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吃,没人谁不流口水的。说起军队的吃,那些现役的退役的老兵没有不回味的。很多电影电视作品当中,把部队的伙食说的呆板说的无趣无味,一个大盆中间搁,一群猛虎抢饭辙。今儿个,咱们贴吧的新系列主题帖【炊事班长有话说】正式开播,俺老黑将以一名曾经的炊事班长的身份给您各位讲一讲咱们军队后勤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好听的伙食故事。
列位看看标题:好吃的不一定都在饭馆。
没错儿,当大家坐在饭馆餐厅酒楼的桌边准备就餐时,心里想着的一定是“今天又能吃好的了。”其实呢,饭馆里的东西真就那么好吃么?答案是否定的。走,带大家去逛逛咱们种花家远古军队的大食堂!
-----------------
古代军队吃什么:几乎没有肉 常杀人做肉干
汉族远祖四处放牧 田猎为食物
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有诸多关于军粮重要性的警句。无论何时何地,士兵只有吃好睡好,才有能力穿戴沉重的装备行军作战。中国虽然是烹饪大国,但那些花样繁多的菜肴都是富裕及贵族家庭的专利,普通士兵是享受不到的,军营里的伙食就是2个字“单调”。现在我们来说说那些乏味的军营饮食。
中国汉族的远祖是半游牧半渔猎民族,但是自从他们从甘肃青海进入中原内地后,人口逐渐增多,开始发展出原始农业。
在商朝田猎是军粮的一个主要来源。商代田猎规模很大,一次出掉上千人可获得数百头野兽动物。甲骨文就记载一次田猎,商人就获得451只鹿。到周朝田猎规模更大,周武王曾一次猎杀上万头野生动物。正因为此,商周王朝才能不断开疆拓土,逐渐将国土扩大到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诸多省份。
经过夏商周时期半农半牧生活后,到战国以后汉族正式成为一个农耕民族,五谷杂粮和一些品质不多的蔬菜成为老百姓,也是军队的主要饮食。
饿着肚子或者营养不良的士兵是无法披甲作战的。
宋朝以前中国饮食吃稠菜粥最多
中国古代军队饮食总体来说是简陋,粗糙,仅仅是果腹水平。八路军-解放军一直自称是小米加步枪,这是有历史来源的。粟,通常称为谷,谷去壳后称为小米。中国古代军队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小米加刀矛的水平。秦朝富有,积粟如丘山,富天下10倍。秦律才敢于记载秦国境内到处都有万石一积的粮仓,甚至咸阳的粮仓储存有10万石粮食。正在是这样强大的后勤补给,秦军才能以数十万披甲南征北战,统一天下。
最早的军粮做法实际是煮粥,宋朝以前,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极少有铁锅。陶器最适合煮粥,而不适合炒菜。夏商周三代都是煮小米粥,而是还是菜粥。需要在粥里加入各种野菜,野果,豆类甚至是放入肉类的肉粥。军队一到饭点,就架起铁锅熬菜粥喝。只是那时的粥非常稠,称之为厚。
小米做为军粮从上古时代一直持续到唐朝。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中心都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其次是,小米非常容易保存,唐朝文献说,小米可保存9年,而大米只能5年。实际上小米可以保存更长时间,隋朝灭亡20年后,留在长安的存粮还可以食用。
古代以及近代,农业技术落后,产量很低。
唐朝以前军粮吃小米 1兵1天1斗
漫长的保质期,是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口感是古代军队所最不重视。保质期长的食品,也非常适合古代交通非常落后的情况。古代运输困难,为避免浪费,国家推出诸多政策。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1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军队需要在可能的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那古代军队怎么分配口粮呢?秦军规定,高强度工作,早饭半斗小米,晚饭三分之一斗小米。站岗等任务,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汉军规定,从事重体力活动士兵,一个月2石9斗3升粮食,食盐3升。唐朝规定一名士兵一天发2升粮食为口粮。
宋朝禁军士兵月粮为2.5石,厢军2石,到后期禁军才8,9斗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小斗换大斗。直到南宋末期开始经常拖欠军粮。随着口粮不断减少,宋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披挂几十斤重甲对战北方游牧骑兵?
明军发明了穿孔烧饼,每人可以背一串饼,行军作战。
大饼泡饭和茶水成为宋明军队主食
一般来说大饼馒头这种食品是很晚才成为军粮的。因为面粉加工困难,而且那时人们不会发酵技术,所做干粮全部是死面。从汉朝开始,中国人即开始吃面,当时叫做汤饼。汉魏以后,煮面糊糊,面疙瘩成为最常用吃法。
无论汤饼,还是面糊糊都不方便携带,只有干粮才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正所谓,“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况深入敌境,飞挽不通...人持乾粮三斗,可用数旬”。军队作战携带干粮才是最好的办法。
后世中国军队最钟爱的军粮大饼出现时间比较晚,汉朝时期中国才有烧饼,在民间也是偶尔食用。军队出征一般更喜爱干粮和熟食为口粮,到唐宋年间,烧饼大饼成为军粮。唐朝为可以对抗突厥,回纥等等各种北方和西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一支饮食居止一同突厥的骑兵部队。减少后勤运输,携带干粮辅以渔猎畜奶,长途奔袭,万里转战。宋朝征战时,即命令城内分造干粮,麻饼,量给茶,酒,柴和水钱给士兵。宋军出战,则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军用干粮叫做“锅盔饼”。
烧饼到了明朝得到更新发展,明军为可以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明军还有一种做法是,以1石大米做成干米饭运输,吃的时候,用热水泡饭,就可以食用,这就是水泡饭,明朝的方便面。古代日本军队也有吃泡饭的习惯。明军野战副食为把三升豉掺以五升盐捣碎如泥状,捻作成饼状曝晒干。要食用时剥一块枣核食用,以代替酱菜。
古代打仗拼的就是力气
军队发军粮配大酱 出征有大宴会
从上古开始,中国军队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麦子。看起来还不错,但古代军队最惨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没有机会,经常吃到晕菜的。在军营中新鲜肉类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们的副食主要是两样,大酱和腌菜。
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4000年历史,周天子的食谱就包括“酱用百有二十瓮之多”的记载。到汉朝,驻守边塞汉军配给为粮食2石搭配酱2斗,秦朝则是1斗米配半升酱。酱一直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调味品。
盐是人体力量来源,俗话说得好,“三天不喝咸菜汤,觉得两脚晃当当”。所以咸盐也是军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军每兵有3升咸盐配给,主要可以制作咸肉,咸鱼和各种咸菜。唐军一天给小米2升,盐半合。一年粮食七石二斗。
一般大军出征会有一顿大餐。比如唐军出征宴会则非常丰富,必有牛酒。酒酣拔剑起舞,鸣笳角抵伐鼓呼。丝竹之类的乐器是不可以使用的,那会让士兵锐气沮丧。出征宴会食谱包括,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张薄饼,馒头1枚,蒸饼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两,还有牛羊的头肉和蹄子,酱羊肝,酱猪肝,盐三分之一合,酱半合,姜1两,葱3两,醋一合。从宴会菜谱上,我们可以看到唐军主力主要来自山西,陕西,甘肃等西部地区。
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很难享受到这样丰富的菜肴。
游牧民族风干肉 1头牛变20斤肉干
来自北方的游牧和渔猎民族最主要的军粮是风干肉。一头牛被杀后,上百公斤牛肉经过风干加工,变成十几斤二十几斤的肉干,随身携带出征。等于是一个士兵带着1头牛的牛肉出征行军,可以吃几个月。具体做法是把鲜牛肉风干1年,直到把所有的牛肉都塞进一个牛膀胱里。这时这些牛膀胱就变成了食物包。士兵带着1包或者几包牛肉干即可出发。
这些风干牛肉干的蛋白质是普通肉的很多倍,一小块就可以维持人类生存需要。在可以休息的地方,还以小块肉干煮汤,再来一点茶水和奶类食品,整体营养丰富全面。游牧和渔猎骑兵根本不需要后方后勤运输粮食,也不需要青菜豆酱之类的副食。
游牧和渔猎骑兵正是通过这样富于营养和热量的快捷食品,才可以屡屡突入中原。长时间大范围,袭击各个城镇。腊肉是中国无论中原王朝军队,还是北方游牧渔猎军队都一致喜爱的优质军粮。只是在中原军队中,非常少见。
列位看看标题:好吃的不一定都在饭馆。
没错儿,当大家坐在饭馆餐厅酒楼的桌边准备就餐时,心里想着的一定是“今天又能吃好的了。”其实呢,饭馆里的东西真就那么好吃么?答案是否定的。走,带大家去逛逛咱们种花家远古军队的大食堂!
-----------------
古代军队吃什么:几乎没有肉 常杀人做肉干
汉族远祖四处放牧 田猎为食物
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有诸多关于军粮重要性的警句。无论何时何地,士兵只有吃好睡好,才有能力穿戴沉重的装备行军作战。中国虽然是烹饪大国,但那些花样繁多的菜肴都是富裕及贵族家庭的专利,普通士兵是享受不到的,军营里的伙食就是2个字“单调”。现在我们来说说那些乏味的军营饮食。
中国汉族的远祖是半游牧半渔猎民族,但是自从他们从甘肃青海进入中原内地后,人口逐渐增多,开始发展出原始农业。
在商朝田猎是军粮的一个主要来源。商代田猎规模很大,一次出掉上千人可获得数百头野兽动物。甲骨文就记载一次田猎,商人就获得451只鹿。到周朝田猎规模更大,周武王曾一次猎杀上万头野生动物。正因为此,商周王朝才能不断开疆拓土,逐渐将国土扩大到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诸多省份。
经过夏商周时期半农半牧生活后,到战国以后汉族正式成为一个农耕民族,五谷杂粮和一些品质不多的蔬菜成为老百姓,也是军队的主要饮食。
饿着肚子或者营养不良的士兵是无法披甲作战的。
宋朝以前中国饮食吃稠菜粥最多
中国古代军队饮食总体来说是简陋,粗糙,仅仅是果腹水平。八路军-解放军一直自称是小米加步枪,这是有历史来源的。粟,通常称为谷,谷去壳后称为小米。中国古代军队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小米加刀矛的水平。秦朝富有,积粟如丘山,富天下10倍。秦律才敢于记载秦国境内到处都有万石一积的粮仓,甚至咸阳的粮仓储存有10万石粮食。正在是这样强大的后勤补给,秦军才能以数十万披甲南征北战,统一天下。
最早的军粮做法实际是煮粥,宋朝以前,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极少有铁锅。陶器最适合煮粥,而不适合炒菜。夏商周三代都是煮小米粥,而是还是菜粥。需要在粥里加入各种野菜,野果,豆类甚至是放入肉类的肉粥。军队一到饭点,就架起铁锅熬菜粥喝。只是那时的粥非常稠,称之为厚。
小米做为军粮从上古时代一直持续到唐朝。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中心都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其次是,小米非常容易保存,唐朝文献说,小米可保存9年,而大米只能5年。实际上小米可以保存更长时间,隋朝灭亡20年后,留在长安的存粮还可以食用。
古代以及近代,农业技术落后,产量很低。
唐朝以前军粮吃小米 1兵1天1斗
漫长的保质期,是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口感是古代军队所最不重视。保质期长的食品,也非常适合古代交通非常落后的情况。古代运输困难,为避免浪费,国家推出诸多政策。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1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军队需要在可能的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那古代军队怎么分配口粮呢?秦军规定,高强度工作,早饭半斗小米,晚饭三分之一斗小米。站岗等任务,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汉军规定,从事重体力活动士兵,一个月2石9斗3升粮食,食盐3升。唐朝规定一名士兵一天发2升粮食为口粮。
宋朝禁军士兵月粮为2.5石,厢军2石,到后期禁军才8,9斗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小斗换大斗。直到南宋末期开始经常拖欠军粮。随着口粮不断减少,宋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披挂几十斤重甲对战北方游牧骑兵?
明军发明了穿孔烧饼,每人可以背一串饼,行军作战。
大饼泡饭和茶水成为宋明军队主食
一般来说大饼馒头这种食品是很晚才成为军粮的。因为面粉加工困难,而且那时人们不会发酵技术,所做干粮全部是死面。从汉朝开始,中国人即开始吃面,当时叫做汤饼。汉魏以后,煮面糊糊,面疙瘩成为最常用吃法。
无论汤饼,还是面糊糊都不方便携带,只有干粮才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正所谓,“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况深入敌境,飞挽不通...人持乾粮三斗,可用数旬”。军队作战携带干粮才是最好的办法。
后世中国军队最钟爱的军粮大饼出现时间比较晚,汉朝时期中国才有烧饼,在民间也是偶尔食用。军队出征一般更喜爱干粮和熟食为口粮,到唐宋年间,烧饼大饼成为军粮。唐朝为可以对抗突厥,回纥等等各种北方和西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一支饮食居止一同突厥的骑兵部队。减少后勤运输,携带干粮辅以渔猎畜奶,长途奔袭,万里转战。宋朝征战时,即命令城内分造干粮,麻饼,量给茶,酒,柴和水钱给士兵。宋军出战,则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军用干粮叫做“锅盔饼”。
烧饼到了明朝得到更新发展,明军为可以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明军还有一种做法是,以1石大米做成干米饭运输,吃的时候,用热水泡饭,就可以食用,这就是水泡饭,明朝的方便面。古代日本军队也有吃泡饭的习惯。明军野战副食为把三升豉掺以五升盐捣碎如泥状,捻作成饼状曝晒干。要食用时剥一块枣核食用,以代替酱菜。
古代打仗拼的就是力气
军队发军粮配大酱 出征有大宴会
从上古开始,中国军队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麦子。看起来还不错,但古代军队最惨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没有机会,经常吃到晕菜的。在军营中新鲜肉类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们的副食主要是两样,大酱和腌菜。
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4000年历史,周天子的食谱就包括“酱用百有二十瓮之多”的记载。到汉朝,驻守边塞汉军配给为粮食2石搭配酱2斗,秦朝则是1斗米配半升酱。酱一直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调味品。
盐是人体力量来源,俗话说得好,“三天不喝咸菜汤,觉得两脚晃当当”。所以咸盐也是军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军每兵有3升咸盐配给,主要可以制作咸肉,咸鱼和各种咸菜。唐军一天给小米2升,盐半合。一年粮食七石二斗。
一般大军出征会有一顿大餐。比如唐军出征宴会则非常丰富,必有牛酒。酒酣拔剑起舞,鸣笳角抵伐鼓呼。丝竹之类的乐器是不可以使用的,那会让士兵锐气沮丧。出征宴会食谱包括,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张薄饼,馒头1枚,蒸饼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两,还有牛羊的头肉和蹄子,酱羊肝,酱猪肝,盐三分之一合,酱半合,姜1两,葱3两,醋一合。从宴会菜谱上,我们可以看到唐军主力主要来自山西,陕西,甘肃等西部地区。
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很难享受到这样丰富的菜肴。
游牧民族风干肉 1头牛变20斤肉干
来自北方的游牧和渔猎民族最主要的军粮是风干肉。一头牛被杀后,上百公斤牛肉经过风干加工,变成十几斤二十几斤的肉干,随身携带出征。等于是一个士兵带着1头牛的牛肉出征行军,可以吃几个月。具体做法是把鲜牛肉风干1年,直到把所有的牛肉都塞进一个牛膀胱里。这时这些牛膀胱就变成了食物包。士兵带着1包或者几包牛肉干即可出发。
这些风干牛肉干的蛋白质是普通肉的很多倍,一小块就可以维持人类生存需要。在可以休息的地方,还以小块肉干煮汤,再来一点茶水和奶类食品,整体营养丰富全面。游牧和渔猎骑兵根本不需要后方后勤运输粮食,也不需要青菜豆酱之类的副食。
游牧和渔猎骑兵正是通过这样富于营养和热量的快捷食品,才可以屡屡突入中原。长时间大范围,袭击各个城镇。腊肉是中国无论中原王朝军队,还是北方游牧渔猎军队都一致喜爱的优质军粮。只是在中原军队中,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