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吧 关注:7,376贴子:79,483

回复:文字日记思考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在努力装作正常开玩笑的同时,也是尽力想要不让对方看出来自己感受到了这份心疼。双方都明知彼此为自己压抑情感的尴尬,此时就形成了一种温暖的黑色幽默。
而接下来那个拥抱的动作,其实意味着两个人都决定不装了的放下伪装。短短的礼貌客气轻抚触碰过后甚至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两人还是那么有点端着的不自然状态,虽然不知道马上切走的镜头之外是否有更多的话会说出来,但那种暗流涌动又不了了之的矛盾处理方式确实就是最真实的情感记录。
这不是说那些更戏剧化的大开大合的情绪起伏就是不真实的纯粹表演,只是就像之前所说,表演的部分在生活中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所有外化的调动情绪动作都可以被视作是一种本质上的表演行为。所以绝对真实与绝对虚构都是仅存在于概念理解中的存乎一心。
实际上在绕了那么多其它角色和我活的戏份后我想说明的那被拦住被扶住的挥出了无数空拳的结局,就是一次彻底的齐天大胜了。因为那一刻站在身边的两个人所代表的等于是伤害过和帮助过她的——或者说二者的界限是可能模糊与转换的高度复杂的矛盾体——人的一个总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84楼2024-07-25 18:46
回复
    #星期五记# 仍然是差不多的甚至还更无力的困境,可不知是因为这样符合了原本的预期还是真的在更低处堆积起的某种东西开始形成了足够的防御攻势,总之我是相对平静了不少。虽然用“摆烂”“躺平”来解释一切是更容易也好像更真实,但我想或者说我愿意相信的确有些事坚持做到了一定的程度,细微的改变终于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的。这其中的关键似乎就是我终于在大量无效的反抗后接近了接受下行的必然。这听起来是无能又无奈,不过一次平静平稳的下坠,意味着落地后可以有新的开始乃至大的反击。
    当然其实太多硬给自己鼓气的话实际上是不会有太大作用的,按着目前能看到的下行方向尝试做些因势利导的修补错误才是接下来能做到的事。这也不是说就只能一路向下没有再上升一点的机会了,只是要认清形势明白越清晰问题补不完的漏洞就会越多。对此不感到丝毫的绝望与痛苦是不可能的,可带着这些麻烦累赘前行只要还可以挪动,那便能算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了。用想着更坏情况的没有负担的心态去思考怎么让一切变好,这不一定是对的或足够有效的方法,但既然是没试过没失败过的尝试,就这么随意着走下去,说不定就是正道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85楼2024-07-26 18:29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所以那一刻站立在那里的不是形单影只的主角自己或还在身边的寥寥几人,而是从台上到台下从过往到未来的每个人都在此刻与之同行,她是一个人史诗一个人的百万雄兵。
      虽然其实是一个极度克制的并非那么具象化煽情的场面,但我必须要说它令我体会联想到的正是两部也许史上最强的(或者之前对我个人来说是之后必须要展开谈论的最佳)女主动画作品:《飞跃巅峰2》和《科拉传奇》第一季的结局。只是不同于另两者维度上无比宏大又落足于内心最简单情感的两极化巅峰体验,热烫这样无声处显惊雷的做法是去除了类型的覆盖包裹结果却殊途同归的难分高下。省略了调味的部分到底是否更高级可能需要无数次的重看比较后才能确定,但比起确定一个结果,过程里的体验才是更重要最重要的东西。
      而这样的最后汇总方式既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再出现,除了是这些角色本身就有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回忆里的结局就已经是挥之不去的结局。不再因痛苦否定回忆的存在,这是在此时才能体会到的重复折磨的必要,就算这样它们仍然是自己曾经存在过的一部分,在名为自我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86楼2024-07-28 15:04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的军团与过度里承认存在着那些不堪的人和事,这是能够从根本从制度上改变的前提。它们并非正面的作用就是实在的意义,存在不一定合理可存在就是事实,人的前进只能是按照脚下真实的现实,无论好坏。
        至于台下的难说善恶以后还必须相见的人和台上就在身边的此刻可以依靠的人,它们构成的对位关系则是一种过去发生过未来也可能重演的流动对调的循环闭环。就像之前说的以为是恶人的未必不能提供帮助,那些能深深伤害自己的人更是看起来或的确是曾经至亲至善的。但不踏进这终极的日常的混沌就无法让自己成为能够打败生活的强者。之前的伤害会发生的原因当然不是错在主角,可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想要挨打,选择主动地迎难而上,不惧怕失败的尝试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最终背负着脚踩着这一切站在了那里的主角,其实是终于彻底治愈了自己内心的“病”。内向或不那么积极自然不是问题毛病,但不断被挤压、逼迫、伤害的状况会持续出现,是内心中那道保证自己安全的底线和红线的一再失守。人生里会失败会受伤的经历总会有也一定会再有越来越多,可是就像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87楼2024-07-28 18:41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这一次的被打垮被击倒一样,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进行了无愧于心的努力过后,失败就不再是伤彻肺腑的天崩地裂,无论是伤疤还是残缺都无法说明就是输了。
          甚至以更复杂的扯远了解析来说的话,失败和没输是能够重叠存在的矛盾混合体。这种状态指的是《老人与海》(那更是一部怎么解读也不为过的真正圣经)里所说的“人可以被杀死而不被打败(这是与通常译文有所不同的个人理解,至于到底是否与原文不符以后是定会再比较,但就算是误读也有此刻的意义),当意志没有倒下的时候肉身或其它物质与观念上的被磨灭就是至死不渝的不会输。只有抱持着这种莫大的向死而生的英雄主义活下去,人才可以在起起伏伏时常跌倒人生之海上成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理想之人”。
          在这个理想的人生中也许巨大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最不重要的东西,比起瘦下来、变好看或赢得一场比赛,最终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无愧于心的人,才是最平凡也最难做到的理想主义。其实我所认为的侠之小者是利己惠人,侠之大者是为国为民,而侠至伟者则是行于天地无愧仁心。
          在热烫那个最后彩蛋结尾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88楼2024-07-29 18:21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里这样的一代宗师圣贤气派是几乎可以被视作一个最终的笑点的,可这种笑绝不是讥讽嘲笑的,它是一种温暖的会心一笑,是好像肉身得道也能柴米油盐的踏实活着的平凡欣慰。
            至于这一切顿悟的核心其实是埋在两层片名和最极端绝望选择下的死而后生。因为从热烫的“yolo你只活一次”到我活的“我只活一次”,最后得出的结果都会是“你只死一次”的最黑暗最彻底的决绝。的确就像我活里教练所说的“要么是特积极要么是特绝望才会完成如此的转变”,虽然导演说的“电影里演的是后一种,但是真实记录的过程要是前一种”是绝对没错的,可实际上看似截然相反的二者在内核上也许是相同相通的。
            彻底的断绝过去就是要消灭那个以前的自己,这场杀死自己的战役自然是各种角度都应该被称作“自裁”的。就算对那个停留在另一个时空里的自我没有丝毫的怨恨所以没让她消失或背道而驰,可注定分别的事实还是无法否认的必然带着莫大的悲伤。这样的在毁灭中重生与平静中爆发大概是没什么区别的脱胎换骨前必然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不浴血临盆就难有旧人新生。
            而创作者到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89楼2024-07-30 18:45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是否经历了什么才决定要如此的下定决心诞生一部奇迹一段传奇,其实我是不得而知也不想去揣测的。毕竟联系到我的自身的经历来说,也许某个节点的确定是最不重要的,觉醒之路的过程与终点远比起点值得铭记。
              至于无论是戏内角色还是戏外真人甚至对我个人而言,“你只会死一次,所以如果死亡都无法将你打败的话,又还有什么是可怕的哪?”,这样的想法都无疑是支撑着前进也原谅着失败的让人更够躺平着不认输的精神内核。
              于角色“死过一次,再无可失”的一无所有是这层“以死为底”的底色托底。对真人则是有了多年积累(尤其是严重过誉却带来了巨大名利的前作,那部戏可能正是催生了本作的“祸兮福所倚”)的“哪怕失败了,也不是什么一败涂地,比起普通人和那些横向的拉胯同行,怎么也是强太多的,就算前作的品质那样拉低了部分印象分,(像我这样客观的观众)还是会有很多观众保持正当的期待”。当然后者的“满足之下更要追求完美”的“不满”,是不断进化不断自省的所有人类进步的基石,失去了挑战更完善的自我的欲望,人便只会停留在堕落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0楼2024-07-31 18:20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麻木中无尽的下沉。
                而最后最无关作品的却是让我不得不用空前篇幅写下这一切的,自然是这种想法与我自身间根深蒂固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既不是“光脚不怕穿鞋”也没有“亿万身家一掷千金”的我,似乎我是必须找借口说这样的“以死为鉴”似乎是要更难的。只想握住不多不少这点自我的执念,好像是最平凡的最不该被磨灭的需求。
                到实际上无论处在何种情况之下,人的执着具体到某一点的时候也许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为一粒米或一颗钻石搭上一条命在保持距离客观判断看来是不等价的,但在当局者看来目的和结果很可能就是一样的。所以那份“抛开一切,不管不顾”的改变精神并不在于能否准确的指向每个人的自身困境,每个人最大的难关从来都是自己的放不下迈不过的执念,只有丢弃了所有的物质重量,真正做到了“死不在乎”,人才有可能真的变成那纯粹的光速的能量。
                其实写到这里才发现大概目前的我还是无法让自己做到彻底吸收与转化成这其中的能量的,我是期望在接下来完成整篇的过程中这种转变能得以完成,可眼下必须承认并且以更实用角度来看更加方便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1楼2024-08-01 18:29
                回复
                  #星期五记# 明明是告诉自己要向死而生无所顾忌的去尝试改变的,可转眼间几个几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失利滑倒,我就好像被打断了关键的环节一样变得寸步难移了。到底是我太斤斤计较过于关注这些破洞让自己卡了进去,还是它们真的打在了我的要害上,我就是到了不得不承认巨大割让的时刻了,其实我不清楚也不愿去细想。前者的错自然是我早就该改正的千疮百孔,后者的恐惧当然更加强烈,但迟早要面对的终极问题不是眼前就能解决的当务之急。在这过去和未来之间 停留徘徊的才是我能处理该解决的问题。
                  确定的丧失与受不起打击的脆弱是我长期焦虑不安的根源,按理说用“躺平”加“身在谷底”的托底方式来反向冲淡平衡应该是能缓解治愈它的,可事实上在向下的过程中让自己不感到绝望还是比预想的要难。这里面除了必须要承担的改变带来的压力之外,自己欲望总是在见缝插针地膨胀又不能妥善削减压缩的累赘更是让我疲于应付难以为继。
                  也许换个角度来说既然一点偏差就能击倒我,那么细微的修正同样应当是效果拔群的,可是总想着再熬过这点艰难摸清了最难的题,接下来就是全面反攻绝地逆转了,大概是只会不断让自己失望跌落的不切实际。一边忍一边改,容忍着错误失落乃至堕落眼看着发生,与此同时尽自己的“人事”听不认的“天命”,这便是唯一能做到的努力了。
                  虽然看起来还是那么可悲,仍旧是在“以死为戒”下坠当中,但是人要放弃要削去的东西太多,没有把自己燃烧殆尽的觉悟是不可能涅槃重生的。现在从毛根末梢开始像是一种羽毛瘙痒水滴过皮式的酷刑,可不忍受酷刑怎么能成功革命。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2楼2024-08-02 18:40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取用的来看,这种精神凝练成一个画面或意向的话,那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带着欲望之美的躺倒在地的瞬间。因为在那一刻的彻底到达谷底的失败汇总里,是真正做到了“不能更坏”的“有死托底”,有了这个触底接下来无论接下来面对的是什么或结果会如何,义无反顾的反弹向都成了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
                    的确说起这一瞬间的画面我是认为它是具备既可以作为封面又能够作为封底的“一刻永恒”属性的。当然将其当作封面是有着一定的剧透嫌疑,把败北提前透露是会破坏部分的悬念,可明知结果的去面对惨淡,是看完全片必定会油然而生的勇气。同时说它能作封底,是由于此时的败就是一个完成了比赛实质过程的最后节点,要是全片在此时戛然而止,再多出一点面部特写安详为终结,也许会是另有一番滋味的选择。在后者的倒地不起里所包含的是某种真的不能再坏的最深沉的至暗——无法挽回的真实死亡的可能。
                    不过不是说越黑越狠就越高级,如果最后采用的是这么一个又回到了百万宝贝的结局,整体的观感是必然大打折扣的。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样一种极度残酷的极端情况是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3楼2024-08-03 20:29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是确实客观存在的,只有考虑到了这种最坏的可能,才是真正进入了深渊的“如行地狱凝视繁花”。
                      而仔细说起到底在转变的过程里会有多少至暗和剧痛的时刻,这些都不是能在热烫那挥拳的沉重里便足以表达清楚的,或者反过来说也不是热烫想着力去表达的。很多人说热烫是过于“打鸡血”“灌鸡汤”的那类作品,可“励志”不等于就比“丧”和“躺平”低级,在某些关键的时刻扎上一针灌一口汤,也许就是能救人一命的妙手回春。就算撇开这种特殊的情况不说,仅仅是这片刻的纯粹力量的注入,到底能潜移默化的埋下多少改变的种子便是不可估量的无数人的人生财富。
                      最简单的是比如像我这样的程度极低的被其推动的人也许不值一提,但就算是既渺小又失败的战斗,它所启发的哪怕是片刻的英勇奋进都是不可磨灭的伟大瞬间。
                      当然这份如何对抗自我纠结的“圣经指南”是热烫里只有序章,正文真意全在我活和之后一直延续的更多表述当中的。可无论什么“神作巨著”,它们能够提供的启发再多再强烈,始终无法代替个人去面对自己的现实困境。没人能手把手地教会另一个人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5楼2024-08-05 18:31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怎样战斗如何生活。能在难以突破的瓶颈中由经文典籍般的经典里寻找到一丝点亮黑暗的萤火,这就已经是值得铭记一生的真神之作了。
                        而在那么多对比赛结束的似乎带着不舍的千头万绪的总结过后,终于正式迎来的就是比赛之外开启广阔人生的初看之下让全片升华,再看过后同样回味无穷,随时想起都能给人凝练成简单意向支撑的真正的正片的结尾了。
                        其实回头再看才发现这一段的时长是那么短暂,在光影上的质感也不是多抢眼的强烈,并且在某些细节还出现了一些和记忆中不同的偏差。但印象中感受无疑是最重要的不能忽视的直观体会,所以首先要表达的就是这个不一定准确的感官现实。
                        可以说从当时的光影质感来说,全片最佳的应该就当属这最后的不动声色。因为前面的大量音画处理上虽从没有太过拉胯的不及格时刻,可情绪盖过了形式本身的事实还是以客观的角度分析的话,仍然是在影像的本身部分稍有欠缺的“俗而不凡”。哪怕是在动作类型上近乎无可挑剔的训练部分,其可能更接近动画与短视频(实际上这二者的影像学渊源是密不可分的从米老鼠唐老鸭到猫和老鼠卓别林的关系,在此就先不进一步展开讨论了)的长片化运用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6楼2024-08-05 18:33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的一种尝试与对本源的回归,在惊喜和炫技之外难免少了几分凝练的沉稳厚重(当然也许再经历更多的重看后会有新的体会也说不定)。
                          而这个尾声的镜头恰恰于情感上就先达到了全片最为平缓的“心如止水”。收拾好一切彻底离开了比赛场馆来到门外的主角已经是从战斗中调整到日常状态的不会再被结束的事情所影响了。并且同时在镜头的长度与稳住不动的选择上,第一次不是运动炫技的回到“一场一镜”做法的文派呈现方式也标志着要暂放情感专注文本自身的决心。
                          至于具体到光影的细节上,在看似天梯般高耸出屏幕画幅之外几经转折台阶和平台(确实景观与其它部分同样可能印象与正片不符,但不牵扯到核心表述不同的,之后就不再单独赘述),昏暗的顶光从上面洒下,两个对话的人就像处于一个悬空却又坚实的舞台之上。
                          这样难分晨昏的时间、不远不近的距离、流动冷硬的色彩与言外之意的谈话,无疑是必然会令人想起洛奇和出租司机那样启发和定义了现代影像质感的源头经典。也正是指向那两部作品的通联才让我好像看到了并不存在的层层阶梯,它们是洛奇奔跑小丑舞动,毁灭与新生不断重演的城市空间里的无限可能。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7楼2024-08-06 18:10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的一种尝试与对本源的回归,在惊喜和炫技之外难免少了几分凝练的沉稳厚重(当然也许再经历更多的重看后会有新的体会也说不定)。
                            而这个尾声的镜头恰恰于情感上就先达到了全片最为平缓的“心如止水”。收拾好一切彻底离开了比赛场馆来到门外的主角已经是从战斗中调整到日常状态的不会再被结束的事情所影响了。并且同时在镜头的长度与稳住不动的选择上,第一次不是运动炫技的回到“一场一镜”做法的文派呈现方式也标志着要暂放情感专注文本自身的决心。
                            至于具体到光影的细节上,在看似天梯般高耸出屏幕画幅之外几经转折台阶和平台(确实景观与其它部分同样可能印象与正片不符,但不牵扯到核心表述不同的,之后就不再单独赘述),昏暗的顶光从上面洒下,两个对话的人就像处于一个悬空却又坚实的舞台之上。
                            这样难分晨昏的时间、不远不近的距离、流动冷硬的色彩与言外之意的谈话,无疑是必然会令人想起洛奇和出租司机那样启发和定义了现代影像质感的源头经典。也正是指向那两部作品的通联才让我好像看到了并不存在的层层阶梯,它们是洛奇奔跑小丑舞动,毁灭与新生不断重演的城市空间里的无限可能。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8楼2024-08-07 18:36
                            回复
                              #人影论##热辣滚烫##我只活一次# 两人的站姿是主角坐在台阶上男主过来搭话,而真实的画面则是两个人都是站着。这区别也许其实极其细小并不影响整体表达的脉络走向,可坐立之间差别过度引申的话就代表着权力位置的高低有序。
                              女主坐在那里在现实层面是对之前疲劳状态的需要静下来进一步舒缓平复自己心绪的合理延续。同时于隐喻上来讲,不像休息室里半明半暗的未露全貌的喘息身影,来到了场馆之外的空旷平台上,灯光洒下一人独占阶梯上下的她,似乎才是真正赢得了世界王座的最终胜利者。灯光、舞台、城市、未来,都是属于她的在眼前在脚下铺陈开来。
                              所以在这种氛围下闯入进来的男主自然是会令人产生排斥的反感的。也许对男主来说这样的行动算是角色个人的某种首次主动的突破,但就算这次是彻底的没有误会和不良的好意,拒绝“好”的权利是和抵制恶一样,或者是远比后者更重要的选择。
                              而在这样的“不对等”位置下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报复性补偿”心理其实是可以原谅甚至还是观众期望看到的“天道轮回”。并且由于此刻情绪上的更加平静,比起“水泥老沉”的报应在肩“坐低位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99楼2024-08-08 1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