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税吧 关注:410贴子:1,555

回复:研究一下中级会计实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要管我!~


IP属地:河南37楼2017-01-11 17:01
回复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中,除了外购和自行建造两种情况外,还有几个非主流的情况。
    三、租入固定资产。
    判断依据就是没转移主要的风险和报酬,属于经营租赁。
    四、其他方式,算是废话一句,也可以说是兜底的。
    五、存在你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它的分录我也没看明白,写一遍没什么意义,如果以后做题遇到了再研究,做题遇不到说明不重要,没必要浪费时间。
    OK,幸福来得太突然,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就这么多内容。主要费时间的就在外购和自建这两个情况。
    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就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38楼2017-01-11 17:59
    回复

      一个固定资产高了这么久,真不知道鸡年狗月能看完。后面还有第二节第三节,后继计量和处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能搞多少搞多少,搞不动我就停下来~
      毕竟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IP属地:河南39楼2017-01-11 18:02
      回复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继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折旧
        这个就是三种情况不在计提:已经提足还接着用的、单独计价作为固资入账的土地、更新改造中的固资。
        当月新增的下月在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下月在停止计提。
        概念上没什么好说的,一般多为选择或者判断,平常读读也不知道考点在哪儿,了解个意思就可以了。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咱不扯那没用,直接上干货
        1、年限平均法
        这个比较简单,主要是做题运用,会用年折旧率,会算年折旧额。
        2、工作量法
        跟年限平均法本质类似,只不过一个用时间平均,一个用总工作量来平均。会算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就可以了。
        3、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个是经常挖坑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以平均年限两倍的速度来加速折旧,最后两年的时候转变为平均年限法来计算。
        这里有个坑:如果固定资产存在净残值,这个净残值是在开始就扣掉呢,还是最后两年计算平均前在扣掉呢?
        答案是:最后两年在扣掉。
        为什么呢?
        因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折旧的越快,企业扣得越多,显示的利润越少,所得税交的越少,可以利用的资金就越多,产生的时间价值就越大,对企业越有利。如果开始你就把净残值扣了,相当于把双倍的递减折旧的基数变小了,企业后期平均法的基数变大了,无法全面发挥加速递减的优势。所以,双倍递减一定是以全额双倍递减,直到最后连年平均法之前才会将净残值扣掉,调整基数。
        就是这样了。
        4、年数总和法
        这个其实也能起到加速折旧的效果。
        说起来比较扯,如果一共打算用N年的话,这个方法就是第一年:N除以(1+2+3+4+。。。。N)作为当年的折旧率,第二年就用(N-1)除以(1+2+3+4+。。。。N)作为第二年的折旧率。以此类推。
        只不过年数总和法不像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么激进,它是先把净残值扣掉之后在这么计算。
        是不是觉得N除以(1+2+3+4+。。。。N)算着比较麻烦?
        其实用文字的话比较容易理解,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关于会计和财管的两件事情:
        会计很多看不懂,那就别管他说什么,先看例题或者实际例子,看完了你再回头看,你会发现,会计只是把简单地事情用极度复杂的语言给你描述了出来,其本质并不复杂;
        财管很多公式看着吓人,你别管他用的什么字母符号乱七八糟的,全部翻译成文字,用文字来描述会更加直观的让你知道它的目的,用几次就好了。
        年数总和法就属于看着折腾人的那种,直接上图

        按照这个公式一算,是不是突然很简单了~
        但是掌握了公式还要小心挖坑的情况,因为有时候题目给你年的折旧率,用年作为期限,但是喜欢给你挖个半年的坑,比如固定资产是6月来的,六月十五号以后达到了可使用状态。问你年底扣多少?算的时候其实最后结果需要将第一年结果除以2,求得半年的折扣额。具体计算需要一定注意时间条件。
        说完四个方法,在做会计处理的时候怎么办?
        借:期间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固资计提折旧情况)
        研发支出
        在建工程
        贷:累计折旧
        一般习惯想象为:
        1、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是不会直接冲减固定资产的,直接上第二步就可以了。为什么不需要冲减?前面说过,它本身就属于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本来就是用它攒大招的,如果每次你都拿它冲减固定资产,它的备抵科目的目的不就毫无意义了么?在备抵状态,其实他就相当于固定资产,只不过处于另一种状态备抵状态。此时它是借减贷增,贷方表示增加,也就是累计折旧在增加,换句话说,就是固定资产的损失在增加。贷累计折旧和贷固定资产其实本质一样,只不过折旧是个长期过程,就用累计折旧作为备抵科目来单独代替了。
        就这么理解吧~


        IP属地:河南40楼2017-01-11 23:21
        回复
          二、固定资产的后继支出
          这部分看了一下,就是做题的时候注意更换的部件被扣除价值的时候,记得把更换部件本身的累计折旧先扣掉,用它的净值作为被扣除的基数。
          这东西说起来都是很容易,空口白话的,做起来还是需要多做题,看看平常有多少坑,处理的多了就好了。
          好了,第二节的固定资产的后继计量就到这里吧~
          没想到一个初始确认用了快一周,后继计量一天就搞定了。
          今天就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41楼2017-01-11 23:28
          回复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确认条件什么的咱们就不说了,反正也不考,直接上干货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
            在进行固定资产处置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会计科目就是: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先转为固定资产清理状态在后继转为其他处理。包括清理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变价收入就转银行存款;残料入库就转原材料;剩下的收益或损失转营业外收益或损失;保险赔偿等转其他应收款;
            这个文字看着很抽的慌,看图片就一目了然了。图片在第37页,自个儿查去吧~
            固定资产出售有一种情况就是: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判断依据:自己已经决定;跟别人已经签了不可撤销协议;固资一年内将完成转让。
            如果,不再满足条件停止了代售状态怎么办?
            根据折旧计算调整。折旧的价值和待售的账面价值很可能会有差值,怎么办?
            哪个小用哪个,调整就可以了。P37有例题。
            好了,固定资产这一章就这么多。OK,后面的题目就不实际记录了,因为太浪费时间了。
            回头看看真正关于第三章的实际表述并不多,大部分消耗时间情况都是关于一些会计知识的展开,
            还是自己的基础过于薄弱造成的。需要以后多投入时间来弥补差距。

            坚持最大的动力在于兴趣~


            IP属地:河南42楼2017-01-12 08:40
            回复
              还是要说一下。固定资产的真题,题目简单而且考点明确,做了一下,感觉还凑合。但是东奥的习题跟考试真的差距很大。它的习题只能让你提高对这一章知识的认识,但是对提高考试能力来说用处非常有限。打个比方,判断题,真题就是直接把知识点告诉你,让你判断对还是不对,考察的是你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而练习题则是在题目本身上做手脚,某一段话中间故意写错一个点,考察的是你的记忆能力,看你对这段话是否记得牢固。
              这玩意想考过去必须研究真题,近三年的真题全部一个知识点不落的研究一遍,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模拟题打个补充,单靠东奥的习题书,绝对能考过去,但是太被动。
              说几个涉及的坑:
              1、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培训费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之中;
              2、注意账面净值与计提折旧基数的区别。计提折旧的时候,年数总和法扣掉净残值在计算,加速折旧法是平均(倒数最后两年)在扣掉净残值,但是账面净值计算是用账面原值扣掉折旧合计值算出的结果,不要拿账面净值扣掉净残值再次计算,因为,计提折旧的时候已经把残值考虑进去了,在扣一次就重复了。可能还是不熟练,习惯性算净值扣了两次;
              3、弃置费用摊销计算财务费用怎么算?弃置费用终值通过复利现值系数换算为现值,假设等于Z,第一年的财务费用就是Z*利率,假设利率为i,就是Z*i。第二年就是利滚利,就是Z*(1+i)的二次方。以此类推进行计算。主要就是会用系数折现,知道累加计算,就这样。
              4、待售固定资产计算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比较,谁小就用谁。需要注意的是,公允价值扣掉处置费之后的价值才是最终的价值,然后与账面价值比较。这种题目都是细节容易死人。
              5、未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也是需要计提折旧的,贷方自然是贷增借减的累计折旧,问题是借方是什么?
              答案是:管理费用。我想,应该是该固定资产没有被使用,既不是属于制造生产也不属于在建销售,未使用就处于被尚被管理状态的固定资产,所以就计入管理费用。这样好理解一些~省的记错了科目。
              6、试车状态的在建工程所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还是用来冲击固资成本的。记着,只要不是预计可使用状态,都别着急,还是可以用来冲击固资成本。
              后面都是计算分析和综合题,太大,没法说,这玩意儿看懂就过了,以后在总结的了。


              IP属地:河南43楼2017-01-12 17:01
              回复
                纠正一个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以及和年金现值和年金终值的错误。前面在理解的时候出现了失误。
                不论是股利现值终值,年金现值终值都是求总额的折现或者终值的一个计算。
                由于复利现值每一年支付的金额不相等,所以,在计算的时候需要每一年的金额都匹配相应的系数,然后每一年的数值折现值相加就是最后结果。相当于把总值按年分开计算,最后汇总到一起,求得一个合计的现值,这个合计的现值就是总值的现值。
                而年金由于每一年都是相等的,它其实也可以这么搞,每一年都匹配一个系数,然后相加求和计算出来结果合计值就是总值的结果。但是每一年的金额都是一致的,没必要在这么每年都算一下,于是就有了年金系数,它可以一步到位直接计算出来总值未来的合计值。
                之前理解过分追求时间价值和每一年的具体含义,其实主导思想是对总体价值的换算,分期其实就是把总体价值分成了好几份,这几份的价值根据要求转换后的合计值就是总体价值的转换后的价值。只不过如果分份的时候刚好等份,那么可以简化计算,运用年金系数直接计算出总体价值转换后的价值。
                就这样吧。


                IP属地:河南45楼2017-01-12 23:17
                收起回复
                  不得不说,做做题,至少对纠正理解错误还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习题来说,质量还是有保证的。。。。。,看看前面自己的批判,多不好意思啊~


                  IP属地:河南46楼2017-01-12 23:48
                  回复
                    第三章最后一道综合题非常全面,把整章主要考点都涉及了一遍,大概看了一下,能看懂,只不过让我自己动手估计写的没答案那么好。第一次学习仅限至于看懂即可,后面练习计算的时候再说。
                    这里留个标记,回头看到了注意这个题目。不早了,赶紧休息吧。

                    明儿早是起不来了,不过我还是很开心,干掉了第三章固定资产,搞清楚了复利现值复利终值年金现值年金终值,主要的会计分录能够看懂流程。


                    IP属地:河南47楼2017-01-13 01:35
                    回复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竟然从13号到18号都没有进度。人松懈起来真的是不知不觉就荒废了时间,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等给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矩,每天都要写一点儿进度,哪怕就是纯粹签个到说句废话也要写,否则一日懒惰就会多日懒惰,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
                      此事要引以为戒。
                      生活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工作学习上:
                      由勤入惰易,由惰入勤难。
                      引以为戒。


                      IP属地:河南49楼2017-01-18 14:58
                      回复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
                        这一章属于计算分析题的考试范围,考试不考计算,则这一章基本可以不看,考试出了计算题不会做,考试肯定考不过去。
                        这一章主要目的就是对付计算题。
                        看了一下计算题,涉及转换的问题,看的不是很明白。不过没关系,看不懂的部分,回头做题的时候慢慢磨。
                        本章情况基本就这样。


                        IP属地:河南50楼2017-01-18 15:52
                        回复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指的是赚取租金或者资本增值的房地产,能单独计量和出售。
                          具体有哪些?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
                          土地使用权注意两点:不能是计划出租还没有出租的;不能是租赁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再去转租。
                          也就是说,要已经处于出租状态,这个土地使用权还就在自己手里。
                          持有等着增值后出售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是国家规定的闲置土地。
                          最后的建筑物跟土地使用权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是确定处于租赁状态,建筑物不能是转租的二次租赁。
                          简单点儿说,投资性房地产就是针对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可以出租可以转让,建筑物则只限定于租赁状态。
                          由这个范围也可以看出,自己住的房地产不属于这个范围,比如虽然也是出租,但是属于出租给自己企业的职工居住的房屋,目的不是以赚钱为主,而是自用,所以不属于投资性的范围。
                          还有一种就是作为存货的房地产,目的就是为了销售,也不用过多的纠结折旧、公允价值变动的问题,所以这玩意儿没打算长期持有作为一种投资的状态,而是接近产品、存货,卖了赚钱的范畴,所以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好,第一节就是说明一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出租出售土地使用权以及出租建筑物。
                          第一节就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51楼2017-01-18 16:26
                          回复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初始确认
                            这个包括两个情况,一个是外购的,一个是自建的。
                            外购的属于买过来就租出去,如果买过来用了一段时间再租出去,这个只能按照出租的时间去确定,建筑物也从固定资产变为投资性房地产。
                            自建的情况本质上和外购的确认精神是一样的,建好了直接出租出去那就没问题了,如果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在出租出去,也是先把自行建造的房地产确认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出租开始的时候再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说白了,就是什么时候以出租为目的的时候,什么时候才算进入投资性房地产的范畴。

                            奥运会打横条的技术不服不行。


                            IP属地:河南52楼2017-01-18 21:33
                            回复
                              第二节 第二部分
                              二、有关的后继支出
                              后继支出包括两种性质,要么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可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后继支出被视为改扩建,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者摊销。
                              要么就是不满足确认条件,那就当做费用处理。
                              如果满足的话,转为改扩建模式,此时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分录属于成本模式下的会计分录。
                              投资性房地产转变为在建状态,那么它之前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就需要体现出来。
                              如果是公允价值模式,那么是不涉及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的,而是看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分录就会变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成本模式下,反而在会计分录中没有成本这两个字,公允价值模式下反而有成本这个二级分录。
                              怎么理解呢?
                              个人觉得,都是投资性房地产往在建状态转,成本模式下,需要把历史上的累计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计入,没必要在强调成本。
                              公允价值模式下,差额不是通过累计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来反应,而是公允价值变动,而这个变动参照的对象就是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所以,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反而要把二级会计分录明晰化。
                              大概就是这么个理解吧。
                              那么,费用化该怎么办呢?
                              费用化就不必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科目,计入当期损益就可以了。一般用的是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初始确认之后,由于是可以出租的建筑物,这是可以继续投入的,所以初始确认还有一个后继支出的情况,后继支出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能否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还是作为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好了,第二节就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53楼2017-01-18 22:46
                              回复