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吧 关注:1,336贴子:4,325

回复:明朝名gay张岱的那些事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垦丁春浪音乐节、草莓音乐节
迷笛音乐节、超音速音乐节
混凝草音乐节、莲花山草地音乐节
......
生活在大娱乐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音乐节、演唱会、音乐综艺等定期包围,上个月看了一场演唱会、下个月还要去个音乐节(钱包表示很累,可是我爱乐之心不死)。

中秋:一场所有人的狂欢音乐节

明朝民间,坐标苏州,每年中秋夜,一场由民间自发开展的昆曲集会——“虎丘曲会”,在虎丘上演。届时,文人墨客、风林雅士、曲词名家、职业艺人、豪门名媛、美女名妓纷纷出席,能者鼓弦善者歌,人人吟咏较艺、竞技演唱。
*图片来源于画家马俊英老师作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样的音乐节,既不用彻夜排队,也不必花掉半年积蓄买门票一对,吃瓜群众高兴得简直要拍烂手掌了。而那些天天家里蹲的夫人、小姐姐们,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出门逛夜街,还能去现场给爱豆打Call啊,这简直是一场来了不后悔不来悔一年的盛会。
明代职业写手张岱,作为旅游生活频道的王牌编辑,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可以上头条的新闻大事件,他在《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中写道: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

参加明式音乐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虎丘中秋夜》文载:
自生公台、千人石、鹅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这是一场Freestyle的音乐节,没有固定的姿势,因此参加的人自带草席早点去占据一席听曲赏月的风水宝地。(咦!这.....不就是现代草地音乐节的模式吗?)
(图片源于:网络)

明式音乐节全攻略

天暝月上,
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
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黄昏,开场气氛要噪起来啊!!!一百多处地方开始演奏,还有几十种乐器的大合奏,声势动天,人声鼎沸......那个场景,你想象一下广场上分成几十拨广场舞阵营,同时响起不同国家、民族、风格、节奏的音乐,舞姿缤纷人头攒动,先听曲还是先看舞都要抛硬币来决定。就连平时一言不合就吟诗作怼的文人墨客们,此时要玩飞花令的话,分分钟变呼麦的节奏!
图注:明绘《清明上河图》中旷野搭台演剧情况

更定,
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
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大约晚上七八点左右,鼓声渐歇,优扬的丝竹管乐响起,开始演出如《锦帆开》、《澄湖万顷》这样的大曲目,乐声歌声交杂,吃瓜群众现场疯狂打call。

更深,
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
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
“更深”按照现代时间来算,大约是小学生该睡觉的时间。这个时候第二天上班上学的都散了,官老爷和富老板的家属们开始游船戏水,每个席位上都有人演唱,南来的北往的歌声混杂在一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场合尬歌不能怂,谁弱谁是和音。)

二鼓人静,
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
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
夜深人静,憋吵吵,安安静静听萧赏月.....
图注:明绘《清明上河图》中旷野听戏场景

三鼓,
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
Encore(安可)来了......不安寂寞的某十八线歌手忽然登台放声来一曲无奏乐的清唱,根据张岱的专业点评:声音细腻,有穿透力,咬字清晰,情绪饱满丰富.....现场百十个听众心潮澎湃,但还是克制住打Call的冲动....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若不是在苏州,如何能欣赏到这样的景致。
*图片来源于画家马俊英老师作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年一度的“明朝草地音乐节”到此结束。
/ 知识扩散 /
(图为现代“虎丘曲会”场景,源于:网络)
“虎丘曲会”是苏州历史上规模宏大的民间自发的昆曲集会,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评价道:世界戏剧史上很难再找到“虎丘曲会”这样规模宏大而又历时久远的剧艺活动了。
虎丘曲会,自清乾隆以后随着昆曲的衰微及其它多种原因,逐渐沉寂。20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昆曲爱好者曾自发尝试恢复虎丘曲会。苏州市文联和苏州市剧协自2000年起每年于秋季举办虎丘曲会。遗憾的是,由于经费困难及其它种种原因,曲会的规模和影响已不能同历史鼎盛期相比。


IP属地:江西18楼2017-10-05 09:55
回复
    这一年,我看过最多就是月亮,从亏到盈,从升起到沉落。
    时间其实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月亮的光每天不同,投在地板上的影子,是一部情节曲折的默片。
    尤其是每天清晨日月交替的时刻,无论当时我正在做什么,都会停一停,熄了灯,看天色渐渐亮起的过程,看月亮渐渐隐没成山水画里的留白。城市像一个蔚蓝的容器,光像潮水在房间里上涨,我不疾不徐地用目光打捞自己书桌上的物品:键盘、书、纸笔、茶杯……一切开始显现他们的轮廓,从模糊到清晰,从陌生到熟悉。然后光线变得直接而平淡,回归日常。如同一场短暂的化装舞会。
    在幽微的暗中,那些发生过的和来不及发生的故事会浮出水面,然后重新潜入水底。一尾尾来不及捕捉的鱼,抖动鱼鳍。
    就像拂晓时分的一场梦,天光亮前就要散了。
    或者是天气好的夜晚,一轮硕大的月亮停在城市的上空,它明亮的浅黄色光芒,总是让整个城市变得温柔。这样的时刻,我常常是一个人,停了语言,静静看它。
    有时会想起在姑苏城外看过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在秦淮河畔看过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在浔阳江头看过的别时茫茫江浸月,在深山里看过的明月松间照,在相聚的时刻举杯邀过的明月,在云南山寺里的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我遥遥注视它,斗转星移间,像凝视我们相遇的那些时光。它们在浩瀚无边的时间里,像此刻的皎洁明月孤悬。
    我漫无目的地飞了一程又一程,坐着陌生的车经过陌生城市的夜晚,而窗外依然是,在不同时刻看过的那一个月亮。
    而我也早已学会了,一个人走长长的路,一个人看月亮。
    流离失所的张岱曾提笔写过他年轻时认识的一名女伶:“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他漏船空载,且记且忘,历历在目的是她的眉眼,记得她曾于一个烟霞如焚的傍晚,在他身边低声哭泣过。他从江南浩渺的微凉水色中,看见她悉心描画的粉黛下火一般炽热难以排解的内心。
    几百年后我也曾在皎皎月色中看见了你一样炙热的情感,也看见了无法以同样热情回应的无奈,或许还看到了盛极而衰、否泰转换的必然。
    这个生在世家的富贵闲人早早看清生命注定是场荒废,正因为清楚地知道,所以才努力想要浪费得考究些。这个世界虽没有万般自在,却也有千种风味。如若我们有心,这个过场也称得上几分精彩,所以会在沧海一粟的短暂相会后,久久记得,一双孤意而深情的眉眼。
    稍纵即逝的片刻里,有一万年那么久的缠绵无尽。如同此刻我们凝望的璀璨,或许不过是死亡。但是那些光,还是穿越亿万光年继续走着,到达我们的眼睛。
    所以我们凝望的,还有坚决的深情。
    所以我们在相聚的那刻,就预知了分离的命运,却又依旧在别离之后,期待重逢的奇迹。
    所以我们什么都留不住,只是经过了,懂得了,守着一颗心等它盈亏,等它升落,等时间过去。
    至少,今晚夜色这么好,即使人世再漫长也不必慌张,我们还是可以,好好看看月亮。


    IP属地:江西19楼2017-10-05 09:57
    回复
      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这是海明威说的,文艺青年都知道这句话。这句话,把吃这件事情,提到了很高的逼格。那是在巴黎,与会的嘉友,都是一时之选。
      其实,从这句话里,也可以看出来了,关于盛宴,核心的要素真的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在哪里吃,以及,跟谁一起吃。还是那只螃蟹,但张岱与旧社会上海市民,在吃的气场上,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时值中秋,绍兴桂花已开,绍兴最美的环山路上,馥郁的香气,时常在不经意间,扑面而来。
      这个季节,是绍兴最好的季节,秋风乍起,天高云淡,环山路三号院子,也有一席流动的家宴,即将择日开张。
      这是一家不寻常的店,每天只做一席家宴,接受预定,不接散客。现在,我们需要一个主人,来掌管这家店铺。
      你只需要喜欢这个院子,有热情来张罗这一席流动的家宴,那么,这个工作机会,就是你的。
      想想吧,住在张岱故居边上,拥有独门独户的一个院落。晨起,香樟树叶落在你的脚下,夜晚,秋虫阵阵伴你入眠……
      只要气质相投,你就是环山路3号的主人,请加我们微信,来联系我们吧,工资待遇,一切都可面议。
      关键是,你会成为这个小院唯一的主人。


      IP属地:江西20楼2017-10-05 09:58
      回复


        IP属地:江西21楼2017-10-05 20:53
        回复


          IP属地:江西22楼2017-10-06 11:20
          回复

            红楼梦明代服饰复原


            IP属地:江西23楼2017-10-07 13:34
            回复
              夜航船,去哪里,船上坐着我和你。
              始于此,归于彼,中华上下五千历。
              有炎黄,有汉武,盛世大唐传万里。
              明张岱,记一笔,天地只在此舱里。
              周树人,为民族,横眉冷对千夫途,
              周作人,自逃苦,喝酒看戏行乐足。
              夜航船,通今古,近代中华兴衰谱。
              笃笃笃,又来渡,应是木鱼亦船户。
              笃笃声是木鱼还是航船,抑或本就一体?
              木鱼是精进? 船渡是警醒?还是大船向前,无所谓是什么形式
              信客
              农村和城市的唯一连线。
              吃苦 耐劳,无甚回报。城市是什么样,乡村是什么样,全在这里。
              支撑他的是什么? 责任还是对乡土人情的信仰。
              文脉终究不断,积善必有余庆。
              酒公墓
              酒公,如同五柳先生,甚甚不详。所学不能所用。命途多舛,成就竟靠外道。品酒,写墓碑。
              逻辑学,呵呵,不存在的。
              杜甫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酒公言“故国神州,莘莘学子,愿如此潦倒颓败者,唯张岱先生一人”
              求学成才,光宗耀祖,家国天下。中国文人的理想和脊梁应该从未折断。
              皇汉民族屡折不倒,屡挫弥坚,根源应有此一脉。
              即使不耀眼灿烂,亦有自己的坚守。


              IP属地:江西25楼2017-10-08 10:21
              回复
                张岱在《赏月》里把赏月之人分成五类,有“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有“身在月下实不看月者”,有“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有“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心一看者”,有“看月而人不见起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最后一类是他欣赏的,“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张岱早就明了人在内心深处时时都在留心自己给别人的形象,赏月如此,今天的朋友圈,正是人看景而欲人看其看景者,亦如此,古今皆同此理。


                IP属地:江西30楼2017-10-09 16:3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10-14 01:07
                  回复
                    我也是刷了朋友圈才知道昨天是张贷420岁生日的。原谅我虽也欣赏这个人,但确实未曾记得他的生日。所以互联网就是好哇,一个420岁的古人生日,也华丽丽地在朋友圈荡起涟漪。这是张岱的个人魅力,也是后人对他的情义。
                    跟蔡元培、鲁迅这种被标签化的名人截然不同,张岱首先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虽然是一个文化奇才,但他是一个“五五开”的人,即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优点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才情与老乡徐渭等量齐观,留下了《陶庵梦忆》、《夜航船》、《湖心亭看雪》等巨著名篇,缺点是好吃、好色、好玩,用现在的话说,叫“责任心不强”,缺乏自律精神,图一时之快。
                    这样的男人,如果长在当代,大概是属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类型,所以连章诒和这种出身名门、严谨自律的大才女都发出“嫁人当嫁张岱”的感慨。但我想,老章大概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说而已,因为这样一个恃才傲物、贪玩好色的男人,真的跟他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怕也是没有几个女人降得住,何况是章家名媛这种心高气傲、有精神洁癖的人,不三天两头闹别扭才怪呢。
                    但是,张岱之所以不断被后人咀嚼,恰恰就是因为他的“丰富性”符合我们现代审美需求。即具有话题性,他富有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跟李渔、袁枚并列中国古代三大吃货,对吃的极致追求,对食物之美的高度灵敏,让吃货们隔着屏幕就能口水横流。另外,他身上不拘传统、活在当下、自得其乐,甚至有点“二”的个性特点,哪怕隔了几百年,也都能在70后、80后、90后身上都能找到痕迹。
                    凡此种种,讲得功利一点,虽然绍兴的名人大家多如牛毛,但像张贷这样自带传播流量的“偶像派”,实属少见。所以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利用”。当然千万不要误读了“利用”两个字,有利用价值、能够造福当代是名人的幸运,不能用世俗的功利观衡量之。
                    怎么“利用”张岱呢?前不久绍兴文理学院一位教授提出成立一个张岱研究会,并向全球发出召集令,很遗憾,回者寥寥,据称只有四人响应,最后“立会”只能不了了之。可是我觉得并不遗憾。因为这并不能说明大家对他不感兴趣,只能说明,是不是我们在途径和方法上出了问题?
                    “研究”一个名人,成立一个“研究会”,恐怕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模式,树上掉下个桃子砸中八个人,七个半可能就是“某某研究会”的。但是研究出什么名堂来了呢?成果也有,但形式大于内容的还是占了大多数。而且,大凡以“研究会”之名发起的组织,往往参与者论资排辈、年龄偏大,资深则资深矣,创新能力却不足。他们的“研究”成果,显然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
                    更何况,研究张岱这种自身带有流量基因的“鲜肉型男”,更需要不拘一格的路径,允许三教九流的参与,可以横跨散文界、美食界、旅游界、时尚界等等。
                    甚至所以我觉得吧,绍兴的张岱研究会搞不起来也许是好事,有人说是举办单位“庙太小”,我却并不十分认同。“研究”是否得法,跟庙大庙小没有关系,关键是怎么研究、谁来研究?我们不妨从形式和路径上多作点反思。张岱本非寻常物,把他硬生生套到一种形式里,套和被套的人都不舒服。
                    要我说,绍兴要“利用”张岱,不妨多点开花,譬如他好吃,我们不妨把把他的“吃性”说个透,这样绍兴美食也就名扬天下了。譬如他诗文当中多提及绍兴景物,我们也不妨润物于日常旅游之中。张岱的性情,从现代婚姻家庭情感需求,也有很多东西可以说叨。既然他是一个“奇才”,我们不妨以“奇”应对。去年黄酒节上,张岱红了一把,我想可能就是形式的创新,与现代消费需求碰撞出的火花。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张岱不够有名。


                    IP属地:江西33楼2017-10-15 16:56
                    回复
                      每天睡醒后,第一眼就看到枕边的这些书,心情简直不要太好!在枕边放书的习惯已经好多年了,即便出差也会带几本,这样会睡的特别安稳香甜。真真胜似一个不解风月的枕边人。
                      特别不喜欢被别人借书,中间那本史景迁写张岱的《前朝梦忆》死活被人借去。还回来纸张颜色深了一百个度,还沾上了臭臭的口水。我看完的书多少年后都像新的一样。神烦,再也不借了。


                      IP属地:江西34楼2017-10-15 19:26
                      回复
                        日前被叫去一饭局。一社会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的学者型官员被延在首座,听其谈郎咸平,吴晓波经济学,中国政治之必须向威权政治转型,美国和西方制度的缺失,社会主义制度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量子佛学,易经的当代科学,洋洋二小时。忍不住问:“张岱的社会学名著《夜航船》看过吗?”答:“张岱是谁?”那好,我就先伸伸脚,开溜……


                        IP属地:江西35楼2017-10-17 21:09
                        回复


                          IP属地:江西36楼2017-10-17 21:11
                          回复
                              我不能想象,史景迁是个美国老头儿。张岱崇祯年间的那些事他都知道,我只看了《陶庵梦忆》里的一篇《湖心亭看雪》,就已经想知道张岱在1630年左右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腐败堕落。为此,我还真写了一篇,写了我想象中的声光凌乱、灯笼初燃、纵情弦歌的张岱,那时我以为我也刚从那往来如织的画船上下来,似为哪府上公子,似为张岱同窗,看仕女凭栏哄笑,与张岱一同看河道火灭灯残。
                              我看见了,但看不清。史景迁看清了。
                              《陶庵梦忆》那一本里的记述,成为史景迁进入历史的最好通道。晚明的光景,张岱的世界在那里全有。史景迁一点一点,如剥茧般将其中的光灿、生鲜、最为灵性的所有再现,只这一本史料,史景迁便牵出了我们想要看到的张岱,他拉着他的手,从近四百年前的西湖边,湖州地,竹帘纱幔后,深巷河道中,拉至近前,传说中张岱各种奇妙的生活方式纷至眼前。
                              实在,此张岱真是腐败得可以,诗社、琴社、戏班无奇不有。史景迁看得最清的是张岱乃深情之人—张岱总是相信,就算最陶醉忘我之时,也仍保有自觉。他知道人在内心深处时时都在留心自己给别人的形象,即使中秋赏月也不例外。张岱在西湖畔赏月,却特别爱看湖畔赏月之人。
                              一个美国人,将那个四百年前的明朝文人叙述得如他家故人。史学的魅力,文字的魅力,还有史景迁对中国历史特有的叙述能力。所有小说该出现的细节,史景迁都会描述。为此,在史景迁的历史小说中,无句无出处,无词不生花。
                              历史,到底是些什么呢?
                              史景迁拨开阻挡他视线的芦苇,走进四百年前张岱眷恋的西湖、绍兴,他在那里看见张岱和老友陈老莲在上元节时与年轻妇人谈笑饮酒,张岱想不到他的描述被史景迁转述,是那样充满了时空的魅力。
                              当张岱的戏班在湖畔与僧人吟唱完后,在夜幕中渐渐消失,僧人不知是人是鬼,很多这样的细节,让我不再把张岱想象为一个精致生活的符号,我感谢史景迁将他从遥远的、纷乱琐碎的、巨大的、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历史痕迹中拽出来,他将他聪慧的无限想象赋予张岱,我看到了与张岱一同坐在星空下看戏的史景迁,甚至和张岱一起讨论女伶的史景迁,等和张岱一起享乐完人生之乐,看到繁华靡丽成空时,史景迁关上房门,与张岱珍重道别,一切一切,史景迁以自己的同情、怜爱、真挚见证着四百年前中国明代的生活与美学。
                              重构历史,需要文献,需要想象,需要独特的视角,拨开一重重时空的迷雾,架起与前人相逢的路桥,史景迁,这个美国老头真厉害。我真想和他一起,在晚明盛世中国文化最繁华的时期,在西湖雪景之时,或上元中秋之夜,灯明火盏的游舫上,相遇张岱。


                            IP属地:江西38楼2017-10-19 20:06
                            回复
                                《陶庵梦忆 祁止祥癖》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余友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
                                壬午,至南都,止祥出阿宝示余,
                                余谓“此西方迦陵鸟,何处得来?”
                                阿宝妖冶如蕊女,而娇痴无赖,故作涩勒,不肯着人。
                                如食橄榄,咽涩无味,而韵在回甘;
                                如吃烟酒,鲠詰无奈,而软同沾醉。
                                初如可厌,而过即思之。
                                止祥精音律,咬钉嚼铁,一字百磨,口口亲授,阿宝辈皆能曲通主意。
                                乙酉,南都失守,止祥奔归,遇土贼,刀剑加颈,性命可倾,阿宝是宝。
                                丙戌,以监军驻台州,乱民卤掠,止祥囊箧都尽,阿宝沿途唱曲,以膳主人。
                                及归,刚半月,又挟之远去。
                                止祥去妻子如脱屣耳,独以娈童崽子为性命,其癖如此。
                                ———————————华丽地分割线——————————————
                                随便翻译——
                                人没有癖好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为他没有深情厚意.
                                人没有瑕疵也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为他没有男子气概[这个翻译,袄也不理解]
                                我的朋友祁止祥有书画嗜好,踢球的嗜好,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
                                壬午年,我到南都[南京],止祥让阿宝出来让我看.
                                我的评价是“这样如同西方迦陵鸟般的人,怎么得来的?”[声音好听...]
                                阿宝漂亮的如同仙女,但常常装傻撒娇故作娇羞,不肯依附与人. [活捉一枚傲娇受]
                                和他相处,就如同吃橄榄,起初生涩而回味甘甜.
                                如同烟酒,让人上瘾让人沉醉.
                                开始时会觉得厌恶,但却让人回想.
                                止祥通音律喜钻研,常常亲自教授阿宝他们戏曲,所以他们都可以理解其中的深意.
                                乙酉年,南都失守,止祥逃难时遇土贼,刀剑都搁到颈上,性命尤关,是阿宝救的他[怎么救的...?]
                                丙戌年,他做监军去台州,乱民公然打劫,止祥财产尽失,是阿宝沿途买唱救的他。
                                刚回来半月,止祥又带着阿宝走了。
                                止祥离开妻子就像脱鞋子,但对娈童就像是性命一般,他的癖好就是这样.


                              IP属地:江西39楼2017-10-21 1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