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余旭吧 关注:687贴子:31,997

【炊事班长有话说】好吃的不一定都在饭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吃,没人谁不流口水的。说起军队的吃,那些现役的退役的老兵没有不回味的。很多电影电视作品当中,把部队的伙食说的呆板说的无趣无味,一个大盆中间搁,一群猛虎抢饭辙。今儿个,咱们贴吧的新系列主题帖【炊事班长有话说】正式开播,俺老黑将以一名曾经的炊事班长的身份给您各位讲一讲咱们军队后勤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好听的伙食故事。
列位看看标题:好吃的不一定都在饭馆。
没错儿,当大家坐在饭馆餐厅酒楼的桌边准备就餐时,心里想着的一定是“今天又能吃好的了。”其实呢,饭馆里的东西真就那么好吃么?答案是否定的。走,带大家去逛逛咱们种花家远古军队的大食堂!
-----------------

古代军队吃什么:几乎没有肉 常杀人做肉干
  汉族远祖四处放牧 田猎为食物
  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有诸多关于军粮重要性的警句。无论何时何地,士兵只有吃好睡好,才有能力穿戴沉重的装备行军作战。中国虽然是烹饪大国,但那些花样繁多的菜肴都是富裕及贵族家庭的专利,普通士兵是享受不到的,军营里的伙食就是2个字“单调”。现在我们来说说那些乏味的军营饮食。
  中国汉族的远祖是半游牧半渔猎民族,但是自从他们从甘肃青海进入中原内地后,人口逐渐增多,开始发展出原始农业。
  在商朝田猎是军粮的一个主要来源。商代田猎规模很大,一次出掉上千人可获得数百头野兽动物。甲骨文就记载一次田猎,商人就获得451只鹿。到周朝田猎规模更大,周武王曾一次猎杀上万头野生动物。正因为此,商周王朝才能不断开疆拓土,逐渐将国土扩大到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诸多省份。
  经过夏商周时期半农半牧生活后,到战国以后汉族正式成为一个农耕民族,五谷杂粮和一些品质不多的蔬菜成为老百姓,也是军队的主要饮食。
饿着肚子或者营养不良的士兵是无法披甲作战的。
  宋朝以前中国饮食吃稠菜粥最多
  中国古代军队饮食总体来说是简陋,粗糙,仅仅是果腹水平。八路军-解放军一直自称是小米加步枪,这是有历史来源的。粟,通常称为谷,谷去壳后称为小米。中国古代军队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小米加刀矛的水平。秦朝富有,积粟如丘山,富天下10倍。秦律才敢于记载秦国境内到处都有万石一积的粮仓,甚至咸阳的粮仓储存有10万石粮食。正在是这样强大的后勤补给,秦军才能以数十万披甲南征北战,统一天下。
  最早的军粮做法实际是煮粥,宋朝以前,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极少有铁锅。陶器最适合煮粥,而不适合炒菜。夏商周三代都是煮小米粥,而是还是菜粥。需要在粥里加入各种野菜,野果,豆类甚至是放入肉类的肉粥。军队一到饭点,就架起铁锅熬菜粥喝。只是那时的粥非常稠,称之为厚。
  小米做为军粮从上古时代一直持续到唐朝。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中心都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其次是,小米非常容易保存,唐朝文献说,小米可保存9年,而大米只能5年。实际上小米可以保存更长时间,隋朝灭亡20年后,留在长安的存粮还可以食用。
古代以及近代,农业技术落后,产量很低。
  唐朝以前军粮吃小米 1兵1天1斗
  漫长的保质期,是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口感是古代军队所最不重视。保质期长的食品,也非常适合古代交通非常落后的情况。古代运输困难,为避免浪费,国家推出诸多政策。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1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军队需要在可能的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那古代军队怎么分配口粮呢?秦军规定,高强度工作,早饭半斗小米,晚饭三分之一斗小米。站岗等任务,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汉军规定,从事重体力活动士兵,一个月2石9斗3升粮食,食盐3升。唐朝规定一名士兵一天发2升粮食为口粮。
  宋朝禁军士兵月粮为2.5石,厢军2石,到后期禁军才8,9斗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小斗换大斗。直到南宋末期开始经常拖欠军粮。随着口粮不断减少,宋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披挂几十斤重甲对战北方游牧骑兵?

明军发明了穿孔烧饼,每人可以背一串饼,行军作战。
  大饼泡饭和茶水成为宋明军队主食
  一般来说大饼馒头这种食品是很晚才成为军粮的。因为面粉加工困难,而且那时人们不会发酵技术,所做干粮全部是死面。从汉朝开始,中国人即开始吃面,当时叫做汤饼。汉魏以后,煮面糊糊,面疙瘩成为最常用吃法。
  无论汤饼,还是面糊糊都不方便携带,只有干粮才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正所谓,“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况深入敌境,飞挽不通...人持乾粮三斗,可用数旬”。军队作战携带干粮才是最好的办法。
  后世中国军队最钟爱的军粮大饼出现时间比较晚,汉朝时期中国才有烧饼,在民间也是偶尔食用。军队出征一般更喜爱干粮和熟食为口粮,到唐宋年间,烧饼大饼成为军粮。唐朝为可以对抗突厥,回纥等等各种北方和西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一支饮食居止一同突厥的骑兵部队。减少后勤运输,携带干粮辅以渔猎畜奶,长途奔袭,万里转战。宋朝征战时,即命令城内分造干粮,麻饼,量给茶,酒,柴和水钱给士兵。宋军出战,则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军用干粮叫做“锅盔饼”。
  烧饼到了明朝得到更新发展,明军为可以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明军还有一种做法是,以1石大米做成干米饭运输,吃的时候,用热水泡饭,就可以食用,这就是水泡饭,明朝的方便面。古代日本军队也有吃泡饭的习惯。明军野战副食为把三升豉掺以五升盐捣碎如泥状,捻作成饼状曝晒干。要食用时剥一块枣核食用,以代替酱菜。

古代打仗拼的就是力气
  军队发军粮配大酱 出征有大宴会
  从上古开始,中国军队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麦子。看起来还不错,但古代军队最惨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没有机会,经常吃到晕菜的。在军营中新鲜肉类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们的副食主要是两样,大酱和腌菜。
  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4000年历史,周天子的食谱就包括“酱用百有二十瓮之多”的记载。到汉朝,驻守边塞汉军配给为粮食2石搭配酱2斗,秦朝则是1斗米配半升酱。酱一直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调味品。
  盐是人体力量来源,俗话说得好,“三天不喝咸菜汤,觉得两脚晃当当”。所以咸盐也是军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军每兵有3升咸盐配给,主要可以制作咸肉,咸鱼和各种咸菜。唐军一天给小米2升,盐半合。一年粮食七石二斗。
  一般大军出征会有一顿大餐。比如唐军出征宴会则非常丰富,必有牛酒。酒酣拔剑起舞,鸣笳角抵伐鼓呼。丝竹之类的乐器是不可以使用的,那会让士兵锐气沮丧。出征宴会食谱包括,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张薄饼,馒头1枚,蒸饼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两,还有牛羊的头肉和蹄子,酱羊肝,酱猪肝,盐三分之一合,酱半合,姜1两,葱3两,醋一合。从宴会菜谱上,我们可以看到唐军主力主要来自山西,陕西,甘肃等西部地区。

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很难享受到这样丰富的菜肴。
  游牧民族风干肉 1头牛变20斤肉干
  来自北方的游牧和渔猎民族最主要的军粮是风干肉。一头牛被杀后,上百公斤牛肉经过风干加工,变成十几斤二十几斤的肉干,随身携带出征。等于是一个士兵带着1头牛的牛肉出征行军,可以吃几个月。具体做法是把鲜牛肉风干1年,直到把所有的牛肉都塞进一个牛膀胱里。这时这些牛膀胱就变成了食物包。士兵带着1包或者几包牛肉干即可出发。
  这些风干牛肉干的蛋白质是普通肉的很多倍,一小块就可以维持人类生存需要。在可以休息的地方,还以小块肉干煮汤,再来一点茶水和奶类食品,整体营养丰富全面。游牧和渔猎骑兵根本不需要后方后勤运输粮食,也不需要青菜豆酱之类的副食。
  游牧和渔猎骑兵正是通过这样富于营养和热量的快捷食品,才可以屡屡突入中原。长时间大范围,袭击各个城镇。腊肉是中国无论中原王朝军队,还是北方游牧渔猎军队都一致喜爱的优质军粮。只是在中原军队中,非常少见。


1楼2017-03-24 12:34回复
    局限于生产力的落后,就是吃最普通的豆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图为清朝时期人们在制作豆腐。
      斩杀敌人做成肉脯 杀美妾慰劳士兵
      古代军粮最残酷的就是吃人。东汉末年,袁绍围困东武阳,城内粮食断绝,从老鼠到马鞍都吃光了。最后守将臧洪亲自杀死自己的爱妾,以食兵将。这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到了前秦苻坚时期,在长安的一次战斗,守军斩首了1800名突入城内的敌军,随后这些敌军的尸首就成为军粮。军官们也把这些人肉带回家给自己的妻子食用。
      不光是吃敌军,自己人在最后时刻也能吃。唐朝将军薛仁贵率领14000名士兵出击漠北,但是无功而返,在回来路上没有食物。全军人相食。最后入塞后,部队只剩下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最震惊的事件发生在张巡守卫睢阳之役。张巡以数千唐军在这里阻挡安禄山大军围攻。在持续数月的围城战中,城内首先发生粮荒。在粮食吃完后,士兵开始吃马匹,马匹吃完后,开始食用3万多名女人,老人和孩子。令人惊奇的是唐军虽然知道外无援军,内无粮草,自己必死在此,却没有叛变者。最后城破,城内6万军民,只存活400余人。
      893年,李克用攻克天长,杀死敌军万人,后将敌人尸首做成肉脯,作为干肉随身携带行军。1233年,宋军围困唐州金军,城内粮尽,金军将领乌库哩黑汉杀死自己的爱妾给士兵们食用。但是士兵们没有吃饱,就争相杀死乌的其他妻子儿女,到最后城破时就连金军主帅富察某也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吃肉了。在古代战争人吃人的事例非常之多,这里只是略举几个例子。
    伙食好部队普遍战斗力强反之则弱
      我们也可以从饮食数量和质量上,看出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军队战斗力。战斗力好的部队,一定伙食数量和质量很好。战斗力差的部队,伙食无论质量还是数量,肯定都很凄惨。中原王朝军队一般在建立初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时,可以足量甚至精锐部队可以发双份口粮时,战斗力突出。到了王朝末期,政府腐败,灾荒连连时,军队伙食一落千丈,士兵面有菜色,食不果腹。拉弓拉不动,行军走不动,披甲披不动,挥舞刀矛挥不动时。就会发生各种被敌军以少胜多,兵溃如山倒,王朝覆灭的种种事情了。


    2楼2017-03-24 12:36
    回复
      会做的不会做的都来瞧瞧看看啦~~~以后每天炊事班长都有话说咧


      7楼2017-03-24 17:48
      回复
        今天炊事班长给家人做的是最最普通的家常便饭,疙瘩汤。

        说起疙瘩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在北方的人可能印象最深了。那时,很多人家为了省事和节约,晚餐常常喝这道既算汤菜又算主食的疙瘩汤。如今疙瘩汤已走上了大雅之堂——很多大饭店都有,而且颇受顾客欢迎。我们现在吃到的疙瘩汤比原来记忆中疙瘩汤多了很多配料,如鸡蛋、 疙瘩汤香菇、肉(鸡肉、虾仁、鱿鱼、贝肉)、油菜、西红柿等,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了。

        疙瘩汤里的汤可以是清水或排骨汤、鱼汤、骨头汤等。从饮食健康的角度而言,疙瘩汤更适合晚餐食用,因为面食类容易消化。
          疙瘩汤可以做成素的蔬菜疙瘩汤,也可以做成有肉的荤疙瘩汤。用鸡蛋、肉类等做成的疙瘩汤特别适合脑力工作者,可以补充蛋白质。而对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更适合清淡的、素的疙瘩汤,以鸡蛋、油麦菜、西红柿为主,既有色彩,增进食欲,又营养丰富、利于消化吸收。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纤维素,能改变由于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食欲不振或经常有应酬喝酒的人也比较适合喝素疙瘩汤,而有肉的疙瘩汤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疙瘩汤的营养价值在于,面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族,在酸性环境中,维生素B族是比较稳定的,但加碱做面食时,这种稳定性会受到破坏。煮面条时,大量的营养素会流失到面汤中,煮饺子时,也会使部分营养素流失。而疙瘩汤可以使面粉中的多种营养素保存在汤中,可以很好地避免面食中营养的损失。所谓“原汤化原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锅烧热后,加少许植物油烧热,将肉丝先放入锅内煸炒,再放入香疙瘩汤菇丝煸炒至出香味(如果是素疙瘩汤就直接煸炒香菇丝,再把切好的西红柿煸炒),然后加两碗水(或排骨汤、鱼汤、骨头汤)烧开。
          2.半碗面粉用凉水调成细细的面疙瘩备用。
          3.水烧开后,将面疙瘩倒入锅内煮沸,加蛋和蔬菜,再次煮沸后,放入葱花,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

          做面疙瘩时,水要一点点地倒入碗内,做到边倒水边不停地搅拌,而且一定要用凉水,这样面疙瘩才会做得又小又细,入锅即熟。疙瘩汤千万不要煮得时间太长,否则不但颜色不好看,而且吃起来口感也很差。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老妇人去看望已嫁他乡的女儿,到了中午该做饭时,女儿却犯了难,按说母亲来了该做点儿好吃的孝敬母亲一番,可是母亲来的突然走的匆忙,吃了饭就要往回赶路,一来自己来不及准备,二来婆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这可做点儿啥呢?女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儿白面盛到碗里,加入丁点儿的水,用筷子搅拌成小碎疙瘩糊进锅里,又搜寻一些土豆、萝卜、鸡蛋、大葱、香菜等放入锅内,煮熟后烹了一勺油花,加入盐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锅不稠不稀香喷喷的汤饭,小心翼翼地端给娘亲要娘亲吃,不料母亲品尝后赞不绝口,女儿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母亲问女儿这叫啥饭,女儿说这是我来到婆家后学会做的饭,名叫“疙瘩汤”。
          从此,这种经济快捷而又方便的美食就传遍了千家万户。


        8楼2017-03-24 18:08
        收起回复
          行军打仗,车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世界,各国军队后勤供应上,对伙食的研究都很深入。今日之说,就说一说各国的军队伙食。
          先从花旗国开始吧。
          今天看了朝鲜战争中的冰湖雪战一节纪实片,20军58师173团在围歼美军主力海军陆战一师战斗中,在夺取被美军占领的包围圈封口处的一个小高地时,团长下达必须夺占该高地的命令,把美军主力封闭在包围圈内,干部战士都很明确战斗的目的和意义,他们都表示不怕死,有夺占高地的决心和把握,冲锋前,战士们给团长提出唯一要求是大家已经两天没有吃任何东西了,要求团长给每人发几个土豆充充饥,团长看着自己这些在零下40度大雪中站立身穿单薄衣服的战士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大哭,战士们也明白吃一口土豆的要求,团长也没法子满足他们,随即,在严寒下,枪支拉不动枪栓,不能开枪,仅凭着一腔热血冲到美军阵地前,靠投掷手榴弹和炸药包,拼刺刀与美军开展肉搏战,把小高地拿下来了。
          而38军在西线穿插阻击部队就幸运的多了,同样的情形,当美军大批汽车车队开着大灯撤下来时,担任穿插阻击的部队刚刚占领公路旁的山地,指挥员判明是美军后勤部队撤退在先,立即果断命令发起冲锋,缴获了大批汽车队满载的物资,一开始以为一箱箱都是武器弹药,往山上搬时,有些箱子分量和包装不同于弹药,打开一看,都是配置好的美军野战伙食供应箱,它们内装火腿肉,炒鸡蛋丁罐头,午餐肉罐头,牛肉罐头,猪肉,豆角丁罐头,盒装奶油饼干,盒装面包,每箱还配置速溶咖啡包,盒装果酱,更让战士们惊喜的是每箱中还配置了美国骆驼香烟,切斯特牌香烟,军供品“幸运攻击”和黄金叶牌香烟,还有一同配置的大板巧克力糖和小包装口香糖,除此之外,每箱中还有两包解手用的手纸。甚至,汽车上还有一箱箱美国威士忌洋酒。几天没有吃饭的干部,战士们在山上吃着洋餐,还在战地举行了战场酒会,头一次喝上了美国洋酒和抽上了美国洋烟。大量弹药,食品搬上山,还没忘记给首长,兄弟部队雪里送炭,送去大量急需的食品,香烟和酒。
          战士们抱下来的木箱和纸箱就是美军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典型的陆军野战食品供给箱,它们一共分为A,B,C,D和k种类野战战场伙食供给,其中K种一开始是给美国空降兵专门的伙食包。因为空降兵伙食供给箱包含早,中午,晚餐和咖啡,口香糖,巧克力糖,果酱盒,奶酪,黄油,面包,面条,香烟,手纸等各种搭配,K种配餐的特点是可冷食,极为方便,因而在二战的欧洲战场和同日军作战的太平洋战场,和后来的朝鲜战场供应量很大,它特别受美军士兵欢迎,当然,更受志愿军战士们的欢迎。
          下图:志愿军战士抱的箱子不是弹药,而是美军野战伙食箱,内有防水防潮内衬,K标记为空降兵伙食,一箱为12人份三餐伙食。

          下图:木箱内有12份配置好的早餐,午餐,晚餐盒,黄油饼干,奶酪,黄油,砂糖包,果酱盒,咖啡,火柴,每盒配置4支装香烟盒,巧克力糖,口香糖,三餐配置有火腿肉罐头,午餐肉罐头,猪肉,豆角丁罐头等,罐头起子,木质就餐勺,餐巾纸,手纸等

          下图:伙食箱内还配置的美国骆驼牌香烟,由土耳其烟丝和美国国产烟丝混合型,美国老牌黄金叶,切尔西,切斯特菲尔德,幸运攻击牌香烟等5种牌子香烟供士兵用,这些都是免费,战场供给。和志愿军不同的是,志愿军攻击部队的连长开会回来,带来首长给的旱烟叶,每个志愿军战士能抽一口自己卷的“烟炮”,就很满足了,再冲锋,死了也无憾。

          供给箱内军用牛奶巧克力糖板,供美军紧急情况不能就餐时,吃巧克力糖补充能量,由芝加哥一家公司出品,包装纸盒下方注明6块组合,4英两重,能量600卡路里。包装注明成分:巧克力粉,糖,脱脂牛奶,可可粉和可可油,燕麦粉,维他命B1,香精等。美军已经考虑到战场吃不上新鲜蔬菜和纤维,为便于士兵消化和解手,在战场配餐中提供燕麦饼干和在巧克力中加入富含粗纤维和润滑的燕麦粉。说明书也指明可溶解在开水里,制成牛奶巧克力热饮。

          美军罐装速溶咖啡,密封盖可开启和关闭反复使用,由伊利诺斯州芝加哥西尔斯兄弟公司出品

          美军陆军第5号菜单,火腿肉块等,包装纸盒下方小号英文说明:开罐器可在晚餐单元包装盒内找到

          美军午餐肉,由明尼苏达州奥斯丁的哈尔梅尔食品公司出品,12英两一盒。注明午餐肉带有本汤。

          下图:美军供应除了吃喝,饭后甜点和巧克力,饭后香烟外,连士兵饭后解手的手纸也准备了,箱中还配有给士兵的手纸,由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的斯哥特纸张公司制造,手纸包装上还印有美国注册专利号等!


          11楼2017-03-25 07:48
          回复
            上次介绍了美军二战和朝鲜战争中广为野战部队供应的K-型空降兵伙食,只是说明一个木箱中配置了12个人吃的早餐,午餐,晚餐和配置的速溶咖啡,巧克力糖板,砂糖包,果酱块,口香糖,香烟,火柴和手纸等,由于K型木箱内有12个人三餐食品,体积大,重量达近44斤重,这种战场伙食配给,不能用人力背,只能用汽车和辎重部队运输了。现在看看这个三餐具体配置
            下图:K-型木箱包装中的早餐盒和早餐配伍,火腿肉罐头,燕麦饼干,奶油饼干,果酱块,速溶咖啡,多米诺砂糖块4块,菲利普-摩尔斯香烟4支/盒

            下图:晚餐(主)配置牛肉罐头,燕麦饼干,黄油饼干,奶油巧克力糖8块,多米诺砂糖块4块,速溶咖啡一包,切斯特。菲尔德香烟4支/盒,火柴一盒,开罐器一个。

            下图:晚饭,猪肉黄豆罐头,燕麦饼干,黄油饼干,速溶咖啡,砂糖块,香烟,火柴,木质勺,开罐器一个,口香糖等

            美军香烟供应是伙食配备标准之一,过去,美军高层鼓励士兵吸烟,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减轻战场压力。香烟战时对士兵是免费的,战地伙食中配备香烟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的品种如下;战地伙食包配置小烟盒为4支装,平时发20支装整条发放,在欧洲和日本占领期,美国香烟因为烟叶和制造材料优越,很受欢迎,很多不吸烟的士兵也领整条烟送给当地欧洲人和日本人,有的是为了换取性交易,有些是为交友。下图:这是美军二战和朝鲜战争中供应前方野战部队的香烟品种,有些品牌今天还是大家熟悉的香烟包装,有的,很多国人就没有见过。

            下图:随着战场士兵对伙食提出改进意见后,早午餐战地伙食包装有了改进,比如饼干形状,成分,和配套的果酱,砂糖块,速溶咖啡,巧克力等都装进密封罐,盒盖可容易打开和盖上。下列罐头其中第一个是美军战场伙食M-1单元:猪肉黄豆,第二个是:B单元:饼干等(见打开罐)第三个是M-2单元,肉(猪,牛),蔬菜丁,第四,同2,第五:M-3单元,肉(猪,牛),蔬菜浓汤。

            美军规定,A类战场伙食是由随军厨房做的热饭菜,成分必须含有70%新鲜材料,其它B,C,D,k都是罐头食品,只不过封装为5合一,包装供5个士兵吃一顿,或者一个士兵吃5顿。10合一供10个士兵吃一顿等,这些包装较为紧凑,设计包装尺寸便于士兵单兵战场携带和用生畜,小型车辆驼带。38军113师缴获的大多是大箱K型包装,一箱就可供12个人吃一天的三餐了。被包围的美军士兵每人身上携带的大多是小包装食品包。
            美国战时漫画即便美军70年前战地伙食供应已经到了这种水平,美军士兵还是不满意,战争期间美国国内报纸刊登的漫画,显示美军将领和军官坐在车上毫无办法,只能等,开车士兵就是不开车,我早晨还没有喝上这杯热咖啡,就等着这杯热咖啡,抽的烟头已经扔了一大片了,战地伙食规定有热咖啡,你达不到标准我就是不开车,管你军情紧急呢!我就不配早晨喝杯热咖啡?漫画中有一个将军还在看着手表呢?

            罐头好吃口难开,战时美国国内报纸刊登的士兵对各种罐头口难开意见颇大,漫画里士兵拿着刺刀说:这个开罐器怎么按我枪上正好啊?美军也对罐头开罐器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改进开罐器的结构和设计,我们今天用的开罐器,就是那时研制的,结构变化不大。也有很多士兵对军用牛奶巧克力不满,给起了外号叫“小石头子”,不如民用巧克力柔软,他们忘记了,军用巧克力必须在高温下,不能化,不能软的要求了。
            这个开罐器怎么按我枪上正好啊?

            美国士兵都想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喜欢罐头,美国战时报纸漫画显示,美国占领意大利后军官和士兵到蔬菜水果摊看价钱,军官对士兵说:“你报告的对,我们是占领意大利这个城镇三天了”。因为当地老百姓每天都涨价,美军占领第一天的西瓜价格,从10意大利里拉,第二天就成倍涨价到20里拉了,第三天就更成倍涨到50里拉了。价格每天对美军实行“驴打滚”。当然,在欧洲很多地方老百姓喜欢用蔬菜和水果换取美军的肉食罐头和香烟。
            你说的对,这镇子是占领3天了!。。。


            12楼2017-03-25 07:53
            回复
              美军的人道主义救援口粮,考虑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的风俗信仰和饮食习惯(这个可能是投放到阿富汗、伊拉克等YSL国家的)

              HDR里的内容,包括折叠叉勺和湿纸巾等
              这个是正宗的美国制造(黄色外包装)

              红色外包装,不清楚两种颜色的口粮内容有什么不同
              外包装

              成包成包的shi黄色外包装人道主义救援口粮
              小盆友拿到人道主义救援口粮后看起来很高兴(也许是美军拍的,为了体现“军民鱼水情”“皇军大大的好,给老百姓食物,让他们免于挨饿”)

              阿富汗当地百姓试吃人道主义口粮


              13楼2017-03-25 08:00
              回复
                放上一组美军平时伙食的图片来结束美军口粮篇,因为美军平时的伙食不是本帖的主题,所以我没找多少,但比较有代表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军平时的伙食比之万不得已时食用的野战口粮就更丰盛了,但对于我们这些东方人来说,天天吃这些高热高脂肪的食物,再缺少点锻炼,长胖可是必然的哦!
                排队打饭










                14楼2017-03-25 08:03
                回复
                  美军在伊拉克的战地伙食(记得伊拉克战争打响后,随着美军前锋部队的快速推进,油料和伙食的后勤供应都出现了短缺,前线士兵的饭食不得不由一天三顿减为一天两顿,甚至一度到了不得。











                  15楼2017-03-25 08:05
                  回复







                    16楼2017-03-25 08:06
                    回复
                      一天一磅牛肉,美军的伙食从独立战争就世界第一了
                      ------------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一方面其军队中所拥有最先进的武器为世人所瞩目,另一方面其军队拥有营养丰富的伙食和种类繁多的野战食品同样让人嫉妒。而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大兵们对着源源不断运来、似乎永远也没完没了的斯帕姆午餐肉大发牢骚,对口粮里巧克力的口味挑三拣四时,他们的盟友和敌人往往还在为能不能填饱肚子忧心忡忡。

                      ▲二战时美军的野战口粮琳琅满目,已经非常令人羡慕
                        在那些经历过二战时期的战火和饥荒的人们印象中,美国大兵多是可乐随便喝、巧克力当零食、口香糖到处撒、野战口粮随便送人,一副阔气到爆表的形象。似乎只要顶着“美国大兵”的头衔,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用为吃喝犯愁。
                        其实只要是一个能够正常运转的政府,都会努力保证军队的口粮供应——不论那些士兵是花钱招募来的还是刚下船就被强征入伍的。就如中国那句俗话“当兵吃粮”,军队里的头等大事就是先让他们有饭吃,不说是天天见荤腥,最起码也不能让他们饥寒交迫、食不果腹。要知道,军队里若是缺枪少炮一时半会儿倒是无关紧要,只要没上战场厮杀,士兵们才懒得因为这种事来给军官找麻烦。可是如果没吃没喝的话,这些被弄进军队的家伙哪怕是一天也忍不下去。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出来当兵干的就是卖命的勾当,日后是要在战场上玩命的。日子是过一天算一天,微薄的军饷还可以忍忍,连肚子都吃不饱那就只能无须再忍了。军官如果不希望这些士兵给自己惹出什么乱子,最起码也要给他们赏口饭吃。但是士兵们到底能吃得如何,就跟国家实力、军队体制建设以及政府清廉程度息息相关了。

                      至于美军,可以说是从建军伊始就有着重视口粮配给的传统。独立战争爆发没多久,当时负责领导独立运动的权力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就于1775年11月规定了“大陆军”士兵的每日口粮标准:1磅(约0.53千克)牛肉或3/4磅猪肉,或是1磅咸鱼(通常是历史悠久又价廉物美的腌鳕鱼);1磅面包或面粉;1品脱(1 美制湿量品脱约0.473升)牛奶;1夸脱(约0.946升)云衫啤酒或者是苹果酒。每个士兵每周还有3品脱(1 美制干量品脱约0.55升)的豌豆或者蚕豆,或者按照每蒲式耳(1蒲式耳为 美制干量64品脱)豌豆或蚕豆1美元的标准提供等量的其他蔬菜;每人每周1/2品脱大米或1品脱玉米面;没有啤酒或苹果酒供应的连队(100人)每周可以得到9加仑(约3.785升)的糖浆;每100人每周还有3磅蜡烛、24磅软肥皂或8磅硬肥皂的供应。

                      这一整套口粮供应标准在那个时代称得上是相当慷慨的。它既参考了当时英国军队的标准,又考虑到了北美殖民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十八世纪后期,北美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发之后,农业和工商业都相当繁荣。也就是在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打拼的移民日子过得相对艰难些,北美殖民地基本上没有出现大规模饥荒的情况。

                      在这片真正称得上是“上帝应许之地”的富饶大陆,想填饱肚子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稍微花点儿力气开点儿荒种地就有玉米面饼吃。玉米这种既耐热又耐干旱的高产作物几乎是早期移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想吃肉的话也很好解决,北美地区的草原林地里有数不尽的飞禽走兽,野牛、野火鸡成群结队,野鹅、野鸭和北美旅鸽(已经被吃绝种了)飞起来都是遮天蔽日,只要肯出门打猎就有数不尽的野物吃。哪怕是自己没工夫出去打猎、到集市上购买的价钱也非常便宜,直接从印第安人那里购买更是便宜得离谱。1735年,在佐治亚的土著居民那里买上一头鹿甚至只需要花六个便士。想吃点儿水果的话,北美地区林间草场上的各种野生浆果也非常丰富,比如蓝莓、树莓、稠李、野樱桃、野葡萄俯拾皆是,也能让餐桌显得不那么单调。

                      这是一片物产丰富的土地,漂洋过海移民到北美寻找活路的人们经历了早期的艰辛之后,能获得的食品供应数量和品质(特别是肉类)已经比老欧洲强了许多。尤其是大西洋沿岸人口密集地区,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相当滋润,天天都有酒有肉。对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来说,要把这些在家里吃喝不愁的家伙弄到军队里吃糠咽菜当然很不现实。既然对面的英国红衣兵口粮不差,大陆军这边也不好意思弄出个寒碜的伙食标准来,倒不是害怕被英国人拿来当笑料,更因为这个标准实实在在地关系到从士兵到军官的切身利益。

                      不过,拜糟糕的财政状况和拙劣的后勤部门所赐,对独立事业充满热情的大陆军不仅很难兑现这个口粮标准,还经常处于严重缺乏给养的境地。因为饥寒交迫、待遇微薄,士兵走投无路闹饷甚至拖枪逃亡的事件层出不穷,整团整团的哗变也是司空见惯。如果没有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慷慨解囊,很难想象那些只能光着脚躲在暗处放冷枪的“一分钟人”要怎样才能斗得过久经沙场的英国红衣兵。
                      ------------


                      17楼2017-03-25 08:10
                      回复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衰退,都在国防威慑力量,而国防威慑力量的重中之重,竟然就在一方灶台之上。花旗国的军队后勤供应能够达到军队到哪儿,粮草就跟到哪儿,甚至于如影随形,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相比之下,我们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了。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甚至能够动用军队征用的航班为前线士兵送来可口的小吃,打开包装时,里边儿的东西都还是热气腾腾的。


                        18楼2017-03-25 08:28
                        收起回复
                          黑面包1000克,就是全麦面包,没有白脱没有鸡蛋没有糖,一长条一长条烘烤出来的,战争爆发后这个定量减少到900克,非一线人员更是减少到800克

                          红菜汤是一种以红菜为主要材料,保留红菜基本色彩和口感的汤。Борщ抑或英文Borsh其实在东欧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和菜式。一般认为红菜汤是起源于乌克兰菜,系一种在东欧广泛流行的汤式。除了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外,红菜汤也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摩尔多瓦等其他东欧国家广受欢迎。

                          茶叶是红军战士每天必需的军需供应。后经不断改进,苏军把过去饮用的普通茶叶改制成由牛奶、黄油、食盐、糖与茶叶合成的茶砖

                          马肉。


                          24楼2017-03-26 07:44
                          回复

                            俄罗斯红菜汤的中国改良版叫罗宋汤。
                            俄罗斯的英语为RUSSIA,于是上海的文人把来自俄罗斯的汤音译为“罗宋”。
                            罗宋汤嘛,是罗宋人(俄罗斯人)常喝的,所以叫罗宋汤
                            材料
                            1.洋葱一颗半(切小片)
                            2.马铃薯 两颗(切丁)
                            3.胡萝卜三小条(切丁)
                            4.包心菜 一颗(切小片)
                            5.牛肉/牛筋各一盒(切丁)
                            6.大蒜三瓣(切碎)
                            7.蕃茄罐 一罐
                            8.蕃茄酱糊 一罐(加三大量杯水拌匀)
                            9.盐、黑胡椒、甘椒粉、豆蔻、意大利香料 些许
                            10.橄榄油 两大汤匙
                            调料
                            香叶、大蒜、迷迭香、白糖25克、酸奶油、25克精盐、胡椒粉适量。
                            配食
                            主食面包片、黄油。
                            步骤
                            1、牛肉洗净切块,胡萝卜、红菜头、洋葱切块。
                            2、西红柿切块、小白菜洗净切块。
                            3、牛肉块入冷水锅,置旺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小火保持微沸状态,直至牛肉熟软。
                            4、炒锅烧热下黄油,放入洋葱块,一半蒜末煸炒至变色。
                            5、放入煮熟的牛肉翻炒均匀。
                            6、加入紫菜头、胡萝卜块加入牛肉汤略煮。
                            7、下番茄酱、香叶、迷迭香炒透至呈红色时,加入清水250毫升,烧开后改小火焖煮至菜熟。
                            8、最后加入白糖、盐、胡椒粉调味,最后放入番茄块。小白菜,加入、大蒜末即可最后放酸奶油。


                            26楼2017-03-26 07:54
                            收起回复









                              首长:小同志,这里面有多少个八角啊?
                              战士:
                              连长:
                              司务长:
                              指导员:


                              28楼2017-03-27 10: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