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莱氏方程
在九月的傍晚,山上开满了杜鹃花,将周围染成了一片红色。周成栋牵着莉莉的手走在了山间的小路上。
他俯身采集着野杜鹃花,用柳条穿成了花冠,戴在莉莉的头上。
“虽然没人喝我们的喜酒,幸好,杜鹃山的山神却给我们送上了贺礼。”
莉莉带着野杜鹃花的花冠,在晚霞的照耀下,仙气十足。周成栋忍不住赞叹着,如果杜鹃山真有山神的话,应该长成莉莉这样靓丽。
“怎么这山丘还有名字,真叫杜鹃山呀?”
“我起的,你没看到着满山遍野都是野杜鹃花吗?”
“你到真有诗人的雅兴,”她偎依在丈夫的怀中,抚摸着的肚子,一脸惬意的遥望着远处的大海,“赶紧给肚子里的孩子起个名字吧。”
八个月年之后,莉莉生了个男孩。看着孩子白皙的皮肤,光滑润泽的样子,周成栋想起了《诗经.氓》中的一句诗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就把孩子叫做周沃若。
四哥别墅错落在杜鹃山的山顶上,虽然是个小山丘,但下山也要走过一道大概一百来米的小山谷,到雨季的时候山谷就会汇集雨水形成一条河流。由于这种距离上的差距,周成栋夫妇虽然生活在小皓村,但却很少和村民有所交涉,彼此都不大熟悉。在许多当地的村民看来,住在山上的周成栋夫妇好像是一对文化人,对他们自然很尊敬。在孩子没出生的时候他们可以过自己自由的生活,孩子出生之后就要想到许多问题。比如户口、奶粉、启蒙教育、以及工作。终究他们是活在文明社会的公民。
莉莉依靠自己专业摄影师的出生,在小皓村办了个简易的摄影工作室。除了创作作品之外,大部分时间就是给人拍摄视频,或者替商家做一些视频广告,这在小皓村算是个很有派头的职业。周成栋作为北大物理系毕业的硕士诗人,在三沙镇,他很难找到于专业对口的工作,除非就是去教书,当地的中学确实要聘用他,但却要求他必须在三年之内考取教师资格证。周成栋为人天放、疏狂,不太喜欢受约束,相比较之下他更愿意过些简单的生活。为了能够照顾孩子,他就近找了个养海带的零活,在他看来工作就是为了吃饭,本无贵贱之分。在工作之余他就会带着孩子仰望星空,去感怀、去冥想。
村里的人听说周成栋是北大的,自然都对他非常的尊敬。问他是学什么专业的,他指只是微笑着指着头顶上的星空,因为他很难向人解释什么叫做宇宙学,只能用天上的星星来代替。结果村民们以为他是星象学家,在他们看来天上的星辰无一不是人间写照,能看懂星象自然也就能预测未来,所以星象学家在这些村民中自然比起宇宙学家还要来的更有分量。几天之后,他们在杜鹃的别墅就有附近的几个老人来拜访。
“我说周博士呀(他其实是硕士),”老人拿着一本发黄的古书,指着上面的字说道,“书上说‘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您看这孤单单匏瓜星,身边多了一颗星,是不是过段时间鱼和盐就好卖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可以多打点鱼了。”
看着老人一脸信服的表情等待着他的评价,周成栋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只是表示自己学识太浅还不懂天象,对于星象问题不太好作出回答。偶然当他和村民在夜里喝点小酒的时候,他也会坦诚的讨论宇宙学的问题。
“你们看,让我困惑的是,如果宇宙有个开端的话,比如宇宙大爆炸必须诞生与一个熵值极低的状态,可这低熵的宇宙怎么来的呢?”
没人听得懂他说什么,不管周成栋是否对星象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总之,小皓村的村民都认为他是小皓村甚至是整个三沙镇最有学问的人。这么有学问,应该去当科学家,却来小皓村过着隐居生活,如果不是个出世的高人,是很难解释的。
出于村民对知识的敬畏,以及夫妇俩待人坦诚,小皓村人们逐渐认可了这两个外来客。作为一个富庶的海边小渔村,小皓村并不排外,而且很有包容性,虽然行政上属于三沙镇管辖,却地三沙和霞浦县城的交接处,小皓村人说的闽东方言受到了说闽南话三沙人的很大影响,口音很重,说话像三沙人一样,有着吵架的味道。在几年前,来了一些四川三峡移民,方言又受到四川话的影像,村民说话的时候偶尔会蹦出几个四川词语,在骂人的时候也会叫“龟儿子”,讨论某人的妻子很贤惠的时候会说道“那谁家的堂客”。在沃若满月的时候,小皓村人按照风俗给他们一家摆桌满月酒,而莉莉也按照当地的习俗给山下的二十来户小皓村民送上了满月红鸡蛋。孩子不但入了三沙镇的户口也得到了小皓村民的祝福。
在沃若出生之后,夫妻俩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但却温暖。沃若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一旦醒来必须要有人和他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说话就行,不说话他就哭闹。白天的时候莉莉就带着沃若带自己在小皓村的摄影店里工作。夜里周成栋回家之后,就抱到家门口的小亭子处,让沃若坐在自己的腿上,教他数星星,给他讲着故事。无论沃若是否听得懂,周成栋总是滔滔不觉的讲着,他的诗歌、他的人生以及他对星空的理解。
“你爸爸我是个研究宇宙学的诗人,爸爸当然是希望你将来也能够从事这个行业,不过这都得看你自己了,无论做什么,人都要脚踏实地,要有一颗谦卑的心,你看看满天的繁星,几千年来都是这样,而人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你说人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
周成栋指着星空,给他讲着星星的故事,沃若吐着唾沫,高兴地笑着,发出“呜呜巴巴”的声音,时而欢呼雀跃的跳着,似乎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
半年之后孩子不但会说话,还会说些简单的句子,和父母交流。饿的时候他会拉着莉莉的手,用食指指着自己的张开的嘴叫到:
“要吃,要吃。”
莉莉带着沃若去买菜的是时候,村民看到沃若就会给这个受到全村祝福的孩子手中塞上糖果,并告诉他想吃就自己拿。时间长了,沃若一道糖果店里,就自己跑到摊位上,拿起糖果往口袋里放。被莉莉看见了,给了他一个很严厉的眼神。
“妈妈没告诉过你,拿东西的要经过大人同意的吗?说,能不能拿随便人的的东西。”
“不能。”
沃若胆怯地摇着头,又将口袋中的糖果放到摊位上。
“对,这样才是好孩子。”
孩子逐渐长大,莉莉抱在手上开始感到吃力,沃若还很粘人,总是要和人说话,没人和理他就会又哭又闹。
“如果哪天咱们俩都走了就剩下沃若一个人怎么办呀。”
夜里,一家三口坐山顶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周成栋突然感到莫名的恐惧。
“那至少还有五十年吧,沃若估计当爷爷了,操什么心呢。”
“万一咱们突然走了呢?”
“呸呸呸,你怎么老说这种丧气话,你就不能正经点吗?”
周成栋拉着莉莉的手将他拽到了自己的怀中,看着一旁在草丛中嬉戏的儿子,他发现结婚之后对孤独有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
“咱们再生一个吧。”
又过了一年之后,在沃若两岁的时候,莉莉给周成栋生了第二个孩子,一样是个男孩。孩子很健康,只是总会发出一种微弱的叫声,开始夫妇俩以为孩子在哭,但看他笑得时候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如同小鹿呦呦的叫着。这声音如同孩子的胎记一般表明了孩子的身份,他觉得这孩子将来也许是个艺术家,如果不是个诗人那么就是个歌唱家。听着孩子的叫声,周成栋想起了《诗经.鹿鸣》里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他就把孩子的名字叫做周鹿鸣。
在九月的傍晚,山上开满了杜鹃花,将周围染成了一片红色。周成栋牵着莉莉的手走在了山间的小路上。
他俯身采集着野杜鹃花,用柳条穿成了花冠,戴在莉莉的头上。
“虽然没人喝我们的喜酒,幸好,杜鹃山的山神却给我们送上了贺礼。”
莉莉带着野杜鹃花的花冠,在晚霞的照耀下,仙气十足。周成栋忍不住赞叹着,如果杜鹃山真有山神的话,应该长成莉莉这样靓丽。
“怎么这山丘还有名字,真叫杜鹃山呀?”
“我起的,你没看到着满山遍野都是野杜鹃花吗?”
“你到真有诗人的雅兴,”她偎依在丈夫的怀中,抚摸着的肚子,一脸惬意的遥望着远处的大海,“赶紧给肚子里的孩子起个名字吧。”
八个月年之后,莉莉生了个男孩。看着孩子白皙的皮肤,光滑润泽的样子,周成栋想起了《诗经.氓》中的一句诗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就把孩子叫做周沃若。
四哥别墅错落在杜鹃山的山顶上,虽然是个小山丘,但下山也要走过一道大概一百来米的小山谷,到雨季的时候山谷就会汇集雨水形成一条河流。由于这种距离上的差距,周成栋夫妇虽然生活在小皓村,但却很少和村民有所交涉,彼此都不大熟悉。在许多当地的村民看来,住在山上的周成栋夫妇好像是一对文化人,对他们自然很尊敬。在孩子没出生的时候他们可以过自己自由的生活,孩子出生之后就要想到许多问题。比如户口、奶粉、启蒙教育、以及工作。终究他们是活在文明社会的公民。
莉莉依靠自己专业摄影师的出生,在小皓村办了个简易的摄影工作室。除了创作作品之外,大部分时间就是给人拍摄视频,或者替商家做一些视频广告,这在小皓村算是个很有派头的职业。周成栋作为北大物理系毕业的硕士诗人,在三沙镇,他很难找到于专业对口的工作,除非就是去教书,当地的中学确实要聘用他,但却要求他必须在三年之内考取教师资格证。周成栋为人天放、疏狂,不太喜欢受约束,相比较之下他更愿意过些简单的生活。为了能够照顾孩子,他就近找了个养海带的零活,在他看来工作就是为了吃饭,本无贵贱之分。在工作之余他就会带着孩子仰望星空,去感怀、去冥想。
村里的人听说周成栋是北大的,自然都对他非常的尊敬。问他是学什么专业的,他指只是微笑着指着头顶上的星空,因为他很难向人解释什么叫做宇宙学,只能用天上的星星来代替。结果村民们以为他是星象学家,在他们看来天上的星辰无一不是人间写照,能看懂星象自然也就能预测未来,所以星象学家在这些村民中自然比起宇宙学家还要来的更有分量。几天之后,他们在杜鹃的别墅就有附近的几个老人来拜访。
“我说周博士呀(他其实是硕士),”老人拿着一本发黄的古书,指着上面的字说道,“书上说‘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您看这孤单单匏瓜星,身边多了一颗星,是不是过段时间鱼和盐就好卖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可以多打点鱼了。”
看着老人一脸信服的表情等待着他的评价,周成栋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只是表示自己学识太浅还不懂天象,对于星象问题不太好作出回答。偶然当他和村民在夜里喝点小酒的时候,他也会坦诚的讨论宇宙学的问题。
“你们看,让我困惑的是,如果宇宙有个开端的话,比如宇宙大爆炸必须诞生与一个熵值极低的状态,可这低熵的宇宙怎么来的呢?”
没人听得懂他说什么,不管周成栋是否对星象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总之,小皓村的村民都认为他是小皓村甚至是整个三沙镇最有学问的人。这么有学问,应该去当科学家,却来小皓村过着隐居生活,如果不是个出世的高人,是很难解释的。
出于村民对知识的敬畏,以及夫妇俩待人坦诚,小皓村人们逐渐认可了这两个外来客。作为一个富庶的海边小渔村,小皓村并不排外,而且很有包容性,虽然行政上属于三沙镇管辖,却地三沙和霞浦县城的交接处,小皓村人说的闽东方言受到了说闽南话三沙人的很大影响,口音很重,说话像三沙人一样,有着吵架的味道。在几年前,来了一些四川三峡移民,方言又受到四川话的影像,村民说话的时候偶尔会蹦出几个四川词语,在骂人的时候也会叫“龟儿子”,讨论某人的妻子很贤惠的时候会说道“那谁家的堂客”。在沃若满月的时候,小皓村人按照风俗给他们一家摆桌满月酒,而莉莉也按照当地的习俗给山下的二十来户小皓村民送上了满月红鸡蛋。孩子不但入了三沙镇的户口也得到了小皓村民的祝福。
在沃若出生之后,夫妻俩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但却温暖。沃若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一旦醒来必须要有人和他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说话就行,不说话他就哭闹。白天的时候莉莉就带着沃若带自己在小皓村的摄影店里工作。夜里周成栋回家之后,就抱到家门口的小亭子处,让沃若坐在自己的腿上,教他数星星,给他讲着故事。无论沃若是否听得懂,周成栋总是滔滔不觉的讲着,他的诗歌、他的人生以及他对星空的理解。
“你爸爸我是个研究宇宙学的诗人,爸爸当然是希望你将来也能够从事这个行业,不过这都得看你自己了,无论做什么,人都要脚踏实地,要有一颗谦卑的心,你看看满天的繁星,几千年来都是这样,而人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你说人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
周成栋指着星空,给他讲着星星的故事,沃若吐着唾沫,高兴地笑着,发出“呜呜巴巴”的声音,时而欢呼雀跃的跳着,似乎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
半年之后孩子不但会说话,还会说些简单的句子,和父母交流。饿的时候他会拉着莉莉的手,用食指指着自己的张开的嘴叫到:
“要吃,要吃。”
莉莉带着沃若去买菜的是时候,村民看到沃若就会给这个受到全村祝福的孩子手中塞上糖果,并告诉他想吃就自己拿。时间长了,沃若一道糖果店里,就自己跑到摊位上,拿起糖果往口袋里放。被莉莉看见了,给了他一个很严厉的眼神。
“妈妈没告诉过你,拿东西的要经过大人同意的吗?说,能不能拿随便人的的东西。”
“不能。”
沃若胆怯地摇着头,又将口袋中的糖果放到摊位上。
“对,这样才是好孩子。”
孩子逐渐长大,莉莉抱在手上开始感到吃力,沃若还很粘人,总是要和人说话,没人和理他就会又哭又闹。
“如果哪天咱们俩都走了就剩下沃若一个人怎么办呀。”
夜里,一家三口坐山顶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周成栋突然感到莫名的恐惧。
“那至少还有五十年吧,沃若估计当爷爷了,操什么心呢。”
“万一咱们突然走了呢?”
“呸呸呸,你怎么老说这种丧气话,你就不能正经点吗?”
周成栋拉着莉莉的手将他拽到了自己的怀中,看着一旁在草丛中嬉戏的儿子,他发现结婚之后对孤独有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
“咱们再生一个吧。”
又过了一年之后,在沃若两岁的时候,莉莉给周成栋生了第二个孩子,一样是个男孩。孩子很健康,只是总会发出一种微弱的叫声,开始夫妇俩以为孩子在哭,但看他笑得时候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如同小鹿呦呦的叫着。这声音如同孩子的胎记一般表明了孩子的身份,他觉得这孩子将来也许是个艺术家,如果不是个诗人那么就是个歌唱家。听着孩子的叫声,周成栋想起了《诗经.鹿鸣》里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他就把孩子的名字叫做周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