谛何在?为何同样精进修行,有人十年证果,有人穷尽一生也难入门?"
众弟子面面相觑,不敢答话。
确实,他们都见过那些日夜苦修,却始终无法突破的同修。
"今日,我为你们揭示证果三要,望你们谨记。"
大士的声音庄严肃穆,在清晨的山谷中回荡。
"第一要,

心如铁石。"大士指着远处巍峨的雪山。
"看那雪山,千年不移。修行之人当如雪山,任风吹雨打,心志不移。世间万般诱惑,若不能持守本心,终将迷失。"
"第二要,

意似流水。"大士取出钵盂,注满清水。
"观这清水,能容万物,却不染着一物。修行之人当如清水,通达世事,不为所困。处世圆融,但不失本性。"
说着,大士将钵中清水倒在地上,水流所过之处,地上的尘土被冲刷干净,露出本来面目。众弟子看得入神,若有所悟。
大士又道:"许多人修行,不是太过执着,就是太过放逸。太过执着,如同僵石,无法变通;太过放逸,如同浊水,难见本性。

唯有心如铁石,意似流水,刚柔并济,方能入道。"
众弟子专注记下,却见大士忽然停顿,面露深意。移喜措嘉等人屏息静气,等待第三要。
就在这时,大士说出了最后一要,刹那间,众人如醍醐灌顶,明白了一直以来所求所修皆是执着...
"第三要,"大士缓缓道。
"乃是修行之根本。若明此要,则前二者自成。若昧此要,纵使苦修万年,也是徒劳。"
阳光渐盛,映照着大士的面容愈发庄严。他看着众弟子期待的眼神,双手开始结印,一道金色的光芒从他手中升起,笼罩整个山野。

"心若虚空。"莲花生大士的声音悠远深长,仿佛从遥远的虚空传来。
"你们都著相了。"大士慈悲开示,"一个执着咒语,一个执着苦行,一个执着善行。这些都是修行的方便法门,但不是究竟。修行不在形相上用功,而在明心见性。心若虚空,则一切修行都是法门,心若实执,则一切修行都是障碍。"
大士取出一面铜镜,镜面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譬如这面镜子,因其表面空净,方能照见万物。若镜面沾染灰尘,纵使明月当空,也难现其影。人心亦然,若能保持空净,不着一物,则佛性自现,何须外求?"
移喜措嘉闻言顿悟,泪流满面:"弟子明白了。我们一直追逐外相,执着于种种修行方法,却忘了返观自心。就像是在外面寻找明月,却不知明月早已映现在心湖之中。"
"善哉!"莲花生大士赞叹道,"修行之要,不在外相,而在明心。心若虚空,则万法皆空,心若执着,则万法为障。虚空无相却能现万相,无情却能容万情,无住却能应万住。这就是为什么说,若明此要,则前二要自成。

因为心若虚空,自然能坚如铁石,又似流水。"

"譬如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广大,又如山王,不择土石,故能成其高峻。修行人若能心如虚空,则能包容一切,通达一切,超越一切。这才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益西措嘉问道:"尊者,是否如同这清晨的虚空,能容纳云霞、山川、林木,却不执着一物?"
"正是如此。"大士欣慰地说,"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心如虚空一般清净无染。不是外求,不是苦修,而是返照本心,明见真性。"
临别之际,大士又道:"切记,修行不在形相,而在明心。

心若虚空,则处处是道场,时时是修行。"
话音未落,大士化作虹光,直入云霄。弟子们望着虹光消失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这最后的开示,成为藏地修行人代代相传的心要。
后来,移喜措嘉依此修行,终成大成就者。她常对弟子说:

"一切修行,若不明心见性,都是徒劳,

一切法门,若不通达空性,都是执着。师尊教导我们的三要,不是三个分离的法门,而是层层深入的修行次第。

心如铁石,是对境不动,意似流水,是通达无碍,心若虚空,是究竟解脱。"
这便是莲花生大士最后所传的修行真谛,也是他留给藏地修行人最珍贵的心法。千百年来,无数修行人依此修持,明心见性,证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